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赖贵三主编,台湾里仁书局2005年2月出版。全书40余万字,631页。本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部分。上编为“历史考述实录”,客观陈述了台湾易学发展的历史情况,将其划分为三阶段七时期,并附录多篇整理资料,以供参考。分为三部分。一是研究成果述略,收集了海峡两岸学术界关于“台湾易学”的研究成果共12种,依论述年序排列,并做了简要的介绍。二是面向分期简论,把台湾易学研究和发展分为学院派、学会派、

  • 标签: 易学史 台湾 研究成果 2005年 客观陈述 海峡两岸
  • 简介:台湾历史的研究,需要以全球史观加强大背景的考察,同时坚持实事求是、钩沉知新的治学态度,既反对"遗忘",又反对"狂欢"。我想从文化/文学史研究的角度,谈三点粗浅的意见。

  • 标签: 台湾史 史实 史笔 史识 文学史研究 台湾历史
  • 简介:该书由著名学者欧阳昱先生编著,2016年5月在台北市猎海人出版社出版。此书以谈文化交流为铺垫,主要讨论了澳中文学交流。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编,先写澳大利亚文学在中国的情况,把澳大利亚的华人文学当做中澳文学关系的一个领域来考察,对该文学的历史进行了诗意的勾勒,介绍澳大利亚文学中华人的英文写作等;中编写中国文学在澳大利亚的译介,起源、流布、影响等情况并探讨了从1788年到2007年这220年来中国文学如何通过英文进澳大利亚等;下编三章分别讨论两位澳大利亚华裔作家以及三位澳大利亚作家等,从各方面揭示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

  • 标签: 澳大利亚文学 英文写作 交流史 文化交流 欧阳昱 上中
  • 简介:在两岸文论的竞技场上,以“务实行动派”著称的李瑞腾是左右开弓的高手。他一边从事行政工作,一边著书立说。由33本组成的《台湾文学长编》^①,便是他担任台湾文学馆馆长期间策划出来的赫赫战果。

  • 标签: 文学史研究 台湾地区 行政工作 著书立说 竞技场 文学馆
  • 简介:台湾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问题是史观问题。这里的史观问题,不仅是在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意义上讲的,而且更多的是从方法论意义上讲的。确立方法论意义上的台湾史观,需要建立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这一祖国史观的基础之上,同时也离不开同属一个中国的台湾与大陆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只有这样的历史认识方法论,才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也才能科学地认识和研究台湾历史。

  • 标签: 台湾史 国史观 一个中国 方法论 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
  • 简介:1949年以来,台湾地区的儿童戏剧教育是通过法规的制定及政策的推行来实施的,行政当局基本上是主要的推动力量。20世纪60年代,台湾儿童戏剧走入校园。而"教师写作研习营"的举行,亦成为快速提升儿童剧本写作的推动力量。而"创作性戏剧"教学引进于60年代,主要推动于80年代。"创作性戏剧"被引介到台湾,为台湾本地儿童戏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勇于尝试的"实验"精神,逐步开创出80年代后期台湾儿童戏剧教育的新发展方向。台湾的儿童戏剧教育在开创中实现了融合,而在融合中又得以进一步的开创。

  • 标签: 儿童戏剧 戏剧教育 台湾地区
  • 简介:现代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说:“治能平心持论。深文纳周(指不根据事实,却援引苛刻的法条,故意陷入于罪),于古人无伤,而于当世学术人心,则流弊实大。”吴密察获得蔡英文青睐,

  • 标签: 史德 历史 政治 史馆 台湾地区 史学家
  • 简介: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握有专征之权的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兵从福建铜山出发,在澎湖歼灭了明郑水师主力。郑克壤等见大势已去,纳土归降。清政府虽然消灭了明郑政权这一数十年的对手,但对于台湾如何处置,或弃或留.众说纷纭,康熙皇帝也举棋不定。最后.施琅力排众议,上《台湾弃留利弊疏》,详细陈述台湾应留的理南,明确表达台湾应留的主张,指出台湾“弃之必酿成大倘,留之诚永同边圈”。施琅的意见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并为康熙皇帝所采纳,决定在台设立一府三三县,派兵驻守。在康熙皇帝统一台湾的过程中,施琅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对此学术界多给予积极和肯定的评价,认为施琅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

  • 标签: 统一台湾 历史研究 康熙皇帝 书摘 福建水师 施琅
  • 简介:2013年6月19日郭良蕙在台湾悄然辞世,享年87岁。1950、60年代,她是台湾文坛红极一时的小说作家,生前出版长短篇小说约六十部。她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1949年随新婚夫婿到台湾。1962年爆发的"《心锁》事件",不仅当时喧腾港台两地,且多年来成为热门话题。本文除了铺陈《心锁》从连载到出版、从官方查禁到民间论战,整个"事件"前因后果,也叙述事件与"台湾文学史书写"的关系,呈现国民党文艺政策下的台湾文学生态。

  • 标签: 郭良蕙 《心锁》 “心锁事件” 台湾文学史 戒严时期文学生态
  • 简介:《中国道教》四卷本台湾版序卿希泰道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它和儒、释两家一起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所说的道家文化,是包括了道教文化在内的。道家与道教,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先秦道家,是以老庄...

  • 标签: 中华传统文化 道教文化 道教史 台湾版 少数民族 道家文化
  • 简介:大陆的台湾文学著述卷帙纷繁,入选的样本有刘登翰等人主编的《台湾文学》、杨匡汉主编的《中国文化中的台湾文学》、黎湘萍著的《文学台湾--台湾知识者的文学叙事与理论想像》以及朱立立著的《知识人的精神私--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一种解读》.在这几部编著中,前两部带有较明确的全面系统梳理台湾文学发展变迁历史的意图与实践,后两部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线性文学历史,但因为它们都注意到了文学发展的历时性轨迹,并试图沿着这条轨迹追踪某种逻辑性规律,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写作的基本特征,因此将它们也归入'台湾文学'写作的总体格局中,以期在开阔的研究视域中丰富理论建构体系.

  • 标签: 国族想像 精神私史 大陆学者 台湾文学史 理论视野
  • 简介:台湾文学研究的重要一翼──评《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汪景寿,杨正犁古继堂是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界最早的学者之一,70年代末就已起步,十多年来,研究不辍,著述颇丰,独树一帜。特别是《台湾新诗发展》和《台湾小说发展》同时在海峡两岸出版,普获好评。几乎同时...

  • 标签: 台湾新文学 理论批评史 台湾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批评 中国文学理论 新文学理论
  • 简介:撰写《台湾文学》,在台湾被称为“一项何等人迷人却又何等危险的任务”(杨宗翰《文学的未来/未来的文学?》,台北,《文讯》2001年1月号)。这里讲的“迷人”,是因为在高喊“台湾文学国家化”的台湾,文学研究远远跟不上“本土化”的趋势,至今还未出现过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台湾文学》。要是有谁

  • 标签: 台湾省 新文学史 《台湾文学史》 陈芳明 学科建设 陈映真
  • 简介:台湾学者邢义田对古代罗马素有研究,编译过资料选集,写作过专题论文和有关书评,翻译过重要文献,发表过考古调查报告,现场拍摄过文物照片。这些成果中有的内容为大陆史学界少见,因此颇具参考价值。

  • 标签: 台湾学者 邢义田 古代罗马史
  • 简介:一、前言本次会议主题是“河洛文化与台湾”,故笔者为便于表达个人对本议题的看法,特对所谓“河洛文化”的概念及其地位、内涵先加以澄清并说明如下:

  • 标签: 河洛文化 台湾地区 地缘 史缘 血缘
  • 简介:“部网站”是台湾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门户网站,内容极为广泛,包括民国时期各类政府公报、《外交部公报》《立法院公报》。其中,教育公报收藏最为完善,也是其网站的主要特色所在。台湾地区的“部网站”,对大陆地区的数据库建设不无借鉴意义。

  • 标签: “部史网站” 政府公报 教育公报
  • 简介:台湾是一个海岛,其本身就是中国海洋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透过台湾岛的历史,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中国海洋主权形成发展历史的一扇窗口。

  • 标签: 发展历史 海洋主权 台湾史 中国 脉络 解读
  • 简介:台湾女性文学》是一次成功的区域女性文学史实践,它在史料整理、地域色彩、性别文化与批评等方面颇具特色。其努力,反映了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走向成熟与细化的趋势。通过对三百多年台湾女性生活、文学创作与女性意识变迁的历史梳理,勾勒了作为中国文学一部分的台湾女性文学的发展轮廓。

  • 标签: 台湾女性文学史 性别视角 女性意识 文化变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05
  • 简介:台湾文学历史叙事呢,建构台湾文学历史叙事,在黎湘萍的《文学台湾——台湾知识者的文学叙事与理论想像》中

  • 标签: 台湾文学史 大陆学者 学者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