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生危重肺动脉瓣狭窄(NCPS)患儿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完成的12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NCPS患儿病例资料。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经胸心脏超声(TTE)、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介入手术相关数据以及随访结果等。结果12例NCPS患儿行PBPV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导管测右心室与肺动脉压差为8~35 mmHg[平均(20±7)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SPO2为74%~100%[(93.0±5.9)%]。3例NCPS患儿行B-T分流术。1例NCPS患儿术中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NCPS患儿均未死亡。结论介入治疗NCPS效果较好,可作为NCPS的首选治疗方案,部分NCPS患儿需行心B-T分流或动脉导管未闭支架植入术。

  • 标签: 新生儿危重症肺动脉瓣狭窄 介入 球囊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新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期间危重新生98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49例,分别予以胃肠外营养(观察组)和传统营养法(对照组),比较2组危重新生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81.7%明显高于对照组38.8%,死亡2%明显低于对照组8.2%,每日平均增长体重19.92±11.22g明显高于对于对照组5.31±2.99g,治疗后呼吸暂停2%明显低于对照组8.2%,发生局部渗漏2%显著低于对照组16.3%。结论胃肠外营养治疗危重新生临床效果好,并发症低,死亡率低,适合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以便为危重新生并发低血糖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新生并发低血糖患儿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成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非常满意、满意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不满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危重新生并发低血糖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积极开展营养支持护理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与普及。

  • 标签: 危重症 新生儿 低血糖 营养支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于2022年2月到2023年1月期间内,前来我院的危重新生并发低血糖的患儿进行研究与分析,本次研究所纳入新生例数为86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其中常规组43人,研究组43人,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营养支持护理,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新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有效率对照;研究组的(97.7%)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7%),两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危重症新生儿 低血糖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有效降低危重新生产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名危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的40名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方式,而对观察组的40名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对照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效果非常好的有18例、良好的有2例、较差的有20例;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效果非常好的有37例、良好的有2例、较差的有1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危重新生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诊疗,可以有效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采用。

  • 标签: 危重症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预见性干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新生院前转运急救与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危重新生2 083例为观察对象,在接到转运电话后,立即出车接诊,为患儿实施急救与护理,根据患儿疾病类型分为新生内科、外科两组。新生内科男613例、女420例,新生外科男637例、女413例。分析患儿的一般情况、转运结果、意外拔管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转运的危重新生中,新生内科、新生外科的性别、通气情况、转运新生类型、日龄、转运路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生内科转运成功率为100.00%(1 033/1 033)、到院后病死率为0.19%(2/1 033)、放弃治疗率为0.29%(3/1 033)、治愈/好转率为99.52%(1 028/1 033),新生外科转运成功率为100.00%(1 050/1 050)、到院后病死率为0.10%(1/1 050)、放弃治疗率为0.57%(6/1 050)、治愈/好转率为99.33%(1 043/1 05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生内科转运过程中意外拔管率、皮肤损伤发生率与新生外科[6.87%(71/1 033)比6.19%(65/1 050)、3.19%(33/1 033)比2.86%(30/1 0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危重新生院前转运过程中开展急救与护理有利于稳定患儿病情,使患儿得到安全转运,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使患儿得到及时救治,改善预后。

  • 标签: 危重症新生儿 院前转运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危重救治中脐静脉置管时机,选择最佳置管时机。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0例新生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早期置管的实验组以及晚期置管的参照组。对比两组危重患儿的置管成功率、留用时间、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置管成功率、留用时间与参照组对比,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相对于晚期脐静脉置管,早期置管成功率高且操作方便,成为最佳脐静脉置管时机。

  • 标签: 脐静脉置管 新生儿 危重症救治 成功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胃肠功能障碍相关因素。方法选取54例新生胃肠功能障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占首位;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占第2位;严重感染占第3位。结论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低出生体重、严重感染是胃肠功能障碍的好发因素。

  • 标签: 胃肠功能障碍 婴儿 新生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危重新生出诊院前转运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 方法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及实时记录, 选取 我院急诊科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一年内出诊转运 共 52 例危重新生 转运前、转运中病情观察、急救措施、 护理 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通过细致 及正确 的急救 与 护理 方法 成功将 52 例危重新生 安全 转送回医院,无一例在途中因 病情观察、 急救护理 措施落实 不到位而死亡。 结论 实施正确的急救护理 方法、转运前急救物品、仪器准备充足齐全,转运医护人员有丰富的急救技术与经验,并具备有高度的责任心及应变能力,有利于防止危重新生并发症发生及预后的影响,大大降低 院前转运 风险,不断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

  • 标签: 危重 症 新生儿 院前出诊 急诊转运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预见性护理在危重新生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2022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29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45例。对参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早产儿给予危重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及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危重新症生中应用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家属投诉率,还可以减少患儿在护理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几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医源性皮肤损伤 预见性护理 危重症新生儿
  • 简介:摘要:护理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新生出生率高,其中不乏存在危重的情况,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目前,危重新生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质量评价中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亟须对其进行优化改进,从原本比较单一化的评价指标转变为全程化、综合化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 标签: 危重症新生儿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危重新生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50例危重新生并发低血糖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营养支持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比对照组(88.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护理能明显提高危重新生并发低血糖治疗有效性,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危重症 新生儿 低血糖 营养支持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危重新生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危重并发低血糖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4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取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血糖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总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危重并发低血糖新生采取营养支持护理,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危重症 新生儿 低血糖 营养支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预见性护理在危重新生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58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90例。对参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早产儿给予危重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及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危重新症生中应用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家属投诉率,还可以减少患儿在护理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几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医源性皮肤损伤 预见性护理 危重症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危重新生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例危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均接受CBP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电解质、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其他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2例危重新生中,6例为败血症,2例为出生重度窒息,2例为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2例为创伤性窒息。其中,7例患儿出现并发症,4例为血小板减少,2例为管路堵塞,1例为低血压,并未出现感染、出血、血栓以及低温等并发症。治疗后新生的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危重患儿行CBP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危重患儿的预后效果。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危重症新生儿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