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乌鳢(Ophiocephalusargvus)(又名乌鱼、火头、生鱼等)属鳢形目,鳢科,是以小型的野杂鱼类为捕食对象的肉食性鱼类,其肉味鲜,适应性强,是黄河滩涂鱼塘套养鱼类的最佳选择,因此利用有利的自然优势,进行乌鳢的人工繁殖极为必要。2003年,我们在位于黄河滩边的俩沟渔场,进行了乌鳢人工繁育试验,获得成功。

  • 标签: 乌鳢 人工繁育 饲养管理 催产设备 雌雄鉴别
  • 简介:赤鲈属鲈形目,鲈科,鲈属,又称五道黑、河鲈,在我国仅产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水域,是一种名贵的冷温带淡水鱼,该鱼生长适温0-30℃,水温在18—24℃之间生长最快。赤鲈头部、体侧、背鳍呈淡黄色,腹部白色,臀鳍、腹鳍和尾鳍桔黄色,

  • 标签: 人工繁育技术 赤鲈 额尔齐斯河 乌伦古河 淡水鱼 鲈形目
  • 简介:中国林蛙为食、药、补等多用珍贵的经济蛙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眼前利益的驱动,人为不择手段的乱捕乱杀,加之森林资源大量采伐,中国林蛙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中国林蛙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种群质量明显下降,个别地区野生中国林蛙已濒临绝迹.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林蛙及林蛙制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天然野生林蛙及制品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中国林蛙生产必须由以前的只捕不养的生产方式转移到半人工养殖和人工养殖的生产方式上来.

  • 标签: 中国林蛙 林蛙繁育 繁育技术
  • 简介:摘要: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用于肾虚精亏,阳痿遗精,腰膝酸痛,久咳虚喘,劳嗽咯血。天然冬虫夏草的生长条件极其特殊,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以及掠夺式的采挖,导致冬虫夏草的野生资源日趋减少,药源紧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冬虫夏草人工繁育研究一直是中药资源保护、再生领域的热点课题。

  • 标签: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菌 人工繁育
  • 简介:梭鲈(LuciopercaLucioperca)隶属鲈形目、鲈科、梭鲈属,原产于前苏联,60年代初,由中亚扩散分布到我国新疆境内.梭鲈是亚冷水性凶猛鱼类,仔幼鱼以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为食,体长4-6cm以上,可捕食小鱼、小虾及个体较小的同类.梭鲈生长速度较快,当年水花在池塘养殖体重可达50g,最大可达250g,翌年秋季即可达商品鱼标准,重700-1100g.

  • 标签: 引进繁育 梭鲈引进
  • 简介:摘要:镇源今晨山水产公司收集采捕土著光唇裂腹鱼驯养繁育试验,以期为其人工养殖繁育奠定基础。2018年5月-2019年12月,分15批次采捕野生光唇裂腹鱼520尾。经过4年驯养,存活470尾,存活率90.38%。2022年6月20日,选取性腺成熟的光唇裂腹鱼亲本共100尾开展人工催产。获受精卵3万粒,孵化鱼苗1.2万尾。培育至11月18日,获苗种8700尾,培育率72.5%。

  • 标签: 光唇裂腹鱼 人工驯养 繁育
  • 简介:漠斑牙鲆(Paralichthyslethostigma),原产于美国,是一种新养殖品种,具有肉质细嫩、生长快、品质优等特点。对环境因子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海水、半咸水,甚至淡水中生存,并且具有广温性,适宜进行人工养殖。目前我国已经引进漠斑牙鲆,为了使国内的养殖界对其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现将有关该鱼生物学及其人工繁育方面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综述如下。

  • 标签: 漠斑牙鲆 生物学 人工繁育
  • 简介:最近,由海南大学、南海水产研究所、三亚纨美海洋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展的法螺人工繁育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前些年亲螺成功驯化并产卵的基础上.今年亲螺已产卵2213个,并由原来的每年产卵一次(冬季)增至目前的每年两次(冬季和夏季)。目前,卯囊陆续孵化幼虫,且幼虫生长发育良好。野生贝类法螺人工育苗有望变成现实。

  • 标签: 人工繁育 海南大学 海洋资源开发 水产研究所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物质需要,成为社会迫切需求,因此,坚持科学发展利用,才能有效地对红豆杉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形成大规模人工种植红豆杉的市场,充分发挥红豆杉的功效和作用,让红豆杉对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作出应有的贡献。下面我就红豆杉保护与人工繁育联系进行浅析。

  • 标签: 浅析 红豆杉树种价值 红豆杉树种面临趋势 红豆杉树种繁育需求
  • 简介:美国大口胭脂鱼是北美洲大型经济鱼类,是世界许多国家认可的养殖优良品种,具有肉味鲜美、生长快、产量高、易饲养、饲料系数低等优点,被许多国家选作鲤鱼替代品种引入池塘、水库、河流养殖。用顶替生长慢、肉质差、价格贱的鲤鱼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1998年7月我市鱼苗养殖场引进美国大口胭脂鱼种20对,1999年人工繁育成功,经过几年生产实践,

  • 标签: 美国大口胭脂鱼 人工繁育技术 生长 养殖 鲤鱼 产量高
  • 简介:猕猴中的四川短尾猴(学名Macacaspeciosathibetanas)又称藏酋猴,是我国特有野生保护动物品种,至今无人按实验动物标准化进行人工繁育研究,我们在饲养繁育中体会到,腹泻是动物的常见病,在诊断和治疗获得一些经验体会.

  • 标签: 藏酋猴 腹泻 治疗 疾病治疗 短尾猴 繁育
  • 简介: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marmoratus)俗称褐塘鳢、尖塘鳢或褐虾虎鱼,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为虾虎鱼亚目中个体较大的种类,是热带、亚热带的优质淡水鱼类,主产于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且已成为这些国家效益较高的大宗出口水产品。

  • 标签: 云斑尖塘鳢 人工繁育技术 虾虎鱼 淡水鱼类 亚热带 褐塘鳢
  • 简介:黄缘闭壳龟因其背甲边缘腹面为黄色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南、安徽、福建、广东、台湾等中南部山区。野生黄缘闭壳龟繁殖率低,数量较少,价格偏高,濒临灭绝。加强黄缘闭壳龟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研究.对保护黄缘闭壳龟有重要意义。现把黄缘闭壳龟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 标签: 黄缘闭壳龟 养殖技术 人工繁育 南部山区 繁殖率
  • 简介:在6月初时体长225-468mm的个体,绝对怀卵数2684±1029粒,卵子为橘黄色,卵径平均2mm,在水温15-17℃时,受精卵需要约96h以上的胚胎发育出膜。人工催产试验以LHRH-A、HCG和DOS等不同种类和剂量试验,结果混合组获得产卵率85%,受精率75%的效果。苗种培育每亩投放鱼苗3万尾,经3个月培育结果表明,体长由1.21cm增长至15.31cm,体重由0.023g/尾增重至28.25g/尾,成活率达96.8%。对肌肉营养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为67.11%-82.11%;粗脂肪含量为8.90%-23.74%;灰分含量为4.95%-6.24%。

  • 标签: 乌苏里拟鲿 繁殖生物学 人工催产 苗种培育 肌肉
  • 简介:为了解决家蚕中系原蚕对人工饲料极不适应问题,提高现行主推蚕品种中系原种的人工饲料摄食性,苏州大学和大丰蚕种场联合协作,以家蚕品种菁松A系和菁松B系为选育素材,采用系统育种法和高选择压技术,经6个世代的系统选拔,显著提高了各品系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2016年春季大丰区蚕种场对该选育系杂交原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小规模繁育试验,结果表明:选拔系的饲料适应性显著好于对照,为提高现行推广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的选育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 标签: 家蚕 人工饲料 菁松原蚕 繁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授精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畜牧业的实用型技术,将该技术应用于羊的养殖中可以有效提高羊的受胎率。人工授精技术是先进行人工采取精液的工作,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作,将取出的精液输送到发情母羊的体内,使母羊能够受孕的过程。

  • 标签: 人工授精 输精
  • 简介:由深圳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承担的“金鲳(卵形鲳鲹)Trachintusovatus(linnaeus))鱼苗人工繁育研究”成果于1998年12月4日通过专家鉴定。与会专家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总结汇报,审阅了所提供的有关资料,并进行了全面评议后,一致认为:

  • 标签: 卵形鲳鲹 人工繁育 鱼苗 专家鉴定 水产养殖技术 推广
  • 简介:通过实验研究,基本掌握了虎舌红生长发育与光、温、水、肥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人工繁育苗木、无土栽培的主要技术经验,为大余县大面积发展虎舌红这一珍贵花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虎舌红 人工繁育 无土栽培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