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纪念已故剧作家李龙云先生,北京复排《小井胡同》并于9月28日正式公演。曾在该剧老版本中扮演小力笨儿的杨立新,为本次复排担纲导演,这是他第一次在北京担任导演工作。该剧的主演阵容则云集了濮存昕、龚丽君、岳秀清、何冰、孙茜等优秀人艺演员。《小井胡同》是李龙云先生的代表作,被人们誉为“解放后的《茶馆》”。1985年《小井胡同》首演于北京首都剧场,此次是距首演近三十年之后的首次复排。

  • 标签: 《小井胡同》 北京人艺 导演工作 《茶馆》 李龙云 剧作家
  • 简介:北京是我年轻时的一个梦。40多年前在北京上大学,能看北京的戏,是一种幸福。每当开幕的钟声响起,灯渐渐暗下,我便沉入了艺术家们营造的一个神圣的境界。《蔡文姬》、《伊索寓言》、《茶馆》伴我走过青春时代。

  • 标签: 北京人艺 《白鹿原》 话剧 《伊索寓言》 《蔡文姬》 《茶馆》
  • 简介:本文从文学和剧场之间的关系入手,从作家提供的戏剧底本的规定性和被阐释性角度研究北京的演剧特征,具体论述了老舍戏剧对焦菊隐导演风格与艺术生涯的影响,以及对北京演员艺术成长道路的影响。这种来自文学对舞台的影响是戏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我们给予格外的关注。

  • 标签: 老舍戏剧 北京人艺 焦菊隐 表演风格
  • 简介:在我国,严格来讲,目前还是没有形成一个类似斯氏体系那样的完整、严谨的演剧体系。但是,我国话剧界比较认同的.公认为比较科学、正确、适合我国表演专业国情的创作方法.当属以焦菊隐先生为代表的北京演剧学派所创立的“心象说”。

  • 标签: 北京人艺 演剧 心象 学派 创作方法 表演专业
  • 简介:在我们北京,只要一提起老舍先生的名字,都会感到无比的崇敬和自豪。我们崇敬先生,是因为他的文采和人格的魅力,我们感到自豪,是因为先生是我院艺术风格的奠基人之一。在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整个世界都在纪念他,而我们的纪念却有别一样的心境。先生属于世界的、属...

  • 标签: 北京人艺 老舍先生 《茶馆》 现实主义 《骆驼祥子》 中国话剧
  • 简介:北京民艺术剧院,简称北京,成立于1952年6月12日,是中国话剧团体、国家级话剧院。北京走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出风格。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界开始讨论北京演剧学派的话题。1992年8月,为纪念建院40周年,北京在京举办了"北京演剧学派国际学术讨论会",总结了北京现实主义演剧艺术基础,开辟了话剧民族化的道路,并不断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北京从1952年走到今天的成就,整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下文笔者将从编剧、导演、精神、小剧场等方面来分析,阐述北京走向成功的必然性。

  • 标签: 北京人艺演剧学派 人艺精神 编剧 导演 演员 风格
  • 简介:2007年,中国话剧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新年伊始,北京民艺术剧院历时四年多建造、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话剧艺术为专题的戏剧博物馆隆重开馆,在记录北京五十多年历史的同时,也向中国话剧百年表达了一种敬意。

  • 标签: 北京人艺 博物馆 历史 戏剧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浓缩
  • 简介:北京青年剧作家李龙云从近几年所写的十几个短剧中,精选出其中的《小偷与壮士》、《礼尚往来》、《货卖识家》、《艺无止境》、《王壮士诔》、《外币专家》、《执法如山》、《球迷》等,组成一台“幽默短剧集锦”,于今夏由北京搬上舞台,与首都观众见面。这组幽默短剧和小品曾个别在报刊发表,也受到广大读者欢迎。这些洋溢着北京市民生活情趣、浓郁风土气息的市井短剧,以其敏锐犀利的感觉,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精巧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社会阶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多侧面反映出纷纭复杂生活中诸多发人深省的现实问题。剧目保持作者一贯含而不露、精悍泼刺的艺术风格,以小见大,寓庄于谐,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表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

  • 标签: 北京人艺 寓庄于谐 戏剧形式 李龙云 含而不露 艺术风格
  • 简介:1988上海的话剧舞台平平而过。不料是年的最后一月,以演出严肃的话剧艺术著称的北京民艺术剧院,来沪举行优秀剧目汇演,一炮打响:真是满城争说狗儿爷,天下盛赞第一楼。五元钱一张的戏票,斤斗翻到十元、几十元。剧场里加座爆满,坐不下的,只好站着看,观者也不觉得受了委屈。观众席上掌声、笑声不绝于耳。萨赛有言:“从观众席里爆发出春雷般的掌声,抵得上名扬千古。”

  • 标签: 北京人艺 话剧艺术 话剧舞台 天下第一楼 中国话剧 演出场次
  • 简介:在中国现当代戏剧演出史上,曹禺戏剧在培养演员、增进演艺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考察曹禺戏剧对当代杰出剧院北京表演技艺的培养,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物塑造的错综性、人物表演的内向性、演员对自身情感的控制、表演技能的磨砺与艺术修养的提高等,北京表演技艺和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曹禺在内的文学大师的抚育。

  • 标签: 曹禺戏剧 北京人艺 表演技艺 培养
  • 简介:绝人·绝活有人说:“北京里藏龙卧虎!”此话不假。这里不但拥有许多大编剧、大导演、大演员、大舞台美术家和大行政管理人才,也还有为数更多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这里所说的“小人物”其实一点儿也不“小”,既本事不小,又贡献不小,还很有特点,是不可代替的,只不过他们是“幕后英雄”,鲜为人知罢了。

  • 标签: 北京人艺 英雄 “小人物” 绿叶 行政管理人才 美术家
  • 简介:认识张和平院长还是在1997年的前后,当年的张和平正倡导"贺岁电影"概念,促成冯小刚导演的首部"贺岁影片"《甲方乙方》的公映。如今笔者为"北京"60周年而相约采访,多年未见,张和平院长还是"依然故我"带着平和的笑容,自然随和地把院长办公桌让给笔者安放电脑,宽和平易如忠厚师长,但是一谈到"北京",却"神态质朴,文采风流",总有说不完的话要讲。

  • 标签: 北京人艺 张和平 院长 风神 骆驼 《甲方乙方》
  • 简介:一只贴着喜字的大红灯笼,挂在曾家大门口房角上。两个佣人站在高梯上把灯笼彩绸等往上挂。

  • 标签: 《北京人》 剧本 电影 剧情
  • 简介:田汉先生创作于上世纪20年代末的《名优之死》,创作意图始于书写名伶的故事,主题则在他对于作品的增改修订过程中,与社会现实不断地贴近,从艺术至上主义进而深化、转变为展现社会的黑暗吞噬一切美好。而如何开掘这部"故事是莫须有的……这同样的事实却时常在人生的前后台演着"(田汉语)的剧作的舞台潜能,也一直是北京在不同时代进行搬演时所考量的重点。

  • 标签: 北京人艺 舞台 加减法 出版 写作 艺术至上主义
  • 简介:本文从北京《雷雨》公益场遭遇“笑场”事件引发的台词教学的思考谈起,分析《雷雨》笑场背后的“台词时代审美”问题,反思艺术教育如何面对传统、传承经典。并探索“无结论的两难结构”引入《雷雨》台词“十句话”训练的教学形式,以期丰富台词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推动艺术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推动话剧艺术走向新的时代。

  • 标签: 话剧台词 教与学 敬畏经典 雷雨 十句话训练 无结论的两难结构
  • 简介:作为北京演剧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焦菊隐和于是之二人多年的成功合作不仅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一段佳话,同时也提供了不少可资后来人借鉴的东西。本文即从考察焦菊隐与于是之的合作入手,探讨于是之怎样以其表演实践印证了焦菊隐“心象说”的有效性,而于是之又是在哪些方面发展了“心象说”,并由此总结话剧演出中正确处理导演与演员关系的若干原则。一、从《龙须沟》到《茶馆》——焦菊隐和于是之的成功合作

  • 标签: 北京人艺演剧 学派重要 心象说
  • 简介:2009年10月17日.由首都博物馆主办的“《北京》答谢北京赠书仪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北京出版集团出版.发行的画册《北京》收录了肖像摄影家、清华大学教授邓伟的66幅作品.分“胡同”与“广厦”两部分。通过一幅幅生动、传神的人物肖像和特定场景.见证了快速发展中的北京城和北京.向祖国母亲的60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 标签: 《北京人》 赠书仪式 出版集团 人物肖像 大学教授 博物馆
  • 简介:本文主要考察1978年以来北京研究的演进轨迹和阶段特征。新时期以来的30年,是北京在艺术探索、学派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所变化的30年,也是中国话剧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转型最为明显的30年。本文将新时期以来北京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1978-1989年的起步期;1990-1999年的深化期;2000-2008年的徘徊期。在对各个时期研究格局及其形成原因、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北京研究的得失以及给中国话剧研究带来的启示。

  • 标签: 北京人艺 新时期 话剧 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