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肾小球系膜区IgM沉积在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并行肾穿刺活检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免疫荧光下肾小球系膜区有无IgM沉积进行分组,将肾小球系膜区IgM沉积≥+且IgM免疫荧光强度≥其他免疫球蛋白荧光强度的患儿作为IgM沉积组,其余患儿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随访等情况。结果125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进入分析,其中IgM沉积组76例,对照组49例。①两组在发病年龄、血总蛋白、血白蛋白、血总胆固醇、肌酐清除率、肾早期损伤指标、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M沉积组24h尿蛋白定量及血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25和0.038)。②IgM沉积组肾小球硬化及小动脉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2和0.039),基底膜增厚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③对激素治疗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④随访2-78个月,两组肾功能不全及ESR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IgM沉积组3/76例男性患儿行重复肾活检。除1例首次肾活检已诊断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外,余2例在第2次肾活检时均由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转化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结论伴系膜区IgM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蛋白尿程度更重,肾脏病理改变亦更突出。对于伴系膜区IgM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应格外关注并密切随访,警惕其进展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可能。

  • 标签: IgM沉积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儿童 IGM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0月收治的小儿原发性肾小球疾病60例,分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常规给予活血化淤、抗炎、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0.smg--lmg/kg.d,分2次肌注,7--14d一疗程.同时注意观察临床各项指标和凝血象.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2组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均有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尿蛋白情况变化、治疗后随访、24h尿蛋白定量舒莱组略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可以应用于小儿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不能作为应用肝素的强适应证.关键词小儿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肝素;治疗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urativeeffectofheparininthetreatmentofchildrenwithprimaryglomerulardisease.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of2013from1toOctoberinchildrenwithprimaryglomerulardiseasein60cases,dividedintothetreatmentgroup40casesandcontrolgroupof20cases,2groupsweregivenconventionalbloodstasis,anti-inflammatory,immunosuppressivetreatment,thetreatmentgroupbasedonconventionaltherapyplusheparin0.smg--lmg/kg.d,consistsof2intramuscularinjection,7--14disacourseoftreatment.Atthesametimepayattentiontoobservetheclinicalindexesandbloodcoagulation.Resultsbeforetreatmentandaftertreatmenttocompare,2groupsofproteinintheurine,24hurineproteinwereimproved,thedifferencewasstatisGticallysignificant(P<0.05);betweenthe2groups,comparisonofurinaryproteinchangesoffollow-upaftertreatment,24hurinaryproteinquantitativeSimulectgroupwassligh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heparincanbeusedinchildrenwithprimaryglomeruGlarnephritis,butnotofprimaryglomerulardiseaseasstrongindicationsofheparin.中图分类号R6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96-02

  • 标签:
  • 简介:作者简介曾兴街,主治医师,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摘要目的就广元地区360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与病理进行分析。方法360例均系我院2004年8月~2013年2月住院患者,男158例(439%),女202例(521%),年龄9~78岁,平均(373±81)岁,所有患者均来至广元地区。按照本组360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脏病理类型为原则来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如果是NS者,那么选择服用8~12周1mg/(kg.d)强的松,治疗无效的情况,再每月加用一次环磷酰胺(CTX),每次05~10g,然后再配合抗凝、调脂、ACEI等治疗,其他类型给予抗凝、调脂、ACEI等治疗。结果195例NS中,1例MCD、5例MN、3例MPGN规范治疗无效,数月后发展至ESRD,5例反复发治疗有效,3例MN、2重度MsPGN部分缓解,其余病例治疗后完全缓解;46例MN患者中,50%病例使用大剂量ACEI和(或)ARB治疗后缓解,25%患者使用大剂量ACEI和(或)ARB治疗无效后,采用意大利Ponticelli提出的MP+CTX方案治疗有效、结论对于肾脏疾病而言,肾脏病理类型直接决定了患者预后、治疗效果和临床表现,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内在特征或表现,对于预后、治疗、诊断肾脏病理都具有极为明显的判断作用和指导意义。

  • 标签: 肾小球 临床表现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健脾祛湿和络方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 2016年我院肾病科 60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患者进行研究,针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自拟健脾祛湿和络方进行治疗,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给予不耐受患者钙拮抗剂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起效时间 , 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 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药物平均起效时间为 (1.819±0.975) 个月。患者治疗后 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 , 患者治疗后的 24h尿蛋白定量水平( 1.58±1.77) g明显低于治疗前( 4.10±3.26) g, (P< 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组 60例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0.0%)。结论: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患者采用健脾祛湿和络方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健脾祛湿和络方 肾小球 蛋白尿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脾祛湿和络方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我院肾病科60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患者进行研究,针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自拟健脾祛湿和络方进行治疗,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给予不耐受患者钙拮抗剂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起效时间,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药物平均起效时间为(1.819±0.975)个月。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的24h尿蛋白定量水平(1.58±1.77)g明显低于治疗前(4.10±3.26)g,(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组60例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结论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患者采用健脾祛湿和络方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健脾祛湿和络方 肾小球 蛋白尿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患者采用健脾祛湿和络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患者4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自拟健脾祛湿和络方进行治疗,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加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若患者不耐受则给予钙拮抗剂治疗。观察本组4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0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13例,基本缓解6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患者治疗后的24h尿蛋白定量水平(1.59±1.77)g明显低于治疗前(4.20±3.25)g,(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患者采用.健脾祛湿和络方治疗就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蛋白尿 健脾祛湿和络方 临床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肾脏病理类型分布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年龄段特征。方法:本文对 2015年 4月 -2020年 4月间本实验室收到的经肾活检确诊为肾脏疾病的 5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规律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年龄段特征。结果:经回顾总结发现,全部 500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 387例,占比 77.4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 83例,占比 16.67%,遗传性肾病患者 26例,占比 5.20%,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患者 4例,占比 0.80%;。在 38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 IgA肾病患者 203例,占比 42.45%,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 85例,占比 21.96%,非 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45例,占比 11.63%,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 41例,占比 10.59%,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12例,占比 3.10%, C3肾小球肾炎患者 1例,占比 0.26%;通过分析 38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年龄段特征发现, 9-15岁年龄段的患者 31例( 8.01%)、 16-45岁年龄段患者 239例( 61.76%)、 46-65岁年龄段患者 93例( 24.03%), 66岁及以上年龄段患者 24例( 6.20%)。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肾脏病理类型中分布最广, IgA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各病理类型中占比最高, 16-45岁的青壮年出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概率最高。

  • 标签: 肾脏病理类型分布特征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分布特征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年龄段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血合剂治疗原发性肾小球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我院原发性肾小球性血尿70例(其中肾穿病例36例),试验组(37例)采用尿血合剂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血尿安胶囊治疗。按照疗效判定标准评价两组药物的疗效,观察尿血合剂组及血尿安胶囊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蛋白尿、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及总体疗效情况。结果尿血合剂组治疗前后尿潜血(BLD)、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02、P=0.022),两组患者尿蛋白指标治疗前后无差别,尿血合剂组的总有效率(72.97%)优于血尿安胶囊组的总有效率(42.42%),(P=0.010)。结论尿血合剂可减轻原发性肾小球性血尿症状。

  • 标签: 原发性肾小球性血尿 尿血合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祛风除湿中药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病人中患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病理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祛风除湿中药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半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沉渣红细胞数、尿白蛋白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及治疗后的有效率,从而探讨祛风除湿中药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相应治疗方法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4%,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是5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沉渣红细胞数、尿白蛋白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除湿中药可以显著提高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祛风除湿 中药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中医证型中属于血瘀证的,其病变程度与临床指标及不同的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将117例符合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收集完整的临床资料,将检查结果和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整理。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血瘀证型最常见,其与临床指标中的TG、Upro等临床指标相关,血瘀程度与病理损伤程度有关。

  • 标签: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血瘀证 临床及病理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贝那普利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病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肾小球病及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贝那普利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8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清Scr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应用贝那普利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肾小球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 贝那普利 强的松龙
  • 简介:环孢素A(CyclosporinA,CsA)为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形多肽,是从土壤霉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强效、选择性的免疫抑制剂。CsA广泛用于器官移植及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已被用于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和其他肾脏疾病。与其它免疫抑制剂相比,CsA的特点是选择性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对骨髓中的各系细胞无影响。

  • 标签: 环孢素A 肾小球疾病 治疗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免疫抑制剂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小球疾病临床与病理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20例肾小球疾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在B超引导下进行肾活检穿刺,对肾脏病理类型、病理和临床表现联系进行系统化研究。结果20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取肾活检成功几率为90.91%,基于B超引导,肾活检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病例有18例,符合率为90%,不符合病例有2例。结论在B超引导下,肾活检穿刺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对疾病治疗提供指导,进一步优化肾小球疾病诊治效果。

  • 标签: 肾小球疾病 临床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给予肾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26例经肾活检证实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B超明确肾囊位置,然后将40mg甲基强的松龙分别注射入两侧肾囊中下级,2次/周,共10次。对照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相关指标以及血压指标等。结果26例患者中,尿蛋白明显减少或转阴性为22例,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明显改善,血肌酐水平显著降低,24h尿量升高,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临床治疗安全,未发生明显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副反应。结论肾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可有效避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甲基强的松龙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报道1例pSS合并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的中年女性患者,经查自身抗体、唇腺活检、肾脏病理检查确诊,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及血液透析等治疗后血肌酐及尿蛋白明显降低,抗基底膜抗体转阴,尿量恢复正常。

  • 标签: 干燥综合征,原发性 抗基底膜抗体 抗GBM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310例肾脏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伴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92例。将92例病例按新月体形成累及肾小球的比例分为A组(累及肾小球比例>10%,50例)和B组(累及肾小球比例≤10%,42例);比较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类型。结果确诊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伴新月体形成92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血尿以镜下血尿为主(89.1%),肉眼血尿占10.9%,蛋白尿>1g/d占58.7%;26.1%患者血肌酐>133μmol/L,65.2%患者伴有高血压;54.3%患者新月体形成累及肾小球比例>10%;IgA肾病82例(89.1%),膜性肾病5例(5.4%),2型新月体性肾炎2例(2.4%),膜增生肾小球肾炎2例(2.4%),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1.2%);82例IgA肾病患者中,以局灶增生性IgA肾病(58.7%)为主;两组高血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肌酐>133μmol/L、蛋白尿>1g/d、血尿>30个/高倍镜的比例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肌酐、蛋白尿水平及血尿红细胞数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伴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病理类型以IgA肾病多见,临床症状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为主;新月体形成累及肾小球的比例对机体的临床症状、病情及预后均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 临床症状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膜性肾病肾小球免疫荧光IgG4亚型分布特点,探讨IgG4阳性强度与肾脏病理、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本院行原位肾活检、免疫荧光显示毛细血管袢上有IgG沉积且至少一个IgG亚型阳性强度1+及以上的原发性膜性肾病病例,分析肾小球IgG4亚型分布特点,探讨IgG4阳性强度与临床表现、病理指标及临床缓解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50例患者,其中男性157例(62.8%),女性93例(37.2%),年龄(54.4±14.6)岁;IgG4阴性组40例,IgG4阳性组210例;IgG4阳性组根据IgG4阳性程度又分为弱阳性组(1+,114例)、中度阳性组(2+,62例)、强阳性组(3+、4+,34例)。IgG4阳性组24 h尿蛋白量、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染色强阳性比例均高于IgG4阴性组(均P<0.05);IgG4强阳性组血白蛋白水平低于IgG4弱阳性组(P<0.05),且随着IgG4的阳性程度增高,IgG1的阳性强度也增高,IgG4强阳性组IgG1强阳性比例明显高于IgG4弱阳性组(P<0.05);各组肾小球硬化比例、肾小管萎缩程度、IgG2、IgG3及其余免疫荧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80(122,209)d,32例患者失访,余218例患者中,45例(20.6%)完全缓解,104例(47.7%)部分缓解,69例(31.7%)未缓解。以未缓解定义为结局事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肾组织IgG4高阳性强度(HR=1.371,95%CI 1.068~1.759,P=0.013)、男性(HR=1.818,95%CI 1.028~3.214,P=0.040)、初始24 h尿蛋白量大(HR=1.108,95%CI 1.003~1.225,P=0.043)是疾病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小球IgG4阳性与否及阳性程度与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肾小球IgG4阳性程度可能成为原发性膜性肾病治疗反应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免疫球蛋白G 肾小球肾炎,膜性 荧光抗体技术 IgG4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