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循环动脉夹闭术前预见术中动脉破裂有效预见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动脉夹闭术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的预见因素如动脉位置、动脉子阜、顶颈比、指向、术前Hunt-Hess评级、高血压病史及手术时机等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在75例患者的88个动脉夹闭术中,有16例患者的16个动脉发生术中破裂(占动脉18.2%,占患者22.9%),所有患者术后Rank评分为0分51例,2分8例,3分5例,4分3例,5分5例,6分3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P=0.036,优势比(OR)=0.408),术前Hunt-Hess评级(P=0.041,OR=0.426),动脉指向(P=0.008,OR=0.341),体是否具有小阜(P=0.008,OR=0.517),手术时机(P=0.000,OR=0.316)以及动脉顶颈比(P=0.028,OR=0.163)都是IAR发生的预见性因素,动脉的位置(P=0.187)不是预见性因素.结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评级为重症,动脉指向术者,体具有小子阜,早期手术以及顶颈比在1.97±0.67范围内的动脉在术中较易发生破裂,术中破裂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动脉瘤夹闭术 术中破裂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重建结合颅内动脉孤立术治疗循环复杂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载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循环复杂动脉患者,行大脑中动脉血流重建和动脉孤立术。依据动脉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血流重建方式,包括对M2段及其远端的动脉采用低流量旁路移植5例,对M1段动脉采用中流量旁路移植4例,对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采用高流量旁路移植5例。术中或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和血管超声检查,以了解吻合口通畅与否及动脉闭塞状况。本组患者随访期为2~60个月。结果:低和中流量旁路移植的9例患者术后经过顺利,术后造影示吻合口均通畅。5例高流量旁路移植的患者中3例术后经过顺利,2例术后即刻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超声检查显示移植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取栓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完全恢复,另1例大部分恢复;术后复查造影示4例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口不通。结论:大脑中动脉血流重建结合动脉孤立术是治疗载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循环复杂动脉的有效方法,应根据动脉部位和侧支循环状态,可选择高、中、低不同流量的旁路移植术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流重建
  • 简介:目的探究锁孔入路治疗破裂的循环动脉的显微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眉弓眶上和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循环动脉36例,包括交通动脉13例,后交通动脉16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7例。手术均为发病后1~3d进行。结果术中动脉显露良好,36例均成功夹闭,其中2例动脉术中破裂出血。29例恢复良好,6例轻残,1例死亡。结论锁孔入路可显著减小手术损伤及手术并发症。完善的术前准备和设计,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良好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 简介:目的探讨夹闭术治疗循环破裂动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开颅夹闭术治疗的循环破裂动脉的临床资料。结果夹闭完全82例,夹闭不全3例。出院时GOS评分1分5例,3分4例,4分6例,5分70例。60例出院后随访1个月至3年,平均1.5年;病情均有进一步恢复。结论采用个体化入路,早期手术,尽早打开颈动脉池,酌情阻断载动脉等方法夹闭循环破裂动脉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循环动脉瘤 夹闭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循环动脉的诊断方法,治疗时机的选择,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颅内循环动脉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检查手段、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预后。结果在56例患者61个动脉中,直接手术夹闭57个,行载动脉孤立术2例(均为眼动脉),行动脉包裹术2例(眼动脉1例,交通动脉1例)。本组治愈40例(71.4%),轻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7.1%)。结论三维DSA使动脉的诊断更加准确;动脉确诊后应尽早手术,翼点入路是治疗循环动脉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术后脑水肿和脑血管痉挛是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 简介:对于循环动脉,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仍是疗效最为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动脉破裂后有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而且越早期破裂风险越大,因此对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大部分作者建议早期手术,可以减少由于动脉再次破裂而造成的死亡和致残率。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翼点人路夹闭16例循环动脉。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前循环 破裂 早期
  • 简介:目的探讨循环颅内动脉破裂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清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循环动脉破裂出血患者的影像学及手术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治疗。结果预后按GOS评分分级:良好80例(80%);差13例(13%);死亡7例(7%)。死亡7例中4例为Hunt-HessⅣ级,3例Hunt-HessⅤ级。Ⅴ级存活2例中1例植物生存,1例生活部分自理;Ⅳ级存活23例中2例植物生存,2例生活部分自理,1例完全不能自理。结论采用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循环颅内动脉破裂出血可获得满意疗效。对高度怀疑动脉破裂的自发性脑内血肿术前3D-CTA检查可以明确出血原因并指导急诊开颅手术;已有脑疝形成,不具备行3D-CTA或DSA检查条件者,在开颅清除血肿术中对邻近血肿可疑动脉探查,可减少动脉的漏诊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手术 脑内血肿
  • 简介:目的评价破裂脑循环动脉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100例脑循环动脉破裂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破裂早期(3d之内)进行手术治疗,按照Hunt-Hess分级,Ⅰ级37例,Ⅱ级23例,Ⅲ级10例,Ⅳ级24例,Ⅴ级6例。以GO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07个动脉中,显微手术夹闭101个,包裹6个。恢复良好70例;中度病残,生活自理12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例。HuntⅠ-Ⅲ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Ⅳ、Ⅴ级患者的预后(P〈0.01)。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破裂的脑循环动脉的理想手段。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前循环 破裂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环动脉显微手术采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3月接诊的60例循环动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施以综合护理与日常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100.00%vs.86.6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00.00%vs.93.33%)(P﹤0.05)。结论对行前循环动脉显微手术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前循环 脑动脉瘤 显微手术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环动脉临床治疗以翼点入路手术进行的效果。方法:研究项目样本筛选时间点为2019年1月截至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开展循环动脉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将样本作红篮球随机分组,其中20例参照组予血管内栓塞术开展,剩余20例观察组予翼点入路手术,分析患者有关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分析观察组患者有关指标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前循环动脉瘤 翼点入路手术 效果
  • 简介:目的对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治疗的157例交通动脉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经翼点入路手术152例,经纵裂入路手术5例.其中施行颈夹闭术者154例,另3例因动脉较小或为交通动脉的梭形扩张者施行动脉包裹术.对26例IV、V级的动脉手术中清除局部血肿后,对其中14例脑压较高者或术后因脑水肿反应严重者在首次手术时或再次手术行去骨瓣或颞肌下减压术.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outcomescore,GOS)判断,本组手术后近期恢复良好者140例(89.2%),中残5例(3.2%),重残4例(2.5%),死亡8例(5.1%,包括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的患者).死亡的8例中有7例为IV、V级的患者,另1例为动脉包裹术后因再出血死亡.严重残废的4例患者也均为IV、V级病例.结论对出血时间在数小时之内、具有典型交通动脉的CT表现、病情十分危重的患者,可直接进行手术探察;对出血后早期呈IV、V级状态的患者,积极手术可能挽救一部分患者的生命.

  • 标签: 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颅内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神经内镜下夹闭循环动脉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循环动脉病人经眉弓小切口眶上锁孔入路进行夹闭手术,全程应用神经内镜.13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3~71岁.13例病人共14个动脉,3个后交通动脉,7个交通动脉,4个大脑中动脉.3个未破裂动脉,11个破裂动脉.根据病人手术前的临床表现进行Hess-Hunt分级:1级2例;2级10例,3级1例.结果手术中均能广视角显露动脉、载动脉及周围的走行血管,无误夹闭、载动脉狭窄及夹闭不全情况发生.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提供充分的手术空间,神经内镜下夹闭循环动脉,可以广视角观察动脉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提高颅内动脉的手术效果.

  • 标签: 眶上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神经内镜
  • 简介:1对象与方法2006年6月~2009年9月,我科经内镜辅助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循环动脉68例,其中男31例,女37例;年龄35~72岁,平均52岁。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颅内动脉做创手术治疗的入路和方法。方法对34例颅内循环动脉均采用一侧翼点锁孔入路,以直径约2cm×2.5cm的骨窗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34例患者共36个动脉均一次夹闭成功。根据GOS评估标准,恢复良好者29例,轻残4例,死亡1例。所有手术无术后感染、出血及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动脉,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良好,是一种损伤小、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脑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翼点入路 锁孔入路
  • 简介:目的通过手术对照,探讨急诊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前循环动脉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同时为了检验3D-CTA检查的诊断符合情况。方法5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1岁。对普通CT高度怀疑为动脉性SAH患者行急诊Philips256iCT扫描,以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显示动脉病灶。对3D-CTA检查未发现动脉患者再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核对。对诊断为循环动脉的48例患者在72h内进行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术。术后复查CTA检查夹闭效果。结果循环动脉患者4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2岁。急诊3D-CTA从59例SAH患者中共检出循环动脉49个,手术证实循环动脉50个,漏诊1个。手术证实动脉形态、大小、指向、颈宽度与3D-CTA所见基本相同,准确率98%。4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0~18个月进行随访,预后良好(GOS4、5级)42例(87.5%),严重残疾(GOS2、3级)4例(8.4%),死亡2例(4.1%)。结论急诊3D-CTA检查具有无创、检查迅速、便捷、相对经济等优点,可作为颅内动脉筛查的最佳方法。并可在早期或超早期指导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三维CT血管造影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交通动脉动脉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手术夹闭的121例交通动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Hunt-Hess分级0级3例,Ⅰ级20例,Ⅱ级57例,Ⅲ级29例,Ⅳ级12例。按动脉顶指向分类,交通动脉主要分为5型,向前12例,向下13例,向上49例,向后23例,多方向24例。结果121例138个交通动脉中,手术成功夹闭135个;2例(3个动脉)手术夹闭困难,行动脉包裹。有12例患者手术夹闭后由于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根据GOS评分判断预后:恢复良好101例,中残11例,重残5例,死亡4例(因手术后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顽固性颅内压增高而死亡)。结论夹闭手术对于交通动脉动脉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入路主要以翼点入路为主,但手术夹闭要结合多种因素个体化对待。

  • 标签: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小脑动脉发病率低。天坛医院827例动脉的资料,小脑动脉动脉仅有2例,占0.24%[1]。山东省立医院一组406例动脉,发现小脑动脉动脉3例,占0.74%[2]。而其中的宽颈动脉则鲜有报道。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患者,女性,37岁,因"突发剧烈头痛5h"入院。

  • 标签: 小脑前下动脉 宽颈动脉瘤 山东省立医院 天坛医院 剧烈头痛 发病率
  • 简介:摘要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手术难度较大,病死、病残率较高。治疗交通动脉要求高超的手术技巧和详细的手术计划。本文主要介绍处理交通动脉的方法与术后护理。

  • 标签: 前交通动脉瘤 手术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