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当今世界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的争议,日本著名国际法学者大沼保昭教授提出了将跨文明视角引入国际人权法领域,并主张各个文明在重新解释的基础上,进行跨文明的人权对话,建立跨文明人权观。这一观点作为寻求解决国际人权分歧的一种尝试,通过放弃对于自由权人权观的崇拜态度,破除欧美中心主义人权观的桎梏,倡导构建跨文明人权观。这一主张对于构建跨文明的人权合作机制有着重要借鉴价值。

  • 标签: 国际人权法 跨文明视角
  • 简介:目前,法学和哲学是整个人权研究领域的主导学科,两者在人权研究中分别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哲学视角下的人权研究是对人权起源的探索和批判,其本质是对人权的定义、属性以及是否具有道德正当性的研究和论证。然而,从古至今学者们就从未没有对人权起源的哲学基础达成过任何的共识。从斯多葛学派的“权利是起源于普遍的自然平等正义”到《世界人权宣言》所确认的“人权是源于人的固有尊严”的历史过程中,

  • 标签: 人权研究 社会科学 《世界人权宣言》 哲学视角 道德正当性 斯多葛学派
  • 简介:近代知识产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封建特许权向资本主义财产权转变的历史过程。作为这一过程的结果,现代知识产权法是根据自然法的天赋人权理念构建的,但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与人权进入了相互冲突的历史时期。对发展中国家及其人民的健康权、文化权、食物权、发展权等基本人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本质属性以及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理论基础的分析,从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发挥着深刻影响的法哲学中,寻找知识产权法人权危机的根源。

  • 标签: 知识产权 人权 知识产权法 正当性
  • 简介:首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的建立,是我国落实《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我国人权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中国政法大学来说,这块沉甸甸的牌匾既意味着肯定和荣誉,更意味着使命和责任。学校一定会善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也会勇敢地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 标签: 人权发展 人权教育 培训 中国政法大学 人权事业 国家
  • 简介:宪法本质上是一部人权法。人权价值在宪法中往往表现为人权规范,人权规范在宪法文本通常表现为人权条款。人权条款的入宪模式主要有宪法序言、宪法正文和宪法修正案等单一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复合模式。从当前世界各国宪法的文本规定来看,人权条款的入宪模式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 标签: 人权 宪法 人权条款
  • 简介:进入21世纪,当代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建设问题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人权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我们讲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发展人权事业,就必须重视这些新的特点,适应这些新的特点。

  • 标签: 人权事业 社会建设 尊重和保障人权 社会协调发展 21世纪 当代中国
  • 简介:康德的人权概念的内涵在于自由、平等、独立等理性原则,其外延包括国家公民的人权和世界公民的人权。要保障国家公民的人权,需要建立以代议制为基础的共和制;要保障世界公民的人权,需要建立自由国家的联盟制。对人权的维护不仅是对人的内在价值的尊重,而且也是达到人类永久和平的必要手段。但是,康德对永久和平的哲学论证是不充足的。

  • 标签: 康德 人权 代议制
  • 简介: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时算起,儒家思想在中国已经流传72500年。在如此漫长的时期,儒家思想一直都是中国文化的主导性力量。它规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制度的基本方向,影响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塑造了中国社会的伦理规范和价值观念。它深深地沉淀在中国人民思想意识的深处,代表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儒家思想精华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超越了时代与国界的局限,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

  • 标签: 儒家文化 人权发展 中国文化 儒家思想 中国政治制度 儒家学派
  • 简介: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终生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而奋斗。他创立了举世闻名的三民主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权思想,在中国近百年人权思想史上耸立起一座丰碑。重新认识孙中山的人权思想,对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观和当代人权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孙中山 人权思想 三民主义
  • 简介:在世界范围内,人权被视为现代国家规范秩序的基础。然而,人们对于相信人权存在并非一种集体幻觉,以及它完全可以充当法治国的普遍可接受的规范基础,都还存有疑问。为此,从逻辑上对人权之存在加以证立就非常必要。总体上,有两种最基本的人权可证立性的观点,一为怀疑主义,二为非怀疑主义。非怀疑主义人权观坚持有充分的理由来支持人权,这些理由主张客观性、正确性或真理。为了对此加以辩护,文章归纳和分析了思想史上八种人权证立方式,其中阐释性和存在性进路最为有力,然而它们并非都是形而上学无涉。基于此,本文认为,如果没有理性和普遍的形而上学,人权的存在便是不可证立的。

  • 标签: 人权 形而上学 可证立性 非怀疑主义 理性商讨
  • 简介: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并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人权教育与培训,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建党初期,我党就提出了“人权与科学”的口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举人权旗帜,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并建立起人权保障的法律体系。但是,要使人权保障的理念深入人心,

  • 标签: 人权教育 教育需要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尊重和保障人权
  • 简介:人权条款入宪后必然会对我国原来宪法的价值体系和规范逻辑造成影响。从规范定位上看,我国人权条款应该定位为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而不是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人权条款作为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入宪后造成现有宪法文本中的人权和公民权的逻辑错位、内在逻辑体系上的不协调。因此,理性反思我国人权条款的入宪模式及其问题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规范难题。

  • 标签: 宪法 人权条款 入宪
  • 简介:一帘竹雨,徐徐清风,邮女轻唤专递。开启新刊,喜墨香四溢。宛若牡丹仙子,朝辉拥,光彩瑰丽。似洛神,灿烂彩霞,觇望沉清漪。

  • 标签: 满庭芳 人权 海外
  • 简介:我国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在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中相差较大,加强被害人对刑事诉讼程序的参与,寻找被害人权利救济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和谐司法的本质要求。文章分析了我国刑事诉讼中对被害人的有关规定及当前的现状,并提出了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之构想。

  • 标签: 刑事被害人 权利救济 刑事诉讼
  • 简介:文化是人权的精神本质和精神支撑,人权是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人权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人权文化观念和人权文化价值取向。广义人权文化是人权物质文明成果和人权精神文明成果的统称。狭义人权文化是人权精神文明成果的观念形态,是人们在人权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人权知识体系、人权价值观念、人权生存方式等构成的人权观念形态的复合体,

  • 标签: 人权文化 历史变迁 文化价值取向 中国 精神文明 观念形态
  • 简介:我国高校开设人权教育课程之必要及现状1789年,法国著名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开篇即指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不尊重和保障人权,必然导致社会的无序和野蛮化;对于每一位社会成员而言,缺乏人权信念与技能,则会使其在权利受侵时不懂得如何合法地保护自己。

  • 标签: 人权 人权教育 人权信仰 务实教法
  • 简介:基本人权是一个既古老传统又现代敏感的基本社会法学概念,是与人类社会同步存在、同步繁衍和同步发展起来的,它从中世纪宗教哲学的束缚和禁锢中解放出来,是指所有国家及社会成员与生俱来的各种完整的权利与自由,包括人应当享有的社会善意对待和基本人格尊严等。就完整的意义而言,就是所有国家及社会成员应当人人自由、平等地享受生存和发展等各种基本权利与自由,以及国家宪法和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提供的社会保障体制。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既要充分尊重原生态的天赋人权这样一种应然权利,又要将这种权利转变为通过国家立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的法定权利。

  • 标签: 立法保障 人权保障 公民基本权利 人类社会 国家宪法 社会保障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