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磁共振尿路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5年 12月- 2017年 11月来我院磁共振室接受检查的 2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输尿管结石 10例,输尿管肿瘤 2例,肾结核 2例,肾癌 1例,膀胱癌 2例。尿路梗阻病例中, MRU对尿路梗阻部位、梗阻段以上尿路积水均显示清晰。阴性 2例,可清楚显示肾盂肾盏,部分小肾盏杯口状改变欠清晰,输尿管断续充盈。

  • 标签: 低场磁共振 尿路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胆管疾病患者的MRCP表现。结果MRCP能清楚显示胰胆管形态,定位准确率100%(41/41),定性准确率90%(37/41)。结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可以无创性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变.结合常规MRI技术可准确显示梗阻部位,判断梗阻的病因、定位及定性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胰胆管造影 梗阻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MR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确诊的宫颈癌15例进行常规MRI检查。结果宫颈癌的MRI表现颇具特征性,T1WI呈等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与正常宫颈、宫旁脂肪组织形成良好对比。结论MRI在宫颈癌分期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5例胆管梗阻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MRI及MRCP进行检查,并经病理学诊断,分析MRI及MRCP诊断准确率。结果MRI及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诊断中其准确率为95.2%。结论胆管梗阻疾病患者采用MRI及MRCP检查,具有较高准确率,有效降低临床检查数量及检查费用,确诊率上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低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胆管梗阻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管梗阻疾病的使用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的胆管梗阻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选取105例患者,使用MRI及MRCP检查,经病理学诊断,探讨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是95.2%,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病例,安全性非常高。结论胆管梗阻可以选择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临床中和患者的病理检查符合度高,诊断的有效性高,能够减少诊断费用,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低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胆管梗阻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伤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膝关节外伤患者,共50例,随机(就诊序号)分为两组(观察组n=25、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X线片检查、观察组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92.00%、23/25)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17/25)(P<0.05);观察组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利用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外伤实施临床诊断准确性高,有助于临床医生获得准确的诊断及治疗依据,值得今后应用。

  • 标签: 膝关节外伤 低场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创伤磁共振(MRI)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场强MRI在脊柱创伤中的价值与限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MRI扫描使用东芝开放式0.35T机器,检查序列包括SE-T1WI、SE-T2WI、FFE-T2WI。结果颈椎骨折15例,胸椎骨折8例,腰椎骨折25例,合并椎间盘碎裂或单纯性椎间盘突出16例,脊柱滑脱10例,脊髓损伤16例,MRI表现多样。结论MRI能全方位反映脊柱及脊髓损伤的程度与病理变化,对脊髓、椎间盘、韧带及其它软组织的损伤做出评价,是临床诊断、治疗评价和改善预后的最佳检查方法,特别是对X线、CT不能发现的骨挫伤具有重要诊断意义,但对附件骨折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磁共振 脊柱创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13例临床拟诊早期脑梗死患者的T1WI、T2WI、FLAIRT2WI、DWI图像和ADC值。结果通过DWI诊断急性和超急性脑梗死11例,病灶在DWI图像上表现为强度不同的高信号,ADC值也相应降低。结论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期脑梗死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高磁共振成像参数优化的体会。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和减少成像参数对图像的干扰,本研究在进行实验时,每次只改变一项参数,固定其他参数,设备为GESignaTwinSpeelHD1.5T磁共振。结果高磁共振成像是相互影响的,故在参数优化时必须进行综合性分析,掌握其原理,才能更有利于参数的优化。结论高磁共振成像参数优化有必要,毕竟对提升临床诊断率有利,但必须对其成像原理与相关的制约因素进行准确分析,才能达到优化参数的目的。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参数优化 成像技术 场强
  • 简介:磁共振成像理论自1973年由诺贝尔获奖者PaulC.Lauterbur教授奠定以来,历经近半个世纪,在硬件系统和成像方法上均得到飞速发展,成为无创获取生物体组织形态、功能、代谢等多层次信息的强大医学影像工具。近年来,脑科学研究以及心血管与肿瘤等重大疾病精准诊断的迫切需求,对磁共振成像的时空分辨率以及信噪比提出更高的要求。开发快速、高分辨的高磁共振成像技术与仪器设备成为前沿科学研究和高质量临床诊断的关键。本篇综述将以成像信息技术为核心,从硬件系统部件和快速成像方法两条主线入手,分别介绍磁体、梯度、谱仪、射频等关键部件的发展和挑战,以及前沿快速成像方法的技术突破和高级应用,同时分析超高磁共振系统在前沿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和面临的技术瓶颈。高磁共振系统是医疗设备中涉及学科交叉最多、技术体系最复杂、门槛最高的领域之一,是'中国制造2025'高端医疗装备制造的重要目标,因而实现快速高清晰磁共振成像的技术创新突破、形成高磁共振整机制造能力,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产业价值。

  • 标签: 磁共振系统 高场 高分辨 快速成像
  • 简介:1.核磁共振驰豫时间(T1,T2)当氢原子核被置于固定的强磁场中时,会分成顺磁场和逆磁场两种方向排列,而形成两种能级状态。这时若用无线电波来照射这些氢原子核,各氢原子核会因周围环境的差异而吸收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能量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这种现象称核磁共振(NMR)。使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ω=26753H0式中H0表示氢原子核周围磁场的强度,ω表示使该氢原子核产生共振跃迁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比例常数26753,是氢原子核的旋磁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氢原子 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 无线电波 驰豫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鼻咽癌(NPC)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鼻咽癌放疗后诊断为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病人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表现和临床资料及随诊观察。结果30例REP中累及单侧颞叶12例,累及双侧颞叶18例。表现为局限性脑水肿并局灶性坏死,病灶为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I呈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1WI+Gd-DTPA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或不规则环形强化。7例经治疗后行MR复查,1例症状改善,MR异常信号消失,5例病灶无变化,其中2例症状有改善,3例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病灶增大。结论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可有效的显示不同部位正常及异常,对诊断NPC放射治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 水成像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7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和诊断准确率。结果7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胰、胆管显影;与手术或活检病理对照比较,诊断正确率96.20%。结论场强MRCP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胆胰管系影像清晰直观等优点,临床根据疾病特征,结合T2WI扫描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基本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 胰胆管成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场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髌骨软化症时的应用效果,分析髌骨软化症场强磁共振成影像学分期表现。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髌骨软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关节镜,实验组采用场强磁共振成像,比较两组敏感度(Se)、特异度(Sp)、总符合率(^π)、kappa值。结果根据髌骨软化症关节镜诊断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关节镜下分期基本吻合。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相似,符合率为85.29%,kappa值为0.811>0.75,说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运用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髌骨软化症与关节镜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有较高价值,采用梯度回波扫描,尤其是GET1WI在诊断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广泛运用于临床髌骨软化症患者的诊断。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成像 髌骨软化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场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髌骨软化症时的应用效果,分析髌骨软化症场强磁共振成影像学分期表现。方法 :将 2017年 5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32例髌骨软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检查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关节镜 ,实验组采用场强磁共振成像 ,比较两组敏感度 (Se)、特异度 (Sp)、总符合率 (^π)、 kappa值。结果 :根据髌骨软化症关节镜诊断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关节镜下分期基本吻合。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相似,符合率为 85.29%, kappa值为 0.811>0.75,说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运用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髌骨软化症与关节镜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有较高价值,采用梯度回波扫描,尤其是 GET1WI在诊断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广泛运用于临床髌骨软化症患者的诊断。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成像 髌骨软化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MRI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及增强扫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MRI诊断的脑膜瘤18例,分析其不同序列图像特征。结果T1WI以等信号为主18例,T2WI以等信号为主5例,高或稍高信号10例,水抑制扫描序列以高或略高信号为主15例,其余表现略有差异;增强扫描病灶均有显著强化或稍欠均匀强化,10例伴明显脑膜尾征。结论MRI多序列,尤其水抑制扫描及增强扫描在脑膜瘤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低磁场 脑膜瘤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应用局部匀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5月东台市中医院接诊的全身弥散扫描成像病患30例为研究对象,于易出现截断伪影的胸部与颈部交界部位分别应用局部匀以及未应用局部匀。待扫描结束后,采取3D最大信号投影法进行重建,了解有无截断伪影。结果应用局部匀组的截断伪影率为10.0%,比未应用局部匀组的9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应用局部匀后,可有效避免重建图像上截断伪影的形成率,提高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的整体质量。

  • 标签: 磁共振 局部匀场 全身弥散成像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