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儿男,4个月,因发热、咳嗽、腹泻5^+d入院。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41℃,伴寒战,咳嗽每日10余次,每次咳1~2声,每天腹泻4~5次,为黄色稀水样便,无黏液脓血,量不等。院外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头孢哌酮、病毒唑等,病情无好转。2006年8月15日入本院。入院体检:T38.1℃,H170次/min,R58次/min,体重8kg,

  • 标签: 多器官损伤 恙虫病 并发 婴儿 入院体检 氨苄青霉素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宿主感染致病微生物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不当可进展为严重脓毒症,甚至脓毒症休克,是PICU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症的炎性反应对细胞的一系列基础生理功能均造成影响,包括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通过氧的还原产生三磷酸腺苷形式的高能磷酸键,为细胞供能并生成一系列有功能的副产物。在脓毒症时,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又进一步促进了脓毒性器官损伤的发生。该综述旨在说明脓毒症时氧化磷酸化功能变化与脓毒症各器官损伤之间的联系。

  • 标签: 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过程中导致的泌尿器官损伤情况并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妇产科近期内行手术治疗且伴有泌尿气管损伤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泌尿器官损伤患者中输尿管损伤21例、膀胱损伤8例,两者对比,输尿管损伤率明显较高(P<0.05);21例输尿管损伤患者中17例术中发现并及时处理、2周内痊愈,4例术后3天内发现已存在严重感染、经损伤修补及抗感染治疗后3周内痊愈;8例膀胱损伤患者均为术中发现,术中积极处理后1-2周痊愈。结论泌尿器官损伤是妇产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有效的预防及合理的诊疗,对于降低妇产科手术泌尿器官损伤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妇产科 手术损伤 泌尿器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手术过程中导致泌尿器官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26例妇产科手术损伤泌尿器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输尿管损伤19例(73.08%),膀胱损伤7例(26.92%),输尿管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膀胱损伤(P<0.05);输尿管损伤15例于术中及时发现,于10~15d之内痊愈;4例于术后2~3d发现,并伴有严重的腹膜感染,经损伤修补和抗感染治疗,于20d后痊愈出院;7例膀胱损伤者全部于手术中发现,于7~10d相继痊愈出院,在患者出院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漏尿及肾功能障碍现象,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在手术中发现泌尿器官损伤的患者,经过及时发现以及治疗,其治愈率都非常可观;于手术后及时发现患者感染状况,其治愈率也是相当高的,这对提高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泌尿器官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背景青年高血压可导致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并增加死亡率和致残率。但在发展中国家,针对青年人高血压的研究尚少。亦没有专门针对青年人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指南。方法:入选2002年至2008年于阜外医院就诊,年龄16-30岁之间,于门诊诊断为药物难治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原因待查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病因学特点,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以及靶器官损伤。结果:共有309例患者入选,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59.9%(185/309),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占38.8%(120/309)。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而大动脉炎是肾血管性高血压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57.8%的患者合并一种以上的代谢综合症,较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9.2%,p〈0.01),而两组患者靶器官损伤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32.4%vs29.2%,p〉0.05).药物抵抗性高血压高达55.7%(172/309)。继发性高血压,肥胖,利尿剂的使用不足是导致药物抵抗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结论:在小于30岁的青年高血压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具有高血压的继发性因素,针对这些继发疾病进行积极地治疗可有效治愈青年患者的高血压。在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代谢综合症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很高,这加重了患者靶器官损伤并导致药物抵抗性高血压的产生。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 大动脉炎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蜂蜇伤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综合征的诊治效果。方法:分析 2017年 1月 -2019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75例蜂蜇伤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使用血液净化治疗加药物治疗,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心肌酶谱,以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心肌酶谱,以及凝血功能均比治疗前优( P< 0.05)。结论:在蜂蜇伤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综合征诊治中使用血液净化治疗加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心肌酶谱,以及凝血功能水平,治疗效果明显,因此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蜂蜇伤 多器官功能损伤综合征 血液净化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窒息后并发器官损伤的情况以及临床预后特点。方法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患儿100例,均在入院后安排支持、对症等综合救治方案,针对具体器官损伤情况进行对症治疗,患儿治疗前后均进行检查,对比患儿疗效以及身体指标变化。结果患儿治疗1周后,治愈55例,好转40例,治疗总有效率95%。对比治疗前后患儿肌酐、心肌酶等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需要短时间查明原因并予以对症治疗,更好地提高新生儿窒息患儿的治愈率、治疗预后效果。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多器官损伤 抢救治疗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蜂蜇伤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综合征的诊治效果。方法:分析 2017年 1月 -2019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75例蜂蜇伤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使用血液净化治疗加药物治疗,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心肌酶谱,以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心肌酶谱,以及凝血功能均比治疗前优( P< 0.05)。结论:在蜂蜇伤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综合征诊治中使用血液净化治疗加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心肌酶谱,以及凝血功能水平,治疗效果明显,因此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蜂蜇伤 多器官功能损伤综合征 血液净化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器官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5年3月收入的重型颅脑损伤器官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中40例治愈,10例好转,8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器官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容易致残、致死,所以,应在早期进行积极的预防,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器官切开术 肺部感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泌尿器官损伤是妇产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往往会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鉴于此,本文对妇产手术损伤尿器官的临床调查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泌尿器官损伤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远程器官心肌和脑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分钟后去夹再灌的方法复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模型。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1)假手术组;(2)肾缺血再灌注组;(3)辛伐他汀组,每组12只。取血清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取心脏组织测定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取脑组织测定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肾缺血再灌注组SCR、BUN及心肌和脑组织MDA含量均增高(P<0.05),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肾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辛伐他汀组Scr、BUN及MDA含量均降低(P<0.05),而SOD活性明显增强(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RIRI大鼠远程器官心肌细胞和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辛伐他汀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该病毒属于β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一样,2019-nCoV的受体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重症患者多为有基础疾病老年人的机制可能与人体内幼稚T细胞数量的减少有关。除肺部症状外,COVID-19还可引发多器官(肝脏、神经系统、心脏和肾脏等)功能损伤甚至衰竭。病毒的直接入侵、"细胞因子风暴"、内皮细胞受损以及ACE2的下调等机制在其重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多器官功能损伤 致病机制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该病毒属于β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一样,2019-nCoV的受体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重症患者多为有基础疾病老年人的机制可能与人体内幼稚T细胞数量的减少有关。除肺部症状外,COVID-19还可引发多器官(肝脏、神经系统、心脏和肾脏等)功能损伤甚至衰竭。病毒的直接入侵、"细胞因子风暴"、内皮细胞受损以及ACE2的下调等机制在其重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多器官功能损伤 致病机制
  • 简介:摘要1例27岁男性因服用含有西布曲明的减肥药,2个月后出现发热、肌痛症状。2 d后症状加重,出现意识不清、皮疹和尿少,血肌酐748 μ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299 U/L,丙氨酸转氨酶102 U/L,总胆红素101.6 μmol/L,直接胆红素85.5 μmol/L,乳酸脱氢酶3 070 U/L,肌红蛋白12 081 μg/L,肌酸激酶18 517 U/L。诊断为西布曲明引起的横纹肌溶解,合并多系统损伤。停用减肥药,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同时给予异甘草酸镁、乙酰半胱氨酸、特利加压素等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患者症状消失,皮疹完全消退,肝、肾功能及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

  • 标签: 减肥药 西布曲明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159例DCD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临床实践指南中AKI诊断标准将159例受者分为AKI组(34例)和对照组(125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年龄和术前血清白蛋白。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受者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术前体质指数(BMI)、供肝冷/热缺血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手术时间、术中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及总住院天数。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受者性别、术前乙型肝炎、术中低血压、术后感染、肝移植术式及术后再次手术情况。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移植术后AKI发生率为21.4%(34/159)。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AKI组与对照组受者术前MELD评分、术前血清白蛋白、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及术后再次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63, t=-2.250, Z=2.040, Z=2.092, Z=-3.303, Z=-2.170, χ2=8.227, χ2=5.294, P均<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MELD评分、术前血清白蛋白、术中尿量和手术时间是DCD肝移植术后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CD肝移植术前应改善受者一般情况,提高围手术期营养水平,术中控制液体出入量,合理使用利尿剂和缩短手术时间,以降低受者术后AKI发生率。

  • 标签: 肝移植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 简介:随着生物医学材料和人造器官研究的飞速发展,人造器官在医疗、美容等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在日趋增多的道路交通事故中,人造器官损伤也越来越多,笔者现结合2个案例对人造器官损伤后的伤残评定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同行进行分析探讨和交流。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人造器官 伤残评定 损伤 生物医学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病例分析来归纳总结COVID-19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和病情演变情况。方法:从2022.12-2023.07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的感染科收治的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病例资料中随机选出81例,无合并症的4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存在基础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癌症等疾病的进展情况病例)的3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SPO2(血氧饱和度)、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的比值)、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R)和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SPO2、PaO2/FiO2、C反应蛋白、ALT、CR和D-二聚体指标均比对照组损伤严重(p<0.05)。结论:存在基础性疾病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更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生重型及危重型新冠病毒肺炎几率更高。

  • 标签: COVID-19病毒 多器官功能损伤 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