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囊肿(PC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陕西省人民医院2012年11月—2021年11月病理检查确诊PCs的患者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1~65岁(中位年龄45岁)。患者均行PCs切除治疗。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特征。结果15例患者中有14例为自查或体检时发现颈部包块,1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患者均无其他临床表现。所有患者术前血钙、血磷均在正常范围,甲状旁腺素、甲状腺功能检查均正常。12例在甲状腺左叶或右叶下极,3例在甲状腺腺体内,2例位于胸骨后方纵隔内,1例位于右侧Ⅵ区淋巴结区。超声结果显示颈部见囊性液暗区,边界清;CT示平扫颈部见类圆形薄壁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无强化。病理检查大体标本示,PCs长径1~7(4.33±1.47)cm,囊内多含无色清亮液体;镜下示纤维囊壁内见挤压呈巢状及条索状的甲状旁腺组织,其主要由主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甲状旁腺组织均嗜铬素A阳性表达,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转录因子、突触素均阴性表达。结论PCs临床少见,解剖位置多变,又缺乏特异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囊壁内典型甲状旁腺组织是其主要病理特征,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鉴别诊断。

  • 标签: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囊肿 病理检查 体征和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节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结节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相关病人中共有孤立性肺结节(SPN)47例,多发性肺结节16例,SPN中共有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及恶性35例,良性12例。肿瘤标志物升高程度高于良性结节(P<0.05),存在临床症状者多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在肺结节的诊断过程中,可通过对肿瘤标志物、临床症状进行鉴别。

  • 标签: 肺结节 病理特征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dCC)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临沂市肿瘤医院存档的12例乳腺AdCC标本,其中经典型腺样囊性癌(C-AdCC)8例,实性-基底细胞样腺样囊性癌(SB-AdCC)4例,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组织形态学检查示,C-AdCC呈梁-管状、筛状生长,并见特征性的真腺腔和假腺腔结构;SB-AdCC呈巢团状、实性生长,细胞中-重度异型性,可见坏死及较多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8例C-AdCC明显表达CK7、CK5/6、p63、S-100,4例SB-AdCC弥漫表达CD117、CD10。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示3例C-AdCC具有MYB基因断裂;二代测序检测示2例SB-AdCC具有NOTCH1基因突变。8例C-AdCC患者术后均未见淋巴结转移,4例SB-AdCC中2例术后淋巴结转移。结论C-AdCC组织细胞形态以梁-管状、筛状生长为主,细胞轻度异型性,预后较好,部分患者有MYB-NFIB融合基因改变;SB-AdCC以巢团状、实性生长为主,细胞中-重度异型性,可见坏死及较多的核分裂象(>5/10个高倍镜视野),患者预后较差,部分患者有NOTCH1基因突变。

  • 标签: 乳腺肿瘤 癌,腺样囊性 生物学标记 突变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小球疾病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20例肾小球疾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在B超引导下进行肾活检穿刺,对肾脏病理类型、病理临床表现联系进行系统化研究。结果20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取肾活检成功几率为90.91%,基于B超引导,肾活检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病例有18例,符合率为90%,不符合病例有2例。结论在B超引导下,肾活检穿刺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对疾病治疗提供指导,进一步优化肾小球疾病诊治效果。

  • 标签: 肾小球疾病 临床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Reed痣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26例Reed痣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男15例,女11例,平均发病年龄17.35岁,中位发病年龄13.85岁。发病部位:下肢12例,面部6例,上肢5例,躯干3例。皮疹颜色均呈黑色,7例为斑疹,19例为扁平丘疹,22例皮疹形态类圆形,4例皮疹形态不规则。皮疹直径2 ~ 10 mm,23例直径≤ 5 mm。组织病理:15例为交界痣,11例为混合痣,26例黑素细胞形态均呈梭形,细胞色素明显,4例痣细胞巢与周围表皮融合,22例与周围表皮形成明显的裂隙,均未见明显细胞异型性及有丝分裂象,6例可见Kamino小体。皮损均予手术切除,随访1 ~ 5年无复发。结论Reed痣皮疹形态可不规则,组织病理可出现呈Paget样分布的大小不一梭形细胞,需与黑素瘤鉴别。

  • 标签: 痣,色素 痣,梭形细胞 黑色素瘤 Reed痣 Spitz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的病理及其临床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75例冠心病患者(A组)做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与55例健康成人(B组)对照。结果75例冠心病患者(A组)与55例健康成人(B组)心电图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是检测冠心病快速、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病理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2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后发现一共有62例患者患上了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患者患上了滤泡癌,还有10例患者为髓样癌的患者,并且经过螺旋CT的方式进行检测后的检出率99.02相比于经过病理诊断进行检测的检出率100%,两种检测方式的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类型中,乳头状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过程中为了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医护人员需要使用螺旋CT和病理诊断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拥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 微小癌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tumorofthebreast,PTB)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分别占乳腺原发性肿瘤和纤维上皮性肿瘤的0.2%~2.5%;

  • 标签: 乳腺叶状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化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硬化性细胞瘤病历资料9例,对症状、发病部位、单发/多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相关病人中共有咳嗽、背部疼痛、盗汗等主要症状,发病部位主要为右上叶,表现为单发,直径通常≤2.5cm。肿瘤细胞病理特征主要为圆形间质细胞、立方样细胞。结论:硬化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较为典型。

  • 标签: 硬化性细胞瘤 病理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根治性胃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探讨可能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7月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5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7例,女性138例;年龄范围16~89岁,平均(62.5±10.7)岁。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资料中的33个变量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并建立ROC曲线,以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1年生存率89.3%,3年生存率68.4%,5年生存率为59.6%;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81.9%,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71.4%,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44.1%;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术前合并症(HR=1.595、P=0.001)、血红蛋白(HR=1.377、P=0.017)、CA199(HR=1.618、P=0.004)、肿瘤范围(HR=1.943、P=0.032)、pT期(HR=1.731、P=0.012)、pN期(HR=2.118、P=0.000)、印戒细胞癌(HR=1.642、P=0.038)和脉管内癌栓(HR=1.391、P=0.039)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CA199(AUC=0.568)、血红蛋白(AUC=0.586)、术前合并症(AUC=0.554)、pT期(AUC=0.636)、pN期(AUC=0.670)和脉管内癌栓(AUC=0.626)预测术后生存具有一定的准确性(P<0.05)。结论根据ROC曲线分析,术前合并症、贫血、CA199、pN分期、pT分期和脉管内癌栓具有预测胃癌根治术后远期生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危险因素 预后 胃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膜肿物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以肿瘤病理性质的不同分组,良性组与恶性组均采用相同方法进行病理检查,观察良性与恶性肿瘤的类型及发病位置。结果良性组皮样瘤占31.7%、色素痣占23.3%、囊肿占16.7%、上皮增生占10%、迷芽瘤占6.7%、炎症占8.3%、淋巴组织占3.3%。恶性组上皮内瘤变占75%、原位癌占11.7%、淋巴瘤占11.7%、鳞状上皮细胞癌占1.7%。良性组皮样瘤84.2%位于角巩膜缘、色素痣64.3%位于球结膜、囊肿50%位于球结膜、上皮增生100%位于角巩膜缘、迷芽瘤100%位于角巩膜缘、炎症60%位于睑结膜、淋巴组织100%位于球结膜、上皮内瘤变77.8%位于角巩膜缘、原位癌57.1%位于角巩膜缘、淋巴瘤100%位于穹隆结膜、鳞状上皮细胞癌100%位于角巩膜缘。结论结膜肿物患者,良性肿瘤以皮样瘤、色素痣及囊肿居多,恶性肿瘤以上皮内瘤变居多,角巩膜缘为结膜肿物的多发区域,临床需予以重视。

  • 标签: 结膜肿物 临床病理特征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表型肝细胞癌(DPH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DPHCC患者10例,回顾性描述其肿块大体形态、病理切片镜下形态、免疫组化特征。结果10例DPHCC患者中男8例,女2例,年龄57.4(41~73)岁,其中3例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最大径为6.1 (3.0~10.1) cm。大体类型:巨块型2例,单块型2例,多结节型4例,单结节型2例。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假腺样、粗梁状、巢状及实性片状排列,细胞呈肝细胞样,胞质中等、嗜碱性、细颗粒状,细胞核圆形或略不规则,核膜较厚,染色质粗块状,大部分可见明显核仁,核分裂象多见,少数可见灶性坏死,未见瘤巨细胞及间变细胞。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19(CK19)细胞质阳性10例,细胞角蛋白7、细胞角蛋白8强弱不等阳性10例,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大部分阳性,肝细胞抗原部分阳性,糖类抗原199强弱不等的阳性,绒毛蛋白部分阳性,婆罗双树样基因-4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30%~70%。结论DPHCC具有肝细胞癌特征并同时表达肝细胞癌和胆管癌的标志物,病理诊断主要依据独特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CK19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

  • 标签: 双表型肝细胞癌 细胞角蛋白1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本院1例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复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主要症状为难治性癫痫。镜下由肿瘤性胶质细胞和发育不良的节细胞构成。手术切除预后良好。结论节细胞胶质瘤较少见,易于多种肿瘤混淆,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并进行相应的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鉴别。

  • 标签: 节细胞胶质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内具有脊索样形态特征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2例脊索瘤、6例脊索样脑膜瘤及2例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形态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索瘤好发于颅底及骶尾部;镜下肿瘤组织呈分叶状结构,瘤细胞以条索状、簇状或单细胞结构漂浮在淡蓝色粘液样基质中,胞浆内可见空泡,瘤内可见液滴样细胞;瘤细胞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及S-100表达阳性。脊索样脑膜瘤好发于幕上,与脑膜关系密切;组织学大部分类似于脊索瘤,但可找到典型的脑膜瘤结构;瘤细胞EMA、的和波形蛋白(Vim)表达阳性,CK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阴性。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几乎只发生于第三脑室和下丘脑,组织学特点为条索状或簇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漂浮于粘液样基质中,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胶质细胞增生;肿瘤细胞GFAP、Vim和CD34表达阳性。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脊索样”改变是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及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共同的组织学特征,但三者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发病部位又各有特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需对临床、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综合分析。

  • 标签: 脊索瘤 脊索样脑膜瘤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到2016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1例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患者资料,将其视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1例非腺瘤性息肉患者作为参照组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研究组腺瘤性息肉患者年龄均数、血便发生率等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中2例发生癌变,腺瘤性息肉直径≥1cm,多发性、黏膜表面粗糙糜烂发生率显著参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患者多具有息肉面积较大,表面粗糙糜烂等特点,年龄与血便为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常见影响因素,相较于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患者,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患者的癌变发生率更高。

  • 标签: 结直肠息肉 临床检查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分析青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与老年大肠癌的不同,为青年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我院1999.1~2009.6年共收治的32例年龄低于35岁的青年大肠癌资料进行研究,对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组织类型、Dukes分期、误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同期老年病例作对照。结果青年组在血便、腹痛及腹部不适、黏液腺癌、Dukes分期、误诊率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大肠癌确诊晚,误诊多,恶性度高,预后差。

  • 标签: 临床 病理 大肠癌 青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十堰市太和医院75例年龄≤35岁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且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146例3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青年女性乳腺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诊治时分期偏晚,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青年组ER、PR阳性率低于中老年组(分别为39.75%、36.45%;58.57%、46.26%,P<0.05),HER-2阳性率高于中老年组(分别为65.27%;40.33%,P<0.05),青年组HER-2阳性率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而升高。结论青年组患者较中老年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HER-2表达状况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且HER-2表达情况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早期诊断有助青年女性乳腺癌的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青年女性 临床特征 病理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指导SIST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普外科及术后病理确诊的SIST病人的一般资料、影像学特征、术后病理临床资料,依据胃肠间质瘤(GIST)恶性潜能分级标准(改良的NIH标准)进行危险度分级。采用x2检验(Fl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高度危险组与中低度危险组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共28例SIST人选,男性占60.7%(17/28),女性占39.3%(11/28),平均年龄(50.8±14.9)岁,SIST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首发症状有:体检发现腹部包块7例,消化道出血7例,慢性腹痛9例,急性腹痛5例,以空肠、十二指肠、回肠多见。16例高度危险性(57.1%),12例中低度危险性(42.9%),高危组急性腹痛比例明显高于中低危组(P<0.05),中低度危险组出现消化道出血比例明显高于高度危险组(P<〇.〇5),两组年龄、性别、慢性腹痛、腹部包块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检查对SIST的检出率不高,CT检出率高于B超。高危组CT检出率明显高于中低危组。结论SIST首发症状以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多见,高度危险性多见,不同恶性程度SIST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CT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B超,SIST首选手术切除,疑诊SIST应及早手术探查。

  • 标签: 小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CT B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