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来源于表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为其进一步作为皮肤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或临床应用奠定前期研究基础。方法取3~9岁健康儿童包皮环切术后包皮,经分离酶处理分离真表皮,再将表皮以胰蛋白酶消化为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有血清培养基DMEM和无血清培养基K-SFM中进行细胞培养,观察表皮细胞生长融合情况及克隆形成率。结果表皮细胞在DMEM和K-SFM培养液中均能融合成片,但在K-SFM中的融合成片时间明显短于在DMEM中所需时间;在K-SFM中2周时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在DMEM中的克隆形成率。结论两步酶法分离表皮细胞接种于K-SFM中培养,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表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 标签: 表皮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技术 血清
  • 简介:太阳辐射是影响人类皮肤最主要的环境因素,特别是光谱中的紫外线,紫外线分为UVA、UVB和UVC,其中UVC在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所以对人体影响很小。另外,红外辐射也能导致在生物体的生物学变化。由于能量大小与波长成反比,故UVB能比UVA提供更多的能量,但UVA具有更好的穿透率,能达到表皮的最深层,相对应的,UVB则主要作用于表皮全层和真皮乳头层。UVB对生物组织有害,它能造成核酸和蛋白质等分子的直接损伤;人们对UVA的作用了解相对较少。目前认为,UVA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并产生活性氧以破坏多种细胞成分结构。

  • 标签: 人表皮 活性成分 光老化 氧化应激反应 UVA UVB
  • 简介:目的:检测表皮细胞中是否存在侧群(sidepopulation,SP)细胞,并研究该表型细胞是否表达通用干细胞标志物ABCG2和表皮干细胞的标志物整合素α6和β1。方法:运用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从手术切除的人包皮组织中分离获得表皮细胞。经Hoechst33342荧光染料和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并分选SP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SP细胞ABCG2、整合素α6和β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皮细胞中存在SP细胞,其比例为0.2%~0.3%。用流式细胞仪可检测到在SP细胞以及总表皮细胞中均有少量细胞表达通用干细胞标志物ABCG2以及表皮干细胞的标志物整合素α6和β1,但二者阳性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细胞中的SP细胞是否是富集的表皮干细胞仍存在疑问,还需要进一步的动物体内移植实验、克隆形成能力和增殖能力的研究证实。

  • 标签: 侧群细胞 表皮干细胞 ABCG2 整合素Α6 整合素Β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表皮通透屏障是机体抵御外界有害物质侵入和阻止体内物质丢失的一道重要屏障。随着机体衰老,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分化能力降低、脂质合成减少,而表皮pH升高,最终导致表皮通透屏障功能恢复速度减慢。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的降低,不仅加快皮肤和血液中炎症因子的增多,还会增大皮肤感染风险。皮肤炎症因子持续表达增高可引起慢性皮肤瘙痒等,同时可诱发和加重系统性炎症,参与多种系统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改善老年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将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某些老年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老年 衰老 透皮失水 屏障功能
  • 简介:本文报告应用体外培养异体表皮细胞片移植于Ⅲ度烧伤创面的方法。临床应6用例,4例获得成功,2例因感染而失败。待进一步研究,以便更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表皮 细胞 移值
  • 作者: 冀然 张泽 王文平 张琼 吕艳玲 江旭品 滕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烧伤外科 400016,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8,江旭品现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强度电场对表皮细胞株HaCaT和小鼠表皮细胞运动性及CD9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永生化表皮细胞株HaCaT细胞及分离自16只1~3 d龄雌雄不拘BALB/c小鼠的原代表皮细胞进行实验。将HaCaT细胞分为200 mV/mm电场强度处理3 h的加电组和模拟处理的假电组,在活细胞工作站中观察细胞迁移(运动方向、位移速度、轨迹速度,加电组样本数为46、假电组样本数为34)及排列,免疫荧光法检测CD9蛋白的分布及表达。将HaCaT细胞与小鼠表皮细胞均分为假电组(模拟处理)和进行相应电场强度处理3 h的50 mV/mm组、100 mV/mm组、200 mV/mm组、400 mV/mm组,将HaCaT细胞与小鼠表皮细胞均分为未行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和用200 mV/mm电场强度分别处理相应时间点的1 h组、3 h组、6 h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9的蛋白表达(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LSD检验。结果处理3 h内,加电组HaCaT细胞明显趋向负极移动,假电组HaCaT细胞围绕原点随机运动;与假电组比较,加电组HaCaT细胞方向性显著增强,位移速度、轨迹速度显著加快(Z=-3.975、-6.052、-6.299,P<0.01)。处理3 h后,加电组HaCaT细胞长轴与电场方向垂直,假电组HaCaT细胞呈任意取向排列。处理3 h后,加电组HaCaT细胞CD9蛋白(均位于细胞膜上)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假电组(t=4.527,P<0.01)。处理3 h后,假电组、50 mV/mm组、100 mV/mm组、200 mV/mm组、400 mV/mm组HaCaT细胞、小鼠表皮细胞CD9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32±0.021、0.283±0.032、0.254±0.020、0.231±0.041、0.212±0.031与0.565±0.021、0.453±0.022、0.389±0.020、0.338±0.021、0.233±0.011。对于2种细胞而言,与假电组比较,电场处理4组细胞CD9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50 mV/mm组比较,另外3个电场强度处理组细胞CD9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100 mV/mm组比较,200 mV/mm组、400 mV/mm组细胞CD9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200 mV/mm组比较,400 mV/mm组细胞CD9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空白对照组、1 h组、3 h组、6 h组HaCaT细胞、小鼠表皮细胞CD9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962±0.031、0.784±0.020、0.531±0.021、0.409±0.011与0.963±0.031、0.872±0.031、0.778±0.040、0.591±0.041。对于2种细胞而言,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 h组、3 h组、6 h组细胞CD9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1 h组比较,3 h组、6 h组细胞CD9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3 h组比,6 h组细胞CD9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生物强度电场可使HaCaT细胞发生定向迁移和排列,可下调HaCaT细胞和小鼠表皮细胞中CD9的表达,且呈电场强度与处理时间依赖性。

  • 标签: 细胞运动 生物强度电场 表皮细胞 CD9
  • 简介:表皮生长斟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oceptor,EGFR)是C-erbB-1的基固产物。它是一种具有蛋白激酶功能的跨膜蛋白,其分子量为170kd。它被疏水的跨膜域分成大小近乎相等的两部分:即胞外配体结合域和胞浆酩氪酸激酶域。胞外域有两个富含半胱氨酸区.胞内含有与其他酩氨酸激酶相似的结构域和近C-末端的酪氨酸磷酸化受点。

  • 标签: 膀胱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研究进展 蛋白激酶 跨膜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表皮干细胞与胚胎期汗腺发生过程的关系,为诱导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定向分化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取13-31周胎龄胎儿背部全层皮肤,采用常规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动态观察汗腺原基细胞,汗腺胚芽细胞及汗腺细胞中β1整合素与细胞角蛋白-19(K19)的表达特征,以细胞角蛋白-8(K8)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为汗腺发生及成熟的鉴定标准。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胎龄16周的皮肤,初级表皮嵴基底层细胞呈灶性聚集,形成小丘状,继而形成圆柱状细胞索向深层切入;至胎龄第24周时,细胞索末端部分形成蟠状,表现为成熟汗腺特征,不仅汗腺原基细胞,汗腺胚芽细胞表达β1整合素与K19,成熟的汗腺细胞亦有表达,并持续存在于汗腺发生全过程,K8始于14-16周,在汗腺胚芽细胞内表达并持续存在。结论汗腺于胎龄14-16周开始发生,至第24周基本成熟,胚胎期汗腺发生过程中,表皮干细胞是汗腺发生的源泉。

  • 标签: 胚胎期 表皮干细胞 汗腺 细胞培养 免疫组织化学 烧伤
  • 简介:目的观察整合素β1对表皮干细胞(KSC)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整合素β1RNA干扰靶点特异性的寡核苷酸,连接到小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pSilencer3.1/H1上,将其转染到KSC中,并根据转染的方式将KSC分为非转染、转染空载体、转染si整合素β1-1、转染si整合素β1-2、转染siNegative5个部分。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部分KSC整合素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筛选出最有效的阳性载体,将其命名为si整合素β1进行后续实验;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部分KSC整合素β1mRNA的表达水平,上述检测均重复测定5次。结果非转染、转染空载体的KSC不能抑制整合素β1蛋白的表达;转染si整合素β1-1、si整合素β1-2的KSC能够在蛋白水平抑制整合素β1的表达,并且后者效果强于前者,抑制效率达到60%-70%,将其命名为si整合素β1;si整合素β1使KSC中整合素β1mRNA水平明显下降,抑制效率约达70%。结论重组质粒转染KSC后可下调整合素β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 标签: RNA干扰 抗原 CD29 转染 表皮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hASCs)与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对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6例患者抽脂减肥的脂肪组织作为hASCs的来源,以酶消化法从脂肪组织中提取hASCs,将其培养至第3代。利用倒置显微镜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使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及分化能力检测。随机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并将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设立实验组(hASCs+hEGF组),细胞治疗对照组(hASCs组)和空白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实验组予以100 μl PBS重悬第3代脂肪来源干细胞(1×106个),以10 μg/L加入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细胞治疗对照组予以100 μl PBS重悬第3代脂肪来源干细胞(1×106个);空白对照组取PBS,各组均注射600 μl局部移植至创面边缘及基底部。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面积占初始创面面积百分比;创面组织进行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CD31染色检测等方法观察和比较各组创面愈合水平。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对比组间计量资料。结果相差显微镜观察hASCs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可见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呈梭形,接种后2 h后开始圆形,大部分细胞变形在48 h后,细胞形态以长梭形为主,短梭形、狭长形及多角形较少,胞质丰富,胞核清楚,并分泌大量基质,基质内呈特异性深蓝色,第3代时可见细胞以长梭形为主,漩涡状生长。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90、CD105、CD73呈阳性表达,阳性率在95%以上,CD34、CD11b、CD19、CD45及HLADR呈阴性表达;脂肪源性干细胞(hADSCs)在加入成脂诱导液培养后,hADSCs可向脂肪细胞分化,加入成软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后,hADSCs可向软骨细胞分化。表明提取培养的细胞为hADSCs。实验组创面完全愈合,被覆盖新生的上皮组织,接近正常皮肤;细胞治疗对照组创面有68%愈合,新生上皮组织较薄,易破裂出血,与实验组比较,愈合质量欠佳;空白对照组创面愈合质量差,愈合面积约41%。创面面积占初始创面面积百分比3组比较,治疗后第7、11、14、18、21天时间点,实验组愈合速度最快,与细胞治疗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095、115.094、199.695、204.917、600.699,P<0.05),而细胞治疗对照组的愈合速度次之,且在7、11、14、18、21 d时间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64、13.187、14.315、16.177、14.238,P<0.05)。HE染色法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实验组创面已经完全愈合,表皮修复情况良好,呈复层上皮排列,同时可见部分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治疗对照组则仍有部分创面未能愈合,肉芽组织以及创面表面仍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则有相当一部分创面尚未愈合,存在较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且在尚未愈合的创口周围可见有瘢痕组织增生。CD31染色法观察新生微血管:实验组创面已经完全愈合,创面浅面可见新生血管,深部血管则呈垂直创面的方向生长,且血管密度较大;细胞治疗对照组则仍有部分创面未能愈合,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新生血管密度较为丰富,创面表面仍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则有相当一部分创面尚未能愈合,炎性细胞浸润较明显,肉芽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较前两组有明显减少。结论hEGF可提高脂肪干细胞的存活率,并延长细胞的存活时间,从而增强hASCs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 标签: 人脂肪干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创面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各个历史时期有关表皮的理念,揭示表皮的历史演变;关于建筑表皮在未来设计实践中的探索,本文介绍了两位著名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以及他们的一些关于表皮的理念,分析他们对建筑表皮不同角度的认识从而造就的不同的设计风格。

  • 标签: 建筑 表皮
  • 简介:摘要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治疗大大改善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预后,以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为主的抗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是HER2阳性乳腺癌早期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及晚期标准治疗的重要组成。抗体偶联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药物进一步提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但是晚期乳腺癌患者最终会复发耐药,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中度免疫原性,肿瘤组织中浸润多量免疫细胞,免疫治疗具有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以HER2为抗原信号的癌症疫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非常具有发展前景,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 标签: HER2阳性乳腺癌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癌症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在放射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放射治疗开始后分别使用分别维生素B12和表皮生长因子来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结果: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可以延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轻放射性皮炎的程度,同时能够加快放射性皮炎的恢复速度。结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可以作为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及治疗用药推荐。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3,HER3)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曲妥珠单抗治疗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235例可手术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手术标本中HER3的表达情况,分析HER3在不同分子亚型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不同HER3表达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及其对曲妥珠单抗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HER3在LuminalB(HER2+)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1%(100/135),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85.0%(85/100),2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B(HER2+)型乳腺癌中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在不同HER3表达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在不同HER3表达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亚型的HER2阳性乳腺癌中HER3阴性表达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均高于HER3阳性表达组。在LuminalB(HER2+)型乳腺癌并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不同HER3表达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177;0.5)个月vs(21.3±177;0.7)个月,P=0.080],但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中不同HER3表达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4±177;0.4)个月vs(23.4±177;0.8)个月,P=0.036]。结论HER3与HER2阳性表达乳腺癌的预后不良相关,针对HER3的靶向治疗有望改善HER2和HER3阳性乳腺癌的预后。在HER2过表达型且HER3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曲妥珠单抗治疗更能获益。

  • 标签: 乳腺肿瘤 HER3 HER2 曲妥珠单抗 HER3 HER2
  • 简介:摘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在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ER-2高表达与尿路上皮癌预后差有关。尽管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能从单抗类及小分子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但抗HER-2抗体-偶联(ADC)类药物在HER-2过表达尿路上皮癌治疗中显示出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筛选出抗HER-2-ADC类药物治疗潜在获益人群成为诊疗的关键。目前,国际上尚无针对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状态的标准化检测流程和判读标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以尿路上皮癌中HER-2表达、基因扩增和突变检测的临床实践为基础,结合目前研究进展,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最终达成中国尿路上皮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尿路上皮癌HER-2检测标准和提高判读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检测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在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ER-2高表达与尿路上皮癌预后差有关。尽管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能从单抗类及小分子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但抗HER-2抗体-偶联(ADC)类药物在HER-2过表达尿路上皮癌治疗中显示出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筛选出抗HER-2-ADC类药物治疗潜在获益人群成为诊疗的关键。目前,国际上尚无针对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状态的标准化检测流程和判读标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以尿路上皮癌中HER-2表达、基因扩增和突变检测的临床实践为基础,结合目前研究进展,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最终达成中国尿路上皮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尿路上皮癌HER-2检测标准和提高判读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检测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强度电场对表皮细胞株HaCaT方向性迁移及微管乙酰化水平的调节作用,以期为临床创面修复提供分子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HaCaT细胞,分为置于电场装置中不通电处理3 h的模拟电场组和用强度200 mV/mm电场处理3 h的电场处理组(处理方法下同,样本数分别为54、52),在活细胞工作站中观察处理3 h内细胞运动的方向并计算细胞运动的位移速度、轨迹速度及运动方向性cosθ。取2批HaCaT细胞,分为模拟电场组和用强度200 mV/mm的电场处理相应时间的电场处理1 h组、电场处理2 h组、电场处理3 h组及模拟电场组和用相应强度的电场处理3 h的100 mV/mm电场组、200 mV/mm电场组、300 mV/mm电场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乙酰化α-微管蛋白的表达(样本数均为3)。取HaCaT细胞,分为模拟电场组和电场处理组,采用免疫荧光法观测乙酰化α-微管蛋白的表达及定位(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Bonferroni校正、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处理3 h内,与模拟电场组相比,电场处理组细胞有明显定向迁移的趋势,位移速度、轨迹速度均明显加快(Z值分别为-8.53、-2.05,P<0.05或P<0.01),方向性明显增强(Z=-8.65,P<0.01)。与模拟电场组(0.80±0.14)比较,电场处理1 h组、电场处理2 h组细胞中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1.50±0.08、1.89±0.06)均无明显变化(P>0.05),电场处理3 h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3.37±0.36)明显增高(Z=-3.06,P<0.05)。处理3 h,100 mV/mm电场组、200 mV/mm电场组、300 mV/mm电场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63±0.05、2.24±0.08、2.00±0.13,均较模拟电场组的0.95±0.27明显增高(P<0.01);200 mV/mm电场组、300 mV/mm电场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均较100 mV/mm电场组明显增高(P<0.01);300 mV/mm电场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表达量较200 mV/mm电场组明显降低(P<0.05)。处理3 h,电场处理组细胞中乙酰化α-微管蛋白的分布较模拟电场组更具有方向性,电场处理组细胞乙酰化α-微管蛋白的表达量较模拟电场组明显增高(t=5.78,P<0.01)。结论生物强度电场可促进HaCaT细胞定向迁移,在200 mV/mm电场强度下处理3 h可明显促进微管乙酰化水平。

  • 标签: 皮肤 细胞运动 微管蛋白 乙酰化作用 生物强度电场 表皮细胞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靶向疗法的出现已明显提高了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目前针对HER2靶向治疗无效的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曲妥珠-依沙替康衍生物(以下称为DS-8201a)是由第一三共(DaiichiSankyo)公司正在开发的一种新型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前研究表明对乳腺癌等多种肿瘤均体现出显著活性,并对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T-DM1)耐药的肿瘤细胞也具有抑制活性。Ⅰ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显示,DS-8201a对既往接受HER2靶向药物治疗后耐药的患者具有治疗效果,其2017年8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突破性疗法、快速通道和快速审批资格,有望为HER2耐药及HER2低表达乳腺癌带来新的治疗方案。本文就DS-8201a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和临床试验情况作一概述。

  • 标签: DS-8201a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