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6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主任记者李辉与同志次子迈就在"文革"前前后后的情况作了一次长谈。此文根据谈话记录整理而成,并经迈修订。

  • 标签: 周扬 文革 父亲 毛泽东 五十年代 毛主席
  •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和党在文艺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同志,长期卧病,久治无效,于1989年7月3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同志原名起应,1908年生于湖南省益阳县。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他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革命战斗生涯。同志1928

  • 标签: 周扬 反革命政变 国民党反动派 周起应 文艺战线 益阳县
  • 简介:原名运宜,字起应。湖南益阳人,作家,现代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文艺活动家。1930年在上海投身左翼文艺运动。1937年到延安.历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鲁迅艺术文学院副院长、延安大学校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化宣传方面的领导工作,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等。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周扬 左翼文艺运动 文艺理论家
  • 简介:1959年(52岁)1月8日,与郭沫若联合署名写《红旗歌谣·编者的话》。1月15日,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筹建会上提出建议。1月20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学术研究和师生关系等问题。2月12日,在中宣部创作工作座谈会上就大跃进中的文艺工作偏向问题发言,强调"双百"方针。2月20日,在中国作协召开文学创作工作会议对文化"放卫星"进行批评。

  • 标签: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革命博物馆 简谱 周扬 文学创作
  • 简介:《杭州民进》征文,要大家写写建国60年来自己最“难忘的故事”。

  • 标签: 黑话 周扬 建国60年
  • 简介:大约是1966年2~3月,肺部手术后的父亲到无锡休养。后来听说,是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邀请他去的。路经上海时,张春桥还登门拜访,表现十分谦恭。在热情接待的背后,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做一件大事,策划着“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

  • 标签: 周扬 市委书记 柯庆施 张春桥 座谈会
  • 简介:1938年(31岁)2月13日,在边区文化界反侵略运动大会上讲"反侵略运动就是保卫文化运动"。2月21日,在戏剧《血祭上海》讨论会上详实分析此剧。毛泽东称此戏演得好,说这伙人别散了;当时有人提议办一所艺术学院,毛泽东表示愿以最大力量帮助艺术学院的创立;当即成立"艺术学院筹委会"。毛泽东、周恩来、

  • 标签: 文化运动 简谱 周扬 艺术学院 毛泽东 最大力量
  • 简介:1949年(42岁)2月16日,在临时出版委员会筹备会上谈平津解放后华北的出版等问题。2月22日,在黄洛峰主持的出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谈该会建立的目的。3月17日,就胡愈之关于出版问题的意见致电中共中央,询问可否请胡愈之参加或主持出版方面工作。

  • 标签: 出版问题 简谱 周扬 1949年 第一次会议 中共中央
  • 简介: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大批进步青年和文化人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中共中央根据形势需要,决定从国统区选调一些在文化学术方面有较高水平与成就的党员干部到延安工作,以加强文教战线的领导力量.1937年9月,李初梨、何干之、艾思奇、立波及夫妇等12人到达延安,受到热烈欢迎.

  • 标签: 中的周扬 延安整风 整风中的
  • 简介:是我国现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文艺活动家,建国后一直担任文化宣传方面的领导工作,是五六十年代中国文艺界的实权人物。“文革”初期,受到政治性批判,被监禁,“文革”后复出,以其深邃的眼光对历史进行反思。作为反思的一个成果,

  • 标签: 周扬 “异化” 风波 “文革” 文艺理论家 文学翻译家
  • 简介:京剧大师信芳独创"麟派"京剧艺术,以勇于创新,擅演新编历史剧享誉剧坛。1959年初春,在毛泽东关于"海瑞精神"的谈话后,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指示,信芳与上海京剧院同仁积极创作演出了新编历史剧《海瑞上疏》一戏。不料"文革"一起,这出戏与吴晗的《海瑞罢官》一道,被姚文元诬蔑为"替右倾机会主义翻案"的"大毒草"。信芳惨遭迫害,于1970年不幸

  • 标签: 周信芳 周扬 海瑞 上疏 毛泽东 新编历史剧
  • 简介:2008年11月12日,中国文联、文化部、中国作协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纪念百年诞辰座谈会。会上,有关领导和的生前好友缅怀光辉的一生。但与会者发言中较少提到关于文章引起的风波。

  • 标签: 周扬 风波 文章 记忆 中国文联 百年诞辰
  • 简介:、陈伯达早有交往陈伯达年轻时就喜爱文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就与有过交往。后来他们又先后到了革命圣地延安,依旧互相有所接触。全国解放后,又都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的副部长,虽然各自分工不同,但还是互相关照。

  • 标签: 周扬 陈伯达 交往 天津市 批判 招待所
  • 简介:此行益阳,为纪念母亲百岁冥寿。老一辈人过生日,兴的是农历。母亲诞生于丁未年正月十八,到今天整岁百年。

  • 标签: 母亲 周扬 父亲
  • 简介:毕生都在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1983年,复出后的提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讨论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继而上升为批判性的政治运动。在这次风波中,的身心虽然受到了重创,但他的理论和思想却被誉为"生前短暂却又难能可贵的心灵闪光"。然而,究其一生,文艺思想的维度其实是一致的:它显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无产阶级新文艺和新文化并为之付诸实践的巨大热情,正是从这个层面上讲,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

  • 标签: 周扬 “异化”问题 “有机知识分子”
  • 简介: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大批进步青年和文化人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中共中央根据形势需要,决定从同统区选调一些在文化学术方面有较高水平与成就的党员干部到延安工作,以加强文教战线的领导力提出过“国防文学”口号,与主张“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人开展激烈争论,犯过关门主义与宗派主义的错误,受到鲁迅的尖锐批评,因此中央负责人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都知道的大名。他到延安不久,毛泽东就找他谈话,了解上海文艺界的情况,委任他为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后来又让他担任鲁迅艺术学院主持丁作的副院长和延安大学副校长。在1942年2月开始后的整风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延安整风运动 周扬 民族革命战争 中共中央 大众文学 陕甘宁边区
  • 简介:我自打学会开车之后,在马路上见到最多的交通事故,便是汽车“接吻”,专业术语叫追尾。开着汽车在马路上跑,当然是一片你追我赶的热闹景象。倘若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你我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追尾就不会发生。因此凡是发生追尾,就一定是你我太亲密无间了,依照法规判定的全部责任就一定是后者。自己的车脑袋被撞破了,又要赔偿人家的车屁股,还要接受违犯交通规则的处罚,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于是有人就表现一副可怜的“窦娥相”。

  • 标签: 随想 周扬 文人 交通规则 交通事故 专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