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环境公益诉讼的出现,既是诉讼法对其自身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突破,也是对传统民事法律制度的超越。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分析环境公益诉讼的价值基础,有助于在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程序设计及实现路径。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理论基础 必要性与可行性 实现路径
  • 简介:摘要中国现今环境污染事件的一再发生反映了现有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法规并不能有效、妥善地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传统环境保护方式己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创设一种新的制度来更好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公众的参与作为保护公民环境权益的根本出路己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实践的大背景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应运而生。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有效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破坏的一种制度,在国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国内则得到学术界与司法界的高度关注。国内一些地方法院近年在这方面的司法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 标签: 公益诉讼 环境保护 环境权
  • 简介:环境公益诉讼不是一种单独的诉讼形式,而是一种以诉讼目的为基准界定的概念,是为了维护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为表述检察机关、公益性团体或个人所进行的具有公益性质的诉讼活动。与维护个人和组织自身的合法权益的私益诉讼相比较,环境公益诉讼诉讼目的是为了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理论基础
  • 简介: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国家、社会和公众环境权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历史沿革出发,借鉴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并提出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初步设想,旨在探索一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环境保护新思路.

  • 标签: 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 理论基础 现实条件 构想
  • 简介:在我国目前环境污染损害公共利益日益突出的今天,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最为有效的诉讼救济手段在我国还未完全建立。2012年民诉法增加公益诉讼制度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上升到了新的起点,然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原告资格和范围以及举证责任等方面还存在障碍亟需排除。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举证责任
  • 简介:摘要:中国现今环境污染事件的一再发生反映了现有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法规并不能有效、妥善地解 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传统环境保护方式己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创设一种新的制度来更好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公众的参与作为保护公民环境权益的根本出路己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实践的大背景下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应运而生。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有效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破坏的一种制度,在国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国内则得到学术界与司法界的高度关注。国内一些地方法院近年在这方面的司法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 标签: 公益诉讼 环境保护 环境权
  • 简介: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推进,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加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技术、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民群众也日益关注环境问题,环保已是不断加强,公民逐渐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切实利益。环境污染事件的频频发生,人们在捍卫自己权利的同时,也感到了环境公益诉讼相较于常规诉讼的无奈。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保护 制约因素
  • 简介:近年来,环境公益诉讼逐渐被公众关注,而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关于此方面的规定,一些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建立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公益诉讼的概念;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关键词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图分类号D915.1文献标识码A一、公益诉讼公益诉讼最早可溯及古罗马时期,公益诉讼是指所有为维护公共利益而进行的诉讼,既包括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提起的诉讼,也包括私法人、非法人团体、个人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提起的诉讼。而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社会团体和个人按照法律的规定,对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导致的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或有造成损害危险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二、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1.弥补现行法律对环境公益保护的缺失。我国诉讼包含三种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但除了刑事诉讼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对危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诉讼外,民事和行政诉讼均未对公益诉讼作任何规定,甚至限制了公益诉讼的提起。除了诉讼体制上的缺失,我国环境基本法及其单行环境法规制定上的缺陷也不利于环境公益的保护。因此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则显得愈发重要和迫切。2.弥补行政权力对环境公益保护的不足。在我国,对环境的管理实行的是国家管理环境的单轨运行机制,由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关代表国家对环境进行全面的监控、监督和管理,并对全社会的环境保护进行预测与决策。这种体制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却严重忽视了其他社会力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无法发挥公众环境保护中的巨大作用。因此,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弥补行政权力对环境公益保护不足,积极保护环境的必要举措。(二)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1.我国现有法律包涵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任何法律和法规都不得与其相抵触,宪法为一切法律的确立和制度的建立提供基础。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不仅符合宪法原则,而且宪法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依据。2.环保团体的建立及民众环境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众多以维护环境公益为宗旨的环保团体建立起来。通过这些团体,公众可以更全面的参与到环境管理事务中去。赋予这些团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将更大地发挥环保团体在保护环境公益方面的作用,且与当代权利的多元化和社会化的趋势相吻合。公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和保护环境个人力量的集结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民众基础,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成为可能。3.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经验借鉴和司法实践案例的积累。现代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已经有了相当长时间的司法实践,其中美国的制度最为发达。结合我国国情,可以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环境公益保护的制度。三、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一)原告资格的放宽。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环境侵害往往是间接的侵害,若按照传统的侵权理论,则根本无力保护环境。为此,迫切要求重构侵权理论,扩大原告主体的范围,诉讼主体不仅包括直接受害人,而且包括社会一般公众、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要建构环境侵权公益诉讼制度,首先得扩大主体的适格范围,赋予一切单位和个人以诉权。(二)被诉对象范围的扩大。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好环境,各国法律在放宽环境诉讼起诉资格的同时,也扩大了被诉对象的范围。过去根据法律规定不能被提起诉讼者,现在则可以对其提起诉讼了。(三)举证责任的合理配置。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传统民事诉讼法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举证责任由原告承担。但在环境诉讼中,环境损害的认定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由于原告获取信息的有限性,让他们承担举证责任是极为困难的。因此,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必须得到立法肯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只需提出加害人有污染行为的初步证据,即可以支持其请求,至于污染事实是否确实存在,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等举证责任则倒置给被告承担。(四)环境公益诉讼费用的承担及对公益诉讼原告的奖励。在环境新型侵权案件中,由于其牵涉面较大且涉及众多复杂专业知识与技能,原告即便履行其较轻的举证责任也需花费极为昂贵的诸如高科技术鉴定使用费用,往往为一般组织与个人难以承受。如果仅因诉讼费用而拒原告于法院大门之外,这无异于迫使民众放弃对环境公益的保护请求。所以,我国应吸纳他国的做法,适当减轻民众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所需费用,在立法上,对诉讼费用的负担作出有利于原告的规定。同时,每个人是自身利益的最大维护者,公共利益与自身私人利益相比较,较少为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所“青睐”,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可能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与精力,为一般民众所不愿。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要是出于对美好环境和和谐环境秩序的需要,为了鼓励与保护他们的这种“热心”,原告在胜诉后应得到国家奖励。(五)防止滥诉。环境公益诉讼最大的特点就是主体资格的扩大化。然而,在“诉讼爆炸”的今天,即使是在有着“厌讼”传统的我国,也存在着滥诉的可能。虽然有学者对此表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但作为一种制度的设立,应考虑其可能性。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除了以上的几点设想以外,还可以加大环保组织的培植力度;加强公益律师制度建设和努力培植公民的公益诉讼的意识等。参考文献1吕忠梅.《环境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郭道晖.《权力的多元化与社会化》,《法学研究》期刊3王全兴.《关于公益诉讼的零散思考》,载于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4吕忠梅.《环境诉讼初探》,载吕忠梅主编《环境资源发论丛》,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作者简介邓英,西北政法大学2008级民事诉讼法专业研究生。

  • 标签:
  • 简介:现代社会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得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成为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构建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借鉴其他国家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我国的司法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想。

  • 标签: 环境保护 环境公益诉讼 构建
  • 简介:现代环境问题的突出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成为热点问题,其制度设计更是问题焦点所在。从我国现存的问题出发,论述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起诉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和诉讼费用等具体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具体制度设计。

  • 标签: 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权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环境侵权行为,它侵犯的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合法利益,更重要的是侵犯了社会公众利益。虽然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已进入实践阶段,但真正通过司法诉讼渠道解决环境纠纷的数量还是很少。故此,为了充分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应尽快完善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 标签: 公益诉讼 环境保护 制度 研究
  • 简介:近几年中,敢于不畏艰难提起公益诉讼的,多是像郝劲松、喻山澜、李刚一样仅有法律正义为凭的个体。从2005年5月份创办的“中国公益诉讼网”收集了近十年国内发生的公益诉讼案例可以看出,其实每年都会冒出若干案例和个人,但后续进展大都不了了之。以一己之力维护公益,能坚持多久?个人显然是难以担当重任,将来公益诉讼的希望究竟会落到谁的身上?我们期待作为建立法治社会重要基础的公益诉讼制度能尽快得到完善。

  • 标签: 公益诉讼 中国 公众利益 法治建设 民事诉讼法
  • 简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根据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有些国家的环境公益诉讼已经建立起来并比较完善,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我国已经具备建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内容方面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和具体做法,将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尽快地完善起来。

  • 标签: 环境 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 法律制度
  • 简介:有影响的个案展现了美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历程,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良性运转不仅因为美国环境保护法律有相应的公益诉讼条款赋予原告的起诉资格,而是美国环境法律的其他规定与美国其他法律一起构成了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石,保障原告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规定来获得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所必需的相关信息、相应的诉讼经费与社会支持。

  • 标签: 环境保护 公益诉讼 辅助法律制度
  • 简介:摘要环境公益诉讼是保护环境的最后一道屏障,个人作为管理社会事务最活跃和最广泛的参与主体,理应被赋予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赋予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既能弥补环境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不足,又能发挥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制度的效用,促进环境公权利和环境公权力的合理配置,弥补国家的保护缺位。确认公民享有环境权是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基础,赋予公民提起诉讼的资格是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程序保障。

  • 标签: 个人 环境 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 简介:1972年,美国联邦内政部国家森林署批准了沃尔特·迪斯尼企业关于在米纳勒尔·金山谷兴建一个投资3500万美元的娱乐场计划。该山谷是一个静卧在塞拉内华达群山之中的美轮美奂的自然风景区。但建设巨型娱乐场的计划遭到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组织塞拉俱乐部的反对,其理由是相关部门违反了好几项联邦法规。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美国联邦 自然风景区 环境保护 联邦法规 娱乐场
  • 简介: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单方面提高个人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还要从法律角度进行规整,公益诉讼作为一条解决路径,对环境保护的有效施行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介绍环境公益诉讼基本内涵以及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剖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目前的发展及其必要性,进而结合现状提出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一些建议。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知情权 环境权
  • 简介: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公益诉讼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体现。目前中国还没有明确的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公益诉讼法律制度规定,相关的理论和司法实践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结合中国公益诉讼司法实践的发展现状,应当在赋予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公益诉讼的法律主体地位,明确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设置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公益诉讼的程序规则以及完善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公益诉讼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公益诉讼的相关法律制度,不断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局面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公众参与 食品安全公益诉讼 法律制度 构建
  • 简介:本文所谓公益诉讼,是指国家审判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在发现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代表这些利益主体向国家审判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追究侵权人民事责任的行为。一、公益诉讼的必要性由于我国法律法规未对公益诉讼作出明确规

  • 标签: 公益诉讼制度 必要性 民事诉讼 侵权人 民事责任 诉讼费用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限定为社会组织和民政部门,实质是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单一原告制度环境公益诉讼自身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单一的原告很难有效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初衷。反思环境诉讼单一原告制度,建立环境公益诉讼联合原告机制,是未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联合原告机制 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