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创伤脑损伤(TBI)病情进展迅速、预后险恶,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已成为现代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除了特殊情况下必要的手术干预外,有关TBI的临床处置措施、无创和有创监测模式等近年来有了新的认识。本文重点阐述了TBI的监测和治疗现状,通过对TBI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在发病不同环节采取针对和精准化策略干预,同时持续监测各项指标动态变化,最终防止组织及器官的继发性损伤,达到降低急危重症患者伤残率和病死率之目的。

  • 标签: 脑损伤 治疗应用 创伤性脑损伤 调控机制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急诊科中应用最新诊断工具和治疗策略对创伤脑损伤(TBI)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研究设计,分析2019年至2022年在某大型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80名TBI患者的医疗记录。比较应用常规诊断方法与包括神经影像技术(如CT和MRI)及生物标志物检测在内的先进诊断工具的效果差异。同时,评估了标准治疗与包括神经保护剂和定制康复计划在内的综合治疗策略的疗效。结果:应用先进诊断工具的患者组在诊断准确率上提高了15%,且这些患者的30天内功能恢复评分(GOS-E)显著高于常规诊断组。综合治疗策略的患者其90天死亡率较常规治疗组低10%。结论:先进的诊断工具和综合治疗策略显著提高了TBI患者的诊断准确和治疗效果,建议在急诊科中广泛推广应用这些策略,以改善TBI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急诊科 神经影像技术 生物标志物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84例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全麻,经静脉通道给予咪达唑仑,同时给予舒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对患者进行麻醉监测。结果所有患者麻醉均平稳,没有出现严重低血压、呛咳和躁动等异常情况,麻醉效果满意,麻醉期间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麻醉前恰当评估患者病情、积极控制颅内压和加强麻醉期间管理是降低创伤脑损伤患者手术麻醉风险的关键。

  • 标签: 颅脑损伤 外科学 麻醉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颅脑损伤合并创伤窒息患者的救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成人颅脑损伤合并创伤窒息20例临床资料,对成人创伤窒息合并肺挫伤、脑损伤等合并伤的诊断、救治进行讨论。结果本研究中20例患者开颅手术6例,胸外固定14例,胸腔闭式引流术10例,气管切开术9例,呼吸机辅助呼吸7例,死亡2例,救治效果满意,均痊愈出院。结论成人创伤窒息多有合并伤,救治时早期应用大剂量激素,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积极处理合并伤,对患者进行综合救治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救治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合并 创伤性窒息 诊治 体会
  • 简介:摘要婴幼儿不仅生理结构和神经功能特殊,而且体检难以配合,其遭受创伤脑损伤(TBI)后在诊断和治疗很多方面与成人不同。由于我国婴幼儿TBI发病率低,相关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临床诊疗指南,对该类患儿大部分沿用成人的治疗方法,不仅易漏诊误诊,也可能使患儿承受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风险,影响治疗效果。笔者探讨婴幼儿TBI的诊治特点和临床救治原则,以提高国内婴幼儿TBI的救治效果。

  • 标签: 脑损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婴幼儿
  • 简介:摘要创伤脑损伤(TBI)是世界卫生领域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因其居高不下的致死、致残率,导致患者遭受到包括身体、精神、情感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在内的多重损害,并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评估患者的预后对于评价患者的长期损害和病情恢复、预测患者和家属的医疗需求、比较多个医学中心的治疗结果、评估常规治疗和新方法的有效及临床治疗效果都显得十分必要。TBI因致伤因子、损伤机制、临床表现的差异性、个体异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预后呈现出复杂和多样。TBI评估领域涉及包括整体预后、意识恢复、生理功能、认知水平、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等在内的多个方面。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任何单一的指标不足以显示临床工作中的治疗效果,并使全面、多维的评估充满挑战。所以,在TBI预后转归评估方面采取整体的多层面标准化的多维预后评估极具挑战。在TBI预后预测方面,将早期的损伤严重程度、受伤的机制、病理解剖的特征与TBI的多种预后因素、预测因子结合起来,建立出良好的动态的预后预测模型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二者均是TBI预后评估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目前TBI预后评估领域较为常用的转归评估工具和预测工具进行了例举,并分别介绍了这些方法的运用价值。同时对当前TBI预后评估领域的发展及不足进行了讨论,进而对未来此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预后评估 预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脑创伤后孕酮对脑组织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20只,仅开骨窗,不损伤;损伤组20只,制大鼠自由落体脑撞击伤模型;给药组20只,应用孕酮处理。在伤后8h、24h及48h测量各组脑组织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结果与损伤组比较,给药组在伤后24h、48h脑含水量及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孕酮对大鼠脑创伤早期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孕酮 创伤性脑损伤 MDA SO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波谱(1HMRS)分析对中度创伤脑损伤(TCI)的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将30例中度TCI患者和10例志愿者氢波谱检查,观察损伤组与对照组,损伤组患侧与对侧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及NAA/Cho,NAA/Cr,Cho/Cr值的变化。结果NAA/Cho,NAA/Cr值损伤组较对照组以及损伤组患侧脑白质较对侧同一部位正常脑白质(NAWM)降低明显,而Cho/Cr值升高明显。NAA/Cho,NAA/Cr,Cho/Cr值变化与TCI患者GCS,GOS具有相关。结论氢波谱(1HMRS)分析对中度创伤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创伤型颅脑损伤 氢质子磁共振波普 N-乙酰天门冬氨酸 胆碱 肌酸
  • 简介:摘要:创伤脑损伤的康复治疗在医学方面是全世界都较为关注的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创伤脑损伤的发病率却在不断的提升,一方面交通的发达使得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不断增多,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不断加重导致创伤脑损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通过一些研究数据表明,病人在经过一些列的治疗之后,在进行康复治疗的一年中有一部分病人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就我国医学对于目前创伤脑损伤的治疗来看,缺乏大规模的创伤脑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大多数创伤脑损伤尤其是重度创伤脑损伤需要长时间的综合康复治疗,家庭和社会在此过程中所要承担的压力较大。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康复 治疗
  • 简介:为提高孕妇颅脑损伤的救治水平,作者对22例孕妇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观察东莨菪碱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脑挫裂伤合并脑内灶出血多见(14/22),颅内血肿发生率低(8/22)。东莨菪碱对高颅压患者具有一定的降颅压作用。本组9例开颅手术,13例保守治疗。随访:2例轻残,20例治愈;婴、幼儿发育正常。结论:孕妇颅脑损伤及时正确处理,不影响正常妊娠。东莨菪碱尤其适用于妊娠高血压合并脑外伤患者。

  • 标签: 妊娠 创伤 脑损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和研究创伤脑损伤后应激高血糖给予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创伤脑损伤后出现应激高血糖症状患者5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高蛋白营养素;观察组患者加用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将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糖变化情况及预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4~14天内的血糖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低血糖事件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应用于创伤脑损伤后应激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高血糖症状,减轻其对大脑产生继发性损害,为神经细胞的恢复提供较稳定的微环境,对提高临床救治率及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应激性高血糖 高蛋白营养素 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
  • 简介:摘要创伤脑损伤(TBI)是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目标体温管理(TTM)可减少TBI患者的不良预后,许多研究致力于建立TBI患者体温管理规范。包括治疗低温在内的TTM已被公认为神经保护治疗的候选方法之一。然而,低温治疗对严重TBI患者的疗效尚不清楚。本文将回顾对低温潜在影响的研究,讨论PICU中治疗低温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探讨TTM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目标体温管理 治疗性低温 儿童
  • 简介:摘要创伤脑损伤(TBI)是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目标体温管理(TTM)可减少TBI患者的不良预后,许多研究致力于建立TBI患者体温管理规范。包括治疗低温在内的TTM已被公认为神经保护治疗的候选方法之一。然而,低温治疗对严重TBI患者的疗效尚不清楚。本文将回顾对低温潜在影响的研究,讨论PICU中治疗低温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探讨TTM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目标体温管理 治疗性低温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重度创伤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认知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113例中重度TB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结果作为患者出院时认知功能的评定指标,分析影响中重度TBI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113例患者的年龄为(52.42±14.20)岁,其中男性84例,女性29例,因交通事故而受伤者占64.6%。单因素分析中,年龄、高血压病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入院瞳孔对光反射异常、气管切开、昏迷天数、高压氧治疗和住院期间并发脑积水共8个变量与患者出院MMSE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入院GCS、高压氧治疗、昏迷天数和年龄是影响患者出院MMSE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GCS、昏迷天数、年龄可用于独立判断中重度TBI患者的认知功能,住院期间并发脑积水、高血压病史、入院瞳孔对光反射异常和气管切开可用于综合判断认知功能;高压氧治疗可以改善认知功能。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认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创伤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比较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创伤严重、并发症多、患者预后差的特点,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随着我国近年来建筑业的发展、交通事故的增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创伤脑损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重型创伤脑损伤患者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患者即使幸存,也可能由于创伤存在比较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心理上的问题等,导致患者的预后较差,寿命明显缩短,死亡风险也较普通人群高,而且还面临着治疗后长期的护理和康复等问题,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均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本文对重型创伤脑损伤的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重型 治疗 预后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对于不同病程的创伤脑损伤病人进行急救治疗的效果,分析治疗后病人的运动机能恢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方法: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于 2016.01-2017.12之间收录的各种创伤脑损伤病人 40名,对这些病人的治疗过程以及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我们按照病人治疗后康复的时间,将病人分成 5个小组,包括小于三个月、三个月到六个月、六个月到一年、一年到两年、两年以上。对这些病人进行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科急救、及脑外科专科急救,具体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护脑部避免剧烈震荡,冰袋外敷,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应用甘露醇等急救药物,以及手术急救等措施。对比在收治前没有经过规范急救(这些患者绝大部分是患者家属自行送到医院就诊)和经过规范急救一周之后的病人 ADL评分以及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情况。结果:在经过急救的一个星期,各组病人的 ADL评分都有提高,并且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等都恢复情况较好。结论:对不同病程创伤脑损伤病人进行及时的急救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病人快速康复,对该疾病治疗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不同病程 创伤性颅脑损伤 急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创伤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康复方法。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4例创伤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一般外科治疗;治疗组47例,在一般外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及随访情况。结果治疗48h后,治疗组的氧合指数和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半年后,治疗组的死亡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15%,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创伤脑损伤时,在一般外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制定康复计划,这样可降低死亡率和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治疗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病人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变化。方法测定156例18-65岁的创伤脑损伤(TBI)病人伤时格拉斯哥计分3-14(GCS3-14),急性期和伤后3、6和12个月时脑垂体功能和其他激素水平,并在伤后一年时行颅脑MR扫描。结果本组156例中,有64例(41%)病人在急性期至少有一种激素缺乏,主要为生长激素,性腺激素和对糖尿病有影响的激素。结论TBI合并内分泌功能紊乱将加重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对于中、重度创伤脑损伤者,在伤后6个月至1年时间内常规检查脑垂体功能是必要的。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内分泌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