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印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1981年总人口为68,381万,仅次于我国,占世界人口15.53%;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21人,约高于我国一倍;农村人口占76.27%,城镇人口占23.73%;人口增长率是相当高的,如1971—81年的十年中人口增长了24.75%,城镇更高为43.1%;100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由9座增加到12座;人口的地理分布是极其不均匀的,恒河一旁遮普平原占全印总面积的13.8%,人口却占33.3%,达227.4百万。印度人口所具有的增长迅速,分布不均和城镇人口增长快的特点,也反映在一些农业为主的国家

  • 标签: 人口增长率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 印度半岛 城镇人口 死亡率
  • 简介:十年来,贯彻执行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政策与方针,全市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但外来人口大量增加,人口分布面临新的问题.

  • 标签: 人口分布 人口规模 北京人口
  • 简介:唐代的幽州地区位于农耕与游牧文化交界处,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地理单元,佛教十分盛行。在这一地区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房山刻经事业,还分布着大量佛寺。本文更广泛地爬梳了唐代文献材料和石碑,并利用房山石经、辽代的碑刻材料,对唐幽州地域的佛寺及其分布状况做了考察。作为河北北部中心城市的幽州城及其所辖县是整个幽州地域佛寺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其次是北方地区禅宗的重要基地——蓟州。这充分证明:尽管唐代的幽州地区带有浓郁的胡化特征,但当地强势的佛教文化仍然影响很大。汉文化因子仍然在当地宗教活动和政治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标签: 幽州 唐代 佛寺 地域 文献材料 佛教文化
  • 简介:隋唐帝王行宫的地域分布吴宏岐一隋唐行宫的地域分布大势作为封建王朝统治中心的都城,其内的宫城历来是帝王们日常起居和处理朝政的主要场所。就一般情况而言,都城往往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但却不一定是经济中心,这对于大一统王朝而言表现的尤为明显。为了解决...

  • 标签: 行宫 《新唐书》 《高宗纪》 《旧唐书》 九成宫 隋唐时期
  • 简介:<正>人口死亡一直是人们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口死亡的统计与分析对于促进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对于制订社会保障政策和卫生工作规划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就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的死亡资料,参考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死亡资料,对我国人口死亡年龄分布作一初步分析。

  • 标签: 平均死亡年龄 中国人口 人口死亡 婴幼儿死亡 死亡水平 年龄中位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认为,畲族以"畲"、"斜"、"輋"等方言中的同音同义通假字作为族称,始于南宋嘉定中,比一般认为的始于宋末早约半个世纪.至迟到南宋中期,畲族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诸多要素俱已成熟,所以畲族的形成时间不晚于南宋中叶.当时畲族的分布范围相当广阔,以赣闽粤边的潮、梅、循、汀、漳、赣为中心,西及于粤北,东北有向闽西北、赣东北、浙西南推进的态势.客家与福佬两个民系的中间地带,大致也是畲族的分布区.至于畲族史诗与许多族谱把潮州凤凰山作为祖居地、发祥地,那只是畲族形成和保持民族凝聚力的一个文化符号.

  • 标签: 畲族 宋代 分布地域 民族形成 祖居地
  • 简介:【摘要】地域分布集中是美国墨西哥移民的一大显著特征。20世纪80年代之前,墨西哥移民主要聚居于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亚利桑那和中西部的伊利诺伊诸州。《1986年移民改革与控制法》颁布实施后,墨西哥移民的地域分布模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由高度集中向分散、多元化转向,移民从传统定居地转向非传统“新定居地”。非传统定居地包括南部、中西部、东北部诸州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地域模式的改变致使墨西哥移民从一个区域性问题日渐成为一个全国性问题。传统分布模式的主

  • 标签: 地域分布模式 墨西哥移民 移民美国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等,对七大地域单元的奥运奖牌数分布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分析研究,得出:1)奥运奖牌在我国各个省份分布极其不均衡,个别省份获得49枚奖牌之多,然而有几个省份没有奥运奖牌。2)奥运奖牌数在七大地域单元内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受到该地域的传统文化和地域地理特征的影响。,3)奥运奖牌获多少与各个地域的GDP数有着显著的统计学关系,即奥运奖牌的数量越少的地域,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域,其奥运奖牌数相对较多。4)奥运奖牌的数量与各个省份人口多少不完全正比,与各个省份的经济情况呈现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奥运会 奖牌 地域文化 地域特征
  • 简介:本文对汉族的形成和稳定后的发展进行论述。认为,秦朝的统一,使过去的华夏族与吴、越、巴、蜀、楚人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并在两汉期间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它就是汉族。东汉以来从东北、北方和西北进入中原黄河流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族的人口至北周时期,已经全部汉化而加入了汉族,就使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较之秦汉时期大为增长、分布面更为扩大。

  • 标签: 汉族 民族 人口 民族融合 古代史
  • 简介:<正>壮族古代人口发展情况,目前已难以确知。因为壮族正式作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是近现代的事,而史籍上有关人口的统计,是以地区计,而非以民族计(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壮族先民分布区域内并非纯为壮族,其间杂有其他民族。其次是壮族地区开发比较晚,又地处边疆,中央王朝鞭长莫及,长期由当地土官自治其民,中央王朝只有治辖之名,并未真正深入壮族分布区域内的每一片地区。所以,在统计这些地区的人口时,错漏自难避免。更有甚者,羁縻地区的壮族先民并不向中央王朝申报户口数。唐代时期,壮族先民有诸多名称,如俚、僚、西原蛮(黄洞蛮)、乌浒等,今日的壮族即

  • 标签: 壮族先民 西原蛮 《新唐书》 分布区域 《旧唐书》 人口数
  • 简介:<正>在利用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深入分析城乡人口迁移时,必须充分注意这次普查关于迁移人口调查统计口径的限定,尤其不能忽视以下两点:1、这次普查登记的迁移人口是指1985年7月1日常住地与1990年7月1日常住地比较.发生跨县、市变动的人.即不包括县、市内特别是县内城乡迁移人口.但以往有关调查研究表明.80年代中国城乡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农村人口向市镇的迁移已经转为以向镇的迁移为主,而在向镇的迁移中又以就近迁入县内小城镇为主。这次普查因口径限定,未能充分显示这一重要特点。2、在城乡迁移人口普查数据的汇总表中,迁移人口的原常住地即迁出地按1985年7月1日常住地类型“城市街道、镇、乡”划分,而现住地即迁入地按“市、镇、县”划分,由于“市”中除城市街道外还含有市辖镇和市辖乡,因此,上述迁出地与迁入地划分中的三类相应地域并非严格的同地域口径。在非同地域口径基础上求得的城乡人口净迁移数量难免会有一

  • 标签: 城乡人口迁移 农村人口 迁移人口 态势分析 人口迁移增长 城镇化
  • 简介:首先,中国的贫困人口60%是少数民族,在所有的国家级贫困县中,少数民族自治县占了40%。其次,中国的贫困人口大多数接受的教育比较少,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人均接受3.5年的教育,而最富裕的省市,人均接受8年的教育。第三,以妇女为依靠的家庭比其他类型的家庭更容易归类于贫困线以下。第四,在中国,残疾和贫困高度相关,

  • 标签: 中国 贫困人口 贫困线 富裕 国家级贫困县 中国
  • 简介:江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且地域分布明显,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影响下有着不同的舞蹈风格,而这也形成了江苏民间舞蹈所特有的风格,在民间艺术研究中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把江苏民间舞蹈作为研究的对象,就需要对其形成的地域分布进行研究,了解地域民风习俗才能更好地了解江苏民间舞蹈的特性,本文就从地域分布方面来对江苏民间舞蹈进行分析。

  • 标签: 江苏民间舞蹈 地域 民风习俗
  • 简介:<正>一粮食作物的地域分布元朝版图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粮食作物的地域分布特征十分明显。北方中原汉地多实行麦、粟轮作,北边诸地则多种一季旱作。由于水利的兴盛,北方的稻作区也较前代有所扩大。江南水乡灌溉便利,水源充足,农作物以水稻为主。长江

  • 标签: 地域分布 南方地区 湖广行省 江浙地区 福建地区 木棉
  • 简介:本文对区域城镇人口系统地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分析内容、影响因素及作用形式和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过程进行了阐述。笔者认为,区域城镇人口系统地域空间结构包括地域结构和空间场结构两大方面;影响其状态特征及其演变的根本因素是系统的自然环境资源的空间分布;其发展,是依各城镇核心圈、基础圈自然资源及所吸引集聚于城镇内部的社会经济资源的丰厚程度,而推动各结构圈层不断向外扩张,择优位的竞争过程。

  • 标签: 地域空间结构 影响因素 城市域 竞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