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口腔护理,是临床护理上最基本的操作之一。是预防、观察和治疗口腔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3例典型病例,说明口腔霉菌感染的撩洗用药和护理。

  • 标签: 口腔霉菌感染 口腔护理 临床护理 碘伏溶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预防性管理措施对口腔科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4例口腔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口腔科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管理;采用预防性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口腔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口腔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口腔疾病控制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预防性管理措施对口腔科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预防性管理 口腔科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口腔护理干预对患者口腔感染的作用。方法:选择90例在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治疗的口腔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口腔护理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果:两组的护理满意率,感染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口腔护理干预 口腔感染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使用口腔护理降低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 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肺部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30,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无差异(P>0.05),经过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真菌感染率持续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口腔护理用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可有效预防真菌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口腔护理 老年 肺部感染 口腔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口腔护理干预对于控制口腔感染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是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口腔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进行研究,在对照组中,主要是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在观察组中,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口腔护理干预对策,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感染率。结果是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口腔护理干预 患者 口腔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护理干预对患者口腔感染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口腔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中的40例患者,将口腔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中的40例患者,统计两组口腔感染率,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口腔感染率(2.50%)更低,但是护理满意度(97.50%)更高(P<0.05)。结论:口腔疾病患者实施治疗期间,给其应用口腔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口腔感染率,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建议推广。

  • 标签: 口腔护理干预 口腔感染 护理满意度
  • 简介:医院内感染是指病人在人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也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口腔治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在操作中牙科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组织接触频繁,许多经血液传播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等,都可以通过沾有血液、唾液的牙科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切断其经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途径尤为重要和紧迫。由于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若消毒、灭菌措施不严,易导致经血液传播性疾病。

  • 标签: 医院内感染 口腔门诊 经血液传播疾病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血液传播性疾病 牙科器械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的诊断、治疗仪器和药物的应用,以及病源类型的变化,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口腔门诊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研究医院内感染的管理愈来愈成为口腔门诊的重要课题。口腔疾病的发生率很高,病员广泛,病种复杂,各类传染病患者也无法在就诊前检出,因此导致疾病的传染源广泛存在。口腔疾病的治疗操作均在患者口腔中进行,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血液、病菌等直接污染医生的手及器械,医务人员的手及诊疗器械又成为传染的主要媒介。若没有严格的消毒措施,将会导致医患之间、患者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因此,加强口腔门诊的感染管理已成为口腔门诊护士的重要职责。

  • 标签: 口腔门诊 感染管理 患者 医院内感染 口腔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口腔科患者多且流动性较大,为了预防控制患者发生交叉感染,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病史,从中发现潜在的感染源,以便在口腔修复过程中进行严格的传染控制。

  • 标签: 口腔修复感染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口腔癌患者术后应用口腔冲洗对术后口腔感染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 2016年 5月 -2019年 7月在医院接受口腔癌手术治疗的 7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均分,其中一半患者给予常规的口腔护理,另外的一半患者应用口腔冲洗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口腔感染率。结果 : 与对照组对比,在术后 3d和术后一周,研究组患者的口腔感染率明显低,口腔舒适度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口腔癌患者术后应用口腔冲洗能明显降低术后口腔感染率,提高口腔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

  • 标签: 口腔冲洗干预 口腔癌患者 术后口腔感染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癌放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口腔癌放疗患者138例,采取回顾调查法,对口腔癌放疗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收集及发生口腔感染现状。根据口腔感染判定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口腔癌放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相关危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8例口腔癌患者中发生口腔感染的患者19例,占13.7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血浆白蛋白<40 g/L、放疗周期3周以上、不良口腔习惯及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均为导致口腔感染发生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放疗周期3周以上及不良口腔习惯均为导致口腔感染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年龄≥60岁、化疗周期3周及以上和不良口腔习惯等均为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应加强口腔卫生的健康重要宣传,改善不良口腔习惯,多给予高龄患者支持和关爱,提升其自我口腔清洁能力,根据患者病情实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放疗次数及时间,提升患者的治疗耐受度。

  • 标签: 口腔癌 放疗患者 口腔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口腔护理在儿童口腔感染控制中所展现的临床意义。方法:挑选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佛山市口腔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童口腔科接受治疗的84例儿童病例,根据随机分配方式分成两组,纳入对照组42例,进行常规护理;纳入42例为观察组,期间进行口腔护理。结果:口腔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口腔PH值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口腔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儿童家属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口腔感染控制中实施口腔护理措施,对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具有预防功效,口腔清洁状态好,儿童家属认可护理工作。

  • 标签: 儿童口腔护理 感染控制 口腔感染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68例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广谱抗生素、全身支持疗法、脓肿切开引流以及清除病灶治疗,而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又采用了自拟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有效的中西药结合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能比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口腔面部 多间隙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医院消毒,特别是口腔科器械消毒,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首先是临床医护人员认识不足,不重视消毒工作;其次是临床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技术缺乏了解,不能合理选择现有的有效的消毒技术。其带来的是两个方面的危害其一,由于使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牙科治疗器械而导致的血源性疾病传播在患者中播散;其二,口腔器械污染严重不仅危及患者,亦危及医护工作人员,有报导,国内口腔科医护人员血清乙肝病毒(HBg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因此要做好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 标签: 口腔科 感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