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不能简单地通过比较人口的年龄结构来判断中国和印度竞争力孰高孰低。中国在人口阶段恰好遇上了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和转移,而当印度的人口窗口打开时,这一趋势已近尾声,难以与之对接。因此,尽管中国可以享受人口的时间不长了,但与发达国家及印度比较,仍有望继续享受“人口相对红利”。

  • 标签: 人口红利 发达国家 年龄结构 产业升级 竞争力 印度
  • 简介:人口或将远去,人口政策在因应变革;人口或将远去,中国制造又将怎样应对?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4年16?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2013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16?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195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4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6%。2012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

  • 标签: 劳动年龄人口 人口政策 中国制造 机器人革命 国家统计局 情况显示
  • 简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人口的逐渐消失,这种变动必然通过影响一系列中介变量最终传递到我国各个方面,既包括经济方面的影响,也包括社会方面的影响;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储蓄、消费、投资等的影响,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家庭结构变化、子女抚养、老年赡养等的影响。当今的“用工荒”、“技工荒”和部分行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延长退休的计划等等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深入探讨我国的人口变动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是本文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

  • 标签: 人口红利 抚养比 老龄化
  • 简介:从清代乾隆皇帝时期中国人口突破3亿人开始,我国人口的增长便一发不可收,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享受了人口。如今,随着人口的逐步丧失,我国要建立集约型、科技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 标签: 经济发展模式 人口红利 中国人口 乾隆皇帝 改革开放 集约型
  • 简介:一段时间以来,人口一同出现频率颇高。比如,将经济下行归因于人口消失.甚至用人口消失来诠释股市下跌、物价和工资上涨、收入差距拉大等。然而,一些诠释似是而非。对人口的判断,牵涉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有必要搞清楚。

  • 标签: 人口红利 出现频率 股市下跌 工资上涨 收入差距 似是而非
  • 简介:赵晓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说,中国人口逐步消失的拐点已经来临,而人口的逆转将会严重影响中国未来的潜在经济增长,这是大部分人的普遍观点。那么,中国人口的消失是不是值得我们担忧呢?

  • 标签: 人口红利 《新华日报》 经济增长 中国 普遍观 赵晓
  • 简介:通过分析两次人口与高储蓄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引入代际因子的OLG模型进行定性判断,采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及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预期寿命、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预期寿命增加可以显著提升居民储蓄率;少儿抚养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居民储蓄率,而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可以促进居民储蓄率的提高;在不同的门槛内,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系数大小均发生了变化。由此得出“老龄化”与“少子化”对储蓄率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存在异质性的结论。

  • 标签: 人口红利 储蓄效应 预期寿命 少儿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城乡收入比
  • 简介: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人口问题,体现在所谓的人口;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口问题,实际上体现在当前的“未富先老”。

  • 标签: “未富先老” 人口红利 人口问题 社会
  • 简介:《经济参考报》刊登对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防的专访文章。蔡昉说,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业的竞争力都是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随着我国人口转变进入新的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总规模已经从1.5亿~2亿减少到2000万~3000万,人口逐渐消失,劳动力总量优势趋于下降乃至最终消失。

  • 标签: 人口红利 教育改革 劳动力成本优势 《经济参考报》 农村剩余劳动力 经济研究所
  • 简介:延长"人口",必须适当地进行政策调整,针对我国人口的现状,我们应抓住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大、人口抚养比相对较低的"人口"时机,通过人口、投资、收入分配、消费、金融、公共管理等多政策的协调有效调整,为投资增长和资本形成创造充分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弥补因未来人口抚养比升高所带来的"人口负债"。

  • 标签: 人口红利 人口负债 政策
  • 简介:从云南近10年的失业率、就业结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析云南人口利用的现状,发现云南省人口的利用程度逐渐提高,但人口的利用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兑现并不充分.

  • 标签: 云南省 人口红利 利用 问题
  • 简介:分别是人口转变红利人口投资红利人口转移红利人口转型红利,人口转移红利是指劳动力为主体的人口转移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人口归根结底取决于人力资本的储备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 标签: 中国人口 人口红利 反思展望
  • 简介: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对我国经济社会将产生诸多挑战和影响。但我们还应该看到,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的提高,同时意味着可以利用的老年人力资源和资本数量也在增加。积极挖掘老年人口,已成为我国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新支点。

  • 标签: 老年教育 老有所学 人口数量 资本数量 新支点 人力资源
  • 简介:根据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www.investoday.com.cn)对国内70多家券商研究所1800余名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数据进行的统计,本周综合盈利预测(2007年)调高幅度居前的30只股票中,行业分布相对分散:金属与采矿有4只入选、排名第一,化工品、煤炭各有3只入选,保险、电力、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通讯设备各有2只入选。

  • 标签: 盈利预测 证券分析师 保险公司 氧化铝 投资渠道 机械制造
  • 简介:随着老龄化的加重,我国人口日渐消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缩短教育学制能够有效地挖潜中国的人口,本文在预估缩短教育学制可能带来的人口的基础上,分析了缩短教育学制的现实可行性,提出小学受教育年限缩短一年;硕士研究生受教育年限应与国际接轨两方面的新学制构想。文章对缩短学制政策实施的后续影响进行论证,首先提出学制改革构想,提出要对课程教材进行重新编制;其次应循序渐进的实行,采取分区域、分阶段推行的方式等政策实施方案。

  • 标签: 人口红利 缩短学制 可行性 实施构想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新时代,经济的发展到达了新的突破口,其中人口带来的红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北京的人口为切入口,研究超级大城市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从人口结构和抚养比两个方面对北京人口期的形成做了阐述。与此同时,消费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同的人口消费能力,也会对社会经济的积累和资金的流动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本文从储蓄方面对北京人口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理论和实际数据作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北京人口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 标签: 北京市 人口红利 抚养比 储蓄率 经济增长
  • 简介:对民工荒、人口以及刘易斯拐点的概念界定进行必要的理论阐述,对浙江人口的历史、现状与前景进行预测分析,并借鉴Cai和Wang(2005)的模型,对2010年~2020年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与推测。研究结果表明,人口为我国1982年~2010年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39%,但在2010年~2020年将拖累经济增速2.2%左右。最后,结合浙江的实际,指出推迟退休年龄、废除计划生育等举措虽然能够有效缓解劳动力供应不足的问题,但保持经济活力的关键仍在于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

  • 标签: 人口红利 民工荒 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供应 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