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膜剥离(ESD)在治疗上消化道粘膜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先行超声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层次,再采用ESD方法治疗的30例上消化道粘膜肿瘤。结果本组有30例上消化道粘膜肿瘤,食管病变10例,胃病变20例,26例位于粘膜肌层及粘膜下层,平均直径11mm,平均手术时间35min,ESD完整切除率100%;起源于固有肌层4例,平均直径13mm,平均手术时间50min。中穿孔2例,都位于胃底部,中予钛夹夹闭,术后出血2例,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ESD在治疗上消化道粘膜肿瘤中安全、有效,可完整切除病变,但技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应由有经验的医生开展。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粘膜下肿瘤 出血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粘膜剥离(ESD)的治疗方式及特点,探讨了ESD的护理技术,并总结出一系列护理方法。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粘膜剥离护理配合。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间赴医院行内粘膜剥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病历建立时间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本院最为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较低,进行比较的相关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内粘膜剥离患者实施护理配合的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粘膜剥离(endoscopic submcosal dissection ESD)对消化道粘膜以及粘膜病变具有整块切除率高,便于病理学评估、复发率低、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可达到与外科治疗相似的效果,因而对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合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手术全过程,还要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并与手术者形成默契的配合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粘膜剥离的护理配合,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cosal dissection ESD)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疾病行内粘膜剥离(ESD)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24例消化道疾病患者行内黏膜剥离的临床资料,加强术前准备,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中密切配合医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及时准确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潜在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结果24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2例出血,3例穿孔,经积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专业细致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剥离中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200例消化道早期癌住院患者在内下行ESD手术的中配合及护理,ESD在胃镜予病变的息肉四周黏膜注射甘油果糖250ml+肾上腺素1mg+靛胭脂2.5ml。抬举后给于电刀剥离,粘膜剥离后创面用氩气或止血钳电凝止血。结果188例患者全部治疗有效。2例并发症、10例穿孔但经尼龙套扎闭合创面后预后均良好。结论ESD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标准微创手术方法,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护士在术前、中、术后给予患者周密的指导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ESD)术前 术中的准备和配合 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黏膜挖除对比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23月期间到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接受或外科治疗的8612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胃间质瘤的患者纳入试验,将肿瘤直径≤5cm的病例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组和外科组各43例,外科组接受传统外科手术,组接受黏膜挖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疗效评估进行对照分析并发症发生率、整块切除率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组患者手术并发症16.284.65%[1]低于外科组39.5320.93%、治疗后,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费用等手术相关指标均小于外科组、手术费用高于[2]外科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与外科组患者的肿瘤整块切除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粘膜挖除治疗胃肠间质瘤不仅能优化肿瘤治疗的手术指标,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优势显著,可予以推广。

  • 标签: 内镜治疗 外科 胃肠道间质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膜剥离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24例粘膜剥离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模式进行病情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病情进行护理措施,最后观察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根据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粘膜剥离期患者的护理,采用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措施,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病痛,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从而起到促进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全程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模式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膜剥离治疗直肠腺瘤的护理对策。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53例直肠腺瘤患者行内粘膜剥离治疗,配合精心护理。结果手术切除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熟练掌握ESD方法,配合精心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ESD 直肠腺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内消化道粘膜剥离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消化道粘膜剥离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护理配合,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成功率100%,无一例严重、需紧急外科手术处理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着重于手术知识宣教,使医疗器械、设备处于完好应急状态与中娴熟的操作技能、与者默契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保证病人的安全。

  • 标签: 内镜 消化道粘膜剥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黏膜剥离(ESD)治疗大肠息肉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5例大肠息肉行ESD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准备、中病情观察及护理、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45例大肠息肉行ESD,均成功切除。结论规范的术前准备,中病情观察、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内镜黏膜剥离术(ESD) 大肠息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膜剥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2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粘膜剥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两组手术患者在术前直至手术结束出院为止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身体素质评估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程度以及患者预后不良情况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在出院前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高。在患者出院半个月后进行回访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出血、穿孔等不良时间的发生情况仅1例,而对照组患者不良时间发生多达11例,差异显著(p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临床护理    针对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层切除治疗消化道黏膜下层肿瘤的护理效果。方法:运用数字随机抽取的方式,从我院消化内科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收并行内全层切除手术治疗的消化道黏膜下层肿瘤患者中,抽取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采取分析患者手术期间的护理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内全层切除治疗消化道黏膜下层肿瘤的围期加强护理配合,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消化道黏膜 下层肿瘤 内镜全层切除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纵行切口在内黏膜挖除对上消化道黏膜肿瘤(submucosaltumor,SM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48例行内黏膜挖除的上消化道SMT患者。根据黏膜挖除切口的不同分为2组:传统组(23例)为环形切口,改良组(25例)为纵行切口。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8例患者均顺利施行内黏膜挖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改良组和传统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0%vs.91.3%,χ2=0.451,P=0.502),但改良组的手术时间(63.8分钟vs.71.5分钟,t=2.371,P=0.022)和中出血量(15.7mlvs.35.6ml,t=8.163,P<0.001)均明显小于传统组。两组患者无中大出血,但均有1例患者出现中消化道穿孔,此外在传统组中观察到有1例患者存在延迟性出血。结论黏膜挖除对上消化道SMTs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肿瘤 胃肠道 消化系统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