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分析其对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进行免疫检验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完成免疫检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加强质量控制。比较2组各项检验指标变异系数。结果:观察组患者CA125指数、CA199 指数、CEA指数、AFP指数、INS指数、甲状腺功能指数、β-HCG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免疫检验中加强质量控制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变异系数
  • 简介: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免疫抑制和营养不良.免疫抑制的原因在于肿瘤不仅能直接侵犯免疫器官引起免疫抑制,还可以释放免疫抑制因子而降低宿主免疫力,诱导体内抑制性细胞增多.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虽不能直接反映对肿瘤的攻击能力,但与肿瘤的发展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营养不良常见于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据报道,住院患者中癌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最高,上消化道手术的癌症患者明显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超过30%[12].营养不良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限制了抗癌措施的有效实施,是其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营养支持疗法 免疫营养基质 作用 机制
  • 简介:摘要中医学认为阴阳失衡是致病的根源,疾病的发生取决于邪长正消,机体免疫功能遭受侵害,破坏,中药由于其先天的优势,毒副作用小,在增强或抑制免疫力方面有着西药无可比拟的优点,临床中采用中药对证治疗能扶正祛邪,温阳滋阴,实现阴阳平衡,确保机体健康。

  • 标签: 中药 免疫 调节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痤疮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6—9月选择在单县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4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早期痤疮患者20例,后期痤疮患者20例,从在单县中心医院体检中心选取20名无痤疮病症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CD4^+T细胞、sIL-2R、IgG、IgA、IgM水平。三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同时用Levene检验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性,则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若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T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CD4^+、sIL-2R水平[(41.28±2.69)%、(169.1±43.6)pmol/L,(39.52±3.76)%、(113.4±56.7)pmol/L,(38.44±2.85)%、(78.6±32.5)p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15、5.832,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早期痤疮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后期痤疮组CD4+、sIL-2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期痤疮组CD4+、sIL-2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研究对象IgG、IgM[(18.62±2.14)、(1.27±0.37)g/L,(15.38±1.47)、(1.48±0.45)g/L,(13.79±2.76)、(1.24±0.31)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44、8.497,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与早期痤疮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后期痤疮组Ig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期痤疮组Ig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后期痤疮组相比,早期痤疮组IgM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了早期、后期痤疮炎症反应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痤疮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使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化学发光检验法有何作用。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院检查的4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以同期入院体检的40位健康体检者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胰岛素、C肽水平及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和C肽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糖尿病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使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化学发光检验法有何作用。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院检查的4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以同期入院体检的40位健康体检者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胰岛素、C肽水平及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和C肽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免疫检验法的诊断效能显示其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75.00%,准确度为87.50%,结论: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作用显著,其检查结果较为准确,检验方法的准确率和灵敏度较高。

  • 标签: 糖尿病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法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探讨 蛹虫草 对小鼠免疫作用的 影响 。 方法 将 192 只 SPF 级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 A 、 B 、 C 、 D 4 组,各组均随机分为 4 个小组,即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12 只。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经口灌胃分别为 0. 06 、 0. 12 、 0.36 g/(kg·bw) 的 蛹虫草粉 ,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 去离子水 。灌胃容量 0.2ml/ 10 g , 1 次 /d 。连续灌胃 30d 后,分别进行迟发型变态反应( DTH )实验、血清溶血素的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数的测定、碳廓清实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 NK 细胞活性测定。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小鼠足跖肿胀度、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抗体生成细胞数、抗体积数、单核 - 巨噬细胞碳廓清能力、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指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P <0.01) ,而 NK 细胞活性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蛹虫草 可以增强老龄小鼠的免疫作用的 影响 。

  • 标签: 蛹虫草 免疫 小鼠
  •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兴起,肿瘤疫苗作为其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领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也日益显现。免疫佐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改变免疫应答类型、调节免疫应答强度,还可降低疫苗的使用剂量、提高疫苗安全性,故免疫佐剂在肿瘤免疫疫苗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其研究也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归纳了常用免疫佐剂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已用于临床的3种传统佐剂(弗氏佐剂、油乳佐剂、铝盐佐剂)和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新型佐剂(脂质体、中药佐剂、小分子多肽佐剂、细胞因子佐剂、纳米佐剂)的特性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佐剂,免疫 作用机制 传统佐剂 新型佐剂
  • 简介:摘要皮肤免疫系统由分布于表皮和真皮组织的不同类型免疫细胞构成。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这些免疫细胞通过改变创面微环境调节表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等功能,参与再上皮化和肉芽组织生成进程,从而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这些细胞的相互作用方式并找到调控皮肤免疫细胞相关功能的靶点将为加速创面愈合、改善创面愈合质量提供方向。

  • 标签: 免疫系统 皮肤 免疫,细胞 伤口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免疫检验当中,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9年1月份至2020年10月份期间选取162人接受免疫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均为81人。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模式免疫检验,而对分析组研究对象进行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干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免疫检验的各项检测结果及阳性检出率。结果:分析组的研究对象各项免疫检测结果低于对照组,并且分析组研究对象样本检出的阳性也高于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免疫检验工作中,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提高患者的高满意度,质量控制是最佳的选择,所以该方法的可行性较好。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准确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作用。 方法: 在 2018.2-2019.2 期间,抽取 130 例免疫检验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常规免疫检验)与试验组(全程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均 65 例,对比检验情况。 结果: 对照组变异指数均比试验组高( P < 0.05 )。对照组患者免疫检验后治疗总有效率 66.1% ,低于试验组患者 95.3% ( P < 0.05 )。 结论: 临床免疫检验中,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检验准确性,为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变异指数
  • 简介:摘要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摒弃阻塞的鼻泪管,在鼻腔内开放新的泪液引流通路。现阶段,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目前观点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泪囊炎发病,其中阻塞和感染因素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泪道黏膜内存在泪道相关淋巴组织,在泪囊炎发病过程中发生明显改变,同时检测到泪囊炎患者与正常对照者泪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具有显著差别,以及泪道对置入硅胶管存在类似免疫排斥反应,均提示免疫因素参与泪囊炎的发病。因此,本文就泪道相关淋巴组织、细胞因子、泪道置管后局部组织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等对泪囊炎发病中免疫组织及大分子物质的改变进行综述,分析免疫因素在泪囊炎病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潜在作用和泪囊炎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期为泪囊炎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泪囊炎/病因 免疫因素 细胞因子 发病机制 泪道相关淋巴组织
  • 简介:易感人群对HIV的抵抗力及HIV感染者病情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病毒因素,如HIV病毒亚型和病毒载量等,以及宿主因素如接触途径、固有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等。至今很少有人关注固有免疫在预防HIV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但最近许多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自然杀伤细胞、IL-22,急性期淀粉样蛋白A和APOBEC3G等在抗HIV病毒感染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这些因子将揭示HIV病毒的发病机制,并有助于研发治疗这一类顽疾的新疗法。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固有免疫 综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