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6至11月应用Castor分支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5例近弓部主动脉病变的诊疗经验,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6、18个月复查CTA均显示主动脉塑形良好,所有支架形态良好,分支支架通畅,无内漏发生。我们认为主动脉分支支架避免了复合手术带来的手术创伤、烟囱技术比较高的内漏发生率、开窗技术支架稳定性较差等缺点,具有标准的术式,有很合理且精确的定位、释放方式,是一种左锁骨下动脉的重建新方法,但其手术操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术者不断地总结经验,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孙氏手术与去分支杂交手术治疗老年急性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53例年龄大于60岁的急性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孙氏手术35例,去分支杂交手术18例。杂交手术组较孙氏手术组术前脑梗塞病史更多,其余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选择了中低温脑保护策略,孙氏手术术中予双侧顺行脑灌注以及停循环期间降主动脉球囊阻断保持下肢和脏器血供,去分支杂交手术弓部血管重建后术应用覆膜支架封闭全主动脉弓以及分支血管。统计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并随访至术后1年,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近期预后。结果杂交组避免了停循环,术中最低鼻咽温度略高于孙氏组[(25.1±0.4)℃比(27.7±0.6)℃],两组手术操作时间[(178.9±43.5)min比(166.9±95.4)min]以及术中出血量[(1 724.9±1 394.2)ml比(1 590.7±920.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肾衰竭(20.0%比11.1%)、脑血管意外(脑梗塞/脑出血)(11.4%比5.6%)、认知功能障碍(17.1%比11.1%)、呼吸机辅助时间[84.0 h(25.0,160.0)h比61.7 h(17.3,90.5)h]、ICU停留时间[6.5(2.9,14.3)天比4.4(2.0,6.1)天]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孙氏手术组围手术期死亡3例,杂交手术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所有患者随访平均14.8个月,孙氏手术组无新发脑血管事件,1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胸降部远端假腔存在活动性血流;杂交手术组随访期内无死亡,新发脑血管事件1例,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60岁以上急性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患者,孙氏手术和杂交手术均安全有效。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 去分支杂交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行开窗分支支架技术治疗的16例胸腹主动脉瘤病例,临床技术成功率100%,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43个月,分支支架通畅率100%,无动脉瘤复发、破裂、无支架移位、术后截瘫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发生近端Ⅰ内漏,行补救性腔内处理后内漏消失。我们认为对累及重要分支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瘤行开窗分支支架术是一种可靠的微创治疗手段。系统而严谨的术前评估能规避许多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 要〕根据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现象,通过测试主变绝缘电阻及吸收比、直阻、泄漏电流、介损、气相色谱以及GIS设备SF6气体分析故障原因,解体GIS组合电器设备,发现出线套管绝缘盆子对筒壁放电的故障点,从而有序安排处置并短时间完成安全投运,有力的提升了GIS组合电器事故判断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故障处理流程及防范措施。

  • 标签: 〔〕 故障 分析 处理 措施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进行性复视8年伴歪头视物半年患者就诊眼科,查体发现患者右眼内转不过中线,眼眶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显示右眼动眼神经下干局部结节样增粗,内直肌支增粗,右眼内直肌肌腹部变细。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最终诊断为右眼眶内动眼神经分支肿物;右眼动眼神经分支麻痹;右眼内直肌麻痹;右眼麻痹性外斜视。2个月后行双眼斜视矫正术,术中被动牵拉试验提示右眼外直肌无抵抗力。术后患者右眼眼位呈轻度过矫状态,右眼内转基本到位,各方向无明显复视。(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24-226)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闭塞的必要性、可行性、技术要点、手术相关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应用Solitaire4-20支架取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M2、M3)闭塞患者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3~88岁,平均65.48岁。分析患者手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中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的恢复情况[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结果42例患者手术成功再通38例,再通成功率90.48%。术后出血转化6例,血管痉挛17例。术后90 d的mRS评分为:0分13例,1分11例,2分6例,死亡0例。结论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M2、M3)闭塞的患者,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采用Solitaire4-20支架进行取栓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风险和获益。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远端分支闭塞 机械取栓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前循环远端分支血管闭塞支架机械取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具有颅内前循环远端分支动脉(A2、M2)闭塞病例纳入分析。根据患者是否静脉溶栓,分为桥接治疗组与直接取栓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机械取栓后90 d的良好预后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次要观察指标为血管再通率(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或3)、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术后90 d病死率。结果在接受血管内治疗的311例病例中,19例患者被诊断为颅内前循环远端血管闭塞,其中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14 例、大脑前动脉A2段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M2段+大脑前动脉A2段闭塞3例。桥接治疗组患者6例,直接取栓组13例。支架机械取栓术后闭塞血管整体再通率为18/19,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19,90 d预后良好率为8/19,90 d病死率为5/19。两组患者血管成功再通率(桥接治疗组与直接取栓组分别为6/6、12/13)、症状性出血转化率(0/6、1/13)、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2/6、6/13)及病死率(1/6、4/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内前循环远端分支血管闭塞4.5 h内的桥接治疗及24 h之内经影像学筛选后的机械取栓治疗可能都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卒中 前循环 静脉溶栓 机械取栓 远端分支
  • 简介:摘要: 腓总神经其走形与膝关节关系密切,由于腓总神经又有多个分支,造成腓总神经容易卡压,症状不典型者感觉障碍较轻,容易漏诊,查体中大都有腓骨紊乱,在临床治疗中通过松动胫腓上下联合解决腓总神经受压,同时在“骨正筋柔”的指导下,筋骨并重,通过手法调整,可恢复神经通路,解除神经卡压。现将近期诊治过的该疾病进行报道并 附文献复习,为该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

  • 标签: 腓总神经 腓骨 腓总神经分支 关节松动术 姿势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腘动脉分支变异率及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205例(387肢)患者的术前下肢血管CT成像(CTA)资料,其中男153例、女52例,年龄12~79岁;双下肢182例、单侧下肢23例,左侧195肢、右侧192肢。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小腿动脉图像,观察腘动脉分支的解剖变异形态,根据Kim-Lippert分统计腘动脉分支解剖变异Kim Ⅲ及其各亚型变异率;测量变异分支动脉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包括变异动脉分支起始处外径、分支末端外径、分支动脉长度、分支动脉缺失处至踝关节水平长度等,并与腘动脉正常分支比较。结果205例患者中有33例(43肢)发生腘动脉分支变异:Kim ⅢA变异发生率4.1% (16/387肢) ;ⅢB变异发生率3.4%(13/387肢);ⅢC变异发生率0.26%(1/387肢);ⅢD变异发生率1.8%(7/387肢);特殊类型变异5例6肢(6/387,1.6%),主要表现为胫前或胫后动脉未缺失,腓动脉增粗替代形成足背或足底动脉。28例(37肢)腘动脉分支KimⅢ解剖变异于小腿中下1/3处发生缺失,变异的主干动脉分支均为不完全缺失,胫后动脉(ⅢA)、胫前动脉(ⅢB)、腓动脉(ⅢA)变异分支长度分别为(176.8±51.2)、(187.9±73.7)、(153.4±58.5)mm;其管径(起始处外径、分支末端外径)均较正常腘动脉分支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腘动脉分支存在广泛的解剖变异模式,其总变异率为11.1%,术前通过下肢CTA可准确判断腘动脉分支解剖形态,为降低临床下肢手术的风险提供解剖学依据。

  • 标签: 腘动脉 遗传变异 血管造影术 成像,三维,计算机辅助 临床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肾动脉分支异常伴或不伴肾动脉狭窄的漏误诊原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25日于北京协和医院经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诊断为肾动脉分支异常的80例患者共103个肾的超声检查结果,与CT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讨论肾动脉分支异常伴或不伴肾动脉狭窄的漏误诊原因。结果在CTA诊断的103个肾中,27个为肾动脉变异合并狭窄,76个仅为肾动脉分支异常不伴肾动脉狭窄。在肾动脉变异合并狭窄的27个肾中,2个超声正确诊断(检出率为7.4%),均由高年资超声医师检查;25个超声诊断不全面或漏诊,其中15个由低年资超声医师检查,10个由高年资超声医师检查。仅肾动脉分支异常的76个肾中,9个超声正确诊断(检出率为11.8%),其中8个高年资超声医师检查,1个由低年资超声医师检查;67个超声漏诊,其中24个由低年资超声医生检查,43个由高年资超声医师检查。结论肾动脉分支变异伴或不伴肾动脉狭窄的超声检出率较低,超声检出水平与工作年限可能有一定关系,提示在超声医师临床实践及教学培训过程中,注意强化对肾动脉分支异常的全面认识,将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对肾动脉分支异常这类疾病的检出率及诊断水平。

  • 标签: 肾动脉 分支异常 狭窄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现阶段, 随着现代电力技术的发展,在配电系统内部,环网柜逐渐代替了树干状、放射状的配网系统,其内部箱变运行会对整个配网系统带来极大的干扰,现阶段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环网柜箱变故障不断出现,从而带来了更多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配电环网柜箱变运行检修技术与故障处理对策。

  • 标签: 电力系统 环网柜 分支箱 智能化改造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术中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IBD)在主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保留髂内动脉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3例主髂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重建髂内动脉患者资料,其中2例重建双侧髂内动脉,11例单侧髂内动脉,术后观察盆腔缺血症状发生、髂内分支支架通畅率、有无内漏及瘤体扩张等情况。结果应用自制IBD保留髂内动脉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出现2例Ⅲ内漏,1例Ⅱ内漏,围术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9(4~12)个月,无瘤体扩张,支架内未见明显血栓形成,无瘤体相关性死亡,2例Ⅲ内漏消失,1例Ⅱ内漏持续存在,但瘤体无增大;IBD支架和髂内动脉通畅率为100%。1例对侧髂内栓塞患者术后出现对侧臀肌跛行,随访3个月后症状消失,无勃起、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出现。结论术中自制IBD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近期效果理想,远期管腔通畅率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髂动脉瘤 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 腔内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疗效进行研究。 方法 选择医院在 2019年 1月 ~2020年 6月期间收治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 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实施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 BCVA)、黄斑中心厚度( CMT)、注射次数、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 BCVA、 CMT、结果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注射次数小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对照组的为 5%, P< 0.05,无统计学差别。 结论 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治疗中,实施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力和黄斑中心厚度,减少注射次数,不良反应少,整体效果较好,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雷珠单抗 激光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对分支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8年 8月至 2020年 2月期间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 60例,按治疗方式分组,其中 30例接受双导丝技术治疗(对照组),另 30例接受拘禁球囊技术治疗(研究组),比较治疗参数和随访状况。结果:研究组 MACE发生率 6.67%比对照组 3.33%,差异小( P>0.05),边支闭塞率 3.33%低于对照组 40%( P<0.05);研究组最终分支血流分级、分支开口狭窄度比对照组,差异小( P>0.05),手术费费用、即刻分支血流分级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拘禁球囊技术相比于双导丝技术,对冠状动脉病变分支开口的保护作用更良好,可降低手术费用和边支闭塞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y, LSA)供血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 BAD)患者远期临床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LSA-BAD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和基线临床资料。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卒中严重程度,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6个月时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为转归不良。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SA-BAD患者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1例LSA-BAD患者,年龄(59.20±11.75)岁(范围39~81岁),男性53例(65.4%),中位基线NIHSS评分为1.0分(四分位数间距:0~4.0分),41例(50.6%)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发病后6个月随访时,63例(77.8%)转归良好,18例(22.2%)转归不良。转归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6.5(0~9.0)分对1.0(0~3.0)分;Z=2.395,P=0.017],而轻度卒中(61.6%对98.4%;χ2=17.595,P<0.001)和接受静脉溶栓(38.9%对54.0%;χ2=4.450,P=0.035)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静脉溶栓与转归良好独立相关(优势比0.099,95%可信区间0.011~0.924;P=0.042),而高基线NIHSS评分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优势比1.736,95%可信区间1.262~2.388;P=0.001)。结论静脉溶栓有助于改善LSA-BAD患者的转归,而基线NIHSS评分较高是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基底神经节脑血管疾病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术后Ⅱ期弓部分支血管闭塞的临床及随访资料。2例患者Ⅱ期行腔内介入手术,1例Ⅱ期行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转流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6 d。我们认为对于TEVAR术后Ⅱ期支架源性弓部分支血管闭塞,应根据病变的不同特点,尽早干预,可首选腔内微创治疗,对于腔内治疗困难者,可进一步行开放转流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性黄斑水肿的效果。 方法: 在我院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中选取 73 例 73 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37 例,对照组 36 例,对照组采用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的视力变化、黄斑中心凹厚度( CMT 值)变化状况。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对比,视力与 CMT 均没有显著差异, P> 0.05,治疗后各时间段观察组的视力与 CMT 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各项对比差异均比较显著 , P< 0.05。结论: 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性黄斑水肿患者中采用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能够更良好的改善患者的视力,提升 CMT 值,在临床治疗中的整体效果较好,可广泛推荐运用。

  • 标签: 雷珠单抗 眼底激光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城市、应用大学“双师”教师素质提升的意义,分析了城市、应用大学“双师”教师的现状,从完善制度、拓宽培训渠道、产学研合作三个方面对双师教师素质提升途径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城市型 应用型大学 双师型教师 素质提升
  • 简介:摘要:当前,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时代主旋律,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们有些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与创新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高每名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实现由经验向反思、研究教师的转变。

  • 标签: 教师 管理模式 研究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