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性著作,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中探讨和系统阐释其意识形态思想的代表性著作,通过这部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幻性和虚假性,并在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同时,对唯物主义历史观也作了清晰完整的阐发。当前,在我国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活跃复杂的大背景下,通过深入研读、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领会其思想精髓、感悟其理论价值,对于维护和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德意志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批判 启示
  • 简介:意识形态是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最复杂的概念。在两个多世纪关于意识形态的论争中,有不少论辩已经在讨论文化、符号、元语言等概念。本文试图把这些概念综合起来,给意识形态一个简短而清晰的定义,即"文化的(符号学式)元语言",并用这个定义来解释意识形态研究的几个大难题,即意识形态是整体的还是碎片的?意识形态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能否超越意识形态来对之进行分析批判?一个符号学式的分析,有可能为这些问题的讨论提供新的理解。

  • 标签: 意识形态 文化 符号学 元语言
  • 简介:在农村社会大转型大变革背景下,农村意识形态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其成因有根本性的、深层次性的因素,也有具体工作薄弱欠缺的原因,因此要创新农村意识形态建设的思维和方式方法,带领群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 标签: 意识形态 农村意识形态 农村意识形态建设
  • 简介:申文杰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和理论家,无论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政治功能,他对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做了多方面阐述。第一,明确指出了意识形态的政治指导功能。

  • 标签: 意识形态 政治家 毛泽东 功能理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简介:意识形态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在党和国家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就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管理作了精辟的论述,形成了独特的意识形态管理思想,为做好新常态下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标签: 习近平 意识形态 管理思想 基本遵循 行动指南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对意识形态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他具有远见卓识的意识形态观.论文试图从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任务、性质、方针、方法、领导等方面多维度地对习近平意识形态观作学习性探析.

  • 标签: 意识形态观 习近平 多维探析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大国实力地位的下降,它们明确意识到,用军事颠覆、经济封锁或政治遏制方式来瓦解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可能,于是,美国总统布什抛出“超越遏制战略”,以接触代替遏制,发挥美国的相对优势,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和平演变”的方式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政治多元化和经济自由化,最终动摇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基础。

  • 标签: 西方意识形态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转基因 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多元化 攻势
  • 简介: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创新表达,其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底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的途径,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中国梦从历史任务的角度回答了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问题,将民族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深化了对意识形态世界价值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 标签: 中国梦 意识形态 价值
  • 简介:鲁迅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领袖之后,他的作品在苏联多次被翻译出版并得到高水平的研究。1932至1975四十多年间,苏联公开发表的鲁迅研究论文达220余篇,还出现了“鲁迅学”(Lusinovedenie)的概念。④在苏联,对中国作家鲁迅这种前所未有的关注并非偶然。一开始,这种关注是基于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和革命理想,即苏联和中国左翼都普遍存在的左翼意识形态

  • 标签: 意识形态论 鲁迅学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苏 翻译出版 研究论文
  • 简介:伊格尔顿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审美意识形态问题域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主张,并且形成一种对照与呼应的关系。他们都吸收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并从现代美学理论资源中得到援助,发现了阿尔都塞的主体质询观与康德对审美经验的描述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伊格尔顿主要是从'美'的概念出发,而齐泽克则借助'崇高'范畴来阐释意识形态,一方面揭示现代意识形态是如何更多地通过操控人们身体、欲望、感性经验以及行为方式来运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另一方面扩展和丰富了审美、美、崇高等范畴,将它们纳入心理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等话语中探讨。审美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一个美学与政治和伦理的关系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对消除长久以来认识、美学、伦理三个领域分立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大有裨益的。

  • 标签: 伊格尔顿 齐泽克 审美意识形态 崇高 意识形态
  • 简介:列宁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列宁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俄国社会民主党,思想鼓动工作必须贯彻党性原则,教育必须联系政治,要切实加强道德和纪律建设等等。列宁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列宁 意识形态 文化安全 思想工作
  • 简介:意识形态安全是任何社会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当今网络信息社会条件下,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各种思想价值观念在网络上盛行,严重地影响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成为我党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因此,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思想武器,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确保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 标签: 意识形态 网络安全 国家战略
  • 简介: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构成部分。习近平围绕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它们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体系。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意识形态 话语权 习近平
  • 简介: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试金石,而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于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全球化时代,要重视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充分认识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点要解决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权、组织领导权、文化领导权、话语主导权等问题,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创新的主导权、主动权,提升党在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力、创造力。让主流价值观念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繁荣起来,让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网络行动起来,让网络“清朗”起来,为推动大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政治滋养和政治营养。

  • 标签: 高校 意识形态 领导权 政治领导权 组织领导权 文化领导权
  • 简介:执政党意识形态创新能力指的是执政党不断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变迁与发展、创造与革新的能力。提升这种能力是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应对各种挑战与冲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提升执政党意识形态创新能力要从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自建构能力、整合创新能力、话语影响力、宣传教育感召力、意识形态管理能力、对话能力以及充分发挥政治精英和专家学者的作用等方面着手。

  • 标签: 执政党 意识形态 理论创新能力 形式创新能力
  • 简介: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不仅再度泛滥,而且呈现出问题越来越严重、危害越来越巨大的趋势。而国外的和平演变攻势和国内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相互呼应,使得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变得空前复杂。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加强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等国际问题的研究,站在时代高度、运用辩证思维、拓宽全球视野来科学判断我们所处时代的国际国内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准确分析当前的挑战、机遇与任务,从根本上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 标签: 国家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 和平演变 自由化思潮
  • 简介: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稳定功能,通过基层组织的各种意识形态工作创新,能够把党的理论创新有效地传达到基层群众中,使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自觉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创新要注重根据基层群众结构的变化,结合理念、手段、主体等各种创新要素,形成以基层群众主体创新为基础、以理念创新为引领的,路径科学、评价全面、实效明显的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机制。

  • 标签: 基层意识形态工作 发展模式 路径 战略设计 评价指标体系
  • 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最初的汉译本是1938年由上海言行出版社出版的郭沫若译本,关于郭译本的翻译时期问题,学界存在争论,笔者对比了《译者弁言》《郭沫若年谱》与1947年群益版《序》的记述,推测郭老1931年在日本千叶县的家中译完了此书.通过实例考察郭译本的译注、翻译术语与误译,发现郭译本的翻译底本非郭老在《译者弁言》中所称的梁赞诺夫版德文本,而是栉田民蔵与森户辰男翻译的,1930年作为《我等丛书》第4册出版的日译本,并提出中日学者在《费尔巴哈》章编译史研究中应共同解决的课题.

  • 标签: 《德意志意识形态》 梁赞诺夫版 栉田+森户译本 郭沫若译本 翻译术语
  • 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篇手稿作为遗作,以其不完整的结构编排引导着世界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求索。该手稿自1924年问世以来,历经梁赞诺夫版1、阿多拉茨基版2、新德文版3和MEGA24四个版本。通过对以上版本的比较和分析,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5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重新编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该书首次采用'双联页排印'的方式,以阿版为蓝本,对手稿的初始文本与修订内容进行了区分,在考证的基础上用异体字区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文本中的写作。虽然广松涉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见解,部分内容受到一些学者的批判,但其进步性不可否认。学术研究需要百家争鸣,由此才能激发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活力,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前进。广松涉重新编辑方法的严谨性值得每一位研究者学习。

  • 标签: 广松涉 《德意志意识形态》 编辑方法 进步性 缺陷
  • 简介: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异常重要,它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旗帜道路,事关民族的团结和谐。“双微’’时代的到来,更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做好当前环境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就必须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师生,正确面对“双微”挑战,厘清职责,整体发力,系统推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 标签: 微时代 意识形态 四个全面 厘清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