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商代甲骨卜辞里的牢、■分别指经过系养的牛和羊。西周以来牢字取代了■。为了区别经圈养的牛和羊,在牢前加上大小,用大牢专指体型相对于羊要大的经圈养的牛,用少牢专指体型相对于牛要小的经圈养的羊。《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关于"太牢""少牢"分别是牛、羊的说法更贴近周代社会实际。

  • 标签: 商周时期
  • 简介:<正>商周时期有没有青铜农具;在出土的青铜器中哪些器类属农具;铜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多大比例,这些问题都是考古学界长期以来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由于一些地区铜农具的先后出土,更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笔者近年来对上述问题作了点探索,

  • 标签: 商周时期 农具 东周时期 考古学 遗址 青铜铸造
  • 简介:由花东甲骨文和作册般鼋铭文的记载可知,射牲礼起源不晚于商代中晚期,最初其举行的地点通常在自然形成的河流沼泽等水边,射牲结束后多伴随有祭祀活动。之后射牲礼逐渐发展完善,由麦尊和伯唐父鼎等青铜器铭文记载可以推定,至晚到西周早期,天子在辟雍乘舟射牲的仪式已明显区别于习射及以“择士”为目的的大射,其不仅与祭祀相关,且已具有象征天子亲自射猎以“示亲杀”的特点。

  • 标签: 金文 射牲 祭祀 辟雍
  • 简介:牺牲多见于商周时期青铜器中,对商周时期青铜器进行研究,可以初步认为:首先,牺牲是一种特殊的动物形象,不同于古代祭祀所用牺牲。牺尊是对鸟兽尊的称法,但牺尊中也有牺牲形尊。其次,青铜器中的牺牲从商代到春秋战国,呈现出由牺首到完整牺牲形象、由装饰物到独立器物、形体由小到大等演变特征,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牺牲集中出现在黄河中下游,经历了由河南地区到陕西地区再到山西、河北的空间位移过程,而南方少且零散,这种地域性特点的产生原因并不很清楚,但与统治中心变化、南北青铜器差异有关。牺牲和貘关系最为紧密,貘类是牺牲形象的最主要的来源。

  • 标签: 牺牲 发展演变 分布地域
  • 简介:晚商及西周时期手工业者的组织模式是家族式的,其家族长拥有较高的地位。这个时期的“百工”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手工业生产家族,二是代指百官。东周以降,手工业者的家族组织逐渐变得松散,工师成为新的领袖,这个时期文献中的“百工”多用来泛指手工业者。

  • 标签: 商周时期 手工业家族 百工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在先秦时代最重要的政治神话乃是氏 族起源神话,夏商周秦的氏族起源神话中的始祖感生的情节,氏族社会中产生的祖先崇拜观念在商周时 期依然是氏族意识形态的核心观念

  • 标签: 政治神话 时期政治 神话演变
  • 简介:2012年春季,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对陕西彬县境内先秦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本文对此次调查的13处商周时期遗址进行介绍。初步分析来看,调查所见遗存的年代主要为"先周"和西周时期,位于彬县泾河沿岸商周时期遗存与黑河以北、红岩河流域所见遗存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红岩河流域所见红褐陶器区域特征较为独特,这种差异可能代表了区域文化和人群构成等方面的不同。此次调查对泾河流域商周时期文化分布、区域文化特征,先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古豳地"文化格局演进等方面的认识,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泾河流域 陕西彬县 商周时期 考古调查
  • 简介:迄今我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商周时期铜胄,相对于同时期其他青铜兵器数量较少,至今还缺乏综合性研究。本文在全面收集北方出土商周时期铜胄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铜胄进行类型式划分,判断各式铜胄的年代,将铜胄的发展划分为商代晚期、西周早中期、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春秋中期等四个阶段;根据铜胄出土地点,将其划分为中原和长城地带两个区域,从纵横两方面对铜胄进行全面分析,勾画出商周时期铜胄的发展过程,并且探讨了北方式铜胄和欧亚草原腹地铜胄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商周铜胄青铜兵器考古类型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2-05
  • 简介:在先秦时代最重要的政治神话乃是氏族起源神话,夏商周秦的氏族起源神话中的始祖感生的情节,氏族社会中产生的祖先崇拜观念在商周时期依然是氏族意识形态的核心观念

  • 标签: 政治神话 时期政治 神话演变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2-01
  • 简介:北京地区夏代晚期和商周时期文化从约公元前1800年一直延续到秦统一,可以分为6个大的发展阶段。南部平原农业文化和北部山区畜牧文化长期共存,多元文化系统的碰撞和融合成为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在此过程中,筒腹鬲、褐陶等地方传统因素得以长久延续,同时来自中原的文化影响不断加强,至战国晚期整个北京地区都基本纳入中原文化系统。

  • 标签: 北京地区 夏商周时期 青铜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文化谱系
  • 简介:陕北,通常是指长城以南、黄河以西、子午岭以东、桥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延安、榆林两个地区。通过考古、文献、出土和传世青铜器及铭文等资料看,这一时期陕北已经是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和华夏族杂居的地区,在文化上呈现出游牧与农耕并存的局面。文章试图通过对商周时期陕北民族构成的勾勒,进而阐释其文化特征。

  • 标签: 商周 陕北 民族构成 文化特征
  • 简介:从考古学上看,中国早期的文化是多样性的,苏秉琦先生描述为“满天星斗”。由此,苏秉琦先生提出“根深蒂固的中华大一统观念”是历史认识的一个怪圈。苏秉先生的考古学总结无疑是正确的,但从《尚书》、《史记》等古典文献看,中国古代又确实在很早的历史时期就形成了统一的历史观念。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言:

  • 标签: 族群认同 商周时期 神观念 祖先 中国早期 历史认识
  • 简介:商周时期,我国流行金属称量货币,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称量货币这个名称是后起的,当时叫什么,还是一个谜。本文从楚币铸记出发,上推商周金文,结合传世文献,指出商周称量货币先后用●●、徵、爯([钅爯])等字来表示,它们虽然写法不同,但读音相同相近,表示的都是称量货币的含义,应是同一个词在不同时期的书写符号。

  • 标签: 商周 称量货币 自名名称
  • 简介:万州中坝子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以商周时期文化为主的重要遗存.经过近年来的发掘,清理出商周时期的灰坑、墓葬、水田等多处遗迹现象,同时获得一大批陶、石、骨、铜器等遗物.根据陶器组合及型式变化和地层关系,本文将中坝子遗址商周时期文化遗存分为二期四段.通过对比,其年代与鄂西地区的中堡岛三期类型、川西地区的三星堆二期文化大致相当.另外,因中坝子遗址位于古代巴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对该遗址的研究也为探索早期巴文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 标签: 中坝子 商周时期 分期 文化对比
  • 简介:<正>一、概说毛泽东主席在1939年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措出:“我们中国现在拥有四亿五千万人口,差不多占了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在这四亿五千万人口中,十分之九以上为汉人。此外,还有蒙人、回人、藏人、维吾尔人、苗人、彝人、僮人、仲家人、朝鲜人等,共有数十种少数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92页)。

  • 标签: 秦汉时期 大月氏 现代民族 甘肃地区 游牧部落 部落联盟
  • 简介:2009年,重庆彭水徐家坝遗址出土了一件船形杯,其用途到底是什么?学术界一直未有一个定论。本工作利用检测手段,从物质成分和结构方面揭示出徐家坝遗址出土船形杯的用途。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示船形杯体中含有大量的Cu和Pb以及微量的Sn,杯体表层分离出来的铜块为Cu、Sn和Pb三元合金的铸造组织结构。同时,杯体表面青灰色残留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其中含有锡石(SnO2)、氧化铜(CuO)和碳(C)。实验数据表明巴人在商周时期已经了解到了青铜合金的性质,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有力证实船形杯可以作为冶铸工具坩埚的观点。

  • 标签: 徐家坝 船形杯 青铜器 青铜冶铸 坩埚
  • 简介:釜是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遗址中最常见的器物之一,具有鲜明的本地文化特色.本文经过分析发现,在峡江地区,出土有釜的文化遗存有渐渐西迁的趋势,与历史上巴人的西迁的时间和趋势巧合,而且很多已确定为巴人的墓葬中都出土有釜.故此,笔者认为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的釜属巴文化范畴,为巴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

  • 标签: 峡江地区 夏商周时期 巴文化
  • 简介:一、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监督据古文献记载.夏朝统治者为了治理国家,保证财政财务收支的正常进行,实行了必要的财经管理和监督制度.如对收支进行记录、计算和考核等,夏禹时代出现的“会计”,是后世财政监督制度的端倪。当时对诸侯的考核是三年一次,内容是核算诸侯的贡赋征收,方式是把各诸侯召集在某地进行面对面的统一考核。商朝的官僚机构比较复杂,从甲骨文的记载中,还难以断定是何职官负责财政监督工作。

  • 标签: 财政监督制度 夏商周时期 财政财务收支 效率 财政监督工作 文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