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海洋国土意识培养是当前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海洋国土安全分析是教学重难点,学生相关知识点比较薄弱,与生活联系相对较少(对于内陆地区学生而言)。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海洋国土意识教育,以中国南海地区为例,进行案例教学,主要侧重于认识南海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 标签: 海洋国土 地缘安全 案例教学
  • 简介:摘要中国东部地缘绵长,安全形势复杂,热点问题众多。发展现代化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受东部地缘政治态势的制约,文章从政治地理的角度探寻应对的战略措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标签: 东部地缘政治态势安全措施
  • 简介:巴基斯坦独立后地缘安全结构随其与印度、中国、阿富汗、伊朗、苏联(俄罗斯与中亚)以及美国等关键要素之关系的演变组合而发展演化。从独立到21世纪初风风雨雨,时紧时松,其后逐渐形成了较为安定的相对有利格局。

  • 标签: 巴基斯坦 地缘政治 国家安全
  • 简介:生在土地,长在土地,但不想与土地打交道,越是想离开土地,就越是难以舍弃土地,这也许是命运注定,或是前世带来的缘份。

  • 标签: 土地问题 国土资源 土地利用 开发
  • 简介:南海安全是我国地缘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主权完整、领土安全、资源安全、战略安全等重大核心利益.本文通过对典型文献的归纳和总结,对南海问题与我国地缘安全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综述,从国土安全、通道安全、资源安全、战略安全等多维度对南海地缘安全环境进行分析,基本理清了当前南海地缘安全研究的基本脉络.

  • 标签: 地缘安全 国土安全 通道安全 资源安全 战略安全
  • 简介:<正>一、冷战后蒙古国的地缘安全政策蒙古国,作为一个仅有220万人口的内陆小国,被夹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如何确保其生存安全始终是蒙古国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鉴于蒙古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地缘安全政策便成为蒙古国对外战略的基础。冷战时期,蒙古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将本国的生存安全完全依托在苏联的保护之下。因而在这个时期,蒙古国的外交政策服从于苏联的整体对外战略,毫无独

  • 标签: 蒙古国 地缘安全 均势理论 对外战略 势力均衡 冷战后
  • 简介:国家边界的人为划分与边境地区安全的高度关联,使跨境安全治理成为民族国家体系的重要议题之一。在时空关系相对稳定的传统地缘政治格局下,跨境安全治理从未面临严峻挑战,国家边境管控和边境地区一体化相结合的手段往往是较好的跨境安全治理模式。但随着当代技术革命的深入,传统地缘政治高度依赖的时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共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时间流动加速甚至“静止化”,对传统的线性叙事和决策思维产生重大冲击;它还推动传统上静止的空间得以“流动”,从而使地缘政治理论面临前所未有的空间不确定性。正是这一崭新的时空联动关系,使地缘政治由传统的单一形态朝向复合形态发展,并对既有的跨境安全治理思维和模式产生重大冲击;呼吁跨境安全治理朝攻守平衡、收放自如、松紧合理的方向转型。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次,中国都有重要潜力成为这一时代性转型的引领者。

  • 标签: 安全治理 复合地缘政治 时空联动 发展- 安全关联
  • 简介:杉山正明,日本历史学者,专长于蒙古史、中亚游牧民族史,被认为是日本研究蒙古史之翘楚。在其《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下称《忽必烈的挑战》)一书中,杉山正明突破了以西欧、中国为主体的叙述方式,将蒙古帝国置于世界史的发展脉络中进行考察,认为以蒙古帝国为中心,已经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与海洋的世界性网络。因此,蒙古帝国的兴起可以看作是世界史的一次重要转向。在杉山正明的论述中,对沃勒斯坦

  • 标签: 蒙古帝国 地缘政治 沃勒斯坦 世界史 叙述方式 历史学者
  • 简介:本文研究的是地缘战略的一般理论问题,在对中外地缘战略实践史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地缘战略的一般规律及海洋强国和濒海强国地缘战略的各自特点.这些仅系作者本人的孔见,以就教于学术同行.

  • 标签: 战略理论 地缘战略 地缘战略规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地缘政治是一门应用性的人文地理学说,它从地理的角度来宏观考察政治问题并且制定和策划国家发展的战略,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根据。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世纪之交做出的一项有关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力求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明西部大开发对我国国际安全所产生的战略意义,以求对我国的整体协调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 标签: 地缘政治 国际安全 中国 大战略 理论根据 国家发展
  • 简介:纵观历史,但凡大国在兴起之时,或将周边国家建成自家后院,与其结为利益共同体;或在周边地区构建战略缓冲区,避免与潜在敌对国家的直接碰撞。这种地缘政治版图的构建,既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延长了安全纵深,也为其经济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 标签: 地缘政治 中国 利益共同体 周边国家 周边地区 经济发展
  • 简介:近年来,围内“文学地理学”的研究风生水起。在这一领域,很多学者“拓荒圈地”又勤奋开垦,取得累累硕果。作为晚辈后学,实在经不起这份“诱惑”,于2013年冬,我也开始悄悄关注“文学”与“地理”的关系。彼时,杨义先生提出的“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他强调文学研究应接上“地气”;曾大兴教授以大量的实证性分析,深刻论述了地理对文学之影响,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佼佼者和领衔人。

  • 标签: 文学地理学 地缘 实证性分析 文学地图 文学研究 拓荒
  • 简介:<正>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独立,使得巴尔干地缘政治形势一下子变得严峻起来。刚刚履新的塞尔维亚总统鲍里斯·塔迪奇誓言,将尽全力保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并警告说,塞尔维亚与那些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将进入"冷对抗阶段"。

  • 标签: 科索沃问题 地缘政治 塔迪奇 科索沃战争 巴尔干地区 集体安全体系
  • 简介:摘要纪录片《敦煌画派》梳理了大量的敦煌美术艺术的历史资料,充分吸纳了“敦煌画派”研究的最新成果,创造性的通过美术史的角度进行叙述,通过对静态的壁画及彩塑的深入解读,挖掘敦煌艺术的精神内涵。突破以往纪录片绝对客观的表述方式,以人物叙述为线索,构造与敦煌精神相符合的人文情怀。

  • 标签: 情景再现 历史文化纪录片 地缘文化 口述史
  • 简介:东亚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同时对区域进程产生着深刻影响,或推动、或阻碍地区的发展。通过对东亚/亚太地区四个重要且具有发展前景的组织进行跟踪分析,本文认为,东亚尽管在经济上有较深的融合,但却缺少统一的地缘政治基础,东亚地区合作也因此困难重重。

  • 标签: 东亚地区主义 地缘经济 地缘政治
  • 简介:边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边防安全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国家的边缘安全,或日外围安全,因此边防安全受邻国因素的影响较大。全球化背景下,边防安全的共生性凸显,使得一国在维护本国边防安全的过程中,必须深度研究邻国因素。中印两国彼此相邻,边界线漫长,虽然佛教东传,玄奘西天取经,古代中印两国的交往充满了浪漫的诗意;但印度独立后称霸南亚的地缘战略不仅严重影响了双边关系,也对今天中国的西南边防安全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在简要分析印度地缘战略的基础上,研究了印度地缘战略对中国西南边防安全的影响,以期从中国西南边防安全的视角,重新认识印度的地缘安全战略。

  • 标签: 中印边界问题 地缘战略 边防安全 边界争端 前进政策
  • 简介:运用语料库的检索工具对中、英两部小说中的否定词进行检索,发现英文小说中的否定词无论在种类上还是在使用频率上都明显高于中文小说,造成这种语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经研究发现,这种语言现象主要源于英国人文地理、生存环境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差异。

  • 标签: 否定词 人文地理 经济 文化 语料库
  • 简介:在对西夏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空间环境进行考查之后,文章提出了西夏长期分立的三大地缘条件.第一,自唐至宋,中国西部两个最强大的少数民族力量--回纥(回鹘)和吐蕃的衰落为西夏扩张立国提供了'舞台';第二,两宋时代的三个政治地理特征,即长城体系被夏、辽、金所打破、中国经济重心及伴随的文化和政治中心的南移、河西走廊被西夏占据,有利于西夏的分立;第三,西夏疆土广袤,含有西部发达的农牧区,边界地文特征显著,易守难攻.这种国土条件对其延祚发挥了潜在的、巨大的作用.

  • 标签: 西夏 南移 回纥 吐蕃 地缘 回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