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政治哲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政治价值和普遍性的政治原理。政治哲学为整个政治学研究奠定哲学基础和指导思想,主要回答政治"应当怎样"的问题,也关注现实政治的根本问题。对当下的中国政治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来说,政治哲学具有重要价值,即有助于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提升中国智库或思想库的水平和影响力,掌握政治话语主动权。推进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的繁荣,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复兴。

  • 标签: 政治哲学 政治学 政治价值 政治发展
  • 简介:全球化既不是“西方化”,更不是“美国化”和“资本主义化”,它是一种客观的世界历史进程。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喜欢与否,害怕与否。它必将深刻地影响中国与世界的命运。唯有深入研究全球化的规律。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我们才能在理论与实践上掌握全球化的主动权。全球化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生活,正在改变着中国文化和中国学术。

  • 标签: 思维方式 全球化 俞可平 世界历史进程 中国学术 资本主义化
  • 简介: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或者说“中国模式”所导致的“中国崛起”,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一些有远见的国外政治家和思想家已经看到,它深刻地改变了国际政治的格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 标签: 中国模式 世界性 俞可平 改革开放 中国崛起 重大事件
  • 简介:伯的散文兼具徐志摩的“丽”与废名的“涩”,可以说是集骈文与诗的“双美”,而其内在的精魂则是一个“我”字.伯的散文时见破谜般的紧张,它非得提起你百分百的注意力不可,而在投入与挣扎的较量中方才窥些作者的心迹.伯的文章是以难懂出了名的,其实,难懂往往是自庇的说法.历史上的道家传统本就强大,加以“五四”时自我的强健和发达,相率促成意欲摆脱旧文化而又徘徊流连的伯对于旁观的态度的固执株守.

  • 标签: 自我 忆与梦 难懂
  • 简介:平个展由末日后的废墟碎片所构成,是某种对个人记忆和心灵地图不可避免的政治沉思。她的作品背景显而易见:通过一个线性的故事情节,邀请观众进入到一个想象中的场景中。郭回收生活垃圾并加以利用.将其转化为战后的废墟.再搭配上同一系列的视频作品,她借此所呈现的超现实最终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人类是如何倾向于对灾难的想象.如何倾向于对未来的渴望。

  • 标签: 郭俞平 绘画艺术 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
  • 简介:对于伯老问学做人、生平事迹的研究,王浞华先生可谓得天独厚,其父王伯祥与章元善、叶圣陶、顾颉刚、伯并称“姑苏五老”,王伯老居长。王浞华少年时起就游走于诸前辈中间,了解先贤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掌故故事,其中犹与老交游唱和最多,故王浞华撰写的忆文章亲切、具体、真实、感人。《红学才子伯》一书是先生继《伯的后半生》后的又一部倾情之作。

  • 标签: 俞平伯 才子 红学 生平事迹 王伯祥 叶圣陶
  • 简介:第一部分:1938年6月21日至9月8日一九三八年六月廿一日晴热廿二日夏至。下午,侍父至孙琢良处配眼镜,以前所御被窃去矣。

  • 标签: 俞平伯 日记 文学评论 现代文学
  • 简介:1993年9月,我到德清县城关中心学校分校——城东中学任教。这所学校与伯有很深的渊缘,一是中心学校的校牌是由伯先生题写的,二是城东中学就坐落在他的祖居地城关南埭圩。南埭圩的鹊喜楼是他曾祖父樾的诞生地,樾的自述诗曾写道:"乌巾山下旧居家,鹊喜楼头静不哗",乌巾山就是现在的乌牛山。教学之余,我常

  • 标签: 俞平伯 昆曲艺术 叶圣陶 牡丹亭 北京昆曲 知识分子
  • 简介:6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政府创新咨询专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首席专家、“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研究与奖励计划”总负责人半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中国政治发展30年”的学术报告。副局长通过大量事例和图解,从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路线和主要动凶、中固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政府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围政治发展的目标与雨点等几个方而,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困政治发展进程,探究中围未来政治发展的路径。

  • 标签: 中共中央编译局 学术报告 局长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中国政治发展 俞可平
  • 简介:2018年4月28日,同济大学德国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中德教育研究与协作中心总干事可发表了题为“德国职教再造大国工匠”一文。文章阐述了中兴事件,认为德国以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辉煌已逝。

  • 标签: 德国 工匠 职教 上海师范大学 同济大学 教育研究
  • 简介:伯在苏州平江中学只念了不到一学年的书,就于是年,也就是1915年的秋天,他这个江南学子的名字,就出现在了北京大学中国文学门的录取名榜之上。这一年,他刚好16岁。父亲陛云先生大概是有感于庭中少了儿子的谑笑,而夫人许之仙的心中自然少不得要牵挂儿子,于是将那座已经显得有点颓败的曲园托付于人,合家束装入京,卜居于北京大学不远处的东华门箭杆胡同。伯人学不久,就得到了名师的指导,这位名师就是大名鼎鼎的黄侃黄季刚先生。黄侃在北京大学开的主要是《文心雕龙》等几门古典文学课,他到校给学生上课时,时常穿一袭蓝缎子团花长袍、黑缎马褂,头戴一顶黑色瓜皮帽,唯于腰间系一条白绸带,确实别有一番气度。要想听得懂这样

  • 标签: 俞平伯 《文心雕龙》 黄侃 新婚 北京大学 东华门
  • 简介:朱自清和伯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们都既是著名散文家、诗人,又是杰出的诗论家。但是后人对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了他们的散文创作上,而忽略了他们对新诗所作的贡献。本文力图通过比较他们的诗学观,试图从中找到他们和新诗运动初期的共同特质,还原他们在诗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 标签: 朱自清 俞平伯 诗论 比较
  • 简介:十多年前,新红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伯,曾给嘉兴南湖烟雨楼中一景观题写了"来许亭"三字。说起来,这还是著名建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帮着求到的墨宝。记得是1983年初春,陈从周来到嘉兴。逗留期间,他以专家的身份应市政府邀请参加了有关本市深化和完善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座谈会,对当时新山台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不少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陈从周博学多才,长于诗和书法,他在饱览了嘉兴名胜古迹以后借景抒情,即兴为公为私写诗题字,其作品调子鲜亮,情趣盎然,得到者无不引以为乐。一日,有位文博单位的接待人员,请陈

  • 标签: 俞平伯 代表作家 嘉兴 城市总体规划 新红学 建筑学
  • 简介:1997年11月,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伯全集》,然而,所收作品并不全面,其中伯的一册《秋荔亭日记》就未收入《全集》中。

  • 标签: 俞平伯 日记 文艺出版社 解读 全集
  • 简介:记者: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经济腾飞,创造了“中国奇迹”。对此,西方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中国模式”的概念,这一概念也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国内有学者就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您对此怎么看?

  • 标签: 中国模式 中共中央编译局 思想解放 俞可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腾飞
  • 简介:改革开放后,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已经在中国迅速崛起。但也有这样的说法,即认为公民社会是西方国家的舶来品,甚至是西方一些政治家对其他国家实行“颜色革命”的一种策略。对此,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利用那些引人人胜的价值和理论来推行其霸权主义,是一些西方政客惯用的伎俩,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惧溺自沉。

  • 标签: 中共中央编译局 公民社会 俞可平 副局长 西方国家 “颜色革命”
  • 简介:1935年3月5日,伯致叶圣陶信中云:"弟本有编成‘三槐'之意,即《古槐梦遇》,《槐屋梦寻》,《槐痕》是也。但彼‘二槐'差得尚多,不知何时始成书,是以拟先以《古槐》问世,俟‘二槐'成后,合出一书,日《三槐》,而分为三辑。"^11936年1月,《古槐梦遇》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

  • 标签: 俞平伯 古槐 二槐 废名 谈风 大公报·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