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50例后半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进行疗效分析,讨论影响因素,从而为后半BPPV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1年5月在在我科就诊的后半BPPV患者50例,进行Epley手法复位治疗。结果治愈有效率在治疗后近、远期疗效分别为94%和96%,手法复位治愈有效率高。所有病例随访3~12个月,均无复发,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尽管BPPV有自愈的可能,但手法复位的简单有效,不需要任何仪器,安全性好,可以明显缩短病程,目前为BPPV的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后半规管 BPPV Epley复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6例后半(P-SC)合并水平半(H-SC)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和手法复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间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诊断的26例P-SC合并H-SC的BPPV患者,P-SC的BPPV采用改良Epley法复位,H-SC采用Lempert法复位。结果治疗后随访1月时治愈19例(73.08%),有效4例(15.38%),无效1例(3.85%),复发2例(7.69%)。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手法复位P-SC合并H-SC的BPPV患者安全有效,准确定位受累半的侧别及位置是复位成功的前提。

  • 标签: 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又称耳石症,是引起眩晕的最常见的内耳疾病,在耳性眩晕中发病率排在首位。BPPV的临床特点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在所有BPPV病例中,后半耳石症的发病率最高,并且采用手法复位疗效最好。现将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耳鼻喉科门诊收治的后半耳石症患者实施Epley手法复位治疗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 标签: 半规管耳石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的特点及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41例头晕患者的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Dix-Hallpike诱发试验及仰卧侧头位试验确诊为后半BPPV,并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后半BPPV中老年好发,Epley手法复位效果明显。结论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头变位性眼震试验能够确诊后半BPPV,Epley复位治疗后半安全有效。

  • 标签: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Epley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两种复位法治疗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我院2016年 3月至 2018年 1月间接受的 62例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1例,观察组 Epley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组采用 Semont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复发次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复发率及复发次数≥ 3次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Epley法 Semont法 复位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应用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分别进行治疗,采用痊愈、改善、无效的标准定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于第4、7、10天时有效率为95.35%、100%、100%(痊愈率为100%),而对照组同期为81.82%、88.64%、93.18%,14天时为93.18%。结论应用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后半BPPV,有效率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后半BPPV。

  • 标签: 体位性眩晕 半规管 Epley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176例明确诊断为后半良性发作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症患者采用Epley法复位治疗,嵴帽结石症患者采用Semont法复位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76例患者经1次治疗后痊愈134例,有效26例,无效16例,2次治疗后痊愈149例,有效18例,无效9例,经过3次后痊愈161例,有效11例,无效4例。结论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疗效明显,安全简单,是后半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首选治疗方式。

  • 标签: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 手法复位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选取 9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三组, A组患者接受单纯手法复位治疗, B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联合改善前庭药物治疗, C组患者给予单纯改善前庭药物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 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概率相比较于 A组与 C组均明显较高, P<0.05;B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较 A组与 C组低, P<0.05。 结论:手法复位联合改善前庭药物治疗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可缩短病程。    【关键词】后半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of observation.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pla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manual reduction,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manual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modified vestibular medicine, and group C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improved vestibular medicin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recurrence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probability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group C, P < 0.0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group C, P < 0.05. Conclusion: manual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improvement of vestibular drug treatment can obtain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and shorten the course of diseas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pley复位法治疗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canalbenignparoxysmanpositionalvertigo,PC-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就诊的80例患者,采用Epley后半复位法治疗。结果80例患者痊愈7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结论Epley复位法对于PC-BPPV是一种简单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该病治疗的首选疗法。

  • 标签: 手法复位 良性阵法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诊断、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PC-BPPV患者的资料,根据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确诊为PC-BPPV,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对行Epley手法治疗1次无效者间隔7d重复治疗,重复3次无效者采用Semont;完成治疗后随访观察总有效率。结果2种手法复位相结合治疗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效率提高。结论结合病史,根据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对PC-BPPV患者进行诊断并采用相应2种手法复位相结合的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眩晕 诊断 治疗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三组,A组患者接受单纯手法复位治疗,B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联合改善前庭药物治疗,C组患者给予单纯改善前庭药物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 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改良Semont方法治疗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采用Semont法进行复位治疗,评价本组患者治疗后1周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44例患者治疗1周后,治愈26例,占59.09%;有效15例,占34.09%;无效3例,占6.82%;总有效率为93.18%(41/44)。本组44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愈22例,占50.00%;有效15例,占34.09%;无效5例,占11.36%;总有效率为88.64%(39/44)。结论改良Semont复位法治疗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半规管 疗效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选取 9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三组, A组患者接受单纯手法复位治疗, B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联合改善前庭药物治疗, C组患者给予单纯改善前庭药物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 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概率相比较于 A组与 C组均明显较高, P<0.05;B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较 A组与 C组低, P<0.05。 结论:手法复位联合改善前庭药物治疗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可缩短病程。    【关键词】后半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of observation.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pla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manual reduction,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manual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modified vestibular medicine, and group C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improved vestibular medicin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recurrence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probability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group C, P < 0.0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group C, P < 0.05. Conclusion: manual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improvement of vestibular drug treatment can obtain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and shorten the course of disease.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手法复位与合并综合方法治疗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0例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70例,A组患者予以手法复位治疗,B组患者在手法复位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患者总有效率的92.9%高于A组患者的78.6%(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手法复位与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综合治疗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手法复位后体位限制的必要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BSCO、Proquest、Web of science及Ovid,筛选手法复位后体位限制对PC-BPPV患者疗效研究的相关文献,以有效率和复发率为疗效指标,采用Stata15.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单次就诊有效性研究纳入文献11篇,累计样本量1 733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PC-BPPV患者手法复位后进行体位限制与单纯手法复位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2,95%CI=1.07~1.18,P<0.001)。总有效性研究纳入文献12篇,累计样本量1 763例,体位限制组与非体位限制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3,95%CI=0.99~1.08,P=0.118)。复发率研究纳入文献5篇,累计样本量659例,体位限制组与非体位限制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0.62~1.54,P=0.937)。结论与非体位限制组相比,单次就诊手法复位后进行体位限制可能有助于提高PC-BPPV治疗的有效率,而在不考虑就诊次数情况下,是否进行体位限制对PC-BPPV的最终预后无显著影响,是否进行体位限制对日后复发亦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 手法复位 体位限制 疗效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药物辅助Epley手法复位治疗老年后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老年PC-BPPV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予以Epley手法复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药物治疗(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及静脉滴注舒血宁);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9.4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辅助Epley复位法治疗老年PC-BPPV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手法复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BPPV Epley复位法 老年 舒血宁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氟桂利嗪联合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进行简要分析,尤其是对于PC-BPPⅤ的疗效进行归纳和总结;方法将原发PC-BPPⅤ的患者共计9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手法治疗和氟桂利嗪联合手法治疗,确定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在一次性治愈率上较为接近,但是经过了4周治疗后,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较高,在三个月后的随访中,治疗组的复发率也较低;结论使用Epley手法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对于PC-BPPⅤ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耳石复位 氯桂利嗪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老年患者,在对其实施治疗期间,探究运用耳部全息刮痧的方式,对患者DHI量表评分与临床干预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患者共计选择64名,抽取的时间在2021年12月-2023年2月,对患者按照随机的形式建组,对照组通过实施SRM-IV型BPPV诊疗系统进行复位治疗以及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之上实施耳部全息刮痧干预方式。探究患者在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后,统计患者眩晕残障评分情况,同时调查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组间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各项数据差异并不显著,P>0.05;观察组在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后,患者DHI量表评分情况数值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耳部全息刮痧干预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逐渐提高,P<0.05。结论:患者出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症后,在实施SRM-IV型BPPV诊疗系统复位治疗期间,对其实施耳部全息刮痧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眩晕残障情况,同时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其应用价值比较突出。

  • 标签: 耳部全息刮痧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眩晕残障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