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在义利观上占统治地位的是重义轻利的思想。先秦儒家首开“义利先河,强调“义以为上”“先义后利”。直到明末清初,颜元在批判程、朱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义利双行”、“以义导利”的义利观。“义利”的实质是价值取向的问题,今天我们反思古训的教益,以利于科学定位义利关系,把义和利有机地结合起来。

  • 标签: “义” “利” 义利之辨 价值取向
  • 简介:私人的复仇与公共的惩罚都代表了一种朴素直观的报应正义,但无论在何种社会文明阶段,这都不是也不应成为"独此"的正义符号。死刑和解是一个由多元复杂的运作逻辑支撑起来的命题系统,这其中既有生存的逻辑,也有宽恕的逻辑;既有惩罚犯罪的逻辑,也有救赎生命的逻辑;既有权力有限性的自省,也有对个体选择的尊重……既关乎正义,也关乎人性。

  • 标签: 刑事和解 合法性 罪刑法定 宽严相济 重刑主义
  • 简介:义利”是内在于孔子思想中的根本话题之一,它所关涉的乃是人在“依于仁”而行道的过程中如何衡估与裁断“利”的问题。具体说来,由孔子所开启的“义利”是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的:一个是对人在“富”与“贫”、“贵”与“贱”之间进行取舍而作的“义”或“不义”的价值裁断,一个是对人在“生”与“死”之间进行取舍而作的“义”或“不义”的价值裁断。从根底处看,以价值裁断为其内在枢机的“义利”显然不是一个诉诸思辨的知识论话题,而是一个诉诸生命践履且同人的生命意志与生命意义息息相关的价值论话题。

  • 标签: 孔子
  • 简介:“个人权利”缺位是古代“义利”和“义利观”的根本局限。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确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就必须引入“权利”观念,由此建构起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两个相互统一的基本模式:“合权利之利,义也”;“合权利与义务统一之利,义也。”当然“义”还具有“公道”和“德性”的要求。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正是形成健全人格、提升德性的基础。

  • 标签: 权利观念 社会主义义利观 义务 人格 精神价值 物质利益
  • 简介:墨子的“义”是一种外在强加给人的是非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其使人“为义”、“行义”靠的是赏罚,诉诸人的自利之心。与儒家义利强调以“义”为行为准则相似,墨家也主张以“义”为行为准则,但其“义”的内涵却是“利”,终不免归于“私利”,墨学也终不免导人以私利为行为准则。孟子义利在学术争辩方面针对的乃是墨家学说。

  • 标签: 义利之辨 行为准则 墨子
  • 简介:儒家的义利形成了一个贯通理事、内外、天人的义理系统。在社会共同生活层面,关注利益与合宜的利益分配制度,主张以义制利、重义轻利。在个体价值选择层面,关注个体对外在规则的自觉遵循与自得自足,主张以义取利、以义为利。在性与天道的超越层面,主张义即是性、性即是理,义外无利,关注实现本体之义的修养工夫。儒家义利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将以血缘情感为纽带的宗法伦理作为义的基础,从而奠定了偏向整体性、内在性、超越性的价值取向。

  • 标签: 儒家 义利之辨 概念含义 问题层次 价值取向
  • 简介:孔子的“义”内舍“仁”与“礼”两大因素,在外延上展开为“义德”、“义政”、“义利”三个方面。从幸福观一般原则的意义上看,孔子的义利观规定着幸福观的德性基调和现实品格,表现为重公利轻私利、重精神轻物欲的整体倾向,同时也客观地确认了功利的正当性。这种规定和确认是孔子在对现实生活的辩证分析中完成的。孔子的义利观探讨的不仅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而且关乎理想人格的成就,“成人”意义上的义利观在内在和深层意义上确立了孔子德性幸福的基本原则。

  • 标签: 孔子 义利之辨 德性幸福 幸福原则 成人
  • 简介:黄宗羲与王夫之作为明遗民,早年都曾强调夷夏防。不过黄宗羲的夷夏观以文质论为思想根基,王夫之的夷夏观以义利为哲学归宗。前者是对汉唐儒学开放型夷夏观的总结,后者是对宋明理学保守型夷夏观的深化。这就从思想上解释了为何黄宗羲晚年转而认可清廷,而王夫之则继续坚决抵抗。

  • 标签: 文质论 义利之辨 黄宗羲 王夫之 夷夏观
  • 简介:中国古代"义利"分为先秦、中古、近世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义利关系在不同阶段受具体历史条件影响而呈现出富有时代特色的特点。通过分期的历史考察,一般说来,"义"是强调的重点,但有时"利"也会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

  • 标签: 义利之辨 历史阶段 发展理路
  • 简介:杨恩智的中篇小说《索赔》情节并不复杂。小说主人公田世能是一位老农民,他人的一次车祸撞断了他地里的三棵板栗树,还损坏了不少苞谷、洋芋,在得知可以从保险公司那里获得赔偿款后,他就开始踏上了索赔之路。他之所以要积极索赔,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他家几代单传,儿子已经生了三个女儿,现在躲到外地打工,逃避计划生育,终于为他生下了一个孙子,于是田世能想用索赔的钱去替孙子交计划生育罚款。索赔过程并不顺利,田世能到城里颇费周折地找交警,找保险公司,最终得到保险公司的明确告知,可以获得两万八千块钱的赔偿,

  • 标签: 索赔过程 义利之辨 外地打工 板栗树 乡土伦理 小说主人公
  • 简介:[原文](万斯同)又问:'诗与文?'答曰:'二者意岂有异?唯是体制、辞语不同耳。意喻米,文喻炊而为饭,诗喻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噉饭则饱,可以养生,可以尽年,为人事正道;饮酒则醉,忱者以乐,喜者以悲,有不知其所以然者。如《凯风》、《小弁》之意,断不可以文章之道平直出,诗其可已于世乎?——吴乔《答万季野诗问》

  • 标签: 吴乔 万季野 不知其所以然 万斯同 辞语 道平
  • 简介:<正>据说古时候苏州人娶媳妇,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要用掌扇、黄盖、银瓜等装饰品,以显示尊贵的气派,而掌扇上又无一例外地粘贴上"翰林官"三个字。后来有个名叫周卜世的苏州人来到扬州,一个扬州人在闲谈中问:"你们苏州的老百姓为什么都不娶媳妇?"周卜世惊讶地反问:"哪有这回事?"那扬州人道:"我曾经在苏州住过几年,看了无数次彩轿迎亲,却都是翰林院的官员,何曾有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这虽说是戏谑之言,却也尖锐地嘲讽了苏州人这种当官的情结(见清人王应奎

  • 标签: 扬州 苏州人 老百姓 称呼 警察 百万
  • 简介:拜读钱梦龙先生的文章《请给“训练”留个位置》(见《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1期),不禁使人回想起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学改革所走过的坎坷之路。当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倡导者,如今发出了这样的呼吁,给人颇有些凝重而苍凉的感觉。钱先生“请给‘训练’留个位置”的呼吁,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即“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出现了“人文精神张扬,语言工具失落”的新问题。在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的情况下,钱先生的呼吁更显得中肯而重要,很值得语文教育界特别是从事课程改革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同志们思考。

  • 标签: “训练” 《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 训练为主
  • 简介:“品牌”一词是古希腊文“烙印”衍生的词汇。形象地说:就是要在消费顾客心目中印下“烙印”,一个品牌是要靠时间、历史、文化、价值观、服务、品牌力、沉淀、提升等等小环境、大气候诸多因素“锤炼”而成。可见,品牌的形成,是如此不易。

  • 标签: 品牌 希腊文 价值观
  • 简介:艺术的自然,首先从审美内涵来看,它不是天然;其次,从艺术创作来看,也并不是“自然地表现”,而应该是“表现得自然”,书法不同于写字,书法是书法艺术自觉以后的事,皿及所谓的“民间书法”,不是真正的艺术,只具评价学上的意义,其中的美当属天然美,而书法艺术的自觉和发展过程就是对原始形态美的选择、加工、改造,而从天然走向自然,正是艺术发展的方向,规范的形成是艺术自觉的标志,规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把握规范

  • 标签: 书法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自然 审美内涵
  • 简介:方与圆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而任何复杂的图案都可看作是由极小的方与圆的组合,方圆之间,包蕴无穷,其数学图形美让人沉醉。古希腊的著名难题“化圆为方”让千百年来的数学家们绞尽脑汁,却不得其解。古代中国人却用“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巧妙地调和方圆。由是看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方圆总是代表着一种自然的调和与美。

  • 标签: 几何图形 数学图形 化圆为方 哲学思想 天圆地方 数学家
  • 简介:摘要正确义利观的提出是对中华优秀文化和新中国优良外交传统的传承与接续,它突出国际道义,指向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主张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坚持正确义利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是维护国际正义的需要。尤其在处理中国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时,更需要践行正确的义利观。

  • 标签: 正确义利观 中国外交 发展中国家 周边国家
  • 简介:“班马”,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出现频率甚高。但很多人在实际使用时并不知道它的确切来源及含义,本文即对“班马”析源辨义,并对其影响加以简要剖析。

  • 标签: 班马 《史记》 《汉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