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总结PBC肝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论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和支持疗法。免疫抑制药如泼尼松、硫唑嘌呤、环孢素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 标签: 原发性 胆汁性 肝硬化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对症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以低脂、高糖、高蛋白(肝脑例外)饮食为主、脂肪摄入量低于40-50g/d,为了减少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供给亚麻油酸盐(1inolenate)或中链甘油三酯,并适当限制钠盐摄入,以防水、钠潴留。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对症治疗
  • 简介:目的:对32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2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BC主要好发于中年女性,主要并发症有肝内胆管结石、干燥综合征,血清ALP、GGT水平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肝穿刺病理检查多为晚期肝硬化。结论:抗线粒体抗体是PBC有价值的检测指标,常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肝脏病理学检查有利于诊断。

  • 标签: 肝硬化 胆汁性/诊断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药物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6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加顾分析。结果36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药物治疗原发性胆汁肝硬化,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 肝硬化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肝硬化中医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中医中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所选取的病例中,经统计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为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结合中医学辩证观点,采用中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果,消除不适症状,促使预后明显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中医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4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肝功能及免疫学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等进行分析,探讨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临床特点。结果3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38岁,其中女性占82.35%;临床表现94.12%的患者有乏力表现,其次为脾大、黄疸、皮肤瘙痒;肝功能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显著升高;免疫学检查肝特异性自身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或抗线粒体抗体M2阳性;B超和造影检查大部分显示为正常,熊去氧胆酸是治疗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较为有效的药物,可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激素治疗本病效果不理想,并且不良反应较多,易导致感染的发生。结论原发性胆汁肝硬化主要发生于中年女性,可引起乏力、脾大、黄疸等症状,肝功能检查可见ALP、GGT水平升高,免疫学检查特异性自身抗体AMA阳性,以上特征可指导临床诊断。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是一多发生于中年女性的慢性淤胆炎症肝病。由于肝内胆小管阻塞而引起。

  • 标签: 肝病 肝硬化 胆汁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26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26例PBC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5例,男女为14确诊时平均年龄为55岁,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乏力、皮肤瘙痒、纳差、黄疸、肝脾肿大等,晚期患者多有腹水。实验室检查多有ALP及G-GT,异常升高,所有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及AMA-M2阳性,腹部超声及MRCP检测胆管系统正常。合并症其中有6例患者合并胆囊结石;3例合并干燥综合症;2例合并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期Ⅱ期3例;Ⅲ期8例;Ⅳ期15例。治疗及预后所有患者均应用雄去氧胆酸胶囊及甘草酸制剂治疗,有效率达84.6%;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1例死于肝脑病;治疗无效1例。结论PBC患者好发于中年女性,起病隐匿,临床上以乏力皮肤瘙痒黄疸为主要临床特征,以ALP及G-GT异常升高,腹部超声及MRCP检测胆管系统正常及AMA及AMA-M2阳性为主要诊断依据,熊去氧胆酸为首选药物,早期治疗效果好,晚期则预后较差。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 熊去氧胆酸
  • 简介:作者简介邵文革,(1971年4月-)男,汉族,河北省承德县,本科,学士,副主任医师,从事消化、肝病专业研究。摘要目的就99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Mayo评分与Child分级进行评估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99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根据本组患者入院24h内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血清胆红素、腹水、肝脑病等情况来计算Child-Pugh评分,再累加每例患者5项分值后进行定级,同时,对患者的水肿、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年龄、血清胆红素等进行统计。结果按照Child-Pugh评分分级标准将本组99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A、B、C级,然后对Mayo评分各个区间中不同级别的例数进行分别计算,同时对Mayo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Mayo评分与Child-Pugh分级成正比,Child-Pugh分级越低,那么则Mayo评分越小,且Mayo评分在不同Child-Pugh分级的结果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P<001)。本组99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中有64例(6464%)分布在4000~6999区间之内,有18例(1818%)分布在大于7000区间;有17例(1717%)分布在小于4000区间。重叠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例与单纯PBC病例在Mayo评分之间是没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但是当单纯PBC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时,那么Mayo评分就会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增加趋势,且与代偿期肝硬化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1),提示病情严重程度与Mayo评分存在着良好的相关。结论应该结合患者的治疗措施、衰竭脏器、并发症、基础病变的多少等次要因素来开展更加广泛的临床统计,建立合适的比测系统。将临床经验、多因素分析与Mayo评分系统、Child-Pugh分级法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必将为判断PBC患者预后提高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估手段。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Mayo评分 Child分级 评估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表现,提高对PBC诊治的认识。方法分析47例PB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免疫学标志、影像学表现、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女性42例,男性5例,临床表现以乏力(39/4782.98%),纳差(43/4791.49%),黄疸(34/4772.34%)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皮肤瘙痒(15/4731.91%)为首发症状。肝功能改变ALP、GGT升高较ALT、AST明显,TBIL升高以DBIL为主,GLO、CHOL明显升高。免疫功能检查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结论PBC患者多见于中年女性,尤其血清中ALP、GGT、DBIL、GLB、CHO升高及AMA-M2阳性,有助于我们提高对PBC的认识及作出明确的诊断,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确诊,患者早期合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短期内有一定疗效。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理学 生化 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总结22例PBC肝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PBC主要影响女性,女∶男比例为10∶1,年龄24~68岁,伴有迁延性ALT、AST异常、高胆红素血症、高ALP、GGT血症、高球蛋白血症、高γ-球蛋白血症,存在自身抗体,如AMA、AMA-M2。结论PBC肝脏损伤严重,确诊时基本到晚期,预后较差。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易感性和分子模拟机制有关。PBC患者体内有许多免疫异常、多种自身抗体的出现,提示其系一自身免疫肝病。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全科 诊疗
  • 简介: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临床诊断经验,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8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例患者发病到确诊时间2~10年,临床症状有乏力、纳差、皮肤瘙痒等,体征有黄疸、肝掌、黄斑瘤、肝脾肿大等。实验室检查ALT、AST、ALP等升高,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阳性。18例均进行了肝穿活检,都符合PBC改变。结论原发性胆汁肝硬化容易漏诊误诊,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是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最好做早期肝脏病理学检查。

  • 标签: 肝硬化 胆汁性 抗线粒体抗体M2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对其病理特征进行更全面的认识。方法 随机纳入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原发性胆汁肝硬化和病毒肝炎肝硬化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病毒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各57例,分别设为病毒组和原发组,对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肝硬化患者超声影像学对比,组间腹腔淋巴结肿大、胆管壁增强、肝脏形态缩小、弥漫结节状增生、肝内细颗粒状回声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明显(P均<0.05)。结论应用超声诊断原发性胆汁肝硬化和病毒肝炎肝硬化,其区别较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诊断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