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越南利用香港进行转口贸易据1983年11月17日出版的香港《远东经济评论》报道,驻香港的越南金星航运公司,正通过香港向其国内进行转口贸易。1981年,在香港达成的对越转口贸易总金额为一亿三千八百三十五万港元(一千七百七十万美元),1982年增加到三亿四千九百八十万港元,约占其全年进口贸易总金额的23%。通过香港转口到越南的主要商品都是其国内十分短缺的,例如食品、化学制品、机器、钢铁、橡胶、石油和石油产品以及各种加工产品。这些商品主要来

  • 标签: 石油产品 进口贸易 化学制品 航运公司 有机化学品 战略研究
  • 简介:冀北印支碱性岩浆活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张招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王永强(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关键词碱性岩浆印支期冀北地球动力学燕山地区是否存在印支的构造、岩浆活动一直存在着争论。过去多数人...

  • 标签: 碱性岩浆 印支期 冀北 地球动力学
  • 简介: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是探讨块体基底属性的重要手段,柴达木和欧龙布鲁克地块中两印支岩体(香目德岩体和察汉诺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两岩体均属过铝质花岗岩,具相似的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组戎模式,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轻微的不均一性,(^87Sr/^86Sr)t=0.70846~0.71289,∈Nd(t)=-5.54~-7.80,tDM-1.49~1.68Ga,两个岩体以高放射成因铅为特征,初始铅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8.326~18.644,(^207Pb/^204Pb),:15.560~15.693,(^208Pb/^204Pb),-38.172~38.549。岩雄地球化学特征与基底变质岩显示岩浆派生于中元古代的基底岩石的部分熔融。两岩体与西秦岭花岗岩类Nd-Pb同位素特征对比表明,柴达木和欧龙布鲁克地块基底性质与西秦岭一样,具扬子块体的构造属性。

  • 标签: 柴达木 基底 同位素 构造属性
  • 简介:本文报告了作者随船赴日本长崎接运盲流日本的611名印支难民,对其实施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监测,从中检出了6例淋病患者,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疾病监测 流行病学调查 淋病患者 日本长崎
  • 简介:<正>今年二月法国《世界报》报道:据负责安置印支难民的法越、法柬、法老救援会全国委员会统计,目前平均每月有一千名印支难民陆续不断地逃到法国。截至十九八○年一月二十七日,通过合法途径到达法国的难民共有六万一千九百二十五人,其中越南人一万九千三百九十四名,柬埔寨人一万八千七百六十一名,老挝人二万三千七百七十人。此外,通过其他渠道准备来或正在来的约有一万五千人。

  • 标签: 难民 柬埔寨人 法国 全国委员会 老挝人 越南人
  • 简介:右江印支冒地槽褶皱带位于黔、桂、滇三省接壤地区,面积达80000km~2。其中已发现金矿床(点)45处,与锑、汞、砷成矿带同处于有利构造单元内,成为我国最著名微细浸染金矿产区之一。

  • 标签: 冒地槽 褶皱带 区域地球化学 金矿产 构造单元 成矿带
  • 简介:二次大战后,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支地区成为国际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是法国企图重建殖民制度所引发的,首先是法国殖民主义者与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之间的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但它又不仅是法国与越、老、柬之间的冲突,而是一场各种力量参与的国际斗争。大国的卷入,特别是美国的插手和干涉是这场战争延续和扩大的一个至关重要外部因素。在纪念奠边府战役和日内瓦协议签订50周年之时,重新考察第一次印支战争的国际背景,不仅要研究法越矛盾以及英国、苏联、中国等等因素,还需对美国的介入及战争中美国的作用作充分的考量,才能对这场国际斗争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

  • 标签: 国际背景 美国 印支战争 奠边府战役 印支地区 越南
  • 简介:1988年9月6日至8日,广西印度支那研究会就目前印支局势与中越关系问题在南宁举行了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本研究会在南宁的部分会员以及来自北京、云南、广东等地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及译稿共13篇。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荣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讲了话。

  • 标签: 广西社会科学院 学术讨论会 学术论文 中越关系 交流学术思想 日至
  • 简介:二战后,法国势力重回印度支那。1949年,印支三邦名义上独立;1954年,法国退出。在此过程中,国民党当局欲"承认"三邦而不能如愿。其因在法国不愿刺激中共,且不愿过快释放三邦权力。国民党当局为"承认"三邦多方努力,隐忍求变,其间亦曾出现转机,并曾几乎与高棉先行实现"建交"。然而,因国民党力求稳妥,在意法国,并试图同时建立与三邦的关系,终未能突破困境。《日内瓦协议》签订后,法国退出三邦,转机再现。三邦虽均曾私下示好,但当台湾当局正式提出"承认""建交"要求时,却纷纷退却:或迟迟未有答复,或再三托辞,致台于尴尬之境。

  • 标签: 台湾地区 越南 印支 高棉 承认
  • 简介:在华印支难民既是国际印支难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其自身特殊性。他们主要是中国与越南关系恶化之后越南反华排华的结果,中国政府一开始是以难侨来对待他们,1979年之后才主要从难民的角度进行处理。中国与国际社会在印支难民问题上积极合作,包括与联合国难民署的友好合作,以及与日本、澳大利亚和老挝等国家在印支难民外流、自愿遣返等问题上的双边合作。这些历史经验为近年来关于中国难民立法与政策的相关争论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考。

  • 标签: 难侨 在华印支难民 国际合作 联合国难民署
  • 简介:文中通过对晚石炭世至早三叠世华南和华北地块古地理特征以及地层学证据的分析,认为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自海西以来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广义的郯庐断裂带发展阶段,在海西它是扬子地块北东缘呈宽缓弧形展布的边缘裂陷槽(或盆地)的边界;在印支由于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成为两地块的对接边界,具有逆冲推覆的性质,属广义的特提斯构造域.第二发展阶段从燕山以来,发展成为一条平移断裂带,属于狭义的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平移系统.自晚石炭世至早三叠世的中国南方及华北东南部的岩相古地理资料显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对接始于晚二叠世早期,地块的抬升自南向北、自南东向北西方向呈迁移趋势;印支的郯庐断裂带是一条北东、北北东展布的缓‘S'形的地块拼贴边界,在现今的郯庐断裂带上表现为残留的由北北西向南南东的斜向逆冲推覆的性质,表现为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中上部构造层的变形,即张八岭构造带及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燕山以来则为众所周知的狭义的郯庐断裂带即郯庐平移断裂系统的一部分.

  • 标签: 海西期 印支期 岩相古地理 郯庐断裂带 碰撞 逆冲推覆
  • 简介: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3D 打印技术不断成熟,已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医疗领域也拥有广阔的前景, 3D 打印技术是目前医疗领域实现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3D 打印 支具是利用 3D 打印技术 进行个性化定制的康复器具,为精准康复 提供有力支持,尤其在骨科、 康复科及矫形外科 中 极具应用价值 。 本文介绍了 3D 打印支具的概念与特点,综合阐述了 3D 打印支具在固定、康复、矫形等临床方向上的应用。

  • 标签: 3D 打印 支具 临床应用
  • 简介:国内对1954年日内瓦会议关于恢复印支和平问题向来比较关注,并且出了大量相关的文章和著述.本文就中国外交与日内瓦会议、美国的印支政策与日内瓦会议及关于日内瓦会议结果的评价三个方面来梳理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在这三个问题上的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深度,但在其他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 标签: 日内瓦会议 中国 印度支那 美国 对外关系
  • 简介:泰国银行界鼓励泰农业企业大力拓展中国和印支新市场最近,泰国农业银行学术部研究人员撰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泰国农业企业家应大力拓展中国和印支新市场。一是认为中国和印支是泰国农业企业最好的投资场所。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和印支国家的自然资源、引进投资的可能性、生...

  • 标签: 泰国银行 农业企业家 泰农 投资渠道 印支国家 新市场
  • 简介:太平洋战争期间,印度支那一直是美国与英法两国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它们在战后如何处置这块殖民地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可以说,它们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自在处置殖民地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本文仅就这一时罗斯福对印度支那战后前途的设想作点尝试性的分析,以加深对罗斯福的所谓“反殖民主义”的认识。

  • 标签: 殖民地经济 国际托管 自由法国 反殖民主义 战争爆发 战后世界
  • 简介:摘要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200多万例骨移植手术用于骨科、神经外科和牙科手术中的骨缺损。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人、动物或合成来源的移植物。在这种情况下,自体移植是目前的黄金标准。然而它的数量是有限的,需要创建第二个伤口(供体部位),并且感染、疼痛和发病率的风险也随之提高。近年来,组织工程与3D生物打印的兴起,为治疗患者骨缺损提供一种新思路。3D生物打印是"增材制造"在生物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分支,能对细胞进行精确控制,并按需实现个性化构建宏观及微观的结构,能在骨再生运用中得到运用。其中成骨细胞支架的建立是3D生物打印的基础,具有适宜骨和软骨生长的水凝胶是支架研究的基础,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多种水凝胶支架的开发与研究,发现由多种生物材料混合的水凝胶比单一材料水凝胶更具有优势,如以羟基磷灰石或藻酸盐或透明质酸为主体混合几种或多种生物打印材料,结合所需细胞后最终形成的3D打印骨支架,比传统支架更能够促进骨成长分化。随着打印结构变厚,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扩散越来越困难,这在骨组织的重建中尤其如此,需要制造互连且有效的血管网络,因此支架中血管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主要综述了3D生物打印中骨打印支架材料与血管网络形成的逐步探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最近一个时期,越南报刊、电台和其他与论工具,以及越南主要领导人的讲话中,喋喋不休地大谈“印度支那三国特殊联盟”.说什么这个所谓“特殊联盟”已在印度支那牢固地确立.在越共“六大”的政治报告中,还若有其事地把这个由越南当局一手泡制并充当

  • 标签: 印度支那联邦 支三 政治报告 泡制 党政代表团 舆论工具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部(长8-长10油层组)沉积特征与中、上部(长1-长7油层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延长组下部沉积时,盆地西部和西南地区地形相对较平坦,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为主,碎屑岩中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组分含量较高;长7沉积,沉积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盆地西缘、西南缘地区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拗陷幅度急剧增大,半深湖-深湖区范围可达10×10^4km^2以上,而且湖盆中心向西南迁移了几十公里,碎屑岩成分成熟度增高,岩矿组合具有显著的东西分异性。此外,从延长组凝灰岩的分布特征分析,长7底部沉凝灰岩分布稳定,为同期火山作用的产物,厚度由盆地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减薄至不发育。上述分析表明,长8沉积末期为湖盆沉积演化的重要转折,盆地西缘和西南缘存在一次强烈的构造地质事件,火山活动频繁,为印支运动第一幕重要的表现形式。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沉积演化 凝灰岩 早印支运动
  • 简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对印支殖民统治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林泉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法国殖民者对印度支那半岛进一步武装侵略和进行实质性的扩张、并在印支逐渐确立起其殖民统治的时期。1858年,法国入侵印支,1862-1898年初步吞并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 标签: 殖民统治 法国 二十世纪初 殖民地 十九世纪 殖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