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盐,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却常常被人忽视的东西。在人们的心目中,几乎已经与日常划上了等号。然而它却成为日本艺术家山本基手中神奇的材料,使之成为艺术创作的媒介之一。或许如今物质太过丰盛,令我们很难抽出一点时间去关注盐这种细微的东西,虽然人类的生命依然依赖于它;又或者我们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已经太过了解盐——毕竟自黄帝起,人们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对盐的分类理论——令它很难再激起人们的兴趣。千说万说,归结起来无非是:盐和艺术似乎是走在两条不太可能交汇的路上。大多数时候确实如此,俗话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能是对此最简洁也最有力的证明。

  • 标签: 历史追忆 追忆结晶
  • 简介: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不知不觉间,日月轮回,春秋交替,进入红旗大学工作已经16个年头。在此期间,我曾经经历过红旗大学40年和50年两次大规模的校庆。如今,建校55周年的日子又已经悄然向我们走来。

  • 标签: 历史 大学 红旗
  • 简介: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2年前,中央红军和机关从福建的宁化、长汀和江西的瑞金、于都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两年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地区,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抒写了气壮山河的不朽诗篇。

  • 标签: 长征精神 福建 历史 追忆 三明 中央红军
  • 简介:追忆”作为美学概念是本雅明的首创,其在本雅明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汉语世界对这一概念的研究略显苍白的现状,着力挖掘这一概念。首先,将在西方思想史和本雅明作品中阐明“追忆”概念的重要性;然后,从以小说为代表的个体追忆和以历史为代表的集体追忆两个维度对“追忆”概念进行文本分析;最后,审视本雅明通过“追忆”对现代性进行批判与救赎的期望。

  • 标签: 本雅明 追忆 历史 节日 荷尔德林 现代性
  • 简介:不同历史文献有时对人物和事件有重复、矛盾的记载,本文试以南明时期"英雄骂洪承畴"的母题为例证明:这种矛盾歧异之处,或许能更好地丰富我们对历史事件及"历史"本身的认识。在对英雄人物的追忆和纪念之中,人物形象及其象征也在不断变化——从"忠君"到"爱国",从"旧道德"到"新道德",以适应不同时代的变迁。在这其中,历史、传说、故事的边界是模糊且可渗透的。于此,我们也反思我们现代人自身的历史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标签: 历史记忆 人物形象 历史观
  • 简介:其实就是一列火车从身后开过去了。先是声音,渐渐放大的车轮与轨道的撞击声,好像一下又一下地敲打着胸脯,从"咕咚咕咚"变成"轰轰隆隆"。这声音在敲打大地的胸脯之前,曾叩打过那一根根整齐排放的枕木。枕木是一个时代的士兵,真是士兵!他们原先不会想

  • 标签: 撞击声 就这样 这一天 向前延伸 后半生 活着
  • 简介:其实就是一列火车从身后开过去了。先是声音,渐渐放大的车轮与轨道的撞击声,好像一下又一下地敲打着胸脯,从咕咚咕咚变成轰轰隆隆。这声音在敲打大地的胸脯之前,先叩打过那些一根根整齐排队般的枕木。枕木是一个时代的士兵,真是士兵!

  • 标签: 追忆 声音 士兵
  • 简介:高考考完也有一段时间了,但回想起来,高三一年,与同学们一起奋斗的每一个片段,我还是记得清清楚楚。我用一个个语汇,连缀成对高三生活的感受。

  • 标签: 《追忆》 中学 语文教学 阅读 作文
  • 简介:<正>其实就是一列火车从身后开过去了。先是声音,渐渐放大的车轮与轨道的撞击声,好像一下又一下地敲打着胸脯,从咕咚咕咚变成轰隆轰隆。这声音在敲打大地的胸脯之前,先叩打过一根根整齐排放的枕木。枕木是一个时代的士兵,真是士兵!它们原先不会想到后半生要躺着,躺在两条冰冷的钢轨下,它们原先站立在大山上,是一群山野村夫,自由自在地活着。有太阳照着它

  • 标签: 后半生 活着 撞击声 就这样 这一天 这个世界
  • 简介:书桌左手边的抽屉几年了一直没有翻动过,中午手边缺了枚书签,似乎是习惯性地用左手拉开了它。

  • 标签: 追忆 习惯性 左手
  • 简介:任兰(娃娃),作家,长期参与并关注中国艺术界活动,2010年12月27日突然逝世,享年37岁。艺术家曹斐撰文回忆了她的生平。

  • 标签: 追忆 2010年 艺术界 艺术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85年3月,内蒙古艺术研究所领导派我到河北易县参加为期一月的"中国戏曲史志论"讲习班,此后我便加入到构筑中华文化长城队伍之中。光阴荏苒,岁月流逝,不经意间20多年已经过去。在全国文艺集成志书全部出版之际,透过往事追忆,遥思那些曾经和我一同编纂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长者、同事和朋友。

  • 标签: 内蒙古 艺术研究 集成 中国戏曲 志书 包头市
  • 简介:今年是沈从文逝世二十二周年。1988年5月10日,他在北京驾鹤西去,12日,萧乾写了一篇《没齿难忘——悼沈从文老师》,刊载在15日的台湾《中国时报》上。文中有这样几段话:“听到从文先生的噩耗,我万分悲恸。这不仅是中国文学界的损失……他做什么都出色,首先是由于他具有一种可贵的献身精神,一颗忠诚的心。”

  • 标签: 沈从文 《中国时报》 追忆 献身精神 文学界
  • 简介:第一次去建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候我是一个无所事事的行吟诗人,有空的话,我会从昆明坐客车到会泽县,然后步行去巧家县。去干什么?去找邹长铭先生喝一顿酒,然后醉醺醺地离开。金沙江气势汹汹地在身边流着,与一个年龄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文学长者一边斗酒,一边海阔天空地神聊,长者有魏晋风骨,小子不知天高地厚。“人间诗草无官税,江上狂徒有酒名。”我与长铭先生的交集,这句清代僧人宋启祥的诗句,说出的何止是我们内心的傲慢与独立、饮酒风格的近似和无羁,更多的还是一个老文人和一个小文人之间掏心掏肺的彼此敬重。

  • 标签: 追忆 行吟诗人 九十年代 会泽县 巧家县 金沙江
  • 简介:张香华(柏杨妻子):他入狱那天是3月7号,这是他生命里面一个很大的转折。他以前批判这个社会,但对于当局,并没有要颠覆它的意思。遭遇到了这样的不公平之后,他觉得他要用另外一种心态来重新生活,所以他定3月7号是他的生日。

  • 标签: 柏杨 追忆 不公平 妻子 社会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