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后切开术治疗后混浊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Q开关Nd:YAG激光后切开术后混浊患者165例(193眼),记录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后一次性切开成功率为100%,所用激光脉冲数平均24±21.7次,激光总能量4~451mJ;②91.2%(176眼)视力较术前提高;③59.6%(115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手术前后眼压变化与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所用激光脉冲数以及白内障手术与后切开术间隔时间有关;④19.3%(32眼)出现人工晶状体损伤.结论:Q开关Nd:YAG激光后切开术治疗后混浊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合理选择激光参数.

  • 标签: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 后囊膜混浊 统计学分析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损伤
  • 简介:混浊是白内障外摘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后混浊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体的改良、术后炎症反应的控制都可以减少后混浊的发生.本文就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对后混浊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后囊膜混浊 人工晶状体 并发症 术后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影响
  • 简介:目的:改良法建立大鼠后发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并观察LEC在PCO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SD大鼠50只在连续环形撕、水分离后行晶状体外摘除术(ECLE),娩核后使用无菌空气恢复前房。分别于术后0,3,7,14及28d对术眼进行裂隙灯检查并处死动物,摘除眼球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LEC的α-SMA表达。结果:100%术眼后存在,84%的鼠眼可用于检测。术后0h于前下和赤道部的内表面观察到LEC。PCO在术后3d出现,出现皱缩,整个晶体出现纺锤形细胞。术后7d时后明显混浊,见较多纺锤形细胞分布。所有动物于术后14d出现明显后皱缩,可见新生晶体纤维。术后28d见明显后增厚,新生晶体纤维填充袋,后未见细胞。LEC形态及分布恢复到术后0h状态。免疫组化检测见术后3d时α-SMA阳性表达。结论:改良法成功建立大鼠PCO模型,LEC在PCO形成中出现形态和分布上的动态变化。其将为在分子水平上探索PCO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提供合适研究载体。

  • 标签: 后囊膜混浊 大鼠 晶状体上皮细胞
  • 简介:本文报告了360眼IOL术后后混浊随访观察6个月~2.5年的结果,有87眼发现有后混浊(24.17%);但其中仅14眼(3.89%)影响视力。先天性白内障IOL术后后混浊影响视力者占47.37%,老年性白内障IOL术后后混浊未发现明显影响视力。IOL术后后混浊的发生的高峰时间是术后3~6个月内,并没有随时间延长混浊率增加的趋势,术后后混浊的防治关键时间应放在术后3个月内。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后混浊(PCO)是白内障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房水内生长因子含量升高,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过度增生、迁移、纤维化导致后混浊而引起视力下降。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周期、增生、参与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通路,该通路在PCO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要的作用。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键位点,应用mTOR抑制剂干预通路信号传递,影响LECs的生物学功能,有望为防治PCO提供新思路。就mTOR信号通路及mTOR抑制剂在PCO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信号通路 抑制剂 后发性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增殖钙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对后处理的方法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对29例31眼后增殖钙化型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常规摘除术后于人工晶体植入前或植入后对后进行Ⅰ期后环形撕开或切开术,撕口大小在3~4mm间。结果29例31眼全部Ⅰ期顺利完成,后的环形撕开人工晶体植入袋内的27例29眼,2例2眼植入睫状沟,术后随访3~18月矫正视力>0.522眼占70.9%,1例人工晶体轻度偏斜,矫正视力0.3,其余人工晶体位正无偏斜移位。无黄斑样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病例,无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病例。结论Ⅰ期后环形撕开或切开对后增殖钙化型白内障对迅速获得视轴区透明,增加改善术后视力,彻底预防后发障是必要的也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后囊膜增殖钙化 环形撕囊 白内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手术后后浑浊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应用NdYAG激光仪,对144例(174眼)白内障手术后后浑浊,合理选择脉冲、能量及激光聚焦点的相关参数,激光切开后。结果激光截前后视力有显著提高,增视率达97.7%,差异显著(P<0.05);无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并缩短了病程。结论准确选择激光脉冲、能量与聚焦点,可减少对IOL和眼组织的损伤,提高激光后的疗效,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后囊浑浊 YAG激光
  • 简介:摘要晶状体是包裹晶状体的一层特殊的基底,随着年龄变化其物理特性和微结构发生相关改变,如随着老龄化,晶状体的厚度增加、弹性下降、硬度增加、粗糙度变化等。在晶状体免疫中晶状体可能是免疫细胞迁移的介质,对调控晶状体生长发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一种来源容易获得且具有低抗原性的稳定材料,白内障术中获得的晶状体可用于眼科其他疾病的治疗,如促进角膜溃疡愈合、用于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修补黄斑裂孔,甚至可作为Bruch的替代物等。而在白内障手术中,不同的撕方式对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26-230)

  • 标签: 晶状体囊膜 青光眼 白内障 飞秒激光
  • 简介:骊歌城市高耸风一动不动地吹我按住动词她一动不动的离别拉杆行李箱一动不动的蓝着一动不动地拉她

  • 标签: 组诗 行李箱 离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外摘除术晶体后破裂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小切口白内障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212例220眼,对其中30例30眼术中晶体后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30例24眼均一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矫正视力≥0.4者30例30眼(13.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晶体后破裂是小切口白内障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在手术中的各个步骤,但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谨慎细致的术中操作,可降低其发生率,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

  • 标签: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并发症 晶体后囊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膨胀性乳化白内障患者联合采用染色与袋减张微小撕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 2018年 4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行超声乳化 联合 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36例膨胀性乳化白内障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展开研究, 18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的撕方法为染色; 18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袋减张微小撕,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撕时间短于观察组(P< 0.05);两组术前、术后的角膜内皮计数、术后 1个月的视力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05)。但观察组连续环形撕的完成率高于对照组,前放射状裂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对膨胀性乳化白内障患者而言,术中在采用常规染色撕的基础上,联合袋减张微小撕法,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连续环形撕的成功率,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膨胀性乳化白内障 囊膜染色 囊袋减张微小撕囊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睾丸鞘积液破去顶术治疗睾丸鞘积液的初步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未用睾丸鞘积液破去顶术治疗睾丸鞘积液36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单例睾丸鞘积液。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0-20分钟,平均15分钟,住院时间1-7天,平3-4天,术后半天至1天可下床活动并恢复饮食,术后6-7天拆线,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发生阴囊轻度水肿4例,均未经处理治愈,本组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不等,无复发病例。结论使用睾丸鞘积液破去顶术治疗睾丸鞘积液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慢性硬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是临床常见疾病,有症状的慢性硬下血肿行手术治疗已成共识,多可获得痊愈,但仍然有部分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钻孔引流术后易转化为顽同性硬下积液或血肿复发,致使患首需反复、多次手术。我科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改用“Ommaya植入穿刺外引流术”治疗慢性硬下血肿15例,均获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 标签: OMMAYA囊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宫颈扩张球联合人工破催产的效果。方法 文中通过借助随机抽样法将40例产妇分参照组以人工破催产,而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添加宫颈扩张球,各20例,针对两组间各指标观察对比。结果 临产时间和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以研究组更短,与参照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剖宫产率参照组占30.00%,阴道分娩占70.00%,和研究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分别是5.00%、95.00%。结论 通过为产妇提供宫颈扩张球、人工破催产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扩张球囊 催产 人工破膜
  • 简介:啤酒生产历史悠久,大约起源于9000年前的中东和古埃及地区。本世纪初啤酒从欧洲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啤酒工业发展很快,几十年内年产量便从10kt迅速增长到18000多kt,跃居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但啤酒在生产、销售、贮存过程中所形成的浑浊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啤酒的质量。混浊的产生是啤酒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引起啤酒混浊的原因很多,种类也不同,一般可以分为生物混浊和非生物混浊两大类。如何减小这种不利因素的作用也逐渐引起科研单位的广泛关注。本文就生物混浊和非生物浑浊的解决途径作一综述。

  • 标签: 啤酒混浊 非生物混浊 生产历史 工业发展 贮存过程 啤酒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