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情况,为制定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ICU住院患者中63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感染的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耐药菌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的631例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共188例,发生率为29.7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其次为手术切口和创面感染。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年龄、入住ICU病房时间、有无侵袭性操作、有无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有关(P<0.05),与性别、合并疾病等因素无关(P>0.05)。患者年龄>60岁、入住ICU病房时间>11d、接受侵袭性操作等是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共从感染者标本中分离出各类病原菌28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75株,占比为62.06%;革兰阳性球菌85株,占比为30.14%;真菌22株,占比为7.80%。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于临床上常用的18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大部分的耐药率超50%。结论ICU住院患者具有较高的医院感染率,分析掌握导致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摸清致病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ICU病房 医院感染 致病菌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医院感染的管理是医院分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逐渐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完善制度、落实组织、安排入力,在医疗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它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加以控制。该院足一所拥有627张病床的综合性企业医院,1996年对全部住院病人进行了监测。

  • 标签: 1996年 医院感染 监测 医院管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日常监测资料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我院2001年医生自报与病历调查的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医生自报的医院感染率为2.2%,病历调查的医院感染率为2.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生自报的医院感染率可信度差,提高临床医生的医院感染诊断水平。

  • 标签: 医院感染 病例资料 收集方法 评价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制定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96份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96例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36.74%,泌尿道感染占31.63%,手术切口感染占21.43%;按科室分布普外科发病率最高,检出病原体11种54株,前三位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和铜绿假单孢菌,分别占50%、14.82%和11.11%。结论通过感染因素分析,认为加强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培训、规范医务人员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改善住院环境、强化基础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医院感染病例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三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状及近六年的变化趋势,掌握医院感染在科室及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从而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连续病例回顾性监测方法,对住院的79546份病历进行分析。结果6年共收治病人79546例,有167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11%,例次感染率为2.15%;各专科的感染率差别较大,血液科最高(5.81%),其次是神经内科(5.32%),产科最低(0.33%)。结论近年来我院医院感染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科着重预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外科着重预防手术切口感染;要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严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 标签: 医院感染 感染率 科室分布 部位分布
  • 简介:  医院感染的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础.通过监测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的各种信息,深入认识其特征和规律性,寻找有效的控制方法,避免和减少工作的盲目性,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达到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以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1].……

  • 标签: 医院感染 感染病例 病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住院患者获得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据此来制定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措施和策略。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的5678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4.1%(230/5678),感染部位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呼吸道系统感染40.0%(92/230)、手术部位感染22.2%(51/230)、胃肠道感染17.4%(40/230)、泌尿系统感染8.7%(20/230)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7.0%(16/230),其他感染4.8%(11/230);病原体共检出106株,其中G-杆菌44.3%(47/106),G+杆菌31.1%(33/106),真菌24.5%(26/106)。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导致住院患者获得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患者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住院时间较长、年龄偏大、侵入性操作、以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等;因此,医院方面必须要强化对符合以上因素中一种或者几种因素的患者的监控,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以及促进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化。

  • 标签: 医院感染 调查 分析研究
  • 简介: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院感染的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我院是第一批加入全国卫生部检测网的成员单位,为了解与掌握我院医院感染的发病与分布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与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更好的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现将2004年19097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 标签: 2004年 医院感染病例 监测结果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质量管理 分布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10年住院患者7675例,发生医院感染106例、109例次,感染率为1.38%,例次感染率1.42%;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为上呼吸道感染,占54.12%。从106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不同标本中,分离鉴定出26株医院感染原菌和条件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枸橼酸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加强对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加强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意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 标签: 医院感染 感染率 感染部位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年度1月到10月新生儿监护病房发生的医院感染患儿病情,为更好防控医院感染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在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92例患儿病情,比较其一般资料、院内感染发生的种类、并统计病原学检测结果、医院感染患儿的预后。结果10月内新生儿监护病房共收治2247例住院新生儿,在研究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有92例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1%,其中男59例(64.1%),女33例(35.9%),其中足月儿占30例(32.6%),早产儿占62例(67.4%)。足月儿医院感染发生率2.3%,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医院感染经过治疗能顺利康复,但部分患儿预后不佳。早产儿组发生医院感染患儿曾经接受有创操作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脐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共47例,比例高达75.8%,早产儿血行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医院感染比例明显高于足月儿,有创操作增多可能是早产儿医院感染比例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总计其预防与治疗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血液科医院感染的200例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在血液科1500例患者中出现200例医院感染,受感染患者多为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呼吸道感染158例;病原菌感染中真菌感染25例,革兰阳性菌感染12例,革兰阴性菌感染30例;感染患者的中性粒细胞量在0.1~3.0之间。讨论在血液科医院感染的200例患者中,多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这类患者的中性粒细胞量少,则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并且患者的感染症状多为呼吸道感染医院应该积极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降低医院感染的病发率。

  • 标签: 血液病医院感染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二重感染发生情况以及高危因素。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发生医院二重感染患73例进行分析,探究引致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慢性呼吸系统病变者22例,30.14%。心脑血管病变者13例,占17.81%。癌症者2例,占2.74%。结蹄组织病变者4例,占5.48%。口腔霉菌和皮肤念珠菌感染者共计32例,占73.84%。未愈者10例,占13.70%。我院2016年病历数10364份,使用抗菌素病历6945份,使用抗菌素占67%。就病原菌类型而言,主要为大肠埃细菌、酵母菌、铜绿假单细胞菌、金黄色葡球菌、白色念珠菌。结论对高危患者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适当的给药方案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减少二重感染

  • 标签: 二重感染 医院 高危因素 控制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上海长征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院感染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2%。与对照组相比,鲍曼不动杆菌致医院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是机械通气、肿瘤、应用激素。结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致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某医院心血管外科连续5年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感染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方便抽样某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出院患者中的19025例,其中确诊医院感染553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553例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数据,具体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期间情况、手术情况、入住ICU的时间等。结果5年间共有553例感染患者,其中男性343例(62%),女性210例(38%),年龄1~52岁,其中60岁以上77例(13.9%)。住院期间发生抢救119例(21.5%)、手术467例(84.4%)、输血447例(80.8%)、透析57例(10.3%)。入住ICU的时间为4.0(2.0~9.0)d,其中≥5d的患者276例(49.9%)。住院期间平均最高体温(38.85±0.68)℃,其中最高体温≥39.0℃患者248例(44.8%)。术前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309例(55.9%),术后应用抗生素种类为2.0(1.0~3.0)种。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7.0(5.0~8.5)d,其中≥7d患者284例(51.4%);白蛋白<40g/L患者314例(56.8%);红细胞比容<0.40患者272例(49.2%)。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依次是肺部感染(43.6%)、上呼吸道感染(30.0%)和血流感染(25.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术前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为血流感染的保护因素,年龄≥60岁、入住ICU时间≥5d、住院期间最高体温≥39.0℃、白蛋白<40g/L、红细胞比容<0.40、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d为危险因素。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期间输血为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入住ICU时间≥5d、住院期间透析、住院期间手术、术后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d、术后使用抗生素数目≥3种为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众多,医务工作者可以采取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生理功能的改善、减少入住ICU时间、减少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和合理使用抗生

  • 标签: 医院感染 感染部位 危险因素 心血管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55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患者110例,并将55例院内感染者作为研究组,55例未感染者作为对照组,从一般资料分析、感染情况、感染部位、住院时间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患者的年龄存在差异(P<0.05),男女性比例无差异(P>0.05),55例感染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的例数最多,有20例(占41.67%),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胃肠道感染。总共分离出72株病原菌,将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具有的差异性(P<0.05)。结论重视日常护理工作及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对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