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工业废渣中铜、砷、铅、锌、镉等几种杂质元素。样品经硝酸加热溶解,再加入双氧水氧化。用ICP-AES测定其中的杂质元素。在选定仪器的最佳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和化学法相比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行。

  • 标签: ICP-AES 工业废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于不同情况下的,煤粉的SEM分析,从利用激光粒度仪,测试煤粉试样力度时的超声强度、超声分散时间,分散剂的浓度及种类等方面对煤粉的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了激光,粒度仪测试煤粉粒度的最佳实验条件。及测定煤粉粒度的搅拌分散时间和实验温度以及所需要的浓度。

  • 标签: 激光粒度测定法 煤粉粒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以铑(Ⅲ)催化溴酸钾氧化偶氮氯膦Ⅲ为基础测定铑的催化光度分析法,铑含量在 0~ 8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结果较满意。

  • 标签: 铑(Ⅲ) 测定 .
  • 简介:

  • 标签:
  • 简介:LBD基因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萝卜基因组中鉴定出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的59个LBD基因。该家族成员结构比较简单,内含子数均不超过3个。萝卜LBD基因可分为两大类,分别包含50个和9个成员。它们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不均匀,1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最多,有18个,而7号和8号染色体分别仅有1个LBD基因。对它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研究发现,该基因家族具有一定的时空表达特异性,预测其参与萝卜不同的发育过程。本研究为萝卜LBD基因家族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萝卜 LBD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基因表达
  • 简介:荧光定量PCR(qRT-PCR)是研究分子生物学中基因表达的一种新型核酸定量技术,具备快速高效、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因而根据相应的实验材料选择适宜的内参基因对于提高qRT-PCR分析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Actin基因表达范围广且表达稳定,常常作为内参基因应用于qRT-PCR表达分析中。前期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获得了西葫芦低温弱光转录组数据库,本研究从中筛选到1条长达2543bp的cDNA,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包含1个开放读码框(ORF),大小为2064bp,预测编码氨基酸数为682个,理论分子大小约为79.67kD,蛋白质等电点为6.28。WolfPsort分析发现,CpActin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MotifScan分析显示,CpActin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207~406位和558~682位分别为Actin的中端和C端保守区域。同源性分析表明,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同为南瓜属的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同源蛋白的相似性达到99%,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基于所获得的基因全长cDNA序列,设计了基因ORF全长引物对CpActin-F、CpActin-R,经PCR扩增得到一条特异、明亮的条带,经测序验证,序列与RNAseq数据库的cDNA序列一致,基因命名为CpActin,GenBank登录号为MH211008。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对荧光定量PCR引物CpActin-Fq、CpActin-Rq,分析显示,该引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且在西葫芦不同组织(根、茎、花和果)和不同胁迫处理[正常(25℃,300μmol/m^2·s)、低温处理(4℃,300μmol/m^2·s)、弱光处理(25℃,80μmol/m^2·s)、低温弱光处理(4℃,80μmol/m^2·s)、强光处理(25℃,2000μmol/m^2·s)和高温处理(38℃,300μmol/m^2·s)]叶片中均能稳定表达,适合在西葫芦基因qRT-PCR表达分析的研究中作为候选内参基因

  • 标签: 西葫芦 内参基因 CpActin 表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统计重庆及周边地区人群主要α、β地贫基因携带率及基因缺失、突变类型。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9月重庆各区域医疗中心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的15081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α地贫血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β地贫血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结果15081份样本中,α基因缺失799例。αα/-α3.7、αα/--SEA基因型携带率较高,分别为2.49%和2.31%。β基因突变595例,主要型别为β0CD17、CD41/42,β+IVS-II-654基因杂合突变,携带率分别为1.15%、1.13%、1.12%。结论重庆地区人群地贫基因携带率为8.16%,携带率较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为防止重型地贫儿出生,对孕妇或备孕妇女进行产前地贫基因筛查至关重要。

  • 标签: 地中海贫血&alpha -地贫 &beta -地贫 地贫基因携带率
  • 简介:摘要CRISPR(Clusteredregularl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s,成簇的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as(CRISPR关联)系统属于原核生物的免疫防御系统,该系统可识别外源DNA并将其切断来抵抗病毒干扰。根据其原理,CRISPR/Cas技术借助sgRNA(singleguideRNA)来引导Cas9核酸酶结合到特定的核酸序列实现目的基因位点的切割。CRISPR/Cas9是继锌指核酸酶(ZFN)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后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定位点编辑的有效工具,具有操作简单、实验周期短、成本低廉的优势,不可否认,这种基因编辑技术存在脱靶风险。为验证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有效性和精确性,本实验将CPT1A基因作为靶基因,通过PCR增殖、靶基因与PCAG-EGxxFP载体连接,来形成载有CPT1A基因的质粒并转化入293T细胞系。研究图片显示,CPT1A载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呈荧光,证明CRISPR/Cas9技术可进行基因编辑;只有部分基因呈现荧光状态,从而推测引导RNA的选择、非同源末端连接(HDR)修复效率低以及同源重组修复(NHEJ)的随机性影响了基因编辑的效率,所以CRISPR/Cas9技术仍存在改善之处。

  • 标签: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CPT1A基因 基因编辑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实现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繁殖并采用多对引物同时进行的多重PCR对子代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方法将阳性转基因雄鼠与野生型雌鼠一对一进行交配,利用多引物多重PCR鉴定子代小鼠的基因型。结果在合适的PCR条件下三引物体系可以准确有效鉴定出子代小鼠的基因型。结论正确饲养繁殖及利用多引物同时进行的多重PCR对子代小鼠进行基因鉴定可以快速有效获得APP/PSl双转基因小鼠,为后续研究提供有效的AD动物模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APP/PSl双转基因小鼠 多重PCR 基因型鉴定
  • 简介:图3各工况PMV值比较,通过对该实验楼不同自然通风工况下的PMV场分布的测定,x——工程现场PMV测定

  • 标签: 方法探讨 现场测定方法
  • 简介:【摘 要】目的:本文就天花粉含量测量进行研究,以天花粉多糖提取及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水提醇的方式提取天花粉中的多糖成分,提取完成之后,采用酚 -硫酸比色法对天花粉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测定完成之后,天花粉的平均回收率达到了 97.82%,其多糖的含量达到了 0.8409%,在进行计算时可以知道 RSD=1.96%(n=5)。结论:通过上述测试,可以知道天花粉多糖含量并不是非常高,其的提取方法仍旧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 标签: 天花粉 含量测定 研究
  • 简介:摘要对水中挥发酚进行测定时要利用流动注射法、4-氨基安替比林法、在线分析法,并对三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实验发现三种方法均能与挥发酶产生良好的线性关系、均能满足质控要求、在不同水样中的测定结果差异不大,但是在废水中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的方法对挥发酶的测定优势性较强。

  • 标签: 挥发酚 方法适用性 4-氨基安替比林法 流动注射法 在线分析法
  • 简介:摘要文章对食品脂肪含量测定方法中的索氏抽提法进行了改进与探讨,在最后的脂肪定量中改接收瓶烘干增重法为样品烘干减重法,同时将抽提筒内放置的样品包数量,由原方法的1个改为3个,实现了多个样品同时检测,不仅节约试剂和节省时间,还减少了检测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精密度试验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法完全可替代原方法。

  • 标签: 脂肪测定 索氏抽提法 改进
  • 简介:摘要绿地耗水研究日渐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其研究方法从局部、单株、区域三个层次作以总结,分析其优缺点,以便后续研究更有效的进行。

  • 标签: 蒸散 耗水 测定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或用PCR检测α珠蛋白基因有无缺失及其mRNA水平的方法进行诊断,2基因诊断在遗传病中的应用[2],基因诊断方法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

  • 标签: 临床应用 基因诊断技术 技术临床
  • 简介:湘潭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家乡,是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是中国红色文化摇篮,是一块凝结着无数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红色沃土。近代以来,从这片红色沃土走出了毛泽东、彭德怀、陈處、谭政、黄公略、罗亦农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可谓是灿若星辰、光耀千古。他们用坚定不移的信仰、敢打必胜的信念、一往无前的豪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他们留给后人的,除了崭新的中国、全新的事业,还有那源源流淌在我们骨子里的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

  • 标签: 基因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革命 深耕 传承 红色文化
  • 简介:目的在中国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病例中观察分析TPM1基因突变特点和临床表型特点,以期为HCM的基因诊断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连续收集200例非亲缘关系的中国HCM患者以及307例对照人群的相关资料,完善临床评估。Panel二代测序检测MYH7、MYBPC3、MYL2、MYL3、TNNI3、TNNI2、TPM1和ACTC1基因,并对致病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分析TPM1基因(NM001018005.1,NP001018005.1)致病突变信息,总结基因型-临床表型特点。结果200例HCM患者中有3例携带TPM1基因致病突变:c.380T>A,c.523G>A,c.629A>G,分别导致编码蛋白α-原肌球蛋白突变:p.M127K,p.D175N,p.Q210R。3例患者发病年龄3456岁,平均45.3±11.0岁。其中p.M127K携带者于34岁发病,症状最重,有黑曚晕厥病史,给予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后一般情况好。其他两位有突变的患者症状相对较轻。3例患者随访数年对于治疗反应好。结论1.5%的中国HCM患者是由TPM1基因突变所致,均为错义突变。携带TPM1基因突变的HCM患者发病较晚,多为中年后发病,对于临床治疗反应好。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TPM1 突变 基因型 临床表型