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机体大强度或不习惯的运动,尤其是离心运动,常常会引起肌肉的延迟性酸痛,并在运动后的 2-3天达到高峰,伴有一系列的肌肉结构、组织学及生物化学的改变,严重时会影响到人们健身及训练的效果。延迟性肌肉酸痛是体育运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尺骨前肌、股外侧肌的厚度和肌肉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130例患者,按照2017年中国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血糖正常组38例、糖耐量异常组47例、糖尿病组45例。采用超声检测尺骨前肌和股外侧肌的厚度,并采用QLAB软件分析感兴趣区肌肉质量。3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各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结果3组患者间的尺骨前肌厚度、股外侧肌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尺骨前肌和股外侧肌的肌肉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耐量异常组、糖尿病组分别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尺骨前肌肌肉质量和股外侧肌肌肉质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与股外侧肌ROI的肌肉质量呈正相关(r=0.233,P=0.008)。糖化血红蛋白与尺骨前肌的肌肉质量(r=0.293,P=0.001)和股外侧肌的肌肉质量(r=0.278,P=0.001)呈正相关。在校正了年龄、体质指数、白蛋白、血脂这些影响肌肉量及肌肉质量的因素之后,糖化血红蛋白与股外侧肌和尺骨前肌的肌肉质量呈正相关性(β值分别为0.517和0.337,P值分别为0.014和0.041)。结论肌肉质量在糖耐量异常阶段就开始变差,接着出现肌肉量的减少;糖化血红蛋白相比空腹血糖与肌肉质量具有更好的相关性。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 超声 局部肌肉 肌肉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仪(DMS)对缓解健康成年人高强度抗阻训练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至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及进修人员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4例。两组均通过肱二头肌高强度向心-离心抗阻训练,诱发延迟性肌肉酸痛。在训练后即刻和训练后24 h,治疗组给予DMS干预,对照组给予DMS假干预治疗。在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干预后、24 h后、24 h干预后分别采用VAS评分、肌骨超声进行评估,观察训练前后不同时间节点的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对DMS在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方面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即刻干预后,治疗组的VAS评分、RI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干预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却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RI值仍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干预后,两组的PSV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4 h干预后,治疗组的PSV值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流分级随着时间延长,其值出现显著性改变(P<0.001),其血流分级值由大到小排序:干预后、训练后、24 h干预后、24 h后、训练前。对照组血流分级随着时间延长,其值出现显著性改变(P<0.001),其血流分级值由大到小排序:训练后、干预后、24 h干预后、24 h后、训练前。结论DMS能够缓解高强度抗阻训练后即刻出现的局部肌肉酸痛和肌肉僵硬,而对于DMS作用于训练24 h后出现的延迟性肌肉酸痛则无正面影响,反而会加重肌肉酸痛的程度。

  • 标签: 深层肌肉刺激仪 高强度抗阻训练 延迟性肌肉酸痛
  • 简介:摘要:为研究铝合金一体式结构的二次电源的振动特性,检验二次电源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利用 NX8.0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二次电源实体模型,采用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二次电源进行模态分析及谐响应分析,以验证二次电源结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 标签: 结构仿真 ANSYS 二次电源
  • 简介:摘要:本文以某品牌蒸汽眼罩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流体力学和传热学仿真,首次科学创新地对蒸汽眼罩-人体传热过程进行了详细建模和模拟,为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良性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计算机对流体力学、热力学控制方程进行求解,能够同时考虑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以及相变过程,同时可以建立人体传热和温度调节模型,对整个传热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本文首次创新性的通过CFD仿真分析的方法进行蒸汽眼罩传热过程的详细建模和模拟,为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良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蒸汽眼罩 传热仿真 热敷 血液循环
  • 简介: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逆变器散热设计仿真的研究方法,本文根据真实工作环境中电压、电流、以及开关频率等参数计算IGBT的损耗,修正边界条件,然后再重建模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文中所述的仿真方法与实验数据的误差

  • 标签: Icepak 逆变器 仿真 边界条件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甲状腺平滑肌肉瘤的病例,回顾其病史、诊疗经过及临床结局,结合文献讨论甲状腺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生在诊疗该疾病时提供参考。

  • 标签: 甲状腺恶性肿瘤 平滑肌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肌肉痉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并发肌肉痉挛患者共4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2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针灸疗法。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肌肉痉挛发作持续时间、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肌肉痉挛发作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方法联合针灸疗法对于血液透析并发肌肉痉挛的治疗效果确切,可缓解肌肉痉挛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治疗 血液透析 肌肉痉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肌肉细胞因子是由骨骼肌分泌的体液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于骨骼、肌肉、脂肪、肝脏、胰腺等多个靶器官中发挥重要的生理、病理功能,参与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物学稳态。目前已发现的肌肉细胞因子有数百种,本文主要研究肌肉抑制素、活化素、鸢尾素、肌联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肌肉素等细胞因子在骨骼、肌肉、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及潜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骼 肌肉 肌肉细胞因子 肌肉抑制素 活化素 鸢尾素 肌联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肌肉素
  • 简介:摘要脂肪平滑肌肉瘤(lipoleiomyosarcoma,LLMS)为高分化脂肪肉瘤的一种罕见组织学亚型,即高分化脂肪肉瘤中混杂有高分化平滑肌肉瘤的成分。本文收集了1例LLMS,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肌肉衰减症被定义为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和全身性的骨骼肌异常,包括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的加速丧失。肌肉衰减症与不良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低下密切相关,并已被作为一种疾病纳入ICD-10编码。应将营养管理纳入肌肉衰减症防治的全过程。本文就肌肉衰减症的定义、临床诊断途径、分类、发病机制、营养支持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肌肉衰减症 营养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无论是修复重建外科还是面部美容方面,鼻唇沟都是整形美容医师重视的区域,有着重要的地位。鼻唇沟部位有多块肌肉,解剖学结构复杂。对鼻唇沟部位的肌肉解剖研究由来已久,随着解剖技术的进步、解剖器械的改进,人们对鼻唇沟的肌肉解剖学认识逐步提高。关于鼻唇沟肌肉解剖结构与外观形态的关系众说纷纭,本文对鼻唇沟肌肉的解剖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临床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鼻唇沟 肌肉 解剖学 修复重建 进展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28岁。因多发肌肉疼痛伴肌内结节2月余入院。患者吞咽困难、发热、消瘦,外院病理及磁共振成像均提示结节性筋膜炎可能。入院后查C反应蛋白11 mg/L,红细胞沉降率24 mm/1h,血小板计数388×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4.59 g/L,尿潜血阳性,腹部超声示左肾积水。考虑结节性筋膜炎不能解释疾病全貌,再次行肌内结节穿刺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提示肌间转移性低分化腺癌。患者至肿瘤医院完善胃镜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检查,最终诊断为胃低分化腺癌Ⅳ期(食管、淋巴结、肌肉、输尿管、骨多发转移),接受化疗,半年后死亡。

  • 标签: 肌内结节 肌肉疼痛 胃肿瘤 转移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口部肌肉疗法对脑瘫患儿语言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 4O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每组 2O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语言康复治疗( M1组 )。观察组接受莎拉罗森菲德 -庄臣的口部肌肉疗法 (M2组 )。两组训练时间均为 3个月。采用 s—s法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发育商进行测试。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语言发育商均较治疗前提高 (P肌肉疗法能更好地提高脑瘫患儿语言表达能力。

  • 标签: [ ]口部肌肉疗法 脑瘫患儿 言语康复
  • 简介:摘要:本文以直驱永磁风电机组网侧电压数学模型为基础,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空间矢量调制SVPWM算法数学模型。论文阐述了利用Matlab软件建立扇形区域N、扇区相邻的两零矢量作用时间和各扇区矢量切换点,然后对各子模块进行了仿真,最后根据仿真结果验证了可靠性。

  • 标签: SVPWM Matlab仿真 数学建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肌肉浸润性膀胱癌( MIBC)是一种分子多样性疾病,临床结果不一。目前已经提出了几种分子分类,但是它们的亚型集的多样性阻碍了它们的临床应用。现在 MIBC分子亚型上已达成国际共识,以调和发布分类方案。我们使用了来自 16个已公开数据集和另外两个队列的 1750个 MIBC 转录组谱,并且对六个独立的 MIBC分类系统进行了基于网络的分析,以识别出一系列共有的分子类别与生存关联评估使用的多变量 Cox模型。我们报告了在 MIBC分子亚型上达成共识的国际努力的结果。我们确定了一组共有的六个分子类别:管腔乳头( 24%),管腔未指定( 8%),管腔不稳定( 15%),基质丰富( 15%),鳞状( 35%)和神经内分泌像( 3%)。这些共识类别在潜在的致癌机制,免疫和基质细胞的浸润以及组织学和临床特征方面有所不同。我们提供了一个单样本分类器,该分类器为肿瘤样本的转录组分配了共识类别标签。这项工作的局限性是回顾性临床数据收集以及缺乏有关患者治疗的完整信息。

  • 标签: 共识 分子分类学 肌肉浸润性膀胱癌 转录组分类器
  • 作者: 岳晓洁 舒艳 赵雄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病理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四肢肌肉内常见脉管畸形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以降低误诊率、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2例病理诊断为肢体肌肉内脉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为(8.1±3.7)岁,范围为3~16岁;21例因触及局部肿块就诊,11例因患肢疼痛就诊(4例并发跛行及患肢失用性萎缩)。初次就诊时,诊断肌肉内脉管畸形26例,生长痛4例,肌肉拉伤1例,软组织挫伤1例;误诊率18.8%(6/32)。所有患儿术前均接受B型超声检查,14例接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总结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要点。结果病灶累及上肢5例,累及下肢27例;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静脉畸形19例,纤维脂肪脉管异常7例,软组织血管瘤病6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2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3个月至4年。1例股四头肌内静脉畸形于术后8个月复发,硬化剂瘤体内注射治疗后好转;其余病例局部病灶及临床症状均未见复发,患肢功能正常,手术切除治愈率96.9%(31/32)。结论不同类型儿童肌肉内脉管畸形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对其正确认识有助于指导诊断和治疗,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儿童 肌肉内脉管畸形 静脉畸形 纤维脂肪脉管异常 软组织血管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