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Ⅰ型糖尿病(IDDM)的病因主要是在遗传基因控制下与环境因素协调作用引起。其发病机理目前认为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调节的免疫反应破坏胰腺胰岛β细胞而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反应于临床糖尿病呈现前数月、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就

  • 标签: Ⅰ型糖尿病 IDDM 病因发病学 等位基因 HLA一DR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异位妊娠发病率及其主要病因。方法通过彩超、血HCG等检查对2011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987例首次发现怀孕的孕妇进行妊娠部位确定,异位妊娠孕妇为病例组,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B超医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每位孕妇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异位妊娠患病率为3.62%;异位妊娠可能与年龄、孕次、是否患有妇科疾病等因素有关,与产次、职业无明显关系。讨论妇科炎症及其严重程度是导致异位妊娠的重要因素,及时治疗妇科疾病,保持生殖道正常生态环境是降低异位妊娠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异位妊娠 发病 病因
  • 作者: 惠希滨白东任伟东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8-09-19
  • 出处:《科学技术创新》 2008年第9期
  • 机构:摘要:玉米霜霉病是一种重要的病害,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常常造成玉米生产的重大损失。从玉米霜霉病的遗传表现、抗性基因的QTL定位效应及QTL与环境的互作、抗性的分子标记及抗性遗传多态性变异等方面对其分子遗传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就加强玉米霜霉病抗性基因克隆,近等基因系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建立等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 简介: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一直以来其发病机制并未明确,存在较多的假说和争议。随着分子生物的发展,垂体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得到了一些统一和发展,本文重点综述了垂体瘤发病机制的分子研究进展。

  • 标签: 垂体腺瘤 发病机制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起源于表皮及其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CSCC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使得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日渐增多。表观遗传不改变基因组序列,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染色质重塑等方式调控基因表达。其可逆、稳定的遗传特征将为CSCC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皮肤肿瘤 肿瘤,鳞状细胞 DNA甲基化 组蛋白密码 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氟中毒发病机制复杂,具体机制尚无定论。环境中的有毒物质诱导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氟化物能诱导多种表观遗传调控的改变,并参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发展。本文对目前在细胞培养、动物模型和人群研究中氟化物暴露与表现遗传修饰机制相关重要发现进行综述,重点从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非编码RNAs以及基因组印记等表观遗传调控模式探讨氟中毒发病机制,以期为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 标签: 氟中毒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s 基因组印记
  • 简介: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s)属于脑小血管病(cerebralsmallvesseldisease,CSVD)的范畴,不同类型CSVD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是不同的,诸多研究显示,CMBs已成为影响卒中后出血转化、预后和复发、造成认知障碍以及年龄相关能力丧失的重要危险因素。CMBs与脑出血联系紧密,可作为某些脑血管病的辅助诊断和出血预测指标,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助于揭示CSVD的发生机制,对制定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探讨CMBs发病机制(包括基因遗传、组织病理学)、早期预警及干预的手段是解决上述医学难题的关键。本文重点对CMBs的定义及存在的争议、发病机制、流行病、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分析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CMBs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 标签: 脑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小血管病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人腺病毒肺炎(简称腺病毒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类型之一。重症易发生于婴幼儿或免疫功能受损者,可导致急性肺损伤及肺部后遗症。严重感染时,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反应的显著失衡引起组织损伤。该文就人腺病毒的分类、结构、感染受体及腺病毒肺炎的免疫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 标签: 儿童 腺病毒肺炎 免疫学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龈癌发病的流行病危险因素。方法以2008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龈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从我院附近社区选取9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记录两组成员的口腔护理、饮水习惯、吸烟、饮酒、家庭经济情况及三代直系亲属家庭肿瘤史,并测量其血压、血糖值。结果观察组成员定期进行口腔护理,经常饮用净化水、低收入家庭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吸烟、饮酒、高血糖及具有家庭肿瘤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观察组成员高血压的比例与对照组相差不多,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少吸烟、饮酒,经常饮用净化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牙龈癌的发生。

  • 标签: 牙龈癌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 简介:摘 要: 本文结合中医疫病理论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新近研究,论述新冠肺炎的中医发病特征、演变规律,认为新冠肺炎属木疠,伏邪为燥,因疫邪与伏燥、时气(燥、湿、风、火、寒)夹杂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太阴肺和脾,以“湿、毒、燥、热、瘀”为病理特点。患者病状相似,新冠肺炎的演变规律以太阴为中心,“表里分传”和“卫气营血”相结合,病轻则邪气滞留太阴而不移或外传三阳经,病重则入少阴、厥阴,此更似“卫气营血传变”,致气分热盛,或气营两燔,甚则内陷心包。

  • 标签: 新冠肺炎 发病学特征 演变规律
  • 简介:摘要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常见病,常引起儿童听力下降及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是言语发育异常。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不清,现在普遍认为免疫方面的发病机制尤为重要。本文就变态反应相关的分泌性中耳炎免疫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中耳炎,伴渗出液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 简介: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时期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本文对当前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从视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细胞因子、相关基因和蛋白,以及调节激酶表达角度分析了视觉发育以及弱视发病的分子生物机制。以期为视觉可塑性、弱视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弱视 发病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 ]根据肿瘤流行病统计,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乳腺癌,它严重威胁了女性的心理健康、家庭生活甚至是生命安全。但是随着全球医学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分子生物水平的研究已经突飞猛进,人们也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有关肿瘤的分子生物机制及其基因学说。在本文中,笔者就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从分子生物水平进行综述。

  • 标签: [ ]乳腺癌 HER2 雄激素 雌孕激素
  • 简介:摘要根据肿瘤流行病统计,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乳腺癌,它严重威胁了女性的心理健康、家庭生活甚至是生命安全。但是随着全球医学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分子生物水平的研究已经突飞猛进,人们也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有关肿瘤的分子生物机制及其基因学说。在本文中,笔者就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从分子生物水平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HER2 雄激素 雌孕激素
  • 简介: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Migraine,VM)是眩晕和偏头痛共存的良性复发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疾病,因其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VM的诊断标准直到2012年才得以明确,并迅速成为眩晕诊治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综述VM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基因研究方面的进展,以期对该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依据.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发病机制 基因
  • 简介:摘要鼓室硬化可发生于鼓室的任一部位,指的是中耳黏膜下层或鼓膜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出现骨化病变、钙质沉着以及透明样变性的病症。当前,鼓室硬化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其病理过程却难以阻止。而对于引起鼓室硬化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学者看法不一,但一致认为与遗传、高钙血症、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置管术、免疫、感染炎症等因素有关。现就鼓室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进行鼓室硬化治疗有所启示。

  • 标签: 鼓室硬化 病因学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电焊工尘肺发病特点及CT表现。方法 对已确诊单纯接尘的和混合接尘的电焊工尘肺的接尘工龄、发病年龄及CT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纯接尘电焊工尘肺CT表现以CT值较低的磨玻璃结节、磨玻璃密度及小结节为主,偶有细线影,接尘工龄相对较短;混合接尘的电焊工尘肺多以CT值较高的小结节灶为主,细线影、磨玻璃密度、磨玻璃结节也可存在,“树芽征”具有一定特征性。 结论  单纯接尘电焊工尘肺与混合接尘电焊工尘肺相比具有发病年限短、发病年龄小的特点,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 标签: 电焊工尘肺,接尘工龄,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部骨折患者的发病情况和其流行病特征。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326例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原因以及骨折部位等数据。结果326例髋部骨折患者中,男性占比是58.59%明显较女性的41.41%高,差异显著(P<0.05)。年龄增长和髋部骨折发病率成正比。股骨颈骨折所占比例明显较股骨转子间骨折高,差异显著(P<0.05)。跌倒、坠落与车祸是髋部骨折三大诱因,分别占67.18%、20.55%、12.27%。结论年龄属于髋部骨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且老年髋部骨折多为股骨颈骨折,常由跌倒所致。

  • 标签: 髋部骨折 流行病学 发病情况 年龄 发病诱因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麻疹患者流行病特点与发病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区于200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报告发病的100例麻疹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没有差异,其中麻疹发病年龄多分布于15~40岁之间;4、5、6三个月份是麻疹患者的高发时期;其中,29例接种麻疹疫苗的麻疹患者出现5例重型麻疹,24例轻型麻疹,71例未接种麻疹疫苗的麻疹患者出现40例重型麻疹,41例轻型麻疹,比较两者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麻疹患者可能与其接种疫苗不规范,疫苗抗体滴度下降,气候环境变化等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患者有必要再次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以增强免疫,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 标签: 麻疹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