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76岁。因下颌牙列缺损于2006年10月5日来校医院口腔科就诊。

  • 标签: 下颌侧切牙 双根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前牙美学修复一直是口腔医生的挑战,随着口腔材料的发展,临床医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例如复合树脂修复、全瓷冠、全瓷贴面等.全瓷材料因其颜色稳定、生物相容性好、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美学表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牙体磨除量少的全瓷贴面也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接受.笔者现将1例上颌切牙无预备瓷贴面修复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瓷贴面 前牙 美学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尖牙与切牙异位或尖牙严重错位矫治,探讨更有利的矫治方法。方法临床选择3例尖牙与切牙异位,1例尖牙位于切唇病人,先以片段镍钛圆弓丝,结扎尖牙托槽远中翼拉尖牙向后,至尖牙位于切牙远中后,用0.018英寸镍钛圆丝结合橡皮链拉尖牙向远中。结果切牙、尖牙顺利进入解剖位置,获得满意效果。结论片段镍钛圆丝及尖牙向后结扎,在尖牙与切牙异位或尖牙严重错位矫治过程中,缩短疗程,减轻病人异物感,提高了疗效。

  • 标签: 片段镍钛圆弓丝 尖牙向后结扎
  • 简介:目的调查正畸患者上颌恒切牙发生锥形牙的患病状况。方法对1612例在正畸科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上颌切牙形态研究,对不同性别和不同错胎类型的患病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上颌锥形切牙的总体患病率为7.6%,男性患病率(8.3%)与女性患病率(7.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殆畸形中锥形牙的患病率(10.1%)显著高于I类(6.1%)和Ⅲ类(6.O%)(P〈0.05)。锥形切牙发生者占40.2%,单发生者占59.8%,其中右侧(35.2%)多于左侧(24.6%)。结论上颌锥形切牙在正畸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其在安氏Ⅱ类错殆畸形患者中的患病率显著高于I类和Ⅲ类错胎畸形患者。

  • 标签: 患病率 口腔畸形 正畸学 锥形牙
  • 简介:临床上常见上颌切牙桩冠修复后失败的病例,作者在1995-1999年5年期间,共收集122例,按其失败的类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措施,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临床资料1病例收集情况:共收集上颌切牙桩冠修复122例.男性68例,女性54例,年龄14—68岁.其中冠桩折断8例,脱位50例,折裂26例,根面继发龋15例

  • 标签: 上颌侧切牙桩冠修复 修复失败 原因分析 预防 冠脱位 桩脱位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者,初诊年龄13岁5个月,因牙齿排列不齐要求矫治,临床诊断牙型Ⅲ类,骨骼型Ⅲ类(上颌后缩、下颌正常型)。因其下颌缺失两个切牙,初始牙模的Bolton指数只有76.7%,上颌牙列前牙区严重拥挤,综合考虑,必须拔牙。正畸拔牙有多种模式,需要从多个方面确定具体拔除哪一个牙齿,需要有个性化理念。根据检查及诊断,最终决定采用减数拔除上颌两个切牙的方案,经15个月的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矫治 拔牙减数 上颌侧切牙
  • 简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如果再伴有一些发育上的异常.则治疗会更加复杂。本文是一例病例报道.上颌切牙畸形腭沟.伴根尖孔开放、窦道和严重的骨吸收。这些发育异常的牙齿以往多被拔除。但是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如MTA和骨移植材料)及相关治疗技术的发展.这类牙齿现在都可以保留。对该病例.畸形腭沟可通过根面平整术消除.用MTA在根尖形成根尖填塞封闭根尖孔。治疗后随访1年.患者无症状.X线片显示病变逐渐愈合。

  • 标签: 治疗后随访 临床病例报告 根尖孔 牙畸形 腭侧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3例因牙内陷导致严重根尖周病变的上颌切牙,包括Oehlers Ⅲa型1例及Oehlers Ⅲb型2例。针对不同的牙内陷类型,分别采用显微根管治疗或根尖手术的方法,使用不同生物陶瓷材料与不同的充填方法进行根管充填。3例Oehlers Ⅲ型牙内陷合并根尖周病变治疗完成后的术后随访显示患牙根尖周病变愈合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行上切牙牙髓治疗时用阿替卡因唇注射麻醉而不施行腭注射的可行性。方法将86例需要进行上切牙牙髓治疗的牙髓炎患者平均分成两组。试验组由唇前庭沟注射点注入1.5mL盐酸阿替卡因,对照组除唇注射外,在腭乳头同时注射盐酸阿替卡因0.25mL。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单组麻醉总有效例数为36例(83.7%)。双组麻醉总有例数为42例(9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局麻与常规双麻醉在上切牙根管治疗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唇麻醉也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阿替卡因 唇侧麻醉 上切牙 牙髓治疗
  • 简介:摘要正中孤立中切牙是一种罕见的牙齿发育异常,可发生于上颌和(或)下颌、乳牙列和(或)恒牙列。本文报道2例正中孤立中切牙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治疗过程,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正畸拔除上颌单切牙矫治模式的可行性及临床治疗的要点.方法从40例切牙外伤正畸病例中,选出患者19例.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1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7例,安氏Ⅲ类错(牙合)2例;男16例,女3例,平均年龄14.5岁,均存在牙量与骨量不调需拔牙矫治病例.所有患者采取拔除外伤中切牙及其它三个象限第一前磨牙模式进行矫治.矫治后对临床资料做回顾性的研究,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9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矫治后拔牙间隙关闭,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中线基本正中,貌得到改善.采用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方法,发现牙性指标4项:U1-NA(27.5°至23.3°)、L1-NB(36.4°至32.5°)、L1-MP(97.2°至93.5°)角度减少,表示上下中切牙的倾斜度减小,U1-L1(11.83°至124.4°)角度增加,表示上下中切牙的凸度减少;软组织指标2项:上唇凸点-E线距(Ls-E)从3.5mm减小到1.2mm、下唇凸点-E线距(Li-E)从4.1mm减少到1.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个体化原则,用Bolton指数指导设计和有效支抗控制,非常规拔牙模式矫治,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 标签: 上中切牙 牙外伤 正畸治疗 拔牙模式
  • 简介:前牙修复经常是一项高要求的任务。患者对前牙区的期望值普遍较高,使得主观情感因素在治疗中尤为重要。对于根管治疗后变色的中切牙,长久以来人们还未能在其治疗方法上取得共识。在所有方法中,漂白和复合树脂直接充填修复无疑是最保守的选择.但后期常需要继续维护治疗(补漂和修复).从长远来看,这对成人患者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问题。而粘接瓷贴面则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端的选择.因其能恢复完整牙所具有的生物力学性能.能遮盖牙体基底色.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并且和全冠修复相比生物学代价更为合理。本文将以一个临床病例对以上治疗策略进行解释说明。治疗计划以仿生学理念为基础.同时考虑现有材料、技术,结合患者的个人需求,并在牙本质封闭过程引入一个创新的步骤——微吸管技术。所有技工室工作均通过“口腔远程医疗“完成.即牙科技师与患者没有直接接触。

  • 标签: 根管治疗后 中切牙 变色 成人患者 生物力学性能 前牙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可见光固化前牙含瓷复合树脂修复中切牙切角缺损失败的原因,以便改进方法,增强临床的修复效果。方法对2004—2007年到我院就诊的60例中切牙切角缺损的病例用登士柏公司生产的可见光固化前牙含瓷复合树脂以及配套的酸蚀剂,粘结剂及光固化灯进行临床修复。结果经过3年的疗效观察,修复后优良者32例,占53.33%;一般者21例,占35%;较差者7例,占11.67%。结论可见光固化前牙含瓷复合树脂修复中切牙切角缺损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修复后也出现了一些失败的病例。这就要求临床医生牢记可能引起失败的原因,这样会使修复效果更趋于完美。

  • 标签: 含瓷树脂 中切牙 切角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与即刻临时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颌中切牙外伤致冠根折的病例.进行不翻瓣微创拔牙.即刻种植.植入人工骨粉,即刻临时修复.并用临时冠诱导牙龈成形,最终完成正式修复。结果:在观察期内,种植修复获得了良好的软硬组织的稳定性和美学效果。结论: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可以维持牙龈轮廓和骨组织的稳定.获得理想的临床美学疗效。

  • 标签: 上颌中切牙 即刻修复 即刻种植 临床效果 美学效果 人工骨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