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陕西某石煤矿生产工艺采用“硫酸浸出-固液分离-中和还原-萃取反萃取-氧化-铵盐沉”,该工艺在商洛地区石煤矿应用较为普遍,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浸出率、萃取率低、废水氨氮含量高、废水处理成本高[1]。通过对该工艺进行研究与改进采用“搅拌酸浸-氧化中和-离子交换-铵盐沉-选矿废水循环利用”的高效清洁生产提工艺,经试验研究及工业实际应用表明浸出率达92%,离子交换率率达98.5%,可得到纯度99%以上的V2O5,使选矿废水循环使用实现了实质性零排放。

  • 标签: 高效清洁 熟化浸出 氨氮废水 废水循环利用
  • 简介:摘要:采用湿法工艺提取石煤中的五氧化二,先将原矿经破碎机破碎,然后经球磨机磨至粒径147-208μm,配入适量钙盐在750℃下进行焙烧。考察钙盐的加入量信焙烧时间对焙烧矿中浸出率的影响。把所得的焙烧矿样做浸出实验,考察酸碱度、浸出时间和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找出最佳浸出条件。因焙烧过程不加入钠盐,故对环境的影响显著降低。浸出率达到40%以上,资源利用率高,同时设备操作简单,最后浸出液通过CaCO3或CaO,即可达标排放。

  • 标签: 石煤 浸出 无盐焙烧 钙化焙烧
  • 简介:以V2O50.85%,发热值5000~6500kJ/kg的石煤矿为原料,采用循环化流化床发电-飞灰提-尾渣生产水泥工艺,浸出率可达82%~83%,从石煤到产品五氧化二全流程回收率达51.71%,生产1tV2O5可产出4~5t副产品白炭黑。工业试生产表明:该工艺提高了石煤资源综合利用率,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标签: 石煤发电 飞灰提钒 尾渣利用
  • 简介:摘要石煤矿提主要有焙烧和全湿法提工艺,但实际生产中存在能耗高、金属回收率低、综合利用率不足等问题,以陕西某地石煤矿为研究对象,在前期对石煤矿进行保温熟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保温熟化进行实验,重点考察了熟化时间、硫酸用量、熟化温度、矿粉细度、矿石含水量等工艺参数对浸出率的影响,同时对石煤物相在熟化过程中变化进行了研究。该实验采用拌酸-保温熟化-浸出技术,提效率高,是一种经济环保的石煤新工艺,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标签: 石煤 熟化 浸出率
  • 简介:摘要:为解决石煤矿生产线浸出工艺浸出率低的难题,以七角井矿焙烧粉料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加药系统,药剂制度及助浸剂。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合适的浸出条件及药剂添加对石煤矿的浸出率有很大的提升,石煤矿的浸出率由原来的70%提高至80.7%。说明合理的浸出条件及药剂添加对矿浸出有很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现场的生产指标。

  • 标签: 石煤钒矿 浸出条件 浸出率
  • 简介:文章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添加剂种类、添加剂与矿样配比及焙烧气氛对浸出率的影响。试验发现,适合湖南石煤焙烧阶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3h、彤石煤矿样/WCsCO3=100/10,的浸出率可达83%。

  • 标签: 石煤 焙烧
  • 简介:陕西某地石煤矿(V2O50.82%),经济价值较低。试验研究以选冶联合方式,采用湿法筛分工艺富集,精矿采用拌酸熟化-萃取工艺提取五氧化二,并进行了扩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用0.3mm孔径(50目)筛子湿法筛分,精矿品位达到2.11%,回收率达到82.70%;冶炼过程浸出率达到91.72%,回收率达到87.63%。

  • 标签: 石煤 筛分 湿法冶金 拌酸熟化
  • 简介:通过野外调查研究湖南省某石煤冶炼区周边土壤中的含量、形态、活性以及微生物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含量范围为168~1538mg/kg,均超过加拿大土壤质量的最高允许值(130mg/kg)。废弃区土壤平均含量高达1421mg/kg,尾渣区、原矿区和冶炼中心区的土壤平均含量分别为380、260和225mg/kg。BCR顺序提取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态组分(包括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中含量为19.2~637.0mg/kg,占总含量的7.4%~42.3%。土壤中五价含量为21.9~534.0mg/kg。此外,土壤高含量抑制了土壤酶活性和基础呼吸率。石煤区土壤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值得关注。

  • 标签: 土壤污染 活性 微生物响应 石煤提钒区
  • 简介:为了促进机尾矿的高附加值应用,研究了机尾矿粉磨后的粒度分布特征,探讨了机尾矿的易磨性,并通过XRD研究了机械力粉磨对机尾矿粉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尾矿具有较好的易磨性,机械力粉磨不会改变机尾矿的矿物组成.随着粉磨时间增加,机尾矿粉颗粒由晶态向非晶态的转化.磨细的机尾矿具有火山灰活性,最高可达72.3%,但是粉磨时间过长会由于团聚的出现而活性降低.

  • 标签: 钒尾矿 易磨性 粒度分布
  • 简介:【摘要】本文从工程实例出发,对石煤冶炼项目总图设计中的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和厂区道路等几个方面予以论述分析,结合项目实例阐述总图设计的布置方案,以供大家探讨。

  • 标签: 石煤提钒 总平面布置 竖向设计
  • 简介:针对某银石煤矿钙含量高的特点,进行了反浮选工艺流程试验和扩大连续试验,较好地回收了有价元素及银,并有效地降低了银精矿中的CaO等杂质。扩大连续试验获得银V2O51.49%、Ag151.22g/t;V2O5和Ag的回收率分别为95.38%和87.18%,CaO的脱除率为94.11%,试验指标较理想,为同类型石煤矿选矿提供了有效途径。

  • 标签: 高钙 石煤钒矿 银钒矿 反浮选 扩大试验
  • 简介:以湖南湘西某石煤矿为研究对象,根据小型试验选定的工艺流程和参数,采用酸浸提工艺,原矿V2O5品位0.832%时,取得了总回收率为75.93%的好指标,产品五氧化二含量98.25%.

  • 标签: 石煤 五氧化二钒 酸浸 氧化除杂 热解脱铵
  • 简介:磷钨酸光度法是测定矿石中五氧化二含量的方法之一,但将该法应用到石煤矿标准物质研制的定值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通过采用量值溯源与校验、测定方法的改进和基体影响的研究等手段,对石煤中五氧化二磷钨酸光度法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准五氧化二配制标准溶液,能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同时,对基体影响的研究弄清了该法的稳定性、准确性和扩展测定范围的方法。最后将研究方法应用到石煤矿标准物质研制的定值,达到了量值溯源的目的,4个候选物10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仅2.86%-4.87%。

  • 标签: 石煤 五氧化二钒 磷酸-钨酸钠-钒配合物 光度法
  • 简介:磷铁为例,介绍了复合矿物的矿物分析过程和方法,为从事冶金相关行业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些经验。同时,还系统地为分析磷、铁的矿物提供了数据和分析结果,供与磷、铁有关的研发人员参考和使用。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综合热分析等手段对磷铁的矿相组成、元素组成、物相组成和综合热变化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磷铁矿由磷铁矿和磷铁矿两种矿相组成;其元素组成比较复杂,金属元素总含量超过检出元素的70%;磷铁矿物中主要为各种合金,有部分单质磷等非金属单质,也有少量矿化物;在加热过程中,、磷、铁矿物中的、锰、铌、铬、铁等容易同时发生反应而混杂在一起,很难只通过控制温度实现、铬、铁三种元素的分离。

  • 标签: 矿相 物相 元素
  • 简介:以钛白粉副产废盐酸对除硅废渣浸出提,采用20%N235+5%仲辛醇+75%磺化煤油萃取体系,对酸浸液进行与杂质的分离以制备五氧化二。研究了萃取原理、杂质对萃取的影响、反萃结晶偏酸铵一步完成和煅烧等。试验结果表明,除硅废渣酸浸液经氧化后pH在2.0~2.5经三级萃取,的萃取率大于99%;Al^3+、Fe^3+、Mg^2+、Mn^2+、Ca^2+等主要杂质几乎不被萃取;负有机相经氨水反萃和结晶偏酸铵一步完成;偏酸铵煅烧制备的V2O5质量达到国标(GB3283-87)冶金99级要求。

  • 标签: 含钒废渣 萃取 偏钒酸铵 煅烧
  • 简介:摘要从渣中提取五氧化二,主要的方法有钠化焙烧法和钙化焙烧法。其中钠化焙烧法(苏打焙烧法)提工艺比较成熟,但存在污染严重,成本高等缺点,国内五氧化二生产多用此法。钙化焙烧法工艺简单,焙烧好控制,消除了氯气等有害气体,生产成本低。本文分析了废渣生产五氧化二的沉废水的处理。

  • 标签: 钒废渣 五氧化二钒 沉钒废水处理
  • 简介:摘要目前渣焙烧主要是采取氧化钠化焙烧法。影响一次残渣焙烧的主要因素,金属在前优先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热量,造成预热带温度过高,炉料易凝结成小球,导致收率下降。一次残渣附加剂配比主要是根据量及杂质含量来调整,量及杂质含量波动较大时需及时调整附加剂配比及回转窑热工制度。一次残渣经过焙烧、浸出后的固体残渣被称为二次残渣或弃渣,弃渣的高低是体现焙烧效果和系统收率的重要指标。本文分析了降低残渣中可溶的工艺。

  • 标签: 含钒残渣 可溶钒 工艺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废渣中生产高纯度五氧化二的具体工艺,并简单介绍沉废水对于环境与人体的危害性,介绍两种容易在沉废水方面的主要浓度与成分,分析其特性与共性。为今后相关工作提行之有效的参考。

  • 标签: 含钒废渣 高纯度 五氧化二钒 生产方法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科研工作者们通过对渣钙化焙烧工艺中渣粒度、焙烧温度、混合料CaO/V2O5、焙烧时间等进行优化,以及对实际生产中出现的结圈现象和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稳定了回转窑连续生产,提高了渣转化率。

  • 标签: 钒渣 熟料 含钒残渣 可溶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