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佛教能够经得起二千多年的历史考验,并成为中华文明儒释道三大精神主流之一,其因缘虽然众多,诸如佛教文化的精深、中华大地特有的大乘气象以及佛教四众弟子忘我的传教精神等等。所谓不懈的传教工作,就是我们常说的弘法利生事业,这是我们奉行的大乘菩萨道积极利他精神的主要实践项目。其中包括佛教的文化、教育、出版、环保、传播、信息、慈善事业等等。

  • 标签: 中国佛教 慈善事业 利他精神 中华文明 佛教文化 传教工作
  • 简介: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它为人们指示了解脱生死的涅槃大道,而且还教导人们要以出世精神作入世的事业,广作福利,以嘉惠群生。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佛教徒实践佛陀遗教,倡导“利生为事业,弘法为家务,形成中国佛教济贫救苦、广作饶益的优良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发扬佛教这一优良传统,对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解决佛教与社会主义相协调这一时代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佛教传入 福利事业 其他宗教 弘法 中国佛教 一切众生
  • 简介:在杨文会开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运动帷幕之后,太虚高举佛教改革的旗帜,提出了“人生佛教”的构想,并努力付诸实践,以挽救清中期以来佛教的衰微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在“人生佛教”的指引下,佛教僧众秉承着传统的慈悲观念,广行布施,热忱参与慈善教育、灾害救济、恤孤济贫、疾病医治等多项慈善公益事业,以裨益社会,普度芸芸众生。在近代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进程中,由于佛教各宗的义理不一,修持各异,其慈善事功表现迥异,其中以净土宗、禅宗弘法利生之举最多,贡献最大。同时,居士成为近代佛教慈善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拓展了传统佛教慈善事业的内容,涵盖面广,其社会影响也有所扩大。从一定意义上说,慈善活动是佛教作为弘法的重要内容与手段而存在的,慈善与弘法相依相存。

  • 标签: 近代 中国 佛教 慈善事业 “人生佛教”
  • 简介:近代中国佛教界为因顺时代需要,大力兴办佛教文化教育事业,积极探索弘扬佛法的新形式、新思路。现代中国最大的经济与文化都市上海,其弘扬佛法的事业教也走在最前列。近代高僧——从虚云、圆瑛、太虚:震华、持松、应慈、苇舫等一直到真禅长老,都无一例外地在上海留下了他们弘法的足迹,玉佛寺又是上海现代佛教发展的重要基地。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势,真禅法师率先恢复上海佛学院以培养人才,著书弘法,兴办多种文化事业,既凸显玉佛寺的文化地位,也贯彻和宣传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其在佛教文化方面的领军作用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先辈们积极弘扬佛法的传统,为玉佛寺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对玉佛寺近年来在弘法工作上新的跨越提供了可能。抚今追昔,在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之际,我们不能不对这位爱国高僧致以由衷的敬意,对他在玉佛寺弘法文化事业方面所作的贡献及其所产生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深切缅怀。

  • 标签: 中国 佛教 玉佛寺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文化教育事业
  • 简介:佛教哲学是佛教独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佛教徒进行修持以期解脱的理论依据,也是佛教医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石。深入研究佛教哲学与佛教医学的有机联系,必将促进哲学研究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一佛教哲学博大精深,其中,与佛教医学密切相关的有“四谛”、“缘起性空”“四大增损”、“五大归纳法”等内容。“四谛”是佛教的基本内容:四谛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以及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谛的意义是真理。四谛所依据的哲学理论是“缘起性空”“缘起”,亦名缘生,是“因缘生起”的略称。缘,意为关系或条件,所谓缘起,即诸法由缘而起。也即宇宙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 标签: 佛教哲学 缘起性空 道谛 缘起论 修持 摩诃止观
  • 简介:关心和资助社会慈善福利事业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曾经说过:在古代“佛教为救济贫病,每有福祉事业之设施,如隋唐之悲田院、养病坊、施药坊等,慈济为怀,具载史册。降及近世,佛徒更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己任,利济人群之事方兴未艾.举凡扶助伤残、救济灾荒、敬老慈幼、施医舍药等.莫不尽心尽力,广作饶益。”

  • 标签: 社会慈善 救济 福利事业 优良传统 伤残 中国佛教协会
  • 简介:3月31日上午,赵朴初会长在北京广济寺会见台湾华藏精舍住持净空法师暨该精舍图书馆馆长韩瑛居士一行。赵朴老与净空法师原属同乡,宾主之间交谈分外亲切。赵朴老对净空法师在台先后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及各佛学院,并往来于欧美、香港等地弘法,创建华藏精舍及佛陀教育基金会馆

  • 标签: 北京广济寺 赵朴初 佛学院 弘法 四众弟子 雪窦寺
  • 简介:佛教文摘编者按什么是佛法?佛教的本质是什么?佛法、佛教、佛学有何不同?佛教与宗教、佛教与哲学、佛教与科学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无论对于学佛者还乏研究佛教的学者,都具有基本的重要性。近期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选辑海内外多种观点,不拘一格,共同探讨。文...

  • 标签: 佛教 宗教信仰 佛法 是宗教 非哲学 造物主
  • 简介:"两山相对如蛾眉"。峨眉之名,史见于秦汉,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九州。史载:汉永平中癸亥(63)六月一日,有薄公者采药于云窝,见一鹿足迹如莲花,异之。追至绝顶无踪,乃见威光焕赫,紫雾腾涌,联络交映成光明网。圣接西南和尚(即印度和尚宝掌禅师)告之,答曰:此是普贤祥瑞,于末法中守护如来相教,现相于此,化利众生。有史可稽的峨眉山佛教始于东晋隆安年间(397—401)净土宗创始人之一慧持来峨眉山创建了全山第一座寺院普贤寺(今万年寺)。峨眉山原为道家第七洞天,东汉时即有寺观。经过先道后佛、佛道并存、佛盛道衰、佛教一统的复杂演变,至今道教仅存遗迹。五台、峨眉、普陀、九华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文殊、普贤、观

  • 标签: 佛教圣地
  • 简介:已记不得妈妈是从何时开始信佛的,只记得从那时起我的颈上就系着这个玉制的观音菩萨。说来也怪,每次系它的红绳断了的时候,我都会很快发现。于是它就一直没有丢失。这当中的奥妙难以揣摩,但这大概就是“缘分”吧。信了这缘分,便开始学着珍惜,并固执地认为这小小的玉坠是佛祖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迹,从此便不再对“封建迷信”嗤之以鼻。

  • 标签: 王东 《佛教印象》 中学 语文 散文 课外阅读
  • 简介:问:为什么人们在佛寺中做些希奇古怪的事呀?答:好多事情我们只要不懂就会觉得奇怪。与其说一句奇奇怪怪就打发这样的事,不如尽量琢磨一下它们的意义何在。不过,说实在的,佛教的有些习俗有的源出于民间迷信及民间的误解,并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说,但并不只是对佛教才有这样的误解,对世上别的宗教,时不时

  • 标签: 佛教 寺庙 佛陀 宗教观念 民间信仰
  • 简介:这篇现代律仪是台湾佛光山星云法师为佛光弟子制定的行为准则,并非传统意义的戒律。中国佛教协会多年前曾颁布过《共住规约》等文件,那是针对僧人的。这一部律仪规范的是四众弟子的行为,很有现实意义,对于大陆同样有价值。感谢满耕法师推荐给本刊。

  • 标签: 人间佛教 中国佛教协会 行为准则 星云法师 非传统 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