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0509号台风“麦莎”造成临安市局部地区特大暴雨的环流形势和云系演变及地形对台风降水影响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特殊地形对降水增幅效应显著。这对今后预报台风暴雨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台风 暴雨 天气形势 地形
  • 简介:摘要台风北上带来强降水会对东北地区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利用延边地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该地区1981~2016年出现的台风天气进行分析,得出台风天气多发于8月,其次是7月和9月,6月和10月发生概率最低;直接影响型、西路型、东路型及消失台风型是延边地区台风天气主要路径,其中以东路型影响最多,其次是直接影响型,消失台风型最少。

  • 标签: 台风 发生概率 影响路径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TRMM卫星降水估测资料来分析登陆广东台风“伊布都”非对称降水分布。通过利用傅里叶分解来分析登陆台风的一波降水分布,进而得出台风“伊布都”降雨中心最大值一般都位于台风的南侧,利用再分析资料,分析大尺度环境流场以及其水汽条件,环境垂直风切变对非对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伊布都”受副热带高压西南侧东南气流的引导,使之其路径为西北路径。高层有辐散中心位于台风南侧,为其提供动力背景;低层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位于其南侧,有利于南侧出现降水;另外,环境垂直风切变对其降水非对称分布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 标签: “伊布都”台风 非对称降水
  • 简介:借助JAXA/EORC热带台风数据集资料,实现了台风区和非台风区的分离,在此基础上,利用热带测雨卫星搭载的测雨雷达和可见光/红外扫描仪的融合观测资料,对1998~2007年东亚雨季台风及非台风降水的气候特征和降水云红外信号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东亚台风降水强度谱较非台风降水谱更宽,特别是对流降水主要分布在5~20mm/h之间;强降水更多,主要分布在东亚洋面。2)雨季东亚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非台风层云降水,但台风降水对局地降水量的贡献也不容忽视,例如台湾以东附近洋面可达20%。3)台风降水云亮温海陆分布差异显著;其雨顶高度在4~9km(层云)和4.5~12.5km(对流)之间均有分布,较非台风降水雨顶高度谱更宽。4)不同等级的台风降水强度、覆盖区域和云顶10.8μm亮温分布上差异大。

  • 标签: 热带测雨卫星 台风降水 非台风降水 可见光/红外扫描仪
  • 简介:利用实测资料和客观分析资料,综合分析环流背景、下垫面、水汽输送等对“灿鸿”路径和强降水分布影响。研究表明,位于东部沿海的高压脊东移并人使得副高加强北进,以及“灿鸿”与“莲花”之间弱的双台风互旋作用,导致“灿鸿”路径偏东。围绕台风中心的输送带将充沛水汽源源不断输送至浙东沿海上空,低层暖湿气流使得大气趋于对流不稳定,不稳定能量释放激发的上升运动,与四明山区迎风坡强迫抬升叠加作用,形成了位于四明山区的暴雨中心。整个台风影响期间浙江东部沿海大气比较稳定,暴雨主要是由大气的斜压作用引起的。台风登陆前东西侧螺旋云带逐渐趋于对称,但其与南侧季风云团的联系基本被切断,使得浙江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区。

  • 标签: “灿鸿” 路径 降水
  • 简介: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卫星、雷达、区域自动站等资料对“苏力”台风造成的不对称降水成因进行初步分析,分析表明副热带高压较为稳定时,“苏力”北侧高压坝的存在,引导其稳定西行,导致预报路径与实况出现偏差,并且由于副高脊线偏南,抑制了北侧环流的发展,也导致了“苏力”出现了不对称结构。其环流西南侧有切变和强辐合存在,同时台风东北侧有辐散,不利于暖切的生成,西南气流的增强,对登陆后的偏南大风和尾流降水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副热带高压 不对称结构 涡度平流 辐散 尾流降水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MICAPS观测资料、EC、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114号台风“灿都”的移动路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高空环境场的引导气流对台风“灿都”路径影响显著,在强大的冷涡发展背景下,配合自身较小的体型、超强的强度,带状副高在两者作用下易发生“断裂”,由西行路径调整为北上路径。(2)EC、NCEP、JAP、GRAPES模式预报一致认为台风将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登陆,与实况不符,对台风路径进行主观订正仍是台风预报服务中的难点之一。(3)GRAPES模式对台风“灿都”进入东海后的预报误差最小,GRAPES预报资料可作为以后台风路径参考的重要资料。(4)EC与NCEP模式对台风在舟山地区的降水预报表现都较差,EC模式预报强降水中心偏西,NCEP模式预报强降水中心偏北,与实况不符。

  • 标签: 灿都 路径  数值预报
  • 简介:通过对2016年影响浙江省的两个秋季台风“莎莉嘉”“海马”的移动路径、地形影响、形势场和物理量场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得出:“莎莉嘉”台风暴雨属台风远距离暴雨,而“海马”台风的降雨为本体环流降雨:地形、冷空气影响对降水的增幅作用尤其明显,地形作用和冷空气是“莎莉嘉”台风暴雨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海马”台风影响时,冷空气位置偏北,为台风本体环流降雨造成的暴雨;秋季登陆台风与其他天气系统主要是冷空气共同影响的降水需更加关注,同时应更加注重雨的预测。

  • 标签: 秋季台风 对比分析 地形 冷空气 物理量分析
  • 简介: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环流背景、冷空气活动和地形对台风"海燕"(2013)后期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燕"后期路径北翘东折的环流背景为500hPa高度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引导气流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动而发生改变。2)"海燕"东西两侧经向风和南北两侧纬向风的不对称分布是导致台风路径突折的主要原因,此外冷空气和地形的阻挡作用也是使得"海燕"路径突折的重要原因。3)冷空气对降水的影响体现在,前期冷空气侵入到"海燕"西侧,使其获取了斜压能量,有利于台风低压和暴雨的维持,后期冷空气主体侵入到台风低压,使得台风低压斜压性明显减弱,低压环流迅速填塞,降水趋于减弱。4)对于秋、冬季的台风而言,除了要关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槽等天气系统和地形的影响外,还需注意冷空气南下对台风路径和降水强度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北上的台风而言,冷空气南下可能会导致台风路径突折,降水幅度增加。

  • 标签: 台风 路径 暴雨 冷空气 物理量
  • 简介:1前言永泰县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内陆山区,台风季期间时常受台风影响,特别是台风的强降水常引发洪涝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为了更好地做好我县台风预报服务工作,笔者对1956~2005年期间影响永泰的台风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出台风对永泰影响的一些规律。

  • 标签: 台风降水 统计分析 路径 东南沿海 台风影响 洪涝灾害
  • 简介:摘要:利用(逐日NCEP再分析)、常规观测、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1913号台风“玲玲”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原因,并对“玲玲”的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外围引导气流较强时,台风沿引导气流方向行进,引导气流较弱时,台风受高空槽的吸引,移动路径产生向西的分量;中低层的冷空气的侵入,破坏了台风自上而下的暖心、不对称结构,呈现了上暖下冷的稳定结构,趋于向温带气旋变性。“玲玲”影响吉林前期主要受台风外围气流影响,水汽厚度浅薄,但维持时间长,产生的累计雨量较大。后期台风残余云系,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冷暖空气交界处激发出整层上升运动,同时在台风外围水汽、偏南水汽共同作用下水汽厚度增加,更充沛的水汽来源为更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在吉林中东部产生暴雨天气。

  • 标签: 台风路径 台风变性 降水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逐6小时的再分析资料及葵花8红外卫星云图资料,浅析“黑格比”台风造成温州机场持续暴雨的原因。结果表明:“黑格比”台风降水集中在台风登陆时段,降水由其台风本体造成;“黑格比”西南侧低压带的西风急流为“黑格比”持续提供水汽输送,“黑格比”北侧高压坝的维持使其移动减慢有利于降水的维持;红外云图来看,“黑格比”主体云团长时间的覆盖维持,是导致温州机场长时间出现暴雨的直接原因,“黑格比”台风的云型结构特征与降水特征较为匹配,对台风暴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标签:
  • 简介:<正>在热带洋面上生成发展的低气压系统称为热带气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热带气旋有不同的称谓,在中国和东亚地区称之为台风,而在大西洋地区则称之为飓风,它们都是中心附近最大持续风力达到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台风预警信号共分5级,由弱到强分别是白色、绿色、

  • 标签: 洋面 气压系统 预警信号 青莎 气压层 胆风
  • 简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7月17~21日发生在山东地区的强降水事件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次强降水是在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对干侵入特征的分析表明,这次强降水事件中干空气主要以纬向侵入为主,这与济南"7.18"暴雨不同。通过对假相当位温(θse)的诊断分析发现,干空气侵入一方面有利于锋区的形成和维持,另外一方面还能够加剧低层的对流不稳定度,有利于对流运动的维持和发展。湿位涡场的分析则表明,高位涡的下传是干空气侵入的一种可能机制,干侵入是高位涡下传的一种表现方式。

  • 标签: 干空气侵入 对流不稳定 假相当位温 湿位涡
  • 简介:通过对大尺度环流背景、副高强弱变化、温度场的分布以及物理量场的研究表明,影响201209号台风“苏拉”路径的主要因素是副高南侧东南气流为引导气流,另外双台风效应对“苏拉”路径作用明显;西南季风活跃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以及出现了Ekman抽吸作用,使得台风登陆后强度减弱慢,强降水维持,造成大范围的暴雨天气。

  • 标签: 台风“苏拉” 移动路径 降水 分析
  • 简介:2004年夏季,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继2003年遭遇高温干旱后,2004年夏季又遭遇严重的大范围高温干旱.梅雨期雨季不明显,梅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属不典型的梅雨年.夏季共遭受4次热带风暴影响,其中第14号台风"云娜"给浙江省造成严重损失.热带风暴影响带来的强降水,以及通过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但浙西与浙北干旱仍较严重.雷暴、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也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 标签: 台风 热带风暴 强降水 气温 梅雨期 梅汛期
  • 简介:厄尔尼诺现象是引起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发生对次年台州7~9月台风影响及降水有密切相关.从统计分析中发现,厄尔尼诺当年台州有中等偏重以上台风影响时,次年7~9月无中等偏重以上台风影响,降水一般偏少;反之,如厄尔尼诺年无中等偏重以上台风影响时,则次年7~9月有中等偏重以上台风影响,降水一般偏多.利用这种反相关的规律,可运用于长期预报.

  • 标签: 厄尔尼诺 台风类型 降水量
  • 简介:分析了2008年08号台风“凤凰”的移动过程及其对江苏降水的影响。由其移动路径和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的变化,以及影响江苏降水环流形势的演变可以发现,“凤凰”的移动路径主要受强大而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引导;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风为台风降水输送了丰富的水汽,给江苏地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冷空气的侵入也是台风“凤凰”登陆后造成江苏持续性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同时冷空气的入侵也破坏了台风的暖心结构,加快了台风的消亡。

  • 标签: 台风“凤凰” 副热带高压 西南季风 冷空气侵入
  • 简介: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英德市2016年9月28-29日台风降水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台风降水落区中低空处与中低空处宽广的辐合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配置方式对于上升的运动发展和维持较为有利;不同高度的高能区都极旺盛,中心强度和高能区面积不断扩大,在700hPa中低空处存在有明显的高能舌区,850hPa低空处有明显的高能中心,降水强度较大;英德市水汽输送主要来源于台风螺旋雨带的偏东风急流,英德市在水汽通量密集区的出口位置,说明英德市有充足的水汽输送,降水落区同水汽通量带的移动较为一致。

  • 标签: 台风降水 物理量场 英德市 分析
  • 简介:今年第13号台风“天鸽”在8月23日登陆,给珠三角沿岸带来大范围强风暴潮。为2017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截至8月25日。该台风已造成18人死亡,超过500人不同程度受伤,直接经济损失也已超出百亿元。

  • 标签: 强台风 直接经济损失 风暴潮 珠三角 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