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单纯固定、固定与手术结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本次所选脊柱骨折患者88例均于2016年11月份-2017年11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所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44例患者单纯采取固定治疗,研究组44例患者联合固定与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结果治疗后参照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研究组脊柱骨折患者显著改善,数据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患者压缩率、后凸Cobb角均发生显著的变化,研究组变化显著,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行内固定与手术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值得应用。

  • 标签: 内固定 伤椎植骨术 脊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方法。方法用AF固定系统加体内治疗胸腰段骨折36例,同时予板有效减压。统计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末次随访时前后缘高度、Cobb角资料。结果术后随访7-36个月,术后前缘高度恢复至96.7±7.4%,后缘高度恢复至98.5±6.3%,Cobb角恢复到4.7±2.6°。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O1)。术后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与术后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神经功能按Frankel评定,33例提高1~3级。结论AF固定系统加体内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效果满意,值得应用。

  • 标签: AF系统 内固定 脊柱骨折 自体骨 椎体内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均采用经椎弓根植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12-48个月,固定取出(37例)后胸腰椎屈伸活动正常,与相邻间无明显不稳;末次随访高度及后凸角有明显改善(p<0.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体内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行跨椎弓根系统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体内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中出血总量、术前和术后1周前缘高度、术前和术后1周后凸Cob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体内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术后恢复效果佳。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体内植骨 后路椎弓根系统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各自的手术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手术治疗所用时间和中出血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手术指征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2)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联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治疗之后,手术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时,可以采用联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伤椎内植骨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钉棒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球囊扩张后手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胸腰段及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经椎弓根置入PKP系统球囊,扩大伤骨质空腔,植入人工填充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量、出血量、体前后缘平均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等方面,与钉棒复位经椎弓根单纯方法做初步对比。结果31例爆裂骨折复位固定良好,神经功能ASIA评分无一例加重,区域填充良好,22例患者术后坚持随访,无一例断钉断棒,骨折愈合良好,无空腔形成,取出固定物后6月复查,无一例塌陷;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体前后缘平均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等方面,与经椎弓根单纯手术无明显差异,但量更加充分,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理论上是一种有效手段,但与传统的简单钉棒复位固定方式比较,是否可以明显减少钉棒取出后塌陷的发生,还需深入研究及大宗病例随访。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球囊扩张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椎弓根体内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联合椎弓根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融合椎弓根固定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腰背痛及固定失败卒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Cobb角、腰背痛及固定失败卒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联合椎弓根固定,重建了体高度,有效建立体前中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良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伤椎 椎弓根 椎体内植骨
  • 简介:目的观察经椎弓根体内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2月确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行经椎弓根植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5d、取固定物前、取出固定物4个月测量后凸Cobbs角和体高度丧失率;对比两组疗效。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后体高度丧失率、后凸Cobbs角[观察组:体高度丧失率(6.3±2.9)%、(6.5±2.2)%、(6.7±2.1)%,后凸Cobbs角(4.1±2.7)°、(4.8±3.1)°、(5.2±3.4)°;对照组:体高度丧失率(5.9±2.1)%、(6.6±2.4)%、(15.6±4.8)%,后凸Cobbs角(4.3±2.1)°、(5.2±3.8)°、(10.1±5.3)°]均较术前[观察组:体高度丧失率(51.8±5.9)%,后凸Cobbs角(26.1±6.1)°;对照组:体高度丧失率(51.4±6.7)%,后凸Cobbs角(25.9±5.9)°]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d及取出固定物前两组体高度丧失率、后凸Cobbs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取出固定物4个月两组体高度丧失率、后凸Cobbs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5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体内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佳,矫正良好。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内植骨 椎弓跟椎体 植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弓根螺钉固定横突间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0月接收的96例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每组48例。组患者给予椎弓根螺钉固定横突间治疗,不组给予单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90d体前后缘压缩率变化、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固定物有无断裂松动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体前缘压缩率、后缘压缩率、Cobb's角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组优良率为10.42%;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123,P=0.500);术后90d两组优良率分别为43.75%、8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64,P=0.001)。随访1年后,不组与固定物断裂、松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0.020)。结论对于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固定横突间治疗能够预防畸形的发展、有利于患者康复活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固定 植骨 横突间 胸腰段爆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板间融合治疗体终板软骨炎所致胸腰背部疼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板间融合治疗体终板软骨炎所致胸腰背部痛患者18例。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Denis疼痛分级,手术后胸腰背部疼痛16例消失,2例明显缓解。板间融合标准参照FDA推荐的Simmons法,手术后3个月融合良好。结论固定板间融合治疗体终板软骨炎所致胸腰背部疼痛,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小关节融合椎板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椎弓根行体内结合椎弓根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与板间结合椎弓根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两种方法疗效的优劣,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12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体高度矫正程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获得随访,经椎弓根行体内结合椎弓根固定系统固定组即试验组在改善体高度、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弓根固定系统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行体内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可以很好的恢复高度,并且能够很好的长期维持术后的高度,避免远期体塌陷,在减少迟发性体塌陷导致腰背痛、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内植骨
  • 简介:背景:跨后路复位固定是治疗腰椎骨折较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术后易出现后凸畸形复发及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体内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12月收治的后路经椎弓根体内治疗腰椎骨折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采用传统跨椎弓根固定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40例,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前缘高度维持、高度百分比、Cobb角大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体内治疗腰椎骨折能够有效维持三柱稳定性,减少并发症,促进脊椎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后路 植骨 内固定 腰椎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利用经椎弓根体内与后外侧融合的方式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治疗,探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将 6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分为Ⅰ组、Ⅱ组,其中Ⅰ组利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结合后外侧融合治疗,Ⅱ组利用后短路节段椎弓根固定结合经椎弓自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角度纠正、高度恢复、疼痛方面均差异显著,Ⅱ组优于Ⅰ组,两组均有 2例手术失败,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明显,Ⅱ组小于Ⅰ组。结论:与后外侧融合相比,人椎弓根体内的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后外侧植骨融合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横突间融合固定与融合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腰椎滑脱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4例,对照组采用横突间融合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融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融合率为33例(97.06%),对照组的融合率为28例(82.35%),观察组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合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优于横突间融合固定治疗,间融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间融合器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0年3月采用人工间融合器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症38例,根据邹德威疗效评价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38例病例均获得性融合。优28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2.1%。结论人工间融合器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融合率高,可保持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椎间融合 内固定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体复位后路椎管减压360°融合固定的围期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39例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护理措施,特别是有效地康复指导,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高质量护理措施是腰椎滑脱复位360°融合固定成功的重要保证。结论有计划、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能很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后路椎管减压 360° 融合植骨 内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融合固定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5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对象,筛选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别划分参考组(25例,椎管减压)、试验组(25例,融合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术前、术后7d疼痛和功能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7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效果突出,相较于传统治疗疼痛轻微,有利于功能恢复。

  • 标签: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脊柱侧弯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