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免疫系统维持着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但人体免疫力过强可能产生自身免疫病。免疫抑制是用来抑制机体异常免疫反应的重要物质,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引发的排异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本文总结了8类主要免疫抑制,并给予其分类选择常用的5项免疫抑制详细进行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分析。

  • 标签: 人体免疫反应 免疫抑制剂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ICI)目前已广泛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ICI可诱导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irAEs)。irAEs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其中以胃肠道不良反应为著,病变最常累及结肠和小肠,常伴有腹泻症状,称之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导致的小肠结肠炎。本文主要介绍ICI相关肠炎发生机制、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式,以便更好地识别ICI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并提高其治疗有效性。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肠炎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免疫抑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LN患者的存活率,但仍有许多患者治疗无效,在数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本文主要介绍新型免疫抑制在LN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狼疮肾炎 药物疗法 免疫抑制剂 新型免疫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癌行肝移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与免疫抑制使用种类及剂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07年9月至2019年1月因肝癌行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按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与否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因、甲胎蛋白水平、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癌结节的数目、最大癌结节直径、微血管浸润(MVI)、大血管浸润、肿瘤分化Edmondson分级以及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他克莫司或环孢素血药谷浓度等。比较两组患者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CNI)暴露情况对肿瘤复发的影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分析。按肝癌巴塞罗那(BCLC)分期标准对所有研究对象分层,进一步分析CNI暴露情况对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病例组15例,年龄(45.8±8.2)岁,男性13例(86.7%)。对照组35例,年龄(45.4±12.0)岁,男性31例(88.6%)。病例组最大癌结节直径大于对照组[(5.9±3.0)cm比(3.5±1.8)cm,t=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后14 d[(11.7±7.7)ng/ml比(5.9±3.0)ng/ml,t=2.48]、术后1个月[(12.2±4.5) ng/ml比(7.8±4.3) ng/ml,t=2.82]、术后9个月[(6.9±4.0) ng/ml比(4.7±2.0) ng/ml,t=2.21]及术后1年曲线下面积[(100.1±21.1)比(74.4±19.2),t=3.66]的他克莫司暴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CNI高暴露组的累积无瘤生存率低于CNI低暴露组(52.2%比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最大癌结节直径(RR=1.23,95%CI:1.01~1.60)、CNI高暴露(RR=4.02,95%CI:1.10~14.74)为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BCLC B期患者共17例,CNI高暴露下肿瘤复发6例(66.7%),CNI低暴露时肿瘤复发1例(12.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CNI高暴露患者累积无瘤生存率低于CNI低暴露(33.3%比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5);BCLC C期患者8例,CNI高暴露下肿瘤复发4例(100.0%),CNI低暴露时无肿瘤复发,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CNI高暴露累积无瘤生存率低于CNI低暴露(0比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0,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与免疫抑制使用种类无明显相关,CNI高暴露为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移植 肿瘤复发 免疫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免疫抑制的血药浓度检测及用药剂量调整的临床作用。方法:于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病患中随机选择8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40例,给予环孢素A常规方案治疗)和创新组(40例,给予血药浓度检测及环孢素A用药剂量调整方案治疗)。比较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创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低于常规组(25.00%);治疗有效率(87.50%)大于常规组(70.00%),P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A 血药浓度 个体化给药方案 用药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免疫抑制联合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限截至2021年1月。纳入行免疫抑制联合激素治疗HSPN的相关原始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0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包含44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45例,对照组198例。经分析,试验组的完全缓解率(OR=1.95,95%CI 1.19~3.22,P=0.009)、整体缓解率(OR=2.92,95%CI 1.74~4.88,P<0.001)、治疗前后尿蛋白下降水平(SMD=0.35,95%CI 0.09~0.61,P=0.008)、血白蛋白上升水平(SMD=1.27,95%CI 0.43~2.11,P=0.003)及肾小球滤过率上升水平(SMD=0.48,95%CI 0.21~0.76,P=0.001)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OR=0.19,95%CI 0.05~0.72,P=0.015)和病死率(OR=0.19,95%CI 0.04~0.78,P=0.02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免疫抑制联合激素治疗可以提高HSPN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整体缓解率、治疗前后尿蛋白下降水平、血白蛋白上升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上升水平,减少HSPN的复发率及病死率。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紫癜性肾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免疫抑制联合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限截至2021年1月。纳入行免疫抑制联合激素治疗HSPN的相关原始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0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包含44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45例,对照组198例。经分析,试验组的完全缓解率(OR=1.95,95%CI 1.19~3.22,P=0.009)、整体缓解率(OR=2.92,95%CI 1.74~4.88,P<0.001)、治疗前后尿蛋白下降水平(SMD=0.35,95%CI 0.09~0.61,P=0.008)、血白蛋白上升水平(SMD=1.27,95%CI 0.43~2.11,P=0.003)及肾小球滤过率上升水平(SMD=0.48,95%CI 0.21~0.76,P=0.001)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OR=0.19,95%CI 0.05~0.72,P=0.015)和病死率(OR=0.19,95%CI 0.04~0.78,P=0.02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免疫抑制联合激素治疗可以提高HSPN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整体缓解率、治疗前后尿蛋白下降水平、血白蛋白上升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上升水平,减少HSPN的复发率及病死率。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紫癜性肾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小儿肾病综合征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5月-2021年5月为研究年限跨度范围值,择取病例样本为本院收治64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采用电脑抽签模式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各32例。对照组患儿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研究组患儿参照对照组治疗方案,加用环磷酰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含量、胆固醇、血浆白蛋白指标,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效果显著,可全面推广。

  • 标签: 激素 免疫抑制剂 小儿肾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素免疫抑制联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SLEN)的实际效果。方法:纳入2018.6-2020.6收入的84例SLEN患者,按随机分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参照组:环磷酰胺+泼尼松,观察组:来氟米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FC-007对胶质母细胞瘤(GBM)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MG和U118MG,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FC-007(0、0.1、0.5、1、5、10、50、100 μmol/L)处理胶质瘤细胞后的细胞增殖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FC-007(0、10、20 μmol/L)对U87MG和U118MG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FC-007(0、25、50、100 μmol/L)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FC-007不同浓度(0、5、10、20 μmol/L)对Nrf2及其下游基因HO-1、NQO-1表达水平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CCK-8结果显示,FC-007作用48 h后U87MG和U118MG细胞株增殖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77、11.10 μmol/L,FCM结果显示,随FC-007浓度增加,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G2/M期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1.962、125.478、129.653、120.516、129.340、122.425,P<0.05);FC-007干预胶质瘤细胞24 h后,在0、10、20 μmol/L浓度下,细胞凋亡率分别为,U87MG细胞(6.41±0.35)%、(18.43±1.27)%、(26.11±1.74)%;U118MG细胞(5.02±0.75)%、(28.49±5.60)%、(33.35±4.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5.502、260.378,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C-007显著降低MMP-2、MMP-9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8.835、182.098、175.229、186.427,P<0.05)。RT-qPCR结果显示,FC-007可抑制GBM细胞中Nrf2及其下游基因HO-1及NQO-1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5.998、187.835、182.642、188.517、187.556、182.475,P<0.05)。结论FC-007可降低MMP-2、MMP-9蛋白水平,降低Nrf2、HO-1、NQO-1的mRNA表达,以剂量时间依赖关系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可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增殖 凋亡 侵袭
  • 简介:摘要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的最常用药物,但rhuEPO可引起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尿毒症合并PRCA临床上较为少见。我们报告1例用罗沙司他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尿毒症合并PRCA病例,患者贫血得到快速纠正,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院后随访期间无复发。

  • 标签: 尿毒症 贫血,再生障碍性 促红细胞生成素 免疫抑制剂 罗沙司他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可以阻断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最佳药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类药物的毒副作用逐渐显现出来,不同其它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的毒副作用可以累加,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更好的控制相关不良事件,本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相关毒性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毒性管理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免疫检查点抑制(ICI)应用广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胃肠道、内分泌和肝脏不良反应,肺脏和心脏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可能致命。类固醇全身治疗是对抗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主要治疗手段,如对类固醇治疗没有反应,则需要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掌握irAE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常见类型及其治疗策略,可为ICI在临床上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ICI)所致免疫介导性肝损伤(IMH)是特殊类型的药物性肝损伤,其危险因素包括联合使用不同种类ICI、合并疾病和发热等。多数IMH患者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血清肝酶水平异常。停止或推迟使用ICI以及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对IMH患者至关重要,免疫抑制治疗通常使用糖皮质激素,也可加用他克莫司、吗替霉酚酸酯等免疫抑制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胆管癌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对放化疗不敏感,是预后较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ICIs)治疗肿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胆管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客观反应率低,这与其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密不可分。因此,了解胆管癌免疫微环境的组成特点,并针对其免疫微环境靶点进行调控,以及采取ICIs联合治疗策略,将是提高胆管癌免疫疗效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 标签: 胆管肿瘤 免疫疗法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胆管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总体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可使早期胆管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策略。对于多数晚期胆管癌病人,系统治疗成为主要手段,但目前可用于治疗胆管癌的一线药物选择有限,疗效有限。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免疫治疗策略利用宿主免疫系统进行有效的抗肿瘤反应,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笔者回顾并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在治疗胆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胆道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靶向 治疗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