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对老年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护理。慢性呼吸衰竭是很多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已致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本文探讨通过对老年性呼吸衰竭病人给予相应的专科护理使病人能够尽快康复或好转,尽早回归社会,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 标签: 呼吸衰竭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轻,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改善,86例顺利脱机,2例因病情加重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2例因肺心病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为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提供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更好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呼吸衰竭是老年人的常见危重急症。由于社会老龄化,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增加;老年人又易患肺炎、心脏疾病、创伤和感染性休克,由此诱发呼吸衰竭的病例随之增多。近年来,随着对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呼吸衰竭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特别是人工呼吸支持技术的发展,使呼吸衰竭的治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呼吸监测技术的发展也拓宽了呼吸衰竭的研究领域,为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 标签: 呼吸衰竭 二氧化碳分压 呼吸功能测定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创伤、休克、肺及呼吸道疾病、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疾病所引起的。它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为肺泡内气体和肺毛细血管内血液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发生障碍,并表现为严重的低血氧症或伴有高碳酸血症。救治时应迅速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积极治疗原发病和病因。呼吸衰竭所致病死率很高,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护理。

  • 标签: 呼吸衰竭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病因与治疗选择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20例全部治愈。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持气道通畅、抗感染、应用呼吸兴奋药,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营养支持治疗和恰当的氧疗以及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是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呼吸衰竭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呼吸衰竭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讨论呼吸衰竭患者的内科护理。结论通过护理可以使患者吸道通畅,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

  • 标签: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呼吸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及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一般来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mmHg,为呼吸衰竭。目的讨论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内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通过各种护理措施,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慢性呼吸衰竭 内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氧饱和度的检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2009年2月-2012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5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其预后将其分为两组好转组(n=33例)和恶化组(n=23例),通过心电监护监测指脉氧来反映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氧饱和度,观察血氧饱和度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恶化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病程的前期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疾病的中期和后期,恶化者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好转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P<0.05)。结论血氧饱和度水平与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有关,血氧饱和度越低,患者的预后越差,可以将血氧饱和度水平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 标签: COPD并呼吸衰竭 血氧饱和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NIPPV组,常规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NIPPV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辅助NIPPV治疗,观察患者pH值、PaCO2、PaO2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pH值、PaO2、PaCO2均有明显改善(P<0.01)。与常规组比较,NIPPV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明显,pH值和PaO2明显升高、、PaCO2下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呼吸衰竭疾病护理的新进展。方法配合治疗进行监测与护理。结论和有创通气相比,无创通气没有气管插管,这是它的优势,同时也是我们护理时要特别注意的重点。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时,护士应当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氧合情况、呼气末CO2水平等。若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暂时不予翻身。

  • 标签: 呼吸衰竭 护理 新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我科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护理。结果患儿成功撤机,并获得满意疗效,成功率99%。结论对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的护理是新生儿成功撤离呼吸机的关键。

  • 标签: 新生儿呼吸衰竭 呼吸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7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并归纳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27例患者中,26例患者气喘环节、意识转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经过精心护理康复出院,仅有1例患者因年龄较大,由于肺心病心衰死亡。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精心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呼吸衰竭 临床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6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同症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头罩吸氧处理,观察组给予CPAP治疗。观察两组24h后的临床疗效和血气分析结果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为56.67%,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观察组PaO2和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和PaCO2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h后的PaO2和SaO2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a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H有所提高,但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确切,能够安全、便捷、有效的纠正患儿呼吸窘迫症状,且无创治疗,副作用小,在临床上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CPAP 新生儿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中枢性呼吸衰竭伴反复自主呼吸停止病人的救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例中枢性呼吸衰竭并发自主呼吸反复停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全部6例病人中有2例病人为脑挫裂伤造成硬膜下血肿,术后发生呼吸停止分别为32h和28h,在第46d出院时2例病人均呈植物状态。1例病人为基底核丘脑出血术后呼吸停止3d后开始恢复,治疗4个月后出院,在5个月随访时病人呈植物状态。2例为左小脑半球出血术后发生自主呼吸反复停止15d和21d后恢复较好,并分别在5个月和6个月后2例病人可以生活自理。1例病人为高颈髓损伤伴枕大孔区血肿术前呼吸停止2h,术后10h呼吸恢复,5h后又发生呼吸停止,采用呼吸机维持15d后最终死亡。结论病人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后伴自主呼吸停止症状十分危险,出现此种情况时大多数病人由于病情危重而未能复苏引发死亡,但仍有少数病人通过及时正确的救治,能够恢复呼吸并存活下来,因此对该类病人在临床上绝不能放弃。

  • 标签: 中枢性呼吸衰竭 反复自主呼吸停止 抢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