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立足于鲁迅对先秦诸子思想及论著的评述与运用,分析鲁迅对诸子思想及文学风格的承继。在思想方面,同样的动荡年代,诸子活跃的思想不仅让鲁迅看到了中国现代复兴的希望,而且在对诸子的评述中也进一步建构了鲁迅的现代人格;在文学创作方面,鲁迅受包括庄子风格在内的诸子艺术成就的熏染,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地位。

  • 标签: 鲁迅 先秦诸子 思想 关系
  • 简介:此稿为罗永麟教授一次讲座的讲稿,原文有8000余字,限于篇幅,本刊选用了其中的一部分。

  • 标签: 老子 道教 墨家 学术思想
  • 简介:<正>春秋战国去古未远。春秋末年,站在卫国都城上,还可以看见城外的戎州(《左传·哀公十七年》)。直到战国之末,中原之外的周边地区,还在原始社会中漫步。这为诸子百家谈古论今提供了参验的对象,使他们对上古社会能够作出较为正确的推测。例如墨子说:“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墨子·辞过》)。今天的考古学研究证明,人类早期确曾经历过穴居时代。《庄子·盗跖篇》描述的有巢氏之民、知生之民时期,物质财富极度匮乏,婚姻家庭上“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大概与原始先民的实际生活状况相去不会太远。《礼记·礼运》所说的上古大同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但物质生活艰难困苦,

  • 标签: 周边地区 上古社会 十七年 春秋战国 婚姻家庭 考古学研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5
  • 简介:国家发生凶饥,齐西之民饥者得食,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 标签: 救灾观 诸子救灾
  • 简介:先秦诸子散文是特殊的文学现象。其“论一说”因素的内在矛盾性决定了它独特的文学性质,“论一说”因素的具体结构,形成了它不同的构成形式,“论一说”因素的具体特征,又造成它多样的文学风格。先秦诸子散文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产生的独特审美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诸子散文 “论一说”因素 构成形式 文学风格
  • 简介:《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见梁惠王》、《逍遥游》是先秦散文中的名篇,曾选入多种中学语文教材.《寡人之于国也》与《孟子见梁惠王》主要阐述儒家的王道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文中论述了关于绝对自由的观念.

  • 标签: 散文 思想 先秦
  • 简介:先秦诸子承认历史盛衰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是其历史盛衰论产生的思想前提。先秦诸予还认识到盛衰变化和转化的必然性。对于决定历史盛衰的因素,先秦诸子从历史与哲学的高度进行了深刻、多维的思考,他们关于历史盛衰的总结和思考,对我国民族的历史思维及后世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标签: 先秦诸子 历史盛衰 总结与思考
  • 简介:<正>尧与舜是我国传说中的两位氏族首领。由于有关传说反映了我国史前社会的某些历史真实,因而成了研究古史的重要对象。从传说的史料根据看,他们最早见之于儒家典籍,即由孔子发掘整理出来以宣扬其政治伦理主张的文献,尤其经过思孟儒家的渲染,就成了我国君主的人格典范。根据儒家的内圣外王要求与君父同格原则,在他们身上所

  • 标签: 宗法伦理 尧舜禅让 先秦诸子 孔子 历史真实 儒家典籍
  • 简介:西周末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私学之兴及诸侯'养士'的需要,使'士'阶层迅速崛起,诸子之学逐渐生成.王国维注意到诸子有南北之别的地域文化特性,孔、墨和老、庄可分别作为北、南代表.春秋以来的政治家渐走出蒙昧主义,孔子更树立起理性精神,墨子虽讲鬼神、天志,却有以之制约统治者之旨,老、庄多关注自然天道,与孔、墨的实用理性不同,其他各家也可以作瞩目于人生或自然的大概划分,诸子确有南北之别.孔、墨、孟、荀、韩等儒、墨、法诸家文风不同,却都主于实用,他们所代表的北方派可以用一'实'字概括,而以庄、列为代表的道家和阴阳家驺衍等南方派,则富于想象,可用一'虚'字概括,他们分别开启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 标签: 先秦时期 诸子 地域文化特性 理性精神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 简介:人教版的《先秦诸子选读》,很多学校弃之不选。而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先秦诸子选读》不但能让学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开启智慧,涵养德行,而且在学生写作方面,可以以读助写,读写联动,能够“医治”高中学生写作方面的多种“病症”,从而提升学生作文的高度,增强他们行文的条理性、严密性及生动性。

  • 标签: 写作 先秦 中学生 教学实践 阅读能力 学生作文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社会局势动荡、战乱纷争,学术上也呈现出"百家竞作,九流并起"的局面,诸多学者纷纷著书立说,阐释和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逐渐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等许多学派,思想内容博大精深.

  • 标签: 先秦诸子 学思 春秋战国时期 著书立说 思想内容 阴阳家
  • 简介:所谓“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保就是护利御害,养就是扶正祛邪,就是要保证人的生命体在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中保持平衡和适应,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也就是“天人合一”。养生涉及许多方面,张湛讲的“养生大要”包括:啬神、爱气、养形、导引、言语、饮食、房室、反俗、医药和禁忌等十项。其中的啬神、爱气、导引、养形就属于人的生命体的自我运动和锻炼方面的活动。

  • 标签: 养生思想 先秦诸子 生命体 健康长寿 天人合一 保证人
  • 简介:一“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礼乐”是儒家文化的乐舞观,在先秦,主要是由孔子、孟子、荀子传承并加以光大。孔子的乐舞思想,可在《论语》中得以体现。《论语·八佾》记载:孔子听说大夫季氏用八佾之舞,愤恨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卫灵公》载: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格,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乐舞思想一方面是建立在“乐与政通”

  • 标签: 乐舞思想 略谈诸子 诸子乐舞
  • 简介:本文结合先秦诸子的语言运用实际,探讨了他们的比喻学说,说明了先秦诸子善于总结比喻理论,指导语用实践的基本情况,对分析汉语比喻研究的历史、丰富修辞学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先秦诸子 比喻学说 语言运用 修辞学史 辩说 汉语
  • 简介:<正>一、孔子有关修辞的论述①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②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③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盲。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左传·襄公二十五年》)④子曰:"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

  • 标签: 修辞理论 诸子修辞
  • 简介:〔摘要〕《先秦诸子选读》是一门新兴的高中选修课程。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了诸多的困难,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自然也就成为了这门选修课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 标签: 〔〕先秦诸子教学方法
  • 简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教材共七个单元,计25篇课文。阅读文选分别采自《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及《韩非子》这些经典作品。《先秦诸子选读》的首篇是全书的《概说》。兹就《概说》简评于下。

  • 标签: 概说 先秦 实验教科书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墨子》
  • 简介:《孙子兵法》作为兵学经典,在国内外研究者甚众。然大多是就《孙子》而论《孙子》,而没有将其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探讨论述。本文通过比较论证,从成书年代、文体结构、议论说理、语言与修辞等方面,探讨了《孙子》与先秦诸子散文的关系及在诸子散文中的地位与影响。

  • 标签: 先泰 《孙子兵法》 诸子散文 比较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