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中凝血情况,分析原因并选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科 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将 2017年 11月~ 2017年 12月共进行血液透析 1000例次作为观察组,统计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凝血 评估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中凝血情况,分析原因并选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科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将2017年11月~2017年12月共进行血液透析1000例次作为观察组,统计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凝血 评估 干预措施
  • 简介:等[11]研究认为凝血因子Ⅴ水平比PTA更特异的反映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等.凝血因子Ⅴ在重型肝炎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为肝病患者蛋白质合成功能减退的早期诊断指标

  • 标签: 中的应用 凝血因子肝病 凝血酶原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检验前关健环节对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6月凝血检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空腹组和餐后组,各50例,分别进行采血。使用全自动凝血仪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观察凝血分析前关健环节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餐后凝血指标中APTT和PT结果无显著差异,其FIB指标与空腹时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溶血标本对凝血结果具有一定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为PT、其结果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采血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其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和检验结果具有密切相关性,采血人员应对检验质量和过程管理充分了解,在检验前关键环节及时沟通和仔细操作,避免检验结果受到影响。

  • 标签: 凝血分析前 关健环节 凝血事项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凝血检验指标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诊断的意义。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5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两组受检者的凝血指标进行评估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AT-III、INR、PT、TT、Fbg、FDP、APTT等指标各项指标均远远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P<0.05),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在就医时,通过凝血检验指标进行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被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功能监测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4例DIC患者分为对照组(经传统凝血指标指导治疗)和观察组(经Sonoclot分析仪指导治疗)各62例,对比两组替代及抗凝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肝素用量、抗凝时间、血小板用量、冷沉淀用量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凝血功能监测对血液制品成分的选择和用量进行控制,有助于提升DIC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凝血功能监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影响。方法:对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间我院收治的 5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再选取同期 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检验指标中内源性凝血状态( APTT)、外源性凝血状态( P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TT)和国际化标准化比值( INR)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TT)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 P< 0.05)。结论:临床利用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效果显著,可为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机体凝血状态挺参考依据,便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再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检验指标中内源性凝血状态(APTT)、外源性凝血状态(P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TT)和国际化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TT)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临床利用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效果显著,可为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机体凝血状态挺参考依据,便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即研究组,并抽取100例同时间段来院进行健康健康的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凝血检验,并结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的PT、APTT、TT、INR均高于对照组,而FIB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高凝期的PT、APTT、TT、FIB均低于低凝期及纤溶期,而INR则明显高于低凝期及纤溶期,P<0.05。结论应用凝血检验指标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价值高,更有效评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具体疾病分期,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弼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实验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为慢性轻度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地指导。方法将收集到的80名慢性轻度乙肝患者以及40名健康者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年龄和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用血栓弹力图仪和STA型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结果血栓弹力图检测的结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中R、K、α、MA四组参数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都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常规凝血实验的结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中PT、APTT、TT、FIB四组参数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都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且血栓弹力图的检测更为敏感。两者的结合可以为慢性轻度乙型肝炎患者的凝血情况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参考意见。

  • 标签: 慢性轻度乙型肝炎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实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止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在临床诊断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DIC前期58例和DIC的同期患儿58例,所有患儿进行危重病例评分均小于90分,对比同期正常新生儿58例,分别分为实验组A、B;患儿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对比A、B2组治疗前后及同期正常新生儿血浆止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各项止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D/F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D-D、TAT、FDP、D-D/FDP凝血功能指标检测,能对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期进行准确判断,能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止凝血功能指标 检测 诊断 新生儿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凝血瘀型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高发病率是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特点。因寒凝血瘀型痛经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而引起了中医学界的特别重视。面对这一现实情况,本文试图围绕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医治疗这一课题,以治疗安全与远期效果稳定为基础,注重以寒凝血瘀型痛经为例,从病因病机与中医治疗等方面展开对此病的探讨,从而达到更加有效全面的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目的。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针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医治疗,因病人体质与兼证的不同,在治疗上主要以温经祛瘀为主,配以对兼证的对症治疗。

  • 标签: 痛经 寒凝血瘀型 中医治疗 温经祛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在诊治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肝硬化患者PT、APTT、TT均明显较对照组延长,观察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经Child-Pugh分级中PT、APTT、TT时间随级别增加时间逐渐增加,C级患者PT、APTT、TT明显高于A、B级患者,B级患者PT、APTT、TT明显高A级患者;而FIB水平肝功能随的Child-Pugh分级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通过凝血指标对凝血功能和肝脏的损害程度做出反映,肝硬化出血倾向给予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功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检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肝病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肝炎组(n=34)、慢性肝炎组(n=30)、肝硬化代偿期组(n=28)、肝硬化失代偿期组(n=24);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2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观察对象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他4组患者的PT、APTT、TT水平显著升高,FI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脏损害的逐渐加重,PT、APTT、TT水平逐渐升高,FIB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肝功能正常到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随着肝细胞受损程度的不断加重,凝血功能受到的损害也逐渐严重。

  • 标签: 肝病 凝血功能 应用价值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检测 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肝病患者 116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肝炎组( n=34 )、慢性肝炎组( n=30 )、肝硬化代偿期组( n=28 )、肝硬化失代偿期组( n=24 );选择 2018 年 6 月 -2018 年 12 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 50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观察对象 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时间( TT )、纤维蛋白原( FIB )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他 4 组患者的 PT 、 APTT 、 TT 水平显著升高, FIB 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随着肝脏损害的逐渐加重, PT 、 APTT 、 TT 水平逐渐升高, FIB 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检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从肝功能正常到肝炎 - 肝硬化的发生、发展 过程中,随着肝细胞受损程度的 不断加重,凝血功能受到的损害也逐渐严重。

  • 标签: 肝病 凝血功能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兰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正常参考区间。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中肝肾功、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肿瘤标志物等各项血液检测指标以及B超、拍片、胃镜等各种检查结果均正常的135例健康成人作为检测对象,并将其分为男性和女性两个组。使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中PIVKA-II含量,结果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兰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PIVKA-II水平男性为(23.4土5.39)mAU/ml,女性为(22.6士6.62)mAU/ml。男性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PIVKA-II水平性别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正常参考区间上线为35.15mAU/ml。

  • 标签: 健康成人 PIVKA-II 化学发光法 正常参考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