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囊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房水内生长因子含量升高,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过度增生、迁移、纤维化导致后囊膜混浊而引起视力下降。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周期、增生、参与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通路,该通路在PCO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要的作用。而哺乳动物霉素蛋白(mTOR)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键位点,应用mTOR抑制剂干预通路信号传递,影响LECs的生物学功能,有望为防治PCO提供新思路。就mTOR信号通路及mTOR抑制剂在PCO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信号通路 抑制剂 后发性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γ1(EIF4G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探究其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机制。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分析EIF4G1在肿瘤中的表达量与预后意义;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人胰腺癌细胞系的EIF4G1表达水平。慢病毒转染构建EIF4G1低表达细胞系,分别为敲减#1,敲减#2与对照;慢病毒转染构建EIF4G1过表达细胞系,为过表达与空载;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与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胰腺癌的增殖能力;蛋白印迹法检测EIF4G1敲减后哺乳动物霉素蛋白信号(mTOR)通路的变化,组间比较选择t检验。结果多个数据库显示EIF4G1在胰腺癌中表达量升高,与胰腺癌的不良预后有关;低表达组PANC-1在第5天的吸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0.85±0.03、0.92±0.05比1.35±0.04,t=22.160、14.670,P<0.01);低表达组PA-TU-8988T在第5天的吸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05、0.99±0.04比1.99±0.07,t=26.740、29.390,P<0.01);低表达组PANC-1的克隆形成数目著低于对照组(91.00±7.55、107.00±7.00比147.70±21.83,t=4.250、3.070,P<0.05),低表达组PA-TU-8988T的克隆形成数目著低于对照组(137.00±16.09、147.30±13.50比222.70±18.50,t=6.050、5.700,P<0.01);过表达组MIA PaCa-2在第5天的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55±0.14比1.21±0.10,t=4.360,P<0.01);过表达组BxPC-3在第5天的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03±0.01比0.69±0.07,t=10.840,P<0.01);过表达组MIA PaCa-2的克隆形成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127.30±14.57比81.33±10.26,t=4.470,P<0.05);过表达组BxPC-3的克隆形成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105.70±13.58比47.00±7.55,t=6.540,P<0.01)。低表达组PANC-1细胞的p-mTOR含量低于对照组PANC-1细胞(1.00±0.12比0.55±0.19、0.54±0.19,t=3.480、3.450,P<0.05);低表达组PA-TU-8988T细胞的p-mTOR含量低于对照组PA-TU-8988T细胞(1.00±0.05比0.57±0.14、0.49±0.09,t=5.140、8.410,P<0.01)。结论EIF4G1在胰腺癌中上调,可能通过mTOR通路促进胰腺癌的增殖。

  • 标签: 胰腺癌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γ1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增殖
  • 简介:好多哺乳动物啊!它们有的非常小,有的非常大;有的在陆地上跑,有的在水中游,有的在天上飞……可它们是脊椎动物里最小的一类,也是动物世界里进化程度最高的一类。在哺乳动物众多的共同点中,最主要的几点是它们都有恒定的体温,用肺呼吸,在幼小时吮吸妈妈的乳汁!来和这些人类的“远亲”玩个猜谜游戏吧!

  • 标签: 哺乳动物 脊椎动物 动物世界 进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霉素蛋白(mTOR)通路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白藜芦醇组,每组10只。建模成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的水平,观察各组大鼠的肾组织病理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组织PI3K、AKT、mTOR及其磷酸化的表达水平,以及LC3A/B的表达水平。结果Model组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均高于Sham组和白藜芦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可见肾外髓质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白藜芦醇组大鼠肾损伤较Model组减轻。Model组p-PI3K、p-AKT、p-mTOR表达水平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藜芦醇组p-PI3K、p-AKT、p-mTOR表达水平低于Mode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el组LC3A/B表达低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明显改善肾IRI大鼠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是白藜芦醇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从而激活自噬,对肾起保护作用。

  • 标签: 白藜芦醇 肾损伤 缺血再灌注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索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钠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人源性肝细胞系HepG2、游离脂肪酸(FFA;油酸与棕榈酸浓度比为2∶1)建立体外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丁酸钠不同浓度(1、2、5、10、20、50 mmol/L)干预组,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丁酸钠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丁酸钠5 mmol/L干预(丁酸钠干预)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凋亡细胞比例;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丁酸钠1、2、5、10 mmol/L干预组、空白小干扰RNA(siRNA)干扰组、G蛋白偶联受体(GPR)43干扰组、GPR109a干扰组、GPR43/GPR109a双敲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转染前后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霉素蛋白(p-mTOR)蛋白质水平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CK-8检测结果提示丁酸钠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有剂量、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丁酸钠干预组的细胞凋亡比例高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3.400±0.100)%比(1.800±0.400)%、(1.067±0.4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21、8.705,P均<0.01);模型组凋亡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前,模型组的p-AKT、p-mTOR蛋白质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300±0.058比1.000±0.012、2.160±0.125比1.000±0.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80、8.575,P均<0.05);丁酸钠1、2、5、10 mmol/L干预组的p-AKT和p-mTOR蛋白质水平均低于模型组(1.530±0.085、1.407±0.096、1.032±0.035、1.036±0.099比2.300±0.058,1.483±0.073、1.297±0.048、1.067±0.035、0.970±0.072比2.160±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91、7.997、19.790、11.020,4.683、6.445、8.424、8.245,P均<0.05)。转染后,GPR43干扰组、GPR109a干扰组和GPR43/GPR109a双敲组的p-AKT、p-mTOR蛋白质水平均高于空白siRNA干扰组和丁酸钠5 mmol/L干预组(1.474±0.045、1.471±0.058、2.067±0.120比1.158±0.030和1.139±0.031,1.850±0.082、1.683±0.058、2.160±0.091比1.469±0.037和1.490±0.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AKT=5.807、4.816、7.322,6.109、5.080、7.463;tp-mTOR=4.235、3.113、7.044,2.542、1.497、4.562;P均<0.05)。结论丁酸钠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与GPR43/GPR109a-p-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丁酸钠 脂肪变性 肝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的低免疫球蛋白(Ig)G血症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激素敏感型IN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病情,将其分为INS初发组(n=20)和INS缓解组(n=20),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n=20)。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受试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CD4+CXCR5+ICOShighT)、初始B细胞(CD19+CD27-IgD+B细胞)、转化前记忆B细胞(CD19+CD27+IgD+ B细胞)、转化后记忆B细胞(CD19+CD27+IgD- B细胞)及浆细胞(CD19+CD27+IgD-CD38highB细胞)百分比;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受试儿外周血CD4+T细胞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受试儿血浆白细胞介素(IL)-2水平、丙二醛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性差异(LSD)-t法,对上述指标分别进行3组间及组间两两比较;对其中部分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本研究通过深圳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日期:2016-04-11),所有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并同意。结果①INS初发组患儿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以及血浆总IgG、IgG1、IgG2、IgG4水平等6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NS初发组患儿PBMC中Tfh百分比为(3.9±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1)%及INS缓解组的(4.9±1.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1)。③INS初发组患儿PBMC中,转化后记忆B细胞、浆细胞百分比为(8.4±3.6)%、(7.5±2.0)%,均低于INS缓解组患儿的(11.6±2.7)%、(11.4±3.9)%及对照组健康儿童的(12.2±3.7)%、(12.5±3.4)%,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④INS初发组患儿的8项指标,如CD4+T细胞相关基因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Blimp)-1、IL-2Rα、IL-2Rβ、IL-2R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哺乳动物霉素蛋白(mTOR)及霉素结合蛋白复合物(mTORC)1mRNA表达水平为(3.2±1.1)、(14.4±5.7)、(18.5±4.6)、(7.2±1.7)、(10.3±3.6)、(2.2±0.3)、(1.84±0.68)、(7.2±1.4),均高于INS缓解组患儿的(2.4±1.1)、(10.5±2.5)、(15.5±3.5)、(5.5±1.1)、(8.5±2.2)、(1.8±0.5)、(1.44±0.29)、(6.1±1.2)及对照组健康儿童的(2.4±1.1)、(10.3±5.5)、(14.6±4.8)、(5.6±2.5)、(1.56±0.42)、(2.4±1.1)、(10.3±5.5)、(14.6±4.8);而B细胞淋巴瘤因子(BCL)-6 mRNA表达水平为(1.22±0.29),则低于INS缓解组患儿的(1.49±0.35)及对照组健康儿童的(1.56±0.42),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⑤INS初发组患儿血浆IL-2水平及丙二醛浓度为(28.9±6.1) ng/L、(15.0±9.2) μmol/L,均高于INS缓解组患儿的(18.0±5.9) ng/L、(7.3±5.4) μmol/L及对照组健康儿童的(16.2±7.6) ng/L、(8.8±5.1) μmol/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2,P<0.001、P=0.004)。⑥INS缓解组患儿与对照组健康儿童上述21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60例受试儿PBMC中Tfh百分比与血浆IgG水平、浆细胞百分比,均呈正相关关系(r=0.692、0.809,P<0.001)。INS初发组20例患儿血浆丙二醛浓度与mTOR、mTORC1mRNA表达水平,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627、P=0.003,r=0.794、P<0.001)。结论INS患儿PBMC中Tfh百分比下降影响B细胞分化成熟,可能是导致患儿低IgG血症的原因之一。血浆IL-2水平升高和高脂血症导致的mTOR和mTORC1过表达,可能是抑制INS患儿Tfh分化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丙种球蛋白缺乏血症 免疫,体液 免疫球蛋白G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在结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微小RNA(miRNA,miR)-199a-3p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霉素蛋白(mTOR)的表达,探讨两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67例结肠癌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3.2岁,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其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iR-199a-3p和PI3K/Akt/mTOR表达,分析miR-199a-3p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分析结肠癌肿瘤组织中miR-199a-3p、PI3K、Akt、mTOR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结肠癌肿瘤组织miR-199a-3p表达(1.107±0.04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613±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5);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miR-199a-3p表达与淋巴管侵袭(χ2=8.111,P<0.05)、血管侵袭(χ2=5.550,P<0.05)、淋巴结转移(χ2=4.189,P<0.05)、肝转移(χ2=12.320,P<0.05)、临床分期(χ2=4.300,P<0.05)等临床病理因素明显相关,而与年龄(χ2=0.069,P>0.05)、性别(χ2=0.238,P>0.05)、肿瘤位置(χ2=0.321,P>0.05)、病理分级(χ2=0.013,P>0.05)、腹膜转移(χ2=0.109,P>0.05)等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mTOR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60%(54/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23.88%(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1,P<0.05);Akt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63%(50/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28.36%(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11,P<0.05);PI3K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66%(46/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25.37%(1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91,P<0.05);结肠癌肿瘤组织中miR-199a-3p表达与PI3K、Akt、mTOR均呈正相关(r=0.632、0.605、0.689,P<0.05),结肠癌肿瘤组织中PI3K表达与Akt、mTOR均呈正相关(r=0.707、0.705,P<0.05),结肠癌肿瘤组织中Akt表达与mTOR呈正相关(r=0.647,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miR-199a-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淋巴管侵袭、血管侵袭、淋巴结转移、肝转移、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显著相关;结肠癌肿瘤组织中miR-199a-3p、PI3K、Akt、mTOR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miR-199a-3p,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结肠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结肠癌 微小RNA 微小RNA-199a-3p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 简介:哺乳动物大家族的成员很多,如果简单细分的话,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三个小家族:单孔目哺乳动物、有袋类哺乳动物和有胎盘类哺乳动物。下面我们就请三个家族成员代表出来亮个相吧!

  • 标签: 哺乳动物 家族成员 胎盘
  • 简介:现在约存在4500种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很可能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也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具有多毛的身体、较大的头部和用于为幼崽哺乳的特殊乳腺。有两种主要的哺乳动物:有胎盘哺乳动物和有袋哺乳动物,这两种哺乳动物都胎生幼崽。还有第三种卵生的单孔类哺乳动物。鸭嘴丹和食蚁兽都是单孔类哺乳动物

  • 标签: 单孔类 回声定位 陆生动物 陆地动物 鼠海豚 吸血
  • 简介:卵生的哺乳动物——鸭嘴兽澳大利亚鸭嘴兽是世界上最怪异的哺乳动物之一,它长着鸭子的嘴、水獭的尾巴和带爪子的蹼足。公鸭嘴兽长有毒刺,母鸭嘴兽像鸟儿一样下蛋。鸭嘴兽是卵生的,它的繁殖季节在8月上旬到10月。雌兽在洞中用草、树叶和树根等做巢。雌兽产卵时躺在巢中,尾部卷曲在腹部,产1-3枚卵。雌兽乳腺无乳头,乳腺开口在乳腺区,供仔兽舔食乳汁。

  • 标签: “特殊的哺乳动物” 初中 科学课 备课参考
  • 简介:在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迎来了生命的春天。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一些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慢慢出现了。陆地上的巨兽--你大,我比你还大象是现代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其实原先象有很多种,但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只有非洲象和印度象这两种了。象的进化主要表现在牙齿和头骨上。

  • 标签: 哺乳动物 恐龙灭绝 生命 祖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53基因在骨肉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方法采用3×104接种数量的人共基底膜毛细血管形成试验模拟体内血管生成,应用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观察肌动蛋白纤维内蛋白水平及分布。最终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96例人骨肉瘤临床样本检测S2448p哺乳动物霉素蛋白(mTOR)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到p53基因对骨肉瘤MG63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明显,当p53浓度接近100 nmol/L时,其可以抑制人工基底膜上hFOB1.19细胞系内50%的血管生成;而当浓度大于200 nmol/L时,p53几乎可以完全抑制血管的生成血管分支点(2.37±1.56)个,低于0 nmol/L组的(26.79±3.2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6,P<0.05)。在41.8%(82/196)的样本中观察到血管内皮细胞中S2448P-mTOR的表达,经验证抑制作用源于p53基因对包括蛋白激酶B(Akt)、mTOR在内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下游因子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论p53基因能够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的血管形成。

  • 标签: 骨肉瘤 p53 血管生成 信号通路 雷帕霉素靶蛋白
  • 简介:嗨,大家好,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名字——鸭嘴兽。我长相很奇特——像鸭子一样有扁扁的嘴巴、脚趾间有蹼,是个游泳能手。看到我身后宽而扁的尾巴没有?我用它来“掌舵”。我和鸭子一样爱吃小虾、蚯蚓、水生昆虫等。我也会下蛋,一般一次产1-3枚卵。看,我的宝宝孵化了。它们是不是很可爱?右边的是小淘气正在喝奶呢。

  • 标签: 哺乳动物 鸭嘴兽 鸭子 昆虫
  • 简介:在澳大利亚生活着一种奇特的动物——鸭嘴兽,说它奇特是因为它虽然是哺乳动物,却和爬行动物、鸟类一样生蛋哦!是一种处于爬虫类动物哺乳动物中间的动物.

  • 标签: 哺乳动物 澳大利亚 爬行动物 鸭嘴兽 鸟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世界上约有5000种哺乳动物。不论天空、海洋还是陆地,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不管在炎热的非洲大草原,还是寒冷的太平洋,甚至南极,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或大或小.形状各异……而它们中的每一个,几乎都和我们有着或远或近的亲戚关系(我们都是哺乳动物家族中的一员)。

  • 标签: 哺乳动物 亲戚关系 太平洋
  • 简介:摘要 磷脂肌醇 3- 激酶 / 蛋白激酶 B/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它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生长、代谢、增殖、分化、血管生成、自吞噬等过程,促进肿瘤的形成。国内外的许多研究中已经证实 mTOR 与胃癌、肝细胞癌、胰腺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相关性。 4EBP1 (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 binding protein 1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4 E结合蛋白1)和 S6 蛋白激酶 1 ( protein S6 kinase 1,S6K1) 是 mTOR 重要的下游分子,他们调节蛋白质的翻译,在结直肠腺癌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与 预后相关,可作为较为理想的分子点和预后指标。

  • 标签: mTOR 4EBP1 S6K1 结直肠腺癌
  • 简介:哺乳动物动物界中最聪明的一类,它们在恐龙灭绝后崛起于江湖,并最终演化出了我们人类。不过,对于哺乳动物的脑量是如何增大,它们是如何变聪明的,过去科学家并不清楚。

  • 标签: 哺乳动物 聪明 嗅觉 恐龙灭绝 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