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报道了以二甲酚橙(XO)为显色剂,在表面活性剂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应用双峰波长法测定镧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PH=8.6的NH3.H2O-NH4Cl的缓冲溶液中,其最大吸收峰为613nm,负峰为455nm,正负峰的吸光度绝对值之和与镧的浓度线性相关.镧的质量浓度在0-25ug/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13.455高达1.71×105L.mol-1.cm-1.是单波长分光光度法(ε610=1.02×105)的1.67倍.该方法已用于活性炭负载催化剂中镧含量的测定.

  • 标签: 双波长 分光光度法 测定
  • 简介:在pH=6.0的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Zn(2+)与二甲酚橙形成红色配合物,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570nm处褪色,在440nm处生色,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A=A440-A570与Zn(2+)浓度呈线性,建立了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青麻果实中Zn(2+)含量的方法。最佳实验条件下,Zn(2+)含量在0.1-0.6μg/mL范围内符合Lambert-Bill定律,检出限为1.5×10(-2)μg/mL。结果表明,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加标回收率为95.0%-96.0%。方法简便快速。

  • 标签: 二甲酚橙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Zn2+ 青麻
  • 简介:硫腙为显色剂,拟定波长增敏吸光法测定人发中痕量铅,实验表明,铅浓度在O.1~12.Oug/25ml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相关系数r=O.9994。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1×10thL·mo-1cm,方法检出限为O.Iug/g,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发样回收率为96.1%~102.O%。本法方法简便、快速、结果满意。

  • 标签: 双硫腙 双波长 分光光度法 人发
  • 简介:食品和环境样品中往往同时含有硝酸根和碘离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硝酸根或碘离子时,二者相互干扰。为此建立了主、次波长分别为220.0、231.5nm的等吸收点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硝酸根和共存的碘离子。当溶液中硝酸根的浓度范围在0~0.12mmol/L,碘离子的浓度在0~0.10mmol/L时,主、次波长下的吸光度差值A220-231.5与溶液中硝酸根的浓度CNO3^-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220-231.5=2.9958CNO3^-+0.0016(R^2=0.99994);其中A220(NO3^-)=3.6099CNO3^-+0.0084(R^2=0.99994),利用吸光度的加和性:A220(I)=A220-A220(NO3^-)=10.7394CI-+0.0029(R^2=0.99994),间接得到碘离子含量CI^-。硝酸根和碘离子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0.2%,回收率分别为99.5%~102%、99.9%~100%。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溶液中微量硝酸根和碘离子的同时测定。

  • 标签: 硝酸根 碘离子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 简介:将河南省三门峡市某印染厂污水处理分厂的SBR二级出水用滤纸过滤除去少许悬浮物后,研究其紫外吸光度(A)与COD的关系,最终确定在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线性关系:CODcr=169×紫外光光计254nm(吸光度)

  • 标签: 紫外分光光度法:二级出水 COD
  • 简介:摘要本论文针对甲醛的检测方法,进行技术能力的验证,如灵敏度、检出限、回收率、变异系数等,保证实验室出具可靠试验数据。同时,也是对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内部质量控制问题进行的一次检验,便于提出和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 标签: 分光光度法,甲醛,灵敏度 检出限 回收率 变异系数
  • 简介:采用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氯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液中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回归方程C=37.338·△A-0.0565γ=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15%,RSD为1.58%。

  • 标签: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氯霉素 地塞米松磷酸钠
  • 简介:本实验是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催化剂中钙含量。在PH值为10.5的碱性介质条件下,钙离子与显色剂二甲酚橙及增溶增敏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反应,形成蓝紫色络合物,其主要成分Ca-XO-CTMAB.该络合物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可用于分光光度法测钙的显色反应。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催化剂
  • 简介:摘要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易受强化学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氧量,是评价水质被污染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本方法利用水中有机物在波长为254nm处吸收紫外线的特征来测量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但此时,水的浊度也同时吸收紫外光,因此,在可见光区546nm处测得水的浊度来对COD的修正,以求得水中COD的含量。

  • 标签: COD 吸光度 浊度 修正
  • 简介:摘要流动注射分析(FIA)作为一种微量化学分析新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应用范围广、易自动化、试样和试剂消耗量少等优点,自Ruzicka和Hansan于1975年提出FIA以来,这一方得到了快速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流动注射分析〔FIA)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进样手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解决分析化学中的实际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量稀土元素的理论方法,为其在稀土元素领域的应用做出积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流动注射分析 FIA 稀土元素
  • 简介:本文研究了氯与碘酸银反应放出碘酸根,并使碘酸根在酸性条件下与碘离子反应产生碘,以可溶性淀粉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氯的新方法,本法检出了限为2.0×10-5mol·L-1,线性范围0.5~5×10-4mol·L-1.应用于水中微量氯的测定,结果满意.

  • 标签: 碘酸银 分光光度法
  • 简介:研究了酸性铬蓝K(ACBK)在pH为10.0的NH3-NH4Cl介质中与钙和镁同时显色的条件,试验表明,Ca^2+和Mg^2+离子均可与ACBK形成1:1的配合物,在468nm波长处,两种配合物存在一等摩尔吸收点,对应于该点的等摩尔吸光系数ε=7.6×10^3L·mol^-1·cm^-1,在此波长及最佳操作条件下,Ca^2+和Mg^2+的总含量在0-3×10^-5mol^-1·cm^-1浓度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建立了测定钙镁总含量的方法,应用于水硬度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酸性铬蓝K 硬度 钙镁总含量
  • 简介:测定Ta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结晶紫,该的灵敏度低,检出限达不到化探样品的要求;乙基紫,灵敏度虽高,但稳定性相当差,不适合成批化探样品的检测.本文采用钽钼酸与丁基罗丹明B在聚乙烯醇存在下形成水溶性缔合物光度测定化探样品中的Ta[1],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9×106L@mol@cm-1,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并且在水相中测定,适合化探样品中痕量Ta的测定.

  • 标签: 丁基罗丹明B 显色 吸收曲线 化探样品 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文章结合实验研究,探讨了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并对所用及的仪器试剂以及测定方法作了简要的说明,结果证明,该对实际水样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能很好的满足监测要求,从环保、经济的角度考虑,分光光度法在工业废水监测中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工业废水 化学需氧量测定 精度准确度
  • 简介:目的建立维生素C片快速、专属的鉴别方法。方法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进行提取,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溴化钾压片)进行定性鉴别。结果维生素C片与维生素C对照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完全一致,并与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药品红外光谱集》中的维生素C光谱一致。结论本法专属性强、快速、简便。

  • 标签: 红外分光光度法 维生素C片 溴化钾
  • 简介:目的建立醋酸甲羟孕酮片红外光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用三氯甲烷为溶剂提取、光谱纯溴化钾压片测定红外吸收光谱。结果醋酸甲羟孕酮片与醋酸甲羟孕酮对照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完全一致,并与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药品红外光谱集》中的醋酸甲羟孕酮的标准光谱一致。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好,可快速、准确地鉴别本品。

  • 标签: 醋酸甲羟孕酮片 鉴别 红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目的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含量因其误差小、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干扰少的有点被广泛应用,本文就水质中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中检出限、精密性、正确度及稳定性指标逐一验证得出结论。

  • 标签: 水质检测 甲醛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测定痕量和超痕量元素的有效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较少、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应用范围广、仪器比较简单、价格较低廉等优点,而且可以使整个操作自动化,因此已发展成为现代检验检测重要的分析方法。但在分析过程中仍会存在一些干扰,为了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提高准确率,本文提出几种切实可行的消除干扰的方法,为实际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 元素 干扰 消除方法 综述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在血象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血铅超标,在有些地区呈现群体性多发性实践,造成了大面积的中毒和死亡事件,因而人们开始重视微量元素铅与人的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本文对火焰和石墨法测定空气中铅含量的测定过程进行了阐述,对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实验表明,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测定精度,但石墨法测定的相对偏差较大。

  • 标签: 火焰法 石墨法 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