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阿格妮丝·赫勒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由于继承了马克思和卢卡奇的思想遗产,赫勒一生致力于人类解放事业的研究。文章重新审视和分析了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恢复了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个体向度”。作者认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是在自由的意义上进行阐述的,由此,作者分析了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和人类解放的实现条件。她认为,马克思的绝对的自由和人类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类解放只有在个体的意义上,而且在民主的自由概念的引领下才能实现。

  • 标签: 赫勒 马克思 人类解放 个体解放 自由
  • 简介:人类解放问题构成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旨趣。无产阶级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从事着有意义的工作,也正是这种理论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斗争,并使得这样的斗争取得了历史正当性和合法性。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之所以能够通向“人类解放”的现实目标,是因为这种世界历史性的力量将现存的社会看作人类活动的结果,进而论证了通过实际行动可以摧毁现存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可能性。共产主义运动抓住了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推动性力量,从物质生产出发解释人类社会关系的形成,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历史进步的评价标准。

  • 标签: 人类解放 现实的人 唯物史观 马克思
  • 简介: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及人的发展三个阶段理论表明,市场经济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对人类解放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消除市场经济内在固有的矛盾。社会主义能更自觉地促进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

  • 标签: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人类解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01
  • 简介:《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这种,市民社会还没有从政治国家中分离出来

  • 标签: 人类解放 形态嬗变 社会形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8-15
  • 简介: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这种,因为市民社会就是政治社会,《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

  • 标签: 人类解放 形态嬗变 社会形态
  • 简介: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宝藏,然而其终极价值目标只有一个:实现个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四重规定:个人交往的普遍化和人性化、个人需求的多样化和高层化、个人能力的全面化和社会化、个人个性的独立化和多元化。自由个性作为人的发展的最高层次,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自由王国作为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三者是同一个层次的范畴,三者的统一就是马克思所指的人类解放

  • 标签: 马克思 个体解放 群体解放 人类解放
  • 简介: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理想,这一理想的确立是基于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规定、人的本质与人性等重要论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理论是以人性的现实性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马克思从现实生活中现实的人出发,把社会发展与人的活动、人的自由、人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展现了其内在逻辑链条,即人的需要是从事一切生产活动的根本动力,而生产活动实践不仅实现和满足人的需要,同时也使人的内在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和提升,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形成了人类社会。

  • 标签: 马克思 人类解放理论 人的本质:人性的现实性
  • 简介:马克思人类解放理想是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是马克思在理论旨趣、文本主体、实践求索和终极价值中不断追求的最终理想。但是,人类解放理想的形成和确立需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人类解放理想得以实现的三个现实层面:上层建筑解放、经济基础解放、自由与个性解放。这三个方面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共同推动了马克思人类解放理想与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 标签: 上层建筑 生产力 生产关系 自由个性
  • 简介:在把握马克思经典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其思想的内在逻辑,揭示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叙事结构及实现方式,是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思想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理论,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宏大精深的叙事结构涵涉历史唯物主义、多向度的解放形式和共产主义运动三大部分,全面阐述了认识人类社会的根本方法、实现人类解放的根本路径和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目的,彰显了人类解放理论的彻底的革命性及其与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叙事结构的哲学高度,反思和检审西方马克思主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人类解放理论实现方式的学术探究与实践探索,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学术空间和创造性地探寻实现人类解放的具体方式。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解放理论 社会形态
  • 简介: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说到底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要落实“十五大”精神,在中国再创新的辉煌,仍然要靠这条思想路线。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们的认识离不开实践、可以说实践是人类产生正确认识的源泉和动力。没有革命的实践,就没有革命的理论。正确的革命理论,一方面指导着亿万人民实践的深入和发展,同时接受着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另

  • 标签: 解放思想 人类进步 思想路线 改造客观世界 改革开放 “十五大”
  • 简介: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影响颇为深刻,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其思想构成是复杂的,与青年黑格尔派既有联系但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又很黑格尔化,但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随着马克思对哲学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自身强烈的现实使命感,其哲学观也在发生着变化。马克思早期对宗教问题和人类解放问题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从犹太人的解放、德国人的解放到整个人类解放,从宗教本质的阐述到宗教社会根源的剖析,从宗教的世俗基础、政治解放与真正人类解放问题的探讨等,都为整个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标签: 黑格尔 青年黑格尔派 犹太人问题 宗教 人类解放
  • 简介:经济的社会解放是实现人类解放必经的社会历史阶段,人类解放包含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经济的社会解放、人自身的解放三大有机历史发展过程,经济的社会解放的历史任务

  • 标签: 人类解放 再认识 历史进程学说
  • 简介:与集中研究“人类解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相区分,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研究应当更加注重“人类解放”的前提问题。“神圣形象”就是人的自我异化,其根源在于“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然而,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批判“非神圣形象”自我异化的根本任务。这就是“人类解放”的前提。从宗教批判出发,明确解放是人从国家和政治统治中解放出来。从政治批判出发,表明解放必须从“德国人”的政治解放上升到“人”的普遍解放。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哲学力量在于现实的变革,即无产阶级通过彻底的革命实现全人类解放

  • 标签: 宗教批判 政治批判 前提批判 人类解放
  • 简介: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基于总体性概念的认识所构造的理论框架,分析和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症及探索人类解放的潜能,其核心分别是资本结构与本能结构,讨论了理性与经济生活之问的关系,提出迥然不同的人类解放道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关于总体性概念的对话表明,重新确立人类解放理论在新世界秩序中的位置,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马尔库塞 总体性 人类解放
  • 简介: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模式"是现实性的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运用,证实了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在其一生的探索历程中,已经从理论上界分了人类解放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探索中进一步推进了现实性的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历史进程,创造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切合中国具体国情的"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是动态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具体历史环境下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模式"的最深刻体现。

  • 标签: 马克思 中国模式 现实性 人类解放理论
  • 简介:德国哲学家布洛赫的人类解放思想纷繁复杂。在对人类解放实现方式的道路选择上,强调依靠人自身的力量来完成哲学的内在反思,试图通过人类内心的希望超越现存,实现人类解放;他既支持俄国社会主义实践,接受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政治信息",又深度改造传统马克思主义;他用自己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在辩证法中寻找希望,在希望中运用辩证法,卓有成效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广阔视阈。

  • 标签: 布洛赫 人类解放 希望哲学
  • 简介:【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来源【诗联巧记】三大来源英法德,政治经济空想哲。圣西门与傅立叶,英国欧文创和谐。【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e'字韵的七言'绝句'。首联和颔联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包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史实;颈联和尾联主要介绍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以及1825年在美国创办'新和谐公社'的英国人欧文的史实。

  • 标签: 人类阳光 巧记 知识点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