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具有砂体分布零散、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开发过程中核部水淹严重,扇缘部水驱效果较差。为此,基于油藏工程方法与理论推导,确立了环形环距及采油井距的计算方法并绘制了计算图版,同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有效开发的合理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控剩余油条件下的核注翼采模式,可有效缓解正方形面积注水井形式注水憋压的难题,进而降低注水难度,提高水驱效率;与正对相比,采用注采井数比为1∶2的核注翼采交错环形时,油水井流线分布较均匀,开发效果较好;对于3注6采与4注8采的环形,当环距为200m时,最优采油井距分别为300m和250m。该研究成果为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的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借鉴。

  • 标签: 低渗透岩性油藏 井网井距 环形井网 数值模拟 流线分布
  • 简介:气藏开发实践表明,利用规则理论开发气藏,尤其是辫状河沉积气藏,会产生大量的低效和无效,规则理论对辫状河沉积气藏已不再适用。根据辨状河气藏的储层沉积特征,提出了其气藏不规则开发模式,给出了不规则的一般布原则。应用不规则对苏里格苏10区块进行了虚拟开发,开发效果表明,不规则开发效果明显优于规则,能够更好地适应辫状河沉积气藏的高效开发。图3参6

  • 标签: 辫状河气藏 不规则井网 井网模式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某区块动态生产数据和静态资料,对该区块地质特征进行相应评价;通过对钻遇厚度、钻遇率、地质储量、水驱控制程度的分析,为下一步加密布提出建议。

  • 标签: 加密 地质特征 建议
  • 简介:摘要:W区整体处于中高含水开发阶段,近年来通过加大综合调整治理产量递减有所减缓,但整体水驱不均,递减趋势仍然存在,高产稳产基础薄弱。主要受砂体相变快,平面注采矛盾突出影响,导致适应性变差。根据砂体变化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从水驱未动用储量入手,总结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以河道砂体刻画为前提的矢量加密方法,为研究区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

  • 标签: 辫状河三角洲 水下分流河道 井网加密
  • 简介:摘要:在我国现存的油区中,有很多油区都属于低渗透油藏,低渗透油藏因为普遍带有渗透率低、能量不足等各种影响开采的问题,所以开采难度非常高。本文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展开研究,并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开发要点提出个人看法,希望为关注低渗透油藏的人群带来参考。

  • 标签: 低渗透油藏 油藏注水开发 石油开发
  • 简介:摘要:在我国现存的油区中,有很多油区都属于低渗透油藏,低渗透油藏因为普遍带有渗透率低、能量不足等各种影响开采的问题,所以开采难度非常高。本文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展开研究,并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开发要点提出个人看法,希望为关注低渗透油藏的人群带来参考。

  • 标签: 低渗透油藏 油藏注水开发 石油开发
  • 简介:为了提高大牛地气田DK13区采出程度和采收率,考虑该区单井控制储量不均匀的特点,研究了该区的合理距.分别用经济评价法、规定单产量法、合理采气速度法、试分析法、TOPAZE法、数值模拟法等七种方法进行论证,得出以经济极限距为基础的技术合理距,认为只要技术合理距不低于其经济极限距都是可行的.依据研究区沉积相及强非均质性特征,建议采用不规则,有利于有效控制储层及天然气富集区、提高砂体钻遇率,也便于气田开发后期进行调整.

  • 标签: DK13井区 井网井距 经济极限井距 技术合理井距 不规则井网
  • 简介:摘要:采取丛式整体加密的方式,即在原来的丛式中再打加密调整,已经成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这种特殊的调整方式给钻井设计和作业带来诸多技术挑战和难点。基于此,本文以渤海老油田为研究对象,通过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海上丛式加密调整的关键技术系列,并成功应用于渤海油田多个调整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明15块近几年新增事故多,整体破坏严重,水驱控制、水驱动用程度降低,采油速度明显下降。2018-2020年开展了局部区完善工作,效果较好。2021年继续在精细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整体恢复重构工作,充分挖掘油藏潜力,为油藏长期可持续开发打牢基础。

  • 标签: 注采井网 剩余油研究 提高采收率
  • 简介:摘要:部署是油田开发中的重要问题,适宜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开发效果。本文分析提出了制约中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裂缝、储层分布和构造背景,分析了适应性判断依据,提出了根据裂缝发育情况来选择调整方式,并且根据开发情况选择调整时机的方法,来进行调整,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杜66断块区火驱开发始于2005年,历经多年技术攻关,年产油由转驱前13万吨上升到目前的24万吨,基本上实现常规火驱技术的完善配套。但在火驱开发过程中,注采完善程度低严重制约着火驱效果的持续改善,因此通过实施更新、大修、复产等手段使的完善程度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阶段采收率提高14.2%。实践表明,注采的完善是油田开发的基础,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火驱效果的好坏、采收率的高低,为完善注采,平均实施更新、大修、复产等工作达50口以上,因此深入研究火驱优化完善技术对火驱开发意义重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 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施工过程中,通常电梯井道的操作平台都是采用落地式钢管脚手架电梯操作平台、工字钢插杠式电梯操作平台或者自卡式型钢三角架电梯操作平台,上述操作平台施工过程繁琐且成本较高。为减少电梯井道操作平台成本投入,简化施工内容,创新采用钢筋片式电梯井道操作防护平台,此钢筋片式电梯井道操作防护平台作为操作平台兼水平防护使用。同时为施工安全提供了保障,其中钢筋片、多层板重复利用亦符合绿色施工要求,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 电梯井道 钢筋网片 橡胶堵头 防护平台
  • 简介:摘要锚喷支护技术在太平煤矿高竖反施工中的应用,不仅解决了扩施工期间井壁围岩管理的安全难题,同时对扩后的井壁形成有效支护,保持了井壁围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了溜煤井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片冒、堵塞,降低了后期溜煤井使用安全管理难度,取得了显著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锚网喷支护 扩井 有效支护。
  • 简介:煤层气井优化是煤层气开发的重要环节,部署的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单产量的大小,而且直接影响到煤层气开发项目的成败。本文对部署原则以及优化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距优选的多种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应用于山西煤层气某区块的开发优化,为该区的煤层气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了合理依据。

  • 标签: 煤层气开发 井型 井网优化 井距
  • 简介:摘要:面4区位于八面河油田主体构造带中部,北部邻面1区,南部接面12区。面4-6-19组位于面4区沙三中2砂组,组控制含油面积0.28km2,地质储量64.3×104t。目前进入特高含水、低采油速度的开发阶段。通过对面4-6-19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组存在注采不完善水线突进明显、区域性层间矛盾突出纵向出力差异大这两个问题,确定调整思路,制定调整措施, 平面上精细剩余油分析,部署新井修复,纵向调整吸水剖面激发动用差层潜力,老井措施调层进一步均衡水驱的整体措施,进行动态调整部署,对提高老区采油速度及采收率,改善老区特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面4区 面4-6-19井组 注水开发 调整对策 开发效果
  • 简介:在乐安油田稠油油藏利用水平技术规模化动用了薄层储量。随着热采吞吐周期的增加,周期产量明显递减。为合理开发,有效提高采收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水平蒸汽驱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的方式、适时的转驱条件、适合的注采参数下,区块采收率可提高13.02%。

  • 标签: 稠油油藏 深薄层 水平井 蒸汽驱
  • 简介: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将学校的所有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互联,合理利用、配置和共享,为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建设经济、适用、先进的新型计算机校园网络铺垫基础。

  • 标签: 校园网 项目 网络系统 参数 核心 机房
  • 简介:摘 要:研究油区中低渗透油藏为主,独特的地质特点造成了目前主要存在着砂体发育不均匀、储层非均值严重,部分单元距不适应;注采距不适配,驱替不均衡;单产注能力低等问题。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单砂体平面图和沉积微相图叠合法,通过勾绘含水分级图来半定量研究分析水淹状况及剩余油潜力。适配差异调整技术就是针对中低渗油藏的上述问题,通过优化调整,提高注采的有效性;转变思路,变单一措施为开发技术;精细注水,实现油藏有效均衡驱替,进一步夯实中低渗油藏稳产基础,取得了较好效果。

  • 标签: 井网井距不适应 井网适配差异 均衡驱替 注采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