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标志着中苏同盟关系确立,从此,两国进入了友好合作的新时期。但自苏共二十大起,中苏分歧产生并不断加剧,使两国走向对抗,导致同盟名存实亡。本文认为,苏联的大国大党主义与中国追求平等的冲突是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中苏各自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所导致的内政趋同与背离是同盟破裂的主要原因;国家利益和战略思想的冲突和对立是同盟破裂的直接原因;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是同盟破裂的催化剂。

  • 标签: 中苏同盟 中苏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国家利益 战略思想 意识形态
  • 简介:对同一信仰的正统与核心地位的争夺,可能比各种具体的利益算计更能导致同盟的急遽分裂。

  • 标签: 中中越 中越同盟 争夺同盟
  • 简介: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字前夕,宋子文将外交部长一职让予王世杰。王世杰明知会遭致国人唾骂,仍在条约上签字。有人说王世杰是民国的李鸿章,倒是江南为他说了一句公道话。──编者。(一)王世杰,字雪艇,湖北崇阳人。幼年好学深思,不喜嬉戏。清末,张之洞提倡新学,在武昌办学堂。王世杰12岁时考入武昌南路高等小学堂,成绩优异,为当时主持湖广学政的梁鼎芬所激赏。1910年,王入北洋大学。次年,辛亥革命爆发,王世杰辍学兼程南归,任黎元洪都督府秘书,参与守城。民国初年,王世杰与石蘅青等受命组设国民党鄂支部。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王世杰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获政治学硕士。1917年转法国巴黎大

  • 标签: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蒋介石 宋子文 外蒙古问题 斯大林 《雅尔塔协定》
  • 简介:  1945年2月,美、英、苏3国秘密签订了一个,以牺牲中国主权来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蒋介石得知后曾进行了抗争,但在美、苏的压力下,终于接受了这一协定,与苏联签订了.……

  • 标签: 中苏友好 协定中苏 友好同盟
  • 简介:一、为什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新中国诞生的第二天,就得到苏联的承认,但是,苏联政府对新中国特别是新中国的某些方针又持怀疑态度。伍修权回忆说:“过去我们不听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错误主意,斯大林就怀疑我国走‘南斯拉夫的道路’。我国的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了政府,苏联就怀疑我们会不会执行亲英美的路

  • 标签: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新中国 斯大林 苏联政府 中国政府 共产国际
  • 简介:随着近年来中苏档案的不断解密和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学界对中苏冲突相关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其宏观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家战略、两国领导人的个性冲突、文化传统与民族情感、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分歧、危机意识、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等方面;对其微观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事件、第二次台海危机、核援问题、中印边界冲突、军援问题、经援问题和苏联专家事件等问题的研究上。综观相关研究。呈现出如下特点:新解档案资料成为其研究的重要辅料;研究视闽逐步扩大,但政治关系仍是学者研究的核心命题;研究视角更为新颖,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同时也存在如下不足:跨学科研究不足、比较研究有待发展、诸多问题的诠释仍待档案文献的逐步解密和研究氛围的进一步舒缓。

  • 标签: 中苏同盟 裂变 研究综述
  • 简介: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苏联在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驱动下提出的,是在蒋介石国民政府为维护自己统治权而对苏做出重大妥协的情况下签订的。它在客观上对中国革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极为有限,它实质上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带领全国人民终于赢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 标签: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中国东北 中国革命
  • 简介: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关于远东问题秘密访定的延伸,标志着美苏大国的力量卷入了战后中国的政治发展之中,国共重庆谈判则成为美苏大国力量在中国的政治折射。毛泽东亲赴重庆既体现出战后美苏力量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支配,同时也体现出了毛泽东对这种支配的抵制。

  • 标签: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重庆谈判 毛泽东
  • 简介:1995年俄国《远东问题》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米高扬秘密赴华使命(1949年1—2月)》的文章,作者列多夫斯基,现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文中披露了米高扬写给苏共中央的关于他1949年访问西柏坡时同毛泽东会谈情况的报告。报告中谈到,斯大林曾于1949年2月5日发给毛泽东这样一份电报,内容是:“随着中共执政,形势会发生根本变化。苏联政府作过决定,一旦同日本签订和约,继而美国撤离日本,它就废除这个不平等条约并把军队撤出旅顺口。但是,如果中共认为把苏军立即撤出旅顺口地区为好,那么苏联就准备实现中共的这个愿望”。《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5、6期转载了列多夫斯基的文章。文章中作者对斯大林电文中“废除这个不平等条约”作的注释认为,此处的“这个不平等条约”是指“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签订的友好同盟条约”。一些中国学者在引用这条材料时,也把它作为是斯大林曾经承认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并同意废除这个条约的证据,以此来说明斯大林后来在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对待是否废除旧约的态度是出尔反尔的。笔者经过查阅相关资料认为,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废除这个不平等条...

  • 标签: 中苏友好 友好同盟 同盟条约
  • 简介:朝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为何不想让中国军队介入战争?中国为何决心背水而战?为什么说微妙复杂的三角关系使这场战争错过了最佳取胜时机?

  • 标签: 朝鲜战争 三角关系 解密档案 中俄 同盟 中苏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共曾对美表示好感,希望美国能帮助中国走向民主和繁荣。美国政府最后确定的“扶蒋反共”方针迫使中共不得不转向寻求苏联的帮助。1947年底国共内战已经胜负分明,斯大林开始考虑转变对华政策,支持和帮助中共。但在冷战格局下又顾虑重重,担心引起美国的干预,所以一再推迟毛泽东访问莫斯科的时间。1949年初毛泽东坚决拒绝国共和谈,也反对苏联出面调停。斯大林决定派遣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前往中国,详细了解中共的立场和各项方针,以便最终确定苏联的对华政策。

  • 标签: 毛泽东 斯大林 中苏关系 冷战
  • 简介:乔治·贝斯特和瑞安·吉格斯有着许许多多的相同之处:都是在英格兰踢球的英国籍的"异乡人";都长期效力于曼联;都踢左路;都曾经辉煌;都因为各自代表队水平不均而无缘于世界杯。所不同的是,贝斯特可以为了酒色而不要足球,而吉格斯虽然也偶惹俳闻,但对于足球的态度却是绝顶认真的。所以,将这两位球员的一些图片做成一个小专集颇有失落者惺惺相惜之意。而且,从国外媒体发表的照片来看,贝斯特往往是风流韵事的图片要多于他驰驰球场的图片,可见,一个人只要在某些方面极具特点极具个性的话是很难让别人忘记的。

  • 标签: 失落 足球 世界杯 异乡人 英格兰 图片
  • 简介:一个人的不幸往往以细小的事情为契机。对我而言,这件事情发生在东京地方法院的走廊上。我有事走过该处时,遇见了同行的楠田律师抱着一大包东西匆匆忙忙地迎面走来。我们站在那里聊了一会儿。

  • 标签: 同盟 种族 地方法院 同行
  • 简介:“米多,快把语文作业本拿出来!”早上,我刚进教室,卜一萌就用手指着我喊。她的神态就像警察命令强盗把武器交出来。“你说话客气点儿好不好!”我看都不看她,径直向自己的座位走去。

  • 标签: 同盟 男生 作业本
  • 简介:<正>一中国和俄苏的文字之交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回顾过去,可以发现两国的文化交流同本国的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中俄文字之交是由于两国各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发展外事交往而开展起来的。中俄虽然自古接壤,而且早在十七世纪初叶(1618年,

  • 标签: 文字 中国文学史 俄苏文学 六十年代 社会思潮 四十年代
  • 简介:1.1994年世界杯后,罗纳尔多成为世界足坛一颗灿烂的新星,此后他前往荷兰埃因霍温,最终在豪门巴塞罗那功成名就,这一历程恰好与巴西的哪位巨星相同?(15分)A.贝贝托B.济科C.罗马里奥

  • 标签: 同盟新 新阵线
  • 简介:"球迷沙龙"来者如云,这可愁坏了可心,因为版面实在有限!为了让更多的fans早一点亮相,可心特意推出"同盟新阵线",让有着同辉喜好的fans聚在一起,免去交友的寻觅之苦!赶明儿,11人由此组成了一文支超级fans球队,那就乐坏可心啦!)

  • 标签: 同盟新 新阵线
  • 简介:为了维护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反动秩序,特别是防止和镇压随时发生的革命运动,1815年9月26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联合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共同发表宣言,成立“神圣同盟”。亚历山大一世亲自起草了宣言,主要内容是宣称“缔约三国的君主……无论何时、何地,均将互相救援;他们把自己看作臣民与士

  • 标签: 神圣同盟 四国同盟 均势外交 维也纳会议 亚历山大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