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冷凝对配血的影响,探讨对本例冷凝的处理。方法通过抗体筛查,凝聚胺法,卡式法进行交配。结果凝聚胺交配显示凝集,通过37℃生理盐水洗涤3次,再次交配,得以通过。结论患者血中冷凝导致交配不符影响结果,日常工作中,应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交配。

  • 标签: 冷凝集 血交配 抗体筛查 凝聚胺 卡式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冷凝现象对血型鉴定的干扰及处理方法。方法用37℃生理盐水洗涤患者红细胞6次,镜下观察无凝集后,再进行正反定型。对于某些高冷凝素效价的患者,必须用37℃甚至45℃的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红细胞,使自身的冷凝素消失,再进行血型鉴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结论发生冷凝现象或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时,一定要及时查明原因,克服干扰,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冷凝集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随着气温的下降,冷凝对血常规检测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临床病情诊断的延误,因此在临床上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予以防治。本文以我科室遇到的一例冷凝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冷凝产生的原因及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最终给出了合理的预防办法。

  • 标签: 冷凝集 血液分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中冷凝素的测定方法及意义。方法对30例冷凝素标本在室温常规测定,37℃温箱孵育30分钟后测定比较血细胞结果并做不同温度下肉眼观察及涂片显微镜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对两次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两次测定过程变化程度由大到小变化MCH、MCHC、RBC、HCT、MCV和WBC,两测定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与O型脐血RBC混匀后在4℃、37℃下均无聚集。30例标本冷凝素效价检测结果平均效价(1.070.8)与正常对照30例平均效价(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标本的血浆与健康成人O型RBC混合后,在4℃的温度环境下聚集,37℃的温度环境下解聚;血浆与O型脐血RBC混合后,在4℃和37℃的环境下均无聚集。结论联合MCH≥35g/L和仪器报警信息、冷凝素试验、血清学、抗体特异性鉴定等方法共同检测血常规标本中冷凝素有重要意义,对受冷凝素影响的血常规标本必须置37℃温箱孵育30min消除冷凝素影响后进行重新测定才能发出检验报告。

  • 标签: 血常规 冷凝集素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冷凝造成血常规结果异常采取的处置方法。方法37℃水浴和血浆置换,观察血细胞分析中各参数的变化。结果血浆置换前,WBC、HGB、PLT检测无异常,RBC,HCT及相关计算指标明显降低,经过水浴和血浆置换后RBC,HCT数值明显上升。结论在门诊工作中认真仔细分析病人的血常规报告,准确判断红细胞冷凝现象,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为医生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地依据。

  • 标签: 血细胞分析 冷凝集 37度水浴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凝现象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使用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将疑似冷凝标本进行加温前后指标检测比对。结果MCV、MCH、MCHC等参数加温前后误差明显,尤以MCHC突出。双重加温法检测结果优于单纯样本加温检测法。结论冷凝严重影响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RBC明显减少,MCV明显偏大,样本试剂双重加温可有效清除冷凝因素对血细胞检测仪相关参数的影响。

  • 标签: 冷凝集 血细胞分析仪 检测误差 纠正
  • 简介:在日常输血工作中,我们经常要对临床病人进行血型鉴定。血型鉴定是一件需要我们检验人员严肃认真对待的工作,不能掉以轻心。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给某些贫血病人做鉴定时,严重的冷凝素会影响血型鉴定工作。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就一例严重贫血孕妇的血型鉴定做了跟踪报道,现摘要如下。

  • 标签: 冷凝集素 血型鉴定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凝标本导致血常规结果失真的不同处理方法(试剂双重加温法,血浆置换法)效果。方法筛选已经过37℃水浴30分钟结果仍不能被纠正的冷凝标本,然后使用两种方法进行处理,在同一机器进行测定并记录其结果。结果对于水浴法冷凝现象仍不能消除的患者,采用试剂标本双重加温法与血浆置换法均能使冷凝标本的红细胞升高,MCV降低。但血浆置换法会使血小板降低。结论冷凝标本使用试剂标本双重加温法和血浆置换法均能得到满意的临床结果,试剂标本双重加温法优于血浆置换法。

  • 标签: 冷凝集 血常规 试剂标本双重加温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 冷凝现象是秋、冬血常规检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本文首先对冷凝现象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低效价冷凝血常规标本和高效价冷凝血常规标本的处理措施分别进行介绍,以此降低冷凝素对血常规检测的干扰,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冷凝集标本 血常规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细胞冷凝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0例红细胞冷凝标本在3种不同条件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5000进行检测①普通室温(20℃);②37℃水浴30min后;③25℃条件下,37℃水浴30min后。测定3种不同条件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各项参数﹑白细胞﹑血小板的值。结果20℃条件下,20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37℃水浴30min后,其中15例标本无异常报警,5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25℃条件下37℃水浴30min,20例标本均无异常报警。3种条件下检测结果中,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对WBC、HGB和PLT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对RBC、HCT、MCV、MCH和MCHC检测结果有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并对红细胞冷凝标本进行科学处理。

  • 标签: 冷凝集 血细胞分析仪 冷凝集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冷凝素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探讨由冷凝素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方法患者血清中高效价的冷凝素可通过抗体筛选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3 1 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血清中均检出有冷凝素存在 导致交叉配血不合。冷凝效价测定在1 3 2 一1 1 0 2 4 范围之间。结论患者血清中冷凝素是导致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3 7 ℃ 条件下联合采用盐水、酶和经典的抗球蛋白法3 种方法配血 配合型输注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冷凝集素 疑难配血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细胞冷凝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例红细胞冷凝标本,在3种不同条件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5000进行检测①普通室温(20℃);②37℃水浴30min后;③25℃条件下,37℃水浴30min后。测定3种不同条件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各项参数﹑白细胞﹑血小板的值。结果20℃条件下,20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37℃水浴30min后,其中15例标本无异常报警,5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25℃条件下37℃水浴30min,20例标本均无异常报警。3种条件下检测结果中,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对WBC、HGB和PLT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对RBC、HCT、MCV、MCH和MCHC检测结果有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并对红细胞冷凝标本进行科学处理。

  • 标签: 冷凝集 血细胞分析仪 冷凝集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凝对血常规各项参数的影响及纠正方法。方法筛选2例冷凝标本,分别在标本处理前,37℃水浴30分钟后,CBC+DIFF+RET模式下各检测一次,观察血常规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网织通道可纠正冷凝标本的RBC。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冷凝标本获取正确结果的最佳快速处理方案是运用Sysmex血球仪网织通道检测得出RBC-O,用RBC-O以及未受明显影响的HGB、MCV即可计算出HCT、MCH、MCHC。

  • 标签: 冷凝集 血常规 网织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冷凝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强冷凝血常规检测标本30例,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采用3种方法处理标本,即样本17预稀释法、血浆置换法、37℃水浴法,然后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常规监测,仪器型号SYSMEX-XN1000,并行手工涂片染色。观察分析检测结果。结果30例强冷凝标本经不同方法处理后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冷凝标本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影响,而采用17预稀释法处理强冷凝标本后,其效果显著优于血浆置换法和37℃水浴法,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操作简便,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强冷凝集 血常规 检测结果 处理措施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迈瑞BC-2300血细胞分析仪是采用电阻抗血细胞计数原理(库尔特原理)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进行计数和分类,当定量吸取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的细胞之后,就被送到分析仪的检测单元,检测小孔两侧有一对正负电极,连接恒流电源,由于细胞具有不良导体的特性,稀释细胞悬液中的细胞在恒定负压的作用下,通过检测小孔的时候,使小孔感应区内电阻增高,引起瞬间电压变化形成脉冲信号,脉冲数量越多,细胞数量越多,脉冲振幅越高细胞体积越大,由此得出血液中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值。当悬液中细胞有凝集时就会发生堵孔,引起分析仪故障,无法完成细胞计数和分类。有微小的凝集时有可能两个细胞同时通过微孔,就会产生重合损失现象,使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红细胞、血小板三个平均值异常,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异常。

  • 标签: 血细胞分析 冷凝集素 堵孔 37℃水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凝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对强冷凝的血常规检测标本分别采用未处理的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血浆置换法、标本3倍稀释37℃水浴法,利用sysmexxt-40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的显微镜手工计数法计数wbc、rbc、plt、微量法测定hct等项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强冷凝的标本检测时,仪器出现红细胞凝集相关报警。与传统方法比较,plt、wbc测定受冷凝素影响较小;而冷凝素对rbc、hct、mcv、mch和mchc的测定造成严重干扰,其中rbc、hct显著减低,mcv、mch和mchc异常增高,hb与rbc比例明显异常。plt用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3倍稀释37℃水浴法所测结果,rbc、hct用血浆置换法、稀释3倍法所测结果以及wbc用上述4种方法所测结果与传统方法比较差异均不大,符合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但血浆置换法对plt影响明显;而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对rbc、hct影响明显。结论对冷凝标本推荐采用3倍稀释37℃水浴法检测,可以有效地消除冷凝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干扰。

  • 标签: 冷凝集 血常规 水浴 3倍稀释 微量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红细胞冷凝现象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 以1例发生红细胞冷凝现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室温下、水浴37℃后及血浆置换后,血常规各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室温、水浴37℃、血浆置换3种方法处理后,其中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3项参数差异不大,而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明显。结论 红细胞冷凝对血常规结果有直接影响,对怀疑有红细胞冷凝的标本要进行正确的处置,消除影响后才能报告结果。

  • 标签: 红细胞冷凝集 血常规 37℃水浴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凝现象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使用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将疑似冷凝标本进行加温前后指标检测比对。结果MCV、MCH、MCHC等参数加温前后误差明显,尤以MCHC突出。双重加温法检测结果优于单纯样本加温检测法。结论冷凝严重影响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RBC明显减少,MCV明显偏大,样本试剂双重加温可有效清除冷凝因素对血细胞检测仪相关参数的影响。

  • 标签: 冷凝集 血细胞分析仪 检测误差 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