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现代教育,高校的体制机制应该做怎样的改革,才能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这一问题,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战略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体制、机制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改革的几点做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人才培养 体制 机制 改革优化
  • 简介:对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应在政府主导下发挥举国优势的同时,发挥社会力量与学校资源的作用,构建一套三线并举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以整合现有资源,保障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篮球 后备人才 培养体制 改革
  • 简介:人才培养我院是国内大气科学领域(天气动力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大气环境、大气探测与大气遥感、应用气象学)专业齐全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与南京气象学院、北京大学合作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现有博士生导师6位。1996年招收博士生9名,授博士学位2名,招收...

  • 标签: 人才培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大气物理学 学术论文 大气环流
  • 简介:2015年,气科院共招收44名硕士研究生、18名博士研究生,进站博士后10人;毕业46名硕士、14名博士。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133人,博士研究生60人,在站博士后13人。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每5年组织一次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综合评估,在2015年的评估中气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评为优秀站(144/2079,<7%),是大气科学领域唯一受到通报表扬的单位。

  • 标签: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人才培养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管理委员会 社会保障部
  • 简介: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展的2017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气科院申请新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一级学科点获得批准,至此气科院拥有“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点.

  • 标签: 人才培养 硕士学位 环境科学 大气科学 委员会 国务院
  • 简介:2014年5月4日,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气科院举办“优秀青年国外访学经验成果交流报告会”。气科院副院长王怀刚和50余名青年科技人员、研究生等参加报告会,院青联主席温敏主持了报告会。会上,吕伟涛研究员、郭建平和陈军明副研究员3位优秀青年汇报了国外访学成果。2008年开始气科院通过项目支持、出国培训和奖励评选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优秀青年的培养,为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搭建平台。

  • 标签: 人才培养 青年科技人员 报告会 出国培训 研究员 副院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6年5月,气科院成立了由25人组成的第10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徐祥德院士为委员会主席,端义宏院长和周广胜副院长为副主席。6月7日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了2016届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9月13日讨论确定了2016年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的遴选名单。2016年6月,科技部印发了《关于公布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的通知》,气科院成功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本批次全国共有34家单位入选。气科院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将为继续推进青年骨干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培育和建设提供重要的平台。

  • 标签: 创新人才培养 博士生导师 委员会 科技创新 副院长 学位
  • 简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站成立暨揭牌仪式CAMSPost-DoctoralResearchStationinauguralmeeting,21January2003

  • 标签: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师院校的培养体制也在随之改变.高师生物教师教育人才不仅要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该文对高师生物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制的构建原则进行了探讨,对高师生物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构建的具体问题从目标、模式、课程设置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 标签: 生物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 体制
  • 简介:采用专家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在讨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是目前我国体育事业中唯一需要集中力量办理的大事。进而提出以下观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并完善举国体制的含义是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髓,同时革除“举体育系统之力发展国家竞技体育”的历史模式,创建并实施“举体育财政之力发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型模式。

  • 标签: 举国体制 后备人才 培养
  • 简介:<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部分谈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要实现这一要求,需要教育内外共同担当,多管齐下。今天我只谈一点: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第一,要坚持面向全体。面向全体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人的创造力的张扬和人的创造力的普遍化,是时代的要求。从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来说,只有在深厚的、普遍的创新能力的基础

  • 标签: 人才培养水平 人才培养方式 教育体制改革 学校课堂教学 价值倾向 发展规划
  • 简介:为了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和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翊l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四川高教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建设步伐,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由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和四川省院校研究会主办、西华师范大学承办的2011年度学术年会于12月16日在西华师范大学召开。学术年会的主题是“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自全省高等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高等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150余人出席了会议,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450余篇,20余位专家学者、高校领导在论坛上做了专题发言。为了更好地交流年会研究成果,本刊特以专辑的形式刊发年会的部分交流成果,供读者参阅。

  • 标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观念 高等教育学会 西华师范大学 学术年会 人力资源强省
  • 简介: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在阐述人才培养质量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重庆大学创办弘深学院,构建校院两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校董会为平台,强化产学研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通本研教育,实施“贯通式”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的实践探索。

  • 标签: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质量 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